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西北”教学设计与评析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m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东南西北”(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 经历在现实情境中确定和区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过程,感知方向的相对性,培养方向感。
  2 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的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与位置。
  3 了解平面图中“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
  教学准备:
  1 课前布置观察活动:(1)太阳从哪里升起,又从哪里落下?(2)学校操场周围有哪些景物?
  2 拍摄校园景物并制作成小卡片、相关的课件、太阳图(贴在教室东面的墙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猜谜语:有位勤劳老公公,天色一亮就出工。从东到西忙不停,直到傍晚才收工。(学生猜谜语引出太阳。)
  师:太阳公公每天早晨从哪边升起?(东边)你能用手指出来吗?傍晚太阳又从哪边落下?(西边)你还听说过哪些方向?(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东、南、西、北”。)
  2 引出课题:东南西北。
  〔评析:结合“太阳东升西落”的自然现象,巧妙借用谜语开门见山地引入新课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联系实际,说中辨
  1 找一找:找教室里的东南西北。
  师:我们教室里也有东、南、西、北,东面在哪儿?你还能找到哪个方向?(学生找的方向意见不一致。)
  2 读一读:边读儿歌边找方向。
  师:怎样很快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呢?有一首儿歌能帮助我们,你知道是什么儿歌吗?(出示儿歌:“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1)以你为“中心”,你能边读儿歌,边用手指出方向吗?(请一名学生面朝东面,试着边读边指方向,师适当指导。)
  (2)全班学生集体面朝东面,边读儿歌,边指出前后左右的四个方向。
  3 认一认:不断改变学生正面朝向,辨认四个方向。
  现在请大家面朝南,再指指看,你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如果面朝西呢?……
  4 辨一辨:刚才我们面朝的方向改变了,什么是不变的?
  引导发现:东——西,北——南。
  生活中我们只要认准了一个方向,就能指出其余的三个方向了。
  5 说一说: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的相互位置。
  (1)现在同学们面朝哪个方向?你的东南西北方向上分别有哪些同学?
  (2)说说我们这个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分别有些什么?
  6 说、做:老师说,同学们做。
  面朝北边拍拍手,面向东方招招手,面朝南方拍拍肩,面朝西边跺跺脚……
  〔评析:低年级儿童空间观念差,认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是教学的难点。这一教学环节以学生喜爱的儿歌为起点,通过找、读、认、辨、说、做等系列活动,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有效降低了学生的认识难度。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初步认识东南西北,培养方向感。〕
  三、引导探究,玩中做
  1 设景——引出平面图。
  (1)先让学生自由介绍自己的校园。
  (2)要求以操场为中心,说说操场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分别有些什么景物。
  (3)引导探究:同学们介绍得很好,可是听过之后容易忘记,有什么办法能让大家更好地认识并记住我们的校园呢?(讨论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2 操作——设计平面图。
  师:同学们把校园景物的分布情况用一幅平面图表示出来,让人们看一眼就能明白。想试试吗?老师已为大家准备好了图纸,中间是操场,操场周围的主要景物有教学楼、综合楼、实验楼、旗台,并制成了小卡片,请同桌商量一下,这些景物应该分别贴在操场的哪个方向?想好了就把图片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1)同桌合作第一次贴校园平面图。(师巡视,注意收集不同的贴图。)
  (2)展示不同的平面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师:同学们贴的平面图不一样,上面有的贴东边的景物,有的贴西边或北边的,这样行吗?哪幅图贴对了呢?(讨论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适时(解疑)介绍方向标。
  师:让我们找找智慧爷爷,看他有什么好办法。
  (课件出示)智慧爷爷:小朋友们,为了方便,人们规定地图朝上的方向为北,用符号“↑”来表示(板书“北”),这在平面图上叫做“方向标”。
  师:地图朝上的方向为北,那么朝下的方向呢?(南)左边和右边又分别是什么方向呢?(教师根据学生探索的结果移动“东、南、西、北”四个字。)
  师:现在你知道平面图的上下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了吗?
  引导学生概括: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第二次贴平面图。
  师:请大家先标上方向标,再根据这个规定调整好你的平面图吧!(同桌合作重新设计平面图。)
  (5)展示并交流。看着贴好的图再次介绍操场周围景物。
  〔评析:教师扶放结合,巧设问题情境,改变了“方向标”的呈现方式,引起思维冲突,有效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在交流互动中,既有学生自主探索,展示个性化思维的空间,又让学生真正经历了“平面图”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
  四、巩固拓展,思中用
  1 结合实际认“图”,内化新知。
  师:(出示“泰宁世界地质公园景区分布图”。)同学们认识这幅图吗?泰宁是个美丽的地方,享有世界地质公园的美称,热情的小主人们,你们能根据这幅平面图给游客介绍景点的分布情况吗?
  (1)先请几名同学自由介绍。(师生注意引导学生说出各景点的相互位置。)
  (2)以泰宁古城为中心,说说它的东南西北方向上分别有些什么?
  (3)美丽的大金湖在哪儿?它的南边有什么?
  ……
  2 结合常识辨别,拓展新知。
  师:同学们介绍得非常清楚,真是个好向导。如果我们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中辨不清方向,迷路了,怎么办呢?
  (1)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介绍辨别方向的好方法,教师适当补充。
  (2)教师用课件展示图片:年轮、树冠、指南针……
  〔评析:先让学生练习看景区图,又创设“迷路”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更多的辨别方向的方法。这些活动都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不仅使同学们学得亲切、自然,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还有效地将所学知识拓展延伸。〕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课后请大家观察自己家的大门是朝哪个方向的?你家的东南西北方向上分别有些什么景物?把它记录下来,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好吗?
  〔总评〕
  本节课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准确把握学习起点,突破教学难点。辨认方向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个难点,教师巧妙地借助学生熟悉的“儿歌”作为学习的起点,通过找、读、认、辨、说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认识新知,有效地降低了教学难度,突破教学难点。
  2 联系实际开展活动,体验生活中的数学。联系实际学数学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理念。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学习的资源,展开教学活动。从辨认自身的方位开始,到学会辨认教室的方向、操场的方向,以及看懂景区分布图等,这些活动都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同学们学得亲切、自然,真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 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平面图”教学环节,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教师在学生的疑难处适时请出智慧爷爷释疑,教活了“方向标”,学生真正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福建省尤溪县实验小学
  福建省尤溪县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李瑞龙◇
其他文献
睡觉虽与吃饭穿衣一样,是人之俗事,但睡觉和睡觉不一样,不同的人就能睡出不同的韵味来。最有范儿的睡眠是孔明。想当年,刘玄德哥仨三顾茅庐请他出山,恰见孔明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便拱立阶下。等了半晌又一个时辰,才见他悠悠醒来,口诵“大梦谁先觉,平生我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很牛吧,睡觉还拽出诗来了。  最有禅意的睡眠是宋诗人方岳。“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门寂山相对,身闲鸟不猜”,雨夜人眠,连梦里
【摘要】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说:“教育效果取决于学习兴趣”。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兴趣之于学习的重要。对于物理学科来讲,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激发学习动力,引起积极思考,才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