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近来木心的这段小诗突然在网上被热传起来。年末,正是城市里上班族各种赶总结、赶项目的时候。午间打个盹,忽梦见儿时上学那条长满青苔的路,好像怎么也走不到尽头。猛然惊醒,继续一边敲打键盘。我们被裹挟进城市这个高速运转的飞轮中,田园已芜,无路可退。
全球化经济发展模式已饱受诟病,近年来在意大利的一些小城中,诞生了一种新城市哲学:慢城。这是继“慢食运动”之后,另一个风靡全球的生活概念。台湾的《La Vie》编辑部,特意走访国际慢城总部、慢城运动发起地之一意大利奥维托,为台湾取经,重新审视传统和永续经营的价值。
“漫步在古城墙边缘,如同君临天下地眺望城下一篇绿色的橄榄核葡萄园。穿着西装的上班族小心地踩着石头路步往城墙下的停车场赶着与家人晚餐,迎面的老人带着微笑跟你打招呼……”本书如一本游记,描绘出奥维托小城如五百年未曾变的生活方式。加上对国际慢城组织和奥维托市长的采访、以及其他两个小城市的案例介绍,为读者展开一幅慢城生活的图景。
国际慢城组织主任Pier Giorgio Oliveti在接受专访时说:“我们不能虚伪地否定现代化,但也不能无条件接受现代化。生活品质不可能跟GDP直接相关,现代与富足也不是只因为这些数字,这些数字在慢城里有可能是停滞或是下降的,但必须和其他生活品质的因素综合讨论。”这就应了那句古语“金钱不能使人真正幸福”。
慢城并不意味着反现代科技。奥维托是个有着3500年历史的古城,但在城市中心,有电梯、缆车、手扶梯,铺设了大型光线线路。年轻人在这样的城市里结婚生子,只要花5分钟就可以到达上班的地方,甚至主妇在中午还可以回家做饭给孩子吃。
这样的城市并不是自古如此的,而是一般由市长提出申请,成为“观察中的慢城”,然后由慢城国际委员在提出申请后四个月内,按照“慢城评鉴标准”的六大领域。通过之后,这些城市必须遵守“慢城宪章”中多达54条政策:推广有机、反对基因改造农业、增加绿地与徒步区、保护当地美学与美食传统……
根据书中介绍,目前意大利已有65个慢城,全世界最多,整个欧洲就有105个城市加入。它们誓要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势头中掀起一场“慢”革命。
国际慢城组织有一个Citta slow网站,就像一个广场一样,展示了全世界所有的慢城的动态。其Logo是一只蜗牛,上面背负着城市的建筑和居民。国际慢城组织不定期举办游行、研讨会、展示会和慢食活动,推广“慢”价值。不过目前,几乎加入慢城都是小城市。不过Pier Giorgio Oliveti很有信心,他觉得“慢城品牌”同样可以推销到大城市去,让“慢”成为都市人追求的生活方式。
作为本书写作者的《La Vie》编辑部,自我定位是一本设计理想生活的美学实践志,出版过《台北创意散步学》、《日本幸福时间》等书籍。通过本书的采访写作,他们似乎为中国找到了答案。
放眼国内,能过“慢”式生活的地方,恰恰是最贫穷落后的地方。恰如慢跑,只有场内忙碌于城市工作的先进民族才会发明出慢跑,而山野村农一辈子不懂为何要慢跑。所以也许我们没办法去追求这一种“慢城”,自己可做的,是追求简化却不失高质的观念。
写作此文期间,我搜索了一下,发现在2010年,中国也有了一个经过国际慢城组织认证的“慢城”,在苏皖两省交界的高淳桠溪镇。查看其网站,发现绝大部分内容是旅游推广,这对我来说,反而失去了一大半想去探访的念头。
《慢城》
La Vie 编辑部 著
麦浩斯出版社 2010年11月
意大利奥维托小镇(Orvieto)在当今全球化社会带领一股全新的“慢”革命风潮,他们审视传统价值,从每日的生活文化,发展出具有“慢活”精神与哲学,这本书讨论的是如何将“慢”的态度融入在现代化的生活里。
《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
王明珂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年11月
王明珂从中国人族群边缘的形成与变迁解释中国人的本质。他发现,在特定的资源竞争与分配环境中,华夏(中国人)边缘的形成与变迁,借历史记忆与失忆来凝聚、扩张。什么叫中华民族,或什么叫中国人,最好的方法,不是直接地、正面地去对“中国人”的内容或内涵下一个定义,而是想办法去透过“中国人”这个族群的边界,明白它的意思。这是一部对中文世界的人类学、民族学和历史学研究都产生重要影响的著作。
《断舍离》
山下英子 著 吴倩 译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年7月
“断舍离”是由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提出的人生整理观念。所谓断舍离,就是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让人生舒适的行动技术。换句话说,就是利用收拾家里的杂物来整理內心的废物,让人生转而开心的方法。其中,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多余的废物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通过学习和实践断舍离,人们将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 从关注物品转换为关注自我—我需不需要。
《颠覆医疗》
[美]埃里克·托普 著 张南 魏薇 何雨师 译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年10月
作者埃里克·托普(Eric J. Topol)是美国心脏病学家,基因组学家、学者,本书所谈的就是一个即将被“创造性破坏”的产业,一个即将被颠覆的产业。iPhone、云计算、3D打印、基因测序、无线传感器、超级计算机,这些改变了我们生活的事物,将再一次地融合在一起,对医学进行一次“创造性破坏”。在这超级融合之下,权力第一次交回到我们自己手中,而只有我们自己,才能真正将这场医学革命进行下去,颠覆医疗。
《老生常谈》
资中筠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年1月
资中筠是国际政治及美国研究专家,这本随笔集呈现了她对现实的忧思和焦虑,以及对现实的观察和问题的反思。深入历史,放眼世界,既有深厚的学养,又有独特的视角。此外,书中还收录了几篇作者的治学经验、人生特殊的经历等,反映了那个特殊的历史时代。作者自谦说:题材庞杂,东拉西扯,没有什么足以振聋发聩的惊人之语。无以名之,名之曰《老生常谈》。
《大自然的艺术》
[英]朱迪丝·马吉 著 杨文展 译
中信出版社 2013年1月
作者朱迪丝·马吉任职于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艺术品收藏馆。本书以人类对地球的探索为线索,精彩呈现自然史中最著名的探险与发现,描绘出博物学的发展轨迹,书中汇集了三百年间世界上最伟大的博物学画家梅里安、巴特拉姆、埃雷特、鲍尔兄弟、奥杜邦、古尔德、雷杜德等人的杰作。这些野生动物精美画作,是构成21世纪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
简媜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3年9月
简媜,本名简敏媜,1961年生,台湾宜兰人。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职《联合文学》、远流出版公司、实学社,现专职写作。简媜以犀利幽默又优美灵动的笔调,记录了一趟旅美伴读游学之旅:写美国小学的快乐教育,写异乡生活的柴米油盐,写对孩子的祝福期许,写对人生的疑问省思……简媜的文字一直饱含深情,“将生活的漫天烟尘化为思想朝露”,写下这部温暖真挚的心灵“慢游”记。
全球化经济发展模式已饱受诟病,近年来在意大利的一些小城中,诞生了一种新城市哲学:慢城。这是继“慢食运动”之后,另一个风靡全球的生活概念。台湾的《La Vie》编辑部,特意走访国际慢城总部、慢城运动发起地之一意大利奥维托,为台湾取经,重新审视传统和永续经营的价值。
“漫步在古城墙边缘,如同君临天下地眺望城下一篇绿色的橄榄核葡萄园。穿着西装的上班族小心地踩着石头路步往城墙下的停车场赶着与家人晚餐,迎面的老人带着微笑跟你打招呼……”本书如一本游记,描绘出奥维托小城如五百年未曾变的生活方式。加上对国际慢城组织和奥维托市长的采访、以及其他两个小城市的案例介绍,为读者展开一幅慢城生活的图景。
国际慢城组织主任Pier Giorgio Oliveti在接受专访时说:“我们不能虚伪地否定现代化,但也不能无条件接受现代化。生活品质不可能跟GDP直接相关,现代与富足也不是只因为这些数字,这些数字在慢城里有可能是停滞或是下降的,但必须和其他生活品质的因素综合讨论。”这就应了那句古语“金钱不能使人真正幸福”。
慢城并不意味着反现代科技。奥维托是个有着3500年历史的古城,但在城市中心,有电梯、缆车、手扶梯,铺设了大型光线线路。年轻人在这样的城市里结婚生子,只要花5分钟就可以到达上班的地方,甚至主妇在中午还可以回家做饭给孩子吃。
这样的城市并不是自古如此的,而是一般由市长提出申请,成为“观察中的慢城”,然后由慢城国际委员在提出申请后四个月内,按照“慢城评鉴标准”的六大领域。通过之后,这些城市必须遵守“慢城宪章”中多达54条政策:推广有机、反对基因改造农业、增加绿地与徒步区、保护当地美学与美食传统……
根据书中介绍,目前意大利已有65个慢城,全世界最多,整个欧洲就有105个城市加入。它们誓要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势头中掀起一场“慢”革命。
国际慢城组织有一个Citta slow网站,就像一个广场一样,展示了全世界所有的慢城的动态。其Logo是一只蜗牛,上面背负着城市的建筑和居民。国际慢城组织不定期举办游行、研讨会、展示会和慢食活动,推广“慢”价值。不过目前,几乎加入慢城都是小城市。不过Pier Giorgio Oliveti很有信心,他觉得“慢城品牌”同样可以推销到大城市去,让“慢”成为都市人追求的生活方式。
作为本书写作者的《La Vie》编辑部,自我定位是一本设计理想生活的美学实践志,出版过《台北创意散步学》、《日本幸福时间》等书籍。通过本书的采访写作,他们似乎为中国找到了答案。
放眼国内,能过“慢”式生活的地方,恰恰是最贫穷落后的地方。恰如慢跑,只有场内忙碌于城市工作的先进民族才会发明出慢跑,而山野村农一辈子不懂为何要慢跑。所以也许我们没办法去追求这一种“慢城”,自己可做的,是追求简化却不失高质的观念。
写作此文期间,我搜索了一下,发现在2010年,中国也有了一个经过国际慢城组织认证的“慢城”,在苏皖两省交界的高淳桠溪镇。查看其网站,发现绝大部分内容是旅游推广,这对我来说,反而失去了一大半想去探访的念头。
《慢城》
La Vie 编辑部 著
麦浩斯出版社 2010年11月
意大利奥维托小镇(Orvieto)在当今全球化社会带领一股全新的“慢”革命风潮,他们审视传统价值,从每日的生活文化,发展出具有“慢活”精神与哲学,这本书讨论的是如何将“慢”的态度融入在现代化的生活里。
《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
王明珂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年11月
王明珂从中国人族群边缘的形成与变迁解释中国人的本质。他发现,在特定的资源竞争与分配环境中,华夏(中国人)边缘的形成与变迁,借历史记忆与失忆来凝聚、扩张。什么叫中华民族,或什么叫中国人,最好的方法,不是直接地、正面地去对“中国人”的内容或内涵下一个定义,而是想办法去透过“中国人”这个族群的边界,明白它的意思。这是一部对中文世界的人类学、民族学和历史学研究都产生重要影响的著作。
《断舍离》
山下英子 著 吴倩 译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年7月
“断舍离”是由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提出的人生整理观念。所谓断舍离,就是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让人生舒适的行动技术。换句话说,就是利用收拾家里的杂物来整理內心的废物,让人生转而开心的方法。其中,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多余的废物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通过学习和实践断舍离,人们将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 从关注物品转换为关注自我—我需不需要。
《颠覆医疗》
[美]埃里克·托普 著 张南 魏薇 何雨师 译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年10月
作者埃里克·托普(Eric J. Topol)是美国心脏病学家,基因组学家、学者,本书所谈的就是一个即将被“创造性破坏”的产业,一个即将被颠覆的产业。iPhone、云计算、3D打印、基因测序、无线传感器、超级计算机,这些改变了我们生活的事物,将再一次地融合在一起,对医学进行一次“创造性破坏”。在这超级融合之下,权力第一次交回到我们自己手中,而只有我们自己,才能真正将这场医学革命进行下去,颠覆医疗。
《老生常谈》
资中筠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年1月
资中筠是国际政治及美国研究专家,这本随笔集呈现了她对现实的忧思和焦虑,以及对现实的观察和问题的反思。深入历史,放眼世界,既有深厚的学养,又有独特的视角。此外,书中还收录了几篇作者的治学经验、人生特殊的经历等,反映了那个特殊的历史时代。作者自谦说:题材庞杂,东拉西扯,没有什么足以振聋发聩的惊人之语。无以名之,名之曰《老生常谈》。
《大自然的艺术》
[英]朱迪丝·马吉 著 杨文展 译
中信出版社 2013年1月
作者朱迪丝·马吉任职于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艺术品收藏馆。本书以人类对地球的探索为线索,精彩呈现自然史中最著名的探险与发现,描绘出博物学的发展轨迹,书中汇集了三百年间世界上最伟大的博物学画家梅里安、巴特拉姆、埃雷特、鲍尔兄弟、奥杜邦、古尔德、雷杜德等人的杰作。这些野生动物精美画作,是构成21世纪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
简媜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3年9月
简媜,本名简敏媜,1961年生,台湾宜兰人。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职《联合文学》、远流出版公司、实学社,现专职写作。简媜以犀利幽默又优美灵动的笔调,记录了一趟旅美伴读游学之旅:写美国小学的快乐教育,写异乡生活的柴米油盐,写对孩子的祝福期许,写对人生的疑问省思……简媜的文字一直饱含深情,“将生活的漫天烟尘化为思想朝露”,写下这部温暖真挚的心灵“慢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