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之前核酸代谢研究回顾

来源 :中华医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dezhufangchu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40年代,发现了鸟嘌呤,于19世纪60年代又发现了核酸,但并不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此后,经过多位科学家,尤其是科赛尔的努力,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多种碱基,确定了碱基与核酸之间的关系,并知晓了核酸分解代谢的3个基本过程。20世纪40年代,卡尔克分离并鉴定出了核苷酸代谢中的一些关键酶,而布坎南和格林伯格则发现了核苷酸合成的2个阶段。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问世。1956年,科恩柏格证明了DNA能够自我复制。1958年,斯塔尔、梅塞尔森和维诺格德发现了DNA的半保留复制机制。与此同时,奥乔亚在1955年发现了催化合成RNA的酶––多核苷酸磷酸化酶,并得以合成RNA。1956年,科恩伯格在奥乔亚的工作基础上合成了DNA。至此,人们发现了遗传信息从DNA流向RNA的过程,为人们全面认识和探索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作出了贡献,使对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成为可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持续性胰液胆管逆流(pancreaticobiliary reflux,PBR)初期及潜在性PBR胆囊黏膜的病理变化。方法将仓鼠分为4组:PBR造模组(手术造模),空白对照组,造模+N-亚硝基双胺(BOP)组(诱导胆囊癌)和单纯BOP组;另选择87例正常胰胆管汇合行胆囊切除或经皮经肝胆囊镜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根据胆汁淀粉酶(BA)值升高和正常分为PBR组和对照组。对比胆囊黏膜的病理变化。结
目的评估改良的内镜下乳头切除法在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收集鼓楼医院消化内科从2007年10月至2012年12月经内镜超声、管腔内超声和胃镜活检病理证实的56例十二指肠乳头腺瘤患者或未侵犯胰胆管系统的原位癌。腺瘤直径大小从0.3~5.0 cm,24例患者采取常规乳头腺瘤切除术,32例患者采用改良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术后行ERCP并选择放置胰胆管支架。结果改良组整块切除率87.5%
期刊
目的通过对比高清电子染色技术(I-SCAN)和普通高清电子结肠镜的结直肠息肉检出率和腺瘤检出率等,探讨该技术在诊断结直肠息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及对照组在进镜过程中均采用普通高清模式,到达回肠末端或回盲部后试验组采用I-SCAN模式退镜观察,对照组仍采用普通高清模式。2组在进镜过程中对所发现的病变均不进行任何操作,在按
期刊
目的评价腹腔镜辅助治疗小儿长段型巨结肠的远期疗效。方法对2001年9月至2009年12月在本院行腹腔镜治疗的长段型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一般资料、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后续治疗及随访结果。随访内容包括排便控制、便秘和小肠结肠炎的发病情况等。结果8年间共治疗长段型巨结肠患儿65例,男48例,女17例,一期手术26例(一期手术组),二期手术39例(二期手术组)。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包括
期刊
建立于20世纪初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在1925年创造性地开办了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这是一个由协和医学院资助和运行的北平市卫生局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集治疗预防相结合的社区卫生服务、医学护理学生的预防医学教育和社区人群健康问题研究为一体的原创性示范项目。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系第1任主任兰安生倡导的预防思想是第一卫生事务所的指导思想。第一卫生事务所运行了26年,开创性地示范了很多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培育了
从民国时期的322种中医药期刊来看,民国中医药期刊的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①1897–1911年为萌芽阶段;②1912–1927年为探索发展阶段;③1928–1937年为迅速发展阶段;④1938–1949年为不稳定发展阶段。民国中医药期刊的创办者以医学团体最多,其次为医学院校、个人、医疗机构、医药图书单位、医药经营单位。中医药期刊的发展以浙江、上海为源头,逐渐向内地扩散。民国中医药期刊地区分布广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