浅谈城市道路两旁绿化设计

来源 :建筑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25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园林造景的基本原理,通过对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调查,发现在城市道路景观营建应该遵循以下原则:明确城市道路景观环境的定位;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有变化性和统一性;考虑道路与空间景观结合;结合地域特征构建具有人文特色的道路景观;重视绿化节点的道路景观效果;因地制宜,巧于因借。
  关键词:道路绿化;城市道路;绿化
  道路绿化内容主要包含在道路中央绿化带、行车道分隔绿化带、人行道绿化带、路边绿化带、交通绿岛、立交桥范围以及小型的街头主题公园。现阶段城市道路绿化设计采用的植物种类比较多,营造绿化景观通常需要选用成阴快、防护性强、具有经济价值的高大乔木,合理搭配其它花、草等,有蔽荫、防尘、护路、美化环境、清洁空气、防暑降温、防风、阻隔噪音,交通分隔等作用。同时还与周边建筑、水景、山景、道路元素(照明设施、交通设施、休闲设施和人文设施等)等的和谐搭配,使道路绿化景观趋于自然,体现当地城市的特有景观,从而提升城市的品位。
  1道路绿化的意义和作用
  城市道路绿化的意义和作用归纳起来,主要有5个方面。
  1.1组织交通作用
  组织交通是城市道路绿化的主要作用,绿化带布置在道路的中央和两侧,以及交叉路口等,都具有良好的分隔路面、分隔各种车辆工具类型、组织交通,保证行驶安全的实际作用。组织道路交通的绿色交通岛.目的也是将人流与车流分开,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开,保证不同速度及方向的车辆安全行驶。而且用植物作为分隔这样的软质隔离,与用栏杆等硬质隔离相比,在同样的功能的作用下,更加生态,更加亲和。
  1.2美化市容作用
  城市道路绿化是一个城市绿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反映一个城市整体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良好的道路绿化,给人一种城市活力和精神象征,是美化城市的重要手段.因此,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道路绿化的美化市容作用,已经得到大家的普遍重视,道路绿化的水平也在日益提高。很多城市都根据自己的城市特征和所在的地理位置,确定了自己的市花市树,有重点地在道路绿化设计中加以应用,突现自己的城市形象,强调地域特征和城市主题。
  1.3卫生防护作用
  城市道路绿化可以净化空气,减少城市尘埃和有害气体的污染。同时道路绿化还可以避免道路遭到强烈的阳光照射,可以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随着城市污染的日益严重,车辆的增加,环境的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植物作为一种优良的保护环境的素材,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2如何进行道路绿化的设计
  一个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是对施工活动进行科学管理并加以实施的重要管理手段,它对于这个项目具有战略部署以及战术安排的意义。从生态保护角度来看,路基两侧栽植带状乔木起到涵养水源和减少水土流失,防风减噪的作用,并使其于周边的环境相协调;从规划设计的可行性角度来看,文化路两边密布建筑,绿化面积小。两边主要以两排行道树为主,沿车行道一排种植常绿、阔叶、冠幅较大的乔木,沿建筑一侧种植落冠幅小的叶乔木,以便夏天遮荫,冬天吸光。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绿化设计不只是考虑整体美化,更多是要考虑各个细节的设计,细微之处更能体现以人为本,更能体现人性化的良好特征。那么,在设计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生态绿化保持持续观赏性以及绿化生态景观与周边环境相互和谐。下面从几个方面来简述。
  2.1从视觉的角度考虑设计
  根据调查研究,绿化的形式、颜色的搭配、树木的疏密等对司乘人员的视觉有很大的影响。同一路段上的各类绿带,在植物配置上应相互配合,并应协调空间层次、树形组合、色彩搭配和季相变化的关系。
  2.1.1 主要树种的选择与设计
  行车道隔离带内一般不成行连续种植乔木,应间种一些矮灌木,以避免连续的乔木投影到车道上干扰司乘人员的视线视觉;树冠太大的树种也不宜选用,特别是在隔离带不大于4m宽的情况下。隔离带内可种植修剪整齐、具有丰富视觉韵律感的大色块模纹绿带,绿带中选择的植物品种不宜过多,色彩搭配不宜过艳,重复频率不宜太高,节奏感也不宜太强烈。由于汽车行驶速度较快,行车道隔离带内的植物一般可以根据分隔带宽度每隔100~200m重复一段,色块灌木品种选用3~6种,常用的品种如红桎木、金叶女贞、杜鹃等,中间可以间植多种形态的开花或常绿植物使景观富于变化。
  靠近窄路(两车道以下)的两旁种植的树木过于茂密、过高时会给司乘人员产生比较严重的压抑感,会扰乱其视觉视线,不利安全,因此树木要有一定的间隔,中间可种植观花的灌木或地被。
  2.1.2 地被植物的选择与设计
  地被植物应选择茎叶茂密、生长势强、病虫害少和易管理的木本或草本观叶、观花植物。其中草坪地被植物应选择萌芽力强、覆盖率高、耐修剪和绿色期长的种类,能长期给予驾驶员视觉上有足够的绿色。调查证明,在司乘人员眼里,绿色占30%以上时所给出的视觉感觉是比较舒适的。
  互通式立体交叉绿岛应种植草坪等地被植物。草坪上可点缀树丛、孤植树和花灌木,以形成疏朗开阔的绿化效果,使司乘人员能有良好广阔的视觉感应,过多茂密的树林会产生压抑感;立交桥下宜种植耐阴地被植物,但不宜过密,还要保持桥底的光亮,墙面宜进行简单的垂直绿化,使司乘人员不会产生单调感,增加绿色视觉。
  2.2 从视线角度考虑设计
  车行道的绿化边分带和中央分隔绿化带上种植的乔木,必须要满足驾驶员视线高度的要求。根据调查研究,视线高度范围一般在0.9~3.0m,合理的树木间距和高度有利于驾驶员观察到两侧的车辆行驶情况和行人,有效地阻挡对面车辆夜间行车眩光。因此,在分车绿带上最好是间种高矮灌木及树冠较高或比较通透的乔木,即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在靠近车行道边的绿化带上种植落花(叶)的乔木(如榕树、木棉树、红花紫荆、大叶紫薇等),每当落花(叶)季节,花叶纷纷落下,特别是在刮大风时,满地的落花(叶)随风向上飘荡,严重阻挡了司机的视线。因此,在道路车行道边的绿化带尽可能不要种植过多的落花(叶)乔木,如有必要,也尽量离车行道远些,至少离路侧石2m以上。乔木树冠不宜在机动车道上方搭接。车行道边的绿化带上种植的乔木还必须要满足行车净空的要求,乔木的分枝树叶下面受到道路行车净空的制约。主车道靠近中央绿化带、边分绿化带,一般最低的枝下高距路面3.5m,可以避免车辆碰到树枝,给驾驶员一个安全驾驶的环境。
  在靠近车行道边的绿化带上种植的绿篱植物、花灌木和观叶灌木等枝叶茂密的常绿植物能有效地阻挡对面车辆夜间行车眩光,改善行车视野环境。但必须注意的是,不能过于靠近车行道,以避免对驾驶员造成压抑感,影响其正常驾驶,特别是在弯道的位置,还会缩短驾驶员和行人的视线距离。不宜为追求自然生态而在道路内的绿化带上过多种植零碎的植物,以免扰乱视线。
  3结束语
  城市道路为人们提供的已不仅仅是从环境的一处到另一处的通道,人们对道路的要求不但要承担足够的交通量,线型流畅优美,而且要求道路与周围的环境配合协调,将人、车、路、环境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满足使用者的审美情趣和舒适的生理要求。
  城市道路绿化方式多种多样,在进行道路绿化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选择较为合理的绿化结构模式,以营造生态良好的道路景观和环境,取得最大的综合效益。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房屋建筑物的密集开发,如何设计舒适的建筑风环境已成为建筑设计行业所面临的问题,本文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高层建筑室外风环境优化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高层建筑;室外风环境;优化设计  1 高层建筑的剖面设计  高层建筑中纯粹的封闭式幕墙做法不能保证室内外空气的流通,且消耗更多的能耗。如何既能保证有效自然通风,同时又能控制在人们的舒适性范围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剪力墙结构的平面布置、短肢剪力墙、墙肢截面厚度、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和连梁的设计等,提出一些个人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层;剪力墙;结构设计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发展,房地产开发如火如荼,高层住宅小区占了很大的比例,目前的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住宅以剪力墙结构居多,优化剪力墙结构对于高层建筑的搭建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针对剪力墙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具体的优化措施,从
期刊
摘要:本文作者从目标的不确定性、综合性、超前性、构思的概率性及公众的参与性介绍了城市规划设计的特点,并将其与建筑设计做了比较分析,指出应将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相结合,从而创造出优美、和谐、宜人的城市生活环境。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对比分析  1 规划设计目标的不确定性  一般的建筑设计总是由委托者提出设计任务即设计目标,建筑设计者所做的就是利用有关建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发展和提供各种达到设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设计中高层建筑甚至超高层建筑已经成为较普遍的设计形式。本文结合高层建筑设计实例,对高层建筑设计要点进行相应分析,为广大高层建筑设计人员提供纲要性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设计;分析  随着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成为普遍设计形式,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除了考虑建筑本身的内部使用功能和外部立面造型外,还应当充分考虑建筑节能、美学尺度、结构形式等因素,使建筑更好的融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汶川地震中建筑结构破坏的情况分析各类传统抗震体系的抗震特点,从而指出传统抗震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隔震消能减震的新方法。  关键词:破坏分析;存在问题;隔震减震  1汶川地震建筑结构破坏分析  汶川地震中建筑结构有的整体倒塌,有的局部破坏,有的外表看去虽然完好,但其已很难完全修复。下面针对几种典型的建筑结构的主要震害特征进行分析。  1.1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较好
期刊
摘要:本文作者阐述了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分析了城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城市规划设计的对策,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问题;解决对策  城市发展的最高境界与目标是进行以人为本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进行城市规划是至关重要的,充分考虑自然资源与环境的重要性,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城市生态的承载力与社会承受能力。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综合分析规划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生态建筑的特征,分析了我国生态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生态高技建筑设计的方法及建筑设计的生态化趋势。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趋势;研究  1 生态建筑的特征  建筑领域中的“生态建筑运动”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蓬勃兴起的。“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等概念在建筑界不仅成为一种时尚,而且确实已成为建筑学科发展的前沿,也是人类理智和文明的升华。  1.1 节能和
期刊
摘要:城市需要色彩,建筑需要色彩,生活需要色彩,色彩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分析了色彩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城市建筑色彩的现状和建筑色彩整体规划的建议。  关键词:色彩设计;城市规划;建筑现状  一、色彩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  1、城市美学色彩伴随着城市历史发展,有时美学色彩本身便是城市历史积淀。这之中,有些美学色彩是城市政治或经济文化的反映,像北京紫禁城金黄屋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设计风格也越来越多,而部分商品房住宅小区及别墅设计采用了中国古建筑风格,本文结合古建筑营造特点,分析中西建筑差异,为广大建筑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古建筑;营造特点;中西差异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建筑风格也日趋多样化。地产商为满足部分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和内心价值需求,第五园、清华坊等新中式别墅也在近年异军突起。但由于中国古建筑大多采用木结构体系
期刊
摘要:边坡绿化在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恢复生态植被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承德营子矿区汪庄煤矿复垦土地边坡为例,分析了边坡绿化植物的选择与模式,并进一步探讨了边坡植物绿化模式,为煤矿复垦土地边坡绿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边坡绿化;植物选择;模式  随着人类对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导致土地资源的大量破坏,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今对生态防护越来越倍受重视,其中边坡绿化就是生态防护运用的一个典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