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畅游在书之海洋里,能够获取丰富多彩的知识。而课外阅读就是获取丰富知识的最好途径。因此,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广泛涉猎课外读物,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呢?
一、激活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有动力。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首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用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心扉,引导学生拓展课外阅读的天地。
首先,教师应该有计划地控制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数量。现在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有限,如果每天能有一个小时来阅读,就很难得了。因此教师平时给学生提供的课外阅读材料不宜太长,切忌偏课,以免给学生造成负担或压力,反而产生厌读情绪,教师应该使学生感到课外阅读是一种消遣或享受,而不是一种家庭作业。
其次,课外阅读最重要的目的是使学生养成终生受用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除了教师提供的非读不可的必读书目或指定阅读的书籍外,应鼓励学生广泛、自由地阅读健康的、有益的报刊、书籍等。
另外,还要让学生有充分的课外读书自由。学生有在课外什么时候看书,看什么书以及怎么看书的自由,也有暂时不想看书或对经典著作不感兴趣的自由。
二、配合课文教学,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通过课堂教学,带动课外阅读。做到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是抓好课外阅读的重要一环。把课内教学过程训练的文字的感知能力,文章的理解能力,文学的鉴赏能力和阅读技能,扩展和运用到阅读课外各种书刊,以课外阅读弥补语文教学的不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得道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通过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介绍,某个方面知识或问题的悬念,或一段精彩的描述方法,激起学生的阅读追求,引导他们去进行课外阅读。例如,在学了《关雎》后,学生的热情非常高涨,这时趁势鼓励他们去《诗经》选读几首自己喜欢的诗,同学们热情很高。学了《阿Q正传》后,我就介绍了《药》、《伤逝》等篇目,这更激起了他们阅读的兴致。
在弥补长篇小说、戏剧或较长篇幅文章的节选课文的教学不足方面,课外阅读发挥着特殊的作用。现行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是长篇小说或较长篇幅的文章的节选,例如:节选自《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雷雨》中的《雷雨》选场,节选自《三国演义》中的《群英会蒋干中计》等,学生在课内对这些节选课文的单纯学习,很容易脱离原作,极易造成对文学作品的片面理解;而且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又不得不讲解整部作品的内容,但常常是在作只言片语的讲解,难以讲清讲透,在讲解中又不免带有教师自己主观理解的痕迹,易给学生造成误导。因此,在课外要求学生阅读这些与课文有关的长篇小说或戏剧原作,则既可以在自主独立阅读实践中运用课堂上所形成的阅读能力,又可以弥补对节选课文教学产生的不足,同时这又是对课文教学的补充和深化。
三、结合电视读名著,引导学生接触经典
《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等名著都拍成了电视剧或动画片,看完画面美丽的电视,再来欣赏优美的文字,更易懂,更有趣。我在教学中就向家长们推荐,让同学们去看看这些电视,并在此基础上在教室开展读名著的活动,还向家长们建议帮孩子们购买这类书籍,一学期能让同学们读一两部名著也是一个不小的收获。
四、课外阅读要以“学生阅读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课外阅读,不能以教师的指导来取代学生独立的阅读。中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独立阅读的条件,完全能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独立阅读,而且学生独立的阅读最能充分地体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学生的课外阅读,离不开对阅读方法的掌握。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的教给学生一些切实可行的读书方法,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地阅读。
五、加强督促和激励
中学生由于心理发展不够成熟,难于坚持长期的阅读活动。他们拿起书本往往没有三分钟热度就会被电视节目、游戏机等更刺激的、更直观的东西吸引,而没有长时间的阅读是很难领略到书的精妙与神奇的,很难被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字所牵引的,这就需要教师采用适当的方法来督促和激励学生,不断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
(一)读读写写,替代督促
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于是我要求学生每读完一本书,就写一篇读后感,而后在同学间进行交流,当他们把自己的读后感给同学看时,就有满脸的成就感。虽然,有些见解很幼稚,但是却写出了学生心中只属于他的感受,课外书读得更有滋味了。
(二)读读听听,不忘激励
激励是推动学生继续行动的动力。学生很喜欢老师读他的文章。于是,抓住可以利用的一切机会,在每次课堂上或自修课时,我就给学生读他们的文章,每当这时候,学生时而会静得鸦雀无声,时而会笑得前仰后合,而我却总不忘要表扬一下,给予学生继续阅读的动力。
总之,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非一朝一夕的功夫。鲁迅先生说过:“读书就像蜜蜂采蜜一般,只有采过很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在学生“采蜜”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可以开动自己的脑子,想出不同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真正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目的。■
一、激活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有动力。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首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用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心扉,引导学生拓展课外阅读的天地。
首先,教师应该有计划地控制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数量。现在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有限,如果每天能有一个小时来阅读,就很难得了。因此教师平时给学生提供的课外阅读材料不宜太长,切忌偏课,以免给学生造成负担或压力,反而产生厌读情绪,教师应该使学生感到课外阅读是一种消遣或享受,而不是一种家庭作业。
其次,课外阅读最重要的目的是使学生养成终生受用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除了教师提供的非读不可的必读书目或指定阅读的书籍外,应鼓励学生广泛、自由地阅读健康的、有益的报刊、书籍等。
另外,还要让学生有充分的课外读书自由。学生有在课外什么时候看书,看什么书以及怎么看书的自由,也有暂时不想看书或对经典著作不感兴趣的自由。
二、配合课文教学,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通过课堂教学,带动课外阅读。做到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是抓好课外阅读的重要一环。把课内教学过程训练的文字的感知能力,文章的理解能力,文学的鉴赏能力和阅读技能,扩展和运用到阅读课外各种书刊,以课外阅读弥补语文教学的不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得道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通过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介绍,某个方面知识或问题的悬念,或一段精彩的描述方法,激起学生的阅读追求,引导他们去进行课外阅读。例如,在学了《关雎》后,学生的热情非常高涨,这时趁势鼓励他们去《诗经》选读几首自己喜欢的诗,同学们热情很高。学了《阿Q正传》后,我就介绍了《药》、《伤逝》等篇目,这更激起了他们阅读的兴致。
在弥补长篇小说、戏剧或较长篇幅文章的节选课文的教学不足方面,课外阅读发挥着特殊的作用。现行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是长篇小说或较长篇幅的文章的节选,例如:节选自《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雷雨》中的《雷雨》选场,节选自《三国演义》中的《群英会蒋干中计》等,学生在课内对这些节选课文的单纯学习,很容易脱离原作,极易造成对文学作品的片面理解;而且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又不得不讲解整部作品的内容,但常常是在作只言片语的讲解,难以讲清讲透,在讲解中又不免带有教师自己主观理解的痕迹,易给学生造成误导。因此,在课外要求学生阅读这些与课文有关的长篇小说或戏剧原作,则既可以在自主独立阅读实践中运用课堂上所形成的阅读能力,又可以弥补对节选课文教学产生的不足,同时这又是对课文教学的补充和深化。
三、结合电视读名著,引导学生接触经典
《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等名著都拍成了电视剧或动画片,看完画面美丽的电视,再来欣赏优美的文字,更易懂,更有趣。我在教学中就向家长们推荐,让同学们去看看这些电视,并在此基础上在教室开展读名著的活动,还向家长们建议帮孩子们购买这类书籍,一学期能让同学们读一两部名著也是一个不小的收获。
四、课外阅读要以“学生阅读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课外阅读,不能以教师的指导来取代学生独立的阅读。中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独立阅读的条件,完全能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独立阅读,而且学生独立的阅读最能充分地体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学生的课外阅读,离不开对阅读方法的掌握。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的教给学生一些切实可行的读书方法,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地阅读。
五、加强督促和激励
中学生由于心理发展不够成熟,难于坚持长期的阅读活动。他们拿起书本往往没有三分钟热度就会被电视节目、游戏机等更刺激的、更直观的东西吸引,而没有长时间的阅读是很难领略到书的精妙与神奇的,很难被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字所牵引的,这就需要教师采用适当的方法来督促和激励学生,不断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
(一)读读写写,替代督促
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于是我要求学生每读完一本书,就写一篇读后感,而后在同学间进行交流,当他们把自己的读后感给同学看时,就有满脸的成就感。虽然,有些见解很幼稚,但是却写出了学生心中只属于他的感受,课外书读得更有滋味了。
(二)读读听听,不忘激励
激励是推动学生继续行动的动力。学生很喜欢老师读他的文章。于是,抓住可以利用的一切机会,在每次课堂上或自修课时,我就给学生读他们的文章,每当这时候,学生时而会静得鸦雀无声,时而会笑得前仰后合,而我却总不忘要表扬一下,给予学生继续阅读的动力。
总之,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非一朝一夕的功夫。鲁迅先生说过:“读书就像蜜蜂采蜜一般,只有采过很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在学生“采蜜”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可以开动自己的脑子,想出不同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真正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