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明星人才的三个要点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f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最优秀的人来告诉你他们将要离开的时候,通常已经为时已晚。他们早已得出要离开的结论了,并且重复着为什么不必再待在这个公司的例子。因此,这时再想要留住他们是极为困难的。
  一旦他们传达了离开的意图,若想改变他们的想法会非常困难,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可能不愿意分享背后的实情。你可以理解为,他们害怕说出残酷的事实而断了自己的后路。如果不了解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一个人作出跳槽的决定,那么说服他们将极具挑战性。
  当你的得力干将加盟了竞争对手,会让竞争对手更强大。离开的员工了解你的公司是什么样子的——好的和坏的都有——但当他们应聘时,经理和招聘专员只会向他们灌输新团队的优势。
  有时候人们不能完全指出他们想要做出改变的原因。他们仅仅知道“是时候了”或者有一种在做正确事情的直觉。
  所以想留住人才,要趁他们还处于待留阶段、而非已经告诉你将要离开时。有时,你可能足够幸运,可以使某人从窗边退回来(在某些情况下,我看到某些人留了下来,尽管他们已接受其他地方的录用),但这是例外而不是常规。
  那么,如何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以我的经验,有三个关键的必需品:指导、职业道路和认可,而所有这些应该都用在一个人向你说明他们要走之前。
  指导
  导师在这种情况下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员工确定他们最终想做的是什么,并且确保他们在追求的道路上装备精良。你的员工对其期望的最终目标越清晰,你就能越早的与之合作并变为现实。
  记住,仅仅因为你是某人的老板,使得你不会成为他们的导师。相对而言,由于你是经理,员工可能不愿分享自己未来的计划(特别是如果这个计划里没有你),或者担心为什么为你或你的团队工作会让自己不满意。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这将很难做出适当的修正。
  帮助他们寻找合适的导师,而不是假设自己就是那个人。这意味着利用你对其个人的了解——他们的长处、弱点、价值观、情感——建议一个最佳人选去完善他们。
  导师可以来自于组织内部或者公司外部。无论哪种方式,首先他们是针对你的员工,利用导师的相关经验协助员工制定和追求正确的职业选择。
  职业道路
  我最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特别是由实习生和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提出的:“我能为职业目标的成功实现做些什么?”
  我的回答很简单:明白你最终的目标是什么。我向那些工作了5年、10年甚至15年的人问过很多次这个问题,但他们仍不知道答案是什么。
  通常,这取决于他们的职业生涯是机遇驱动多一些还是目标驱动多一些。环视目前最新最热门的公司所提供的晋升、加薪和工作机会,人们大多稳步地走在升职和加薪的路上,而在数年之后,他们却常常为自己当下所扮演的角色而感到沮丧。
  对任何人而言,有三种方法可以避免以上类似的情况:
  1. 知道他们想做什么(优化技能和热情);
  2. 让合适的人围绕在身边(例如,看上面的“指导”部分);
  3. 总在学习。
  作为一个管理者,你可以为你的顶尖人才所做的最有价值的事之一,就是确保你问对了问题,鼓励正确的对话,在能力范围内尽己所能帮助他们在这三个维度上实现自己的理想工作。
  认可
  每一个和你一起工作的人,不管他们在组织内的地位如何,都需要被认可。这是人性的一个基本部分。
  虽然薪酬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认可远远超出个人收入。认可就是晋升的趋势,一次员工会议上的点名,一封祝贺邮件,或者拍一下肩膀的鼓励,以及适当的表达你的感激之情——越真实越好。
  不要错误地认为最有才华的人为你工作是理所应当的,并以为他们知道你的感受。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往往到头来真的需要你去告白,但那可能已经为时晚矣。持续对出色的工作给予认可,你将更有可能留下对你来说最有价值的人,并且你会让他们变成最优秀的员工。
其他文献
上一期文章我们讲到打造无法拒绝的成交主张的重要性,那么怎样才能让客户无法拒绝你的成交主张呢?这里有一个核心的秘诀和策略,就是在你的成交主张中一定要有零风险承诺,也有人称之为风险逆转。  为什么要提供零风险承诺?  作为企业,我们用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我们的一生,去研究我们的行业和产品。而客户可能仅仅在五天之前、五小时之前、五分种之前才接触,他们根本不了解我们。如果这个时候受商家的营销推动去购买
期刊
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的经济导向的逐渐成熟以及其他亚洲国家成本优势的凸显,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将目光转向亚洲其他地区。  其中动因,当然包含了政府鼓励——比如说中国移动投资5亿美元获巴基斯坦3G、4G运营牌照——但大部分,都是出于纯业务的方面的考虑。国内市场逐渐成熟,竞争不断加剧,成本日益攀升。中国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能力不断增强,亚洲市场对他们来说变得更具有吸引力——那里的市场价格高于国内,且竞争没
期刊
“低价、低价、低价”,如今,这是销售人员听到最多的诉求,这种情况发生在各行各业。客户想尽办法控制成本,自然会把压力转嫁到供应商头上。  但是,低价是促使客户决定购买的决定因素吗?  任何一个关于购买动机的调研结果显示,低价从来不是最主要的动力。是的,低价很重要。当其他因素都差不多时,低价就会成为决定因素,但“其他因素都差不多”的情况极少出现。世界上只有少数人只基于低价买东西。你们中有多少人正穿着从
期刊
如果你只是作为一个普通员工加入一家创业公司,那么你考虑的问题和加入任何一家公司差不多,就是“钱给得如何”、“职务是什么”、“工作时间是什么,经常加班吗”、“公司离我家远不远”、“公司品牌如何”、“直接上司好不好”、“我是否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唯一一个要多考虑的问题就是“这个公司成长速度如何”。因为加入创业公司的最大红利就是增长速度,就像Facebook的COO Sheryl Sandberg说的“
期刊
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变革的时代,引起这场变革的原因是人们快速、广泛的接受网络技术,加之几乎所有公众成员都积极参与到社会化媒体之中。如今的公司都已深知,在各自的研究和市场营销中将技术和社会化媒体进行有效的整合,对于他们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至关重要。的确,每个品牌的消费者都希望通过各种媒体和设备被参与到其中。因此,每个公司必须知晓如何利用这些媒介的力量来与消费者进行最理想的互动。  在有文字记录的历史里,
期刊
C T R媒介智讯广告监测数据显示,6月13-30日世界杯开战18天的时间,CCTV-5时段广告日均容量为2.6小时,节目内植入广告容量为:曝光累计91小时(按照监测规则,不同形式植入广告曝光时长单独计算,在总时间上有重叠),日均达到5.1小时,植入广告时间容量超过时段广告将近一倍!  CTR对主流上星频道植入广告监测研究发现,即使不是世界杯这样的营销焦点时刻,电视内容植入广告的市场表现也非常可观
期刊
2014年5月17日,中国商业界最大的新闻不是“世界电信日”,而是互联网知识社群第一品牌《罗辑思维》的创办者分手。罗振宇、申音各奔东西,相忘于江湖。  2012年12月21日,传说中的世界末日,知名传媒人罗振宇、NTA传播创始人申音、资深互联网人吴声合作,打造了知识型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三人分工是:罗振宇是产品和品牌的核心,申音负责日常运营服务,吴声出任总策划。  一年内,它由一款互联网视频栏
期刊
过去三十余年国内企业实现了高速增长,甚至是野蛮生长,使得许多管理者们在不知不觉中自己丢弃人性不说,还误以为好斗和你死我活的狼性(文化)才是企业成功的不二法宝。时至今日,人口红利逐步耗尽,80后、90后等年轻一代劳动者不再像他们前辈那样逆来顺受,忍受非人性的管束,他们开始用脚投票,企业管理回归人性已是大势所趋。  可是,在落实人性化管理的时候,绝大多数企业往往停留在一些永远正确的说辞上,而在实践中少
期刊
我们将搜集情报美其名曰“市场调查”。  有军事头脑的将领经常对所获情报将信将疑。这无可厚非,许多优秀的营销人员亦是如此。著名军事理论家、史学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曾说过:“在战争中,多数情报都是自相矛盾的,较多的是谎报军情,而最多的就是疑点重重的情报。”  因此,不能全然相信情报,但也不能没有情报。  虽然真假难辨的情报会让人挫折连连,但情报收集的范围始终在不断扩展。像通用汽车、柯达和摩托罗拉之类
期刊
很多传统企业认为已经拥有非常可靠的方法,特别是来自大型企业的几近相同的需求洞察流程,他们为产品需求的洞察设置了一系列非常严谨的方法、目标、计划、问卷、统计、模型、细分标准。  关键的问题在于:这些使用了很多年的工具和方法,非常适合于已知的商业模式和已知的需求,适合于延续性创新。传统的需求调研方法并不适合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也不适合于颠覆性创新——移动互联网时代连需求都不确定,如何用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