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分析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D)药食同源类中药的应用及配伍规律。方法 检索中医临床诊疗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筛选1988-2012年治疗AD的临床文献,运用频数统计和关联规则分析的Apriori算法分析防治AD的中药及药食同源类中药性味归经、高频药对及其配伍规律。结果 共纳入222篇临床文献。临床治疗AD最常用的5味药食同源类中药为茯苓、枸杞子、益智仁、桃仁、山药;最常用的5味中药为石菖蒲、远志、川芎、丹参、当归。临床治疗AD最常用的5对药食同源类中药为山药→茯苓、茯苓→陈皮、山药→枸杞子、枸杞子→益智仁、枸杞子→茯苓;最常用的5对药对为石菖蒲→远志、丹参→石菖蒲、川芎→石菖蒲、丹参→川芎、石菖蒲→黄芪。结论 防治AD药食同源类中药以补益药为主,药性平和。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药食同源类中药;用药规律;关联规则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11.009
中图分类号:R2-05;R277.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11-0022-03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发生在老年及
基金项目: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201107006,201307003)
通讯作者:胡镜清,E-mail:[email protected]
老年前期的一种隐匿起病、以进行性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临床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该病持续时间长,治疗时间长,合并用药多,长期服用西药,药物毒性累积,加大了对人体的危害。而中医药在治疗AD上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药食同源类中药,不但具有中药的治病功效,而且毒性较小,可以作为食物长期服用。笔者以中医治疗AD的临床研究文献和原卫生部公布的87种药食同源类中药为基础,抽取出每首方剂中包含的药食同源类中药,使用关联规则挖掘研究这类中药的应用特点,找出常用的能体现出中医七情配伍思想的组方规律,为开发适宜、价廉、便捷、能在日常生活中长期食用、安全有效防治AD的药膳、食疗处方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研制开发的《中医临床诊疗文献数据库》,并补充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药食同源中药范围来自原卫生部公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1]中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87味中药。
1.2 纳入标准
纳入有关中药内服治疗AD的临床文献,包括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临床对照试验、无对照的病例系列研究、专家经验、个案报告。文献所载方剂需有药物组成。
1.3 排除标准
①综述性文献;②重复发表的文献,仅取1篇;③经验总结;④理论探讨;⑤动物实验研究的报道;⑥采用中成药或自拟方而无具体药物组成的文献。
1.4 检索策略
以“老年性痴呆”或“阿尔茨海默病”或“痴呆,老年性”为关键词,筛选《中医临床诊疗文献数据库》1988-2009年治疗AD的临床文献。以检索式“老年性痴呆”或“阿尔茨海默病”或“痴呆,老年性”和“中医”或“中药”在关键词栏中对CNKI、WANFANG DATA、VIP数据库2010-2012年文献进行检索。
1.5 数据规范
中药名、药类和性味归经均按《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2]和《中药大辞典》[3]进行规范,若一味药数种归经者,按数种归经统计。
1.6 数据挖掘方法
以中医治疗AD的临床研究文献和原卫生部公布的87种药食同源类中药为基础,运用频数统计方法对治疗AD的临床文献的总体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统计每味药物的出现频数;运用关联规则分析中的Apriori算法[4]分析中药和药食同源类中药的高频组合以及这些组合中药之间的强关联关系。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在《中医临床诊疗文献数据库》中筛选出符合纳入与排出标准的临床文献221篇,在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中分别检索出57篇、40篇和69篇,按照同样的收录标准,以人工摘录的方法补充临床文献1篇。结果总计222篇临床文献,涉及中药220味(总频次为2234),其中药食同源类中药39味(总频次为451)。
2.2 常用药物频数统计
根据《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2]和《中药大辞典》[3]分类标准,对治疗AD的全部中药及药食同源类中药进行频次统计,并按使用频次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排序前20位中药及药食同源类中药见表1、表2。
2.3 常用药物的性味和归经分析
依据《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2]和《中药大辞典》[3]分类标准,对治疗AD的常用中药及药食同源类中药性味和归经进行统计,结果见图1。从药性看,两者均以温、平为主;从药味看,两者均以甘为主;从归经看,常用药食同源类中药的归经以脾、肺为主;全部中药以肝、肾为主。这一结果进一步验证了AD与五脏均有关系,但与肝、肾、脾关系尤为密切。
2.4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的组方规律分析
设置最小支持度为0.05,计算频繁项集。结果临床治疗AD常用的药食同源类中药药对为山药-茯苓(频率为12.17%,下同)、茯苓-陈皮(7.94%)、山药-枸杞子(7.41%)、枸杞子-益智仁(7.41%)、枸杞子-茯苓(6.88%)、桃仁-茯苓(6.88%)、桃仁-益智仁(6.35%)、桃仁-葛根(5.82%)、桃仁-陈皮(5.29%)、益智仁-茯苓(5.29%)。全部中药中常用的药对为石菖蒲-远志(31.25%)、丹参-石菖蒲(28.57%)、川芎-石菖蒲(23.66%)、丹参-川芎(20.54%)、石菖蒲-黄芪(19.64%)、山萸肉-石菖蒲(19.20%)、熟地黄-石菖蒲(19.20%)、丹参-熟地黄(17.86%)、丹参-远志(17.41%)、当归-石菖蒲(17.41%)。 3 讨论
抗痴呆药物研发的艰难和疾病发展的不可逆性使国内外研究人员认识到AD应早诊断和早治疗。传统中药及其复方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药理作用特点,日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5]。由药食同源类中药和食物组成的食疗药膳把药物的保健、治疗、预防及增强体质的作用融入日常膳食,使人们能在必需膳食中获得食物营养和药物防治调理双重作用。
通过对防治AD药食同源类中药配伍规律文献研究,我们发现,临床应用药食同源类中药治疗AD以补益药为主(见表1),多用补益肝肾、健脾益气养血之药,揭示补虚扶正为防治AD的首要治疗原则。其中,山药、枸杞子为主的药对是药食同源类中药从虚防治AD的基本食疗配伍规律。
痰湿是导致AD的主要病理因素之一。常用药物频数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茯苓为治疗AD使用频次最高的药食同源类中药。脾为生痰之源,茯苓甘能补脾,淡能渗湿,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揭示:前两位的药对为茯苓→山药、茯苓→陈皮,说明茯苓为主的药对是药食同源类中药从痰防治AD的基本食疗配伍规律。对于痰浊阻窍的AD患者,可辨证选用以茯苓为主的药食同源类中药,从痰湿防治AD。
本研究通过对临床治疗AD临床文献中的用药及配伍规律的挖掘、分析,较客观地反映了目前治疗AD的药食同源类中药及中药应用情况。中医药膳食疗能寓防病治病于日常生活中,其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制作方便、安全,能对机体进行缓渐调理,尤其适用于慢性病证的长期治疗、机体衰弱时的逐步改善,亦特别适合在社区中推广[6]。针对目前应用食疗方式干预AD研究较少的现状,本研究结果可为探寻辨证选用药食同源类中药进行AD的早期干预途径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2,14(3):58-59.
[2] 高学敏.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3]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4] Agrawal R, Imielinski T, Swam A. Mining association rules between sets of items in large databases[C]//Proceedings of the 1993 ACMSIGMO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Data. Washington,DC:ACM Press New York,1993:207-216.
[5] Sabbagh MN. Drug development for Alzheimer’s disease:Where are we now and where are we headed?[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eriatric Pharmacotherapy,2009,7(3):167-185.
[6] 方锐,胡镜清,葛金文,等.阿尔茨海默病社区中医适宜干预技术及其应用策略[J].世界中医药,2013,8(6):604-609.
(收稿日期:2013-07-31,编辑:华强)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药食同源类中药;用药规律;关联规则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11.009
中图分类号:R2-05;R277.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11-0022-03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发生在老年及
基金项目: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201107006,201307003)
通讯作者:胡镜清,E-mail:[email protected]
老年前期的一种隐匿起病、以进行性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临床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该病持续时间长,治疗时间长,合并用药多,长期服用西药,药物毒性累积,加大了对人体的危害。而中医药在治疗AD上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药食同源类中药,不但具有中药的治病功效,而且毒性较小,可以作为食物长期服用。笔者以中医治疗AD的临床研究文献和原卫生部公布的87种药食同源类中药为基础,抽取出每首方剂中包含的药食同源类中药,使用关联规则挖掘研究这类中药的应用特点,找出常用的能体现出中医七情配伍思想的组方规律,为开发适宜、价廉、便捷、能在日常生活中长期食用、安全有效防治AD的药膳、食疗处方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研制开发的《中医临床诊疗文献数据库》,并补充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药食同源中药范围来自原卫生部公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1]中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87味中药。
1.2 纳入标准
纳入有关中药内服治疗AD的临床文献,包括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临床对照试验、无对照的病例系列研究、专家经验、个案报告。文献所载方剂需有药物组成。
1.3 排除标准
①综述性文献;②重复发表的文献,仅取1篇;③经验总结;④理论探讨;⑤动物实验研究的报道;⑥采用中成药或自拟方而无具体药物组成的文献。
1.4 检索策略
以“老年性痴呆”或“阿尔茨海默病”或“痴呆,老年性”为关键词,筛选《中医临床诊疗文献数据库》1988-2009年治疗AD的临床文献。以检索式“老年性痴呆”或“阿尔茨海默病”或“痴呆,老年性”和“中医”或“中药”在关键词栏中对CNKI、WANFANG DATA、VIP数据库2010-2012年文献进行检索。
1.5 数据规范
中药名、药类和性味归经均按《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2]和《中药大辞典》[3]进行规范,若一味药数种归经者,按数种归经统计。
1.6 数据挖掘方法
以中医治疗AD的临床研究文献和原卫生部公布的87种药食同源类中药为基础,运用频数统计方法对治疗AD的临床文献的总体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统计每味药物的出现频数;运用关联规则分析中的Apriori算法[4]分析中药和药食同源类中药的高频组合以及这些组合中药之间的强关联关系。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在《中医临床诊疗文献数据库》中筛选出符合纳入与排出标准的临床文献221篇,在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中分别检索出57篇、40篇和69篇,按照同样的收录标准,以人工摘录的方法补充临床文献1篇。结果总计222篇临床文献,涉及中药220味(总频次为2234),其中药食同源类中药39味(总频次为451)。
2.2 常用药物频数统计
根据《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2]和《中药大辞典》[3]分类标准,对治疗AD的全部中药及药食同源类中药进行频次统计,并按使用频次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排序前20位中药及药食同源类中药见表1、表2。
2.3 常用药物的性味和归经分析
依据《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2]和《中药大辞典》[3]分类标准,对治疗AD的常用中药及药食同源类中药性味和归经进行统计,结果见图1。从药性看,两者均以温、平为主;从药味看,两者均以甘为主;从归经看,常用药食同源类中药的归经以脾、肺为主;全部中药以肝、肾为主。这一结果进一步验证了AD与五脏均有关系,但与肝、肾、脾关系尤为密切。
2.4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的组方规律分析
设置最小支持度为0.05,计算频繁项集。结果临床治疗AD常用的药食同源类中药药对为山药-茯苓(频率为12.17%,下同)、茯苓-陈皮(7.94%)、山药-枸杞子(7.41%)、枸杞子-益智仁(7.41%)、枸杞子-茯苓(6.88%)、桃仁-茯苓(6.88%)、桃仁-益智仁(6.35%)、桃仁-葛根(5.82%)、桃仁-陈皮(5.29%)、益智仁-茯苓(5.29%)。全部中药中常用的药对为石菖蒲-远志(31.25%)、丹参-石菖蒲(28.57%)、川芎-石菖蒲(23.66%)、丹参-川芎(20.54%)、石菖蒲-黄芪(19.64%)、山萸肉-石菖蒲(19.20%)、熟地黄-石菖蒲(19.20%)、丹参-熟地黄(17.86%)、丹参-远志(17.41%)、当归-石菖蒲(17.41%)。 3 讨论
抗痴呆药物研发的艰难和疾病发展的不可逆性使国内外研究人员认识到AD应早诊断和早治疗。传统中药及其复方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药理作用特点,日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5]。由药食同源类中药和食物组成的食疗药膳把药物的保健、治疗、预防及增强体质的作用融入日常膳食,使人们能在必需膳食中获得食物营养和药物防治调理双重作用。
通过对防治AD药食同源类中药配伍规律文献研究,我们发现,临床应用药食同源类中药治疗AD以补益药为主(见表1),多用补益肝肾、健脾益气养血之药,揭示补虚扶正为防治AD的首要治疗原则。其中,山药、枸杞子为主的药对是药食同源类中药从虚防治AD的基本食疗配伍规律。
痰湿是导致AD的主要病理因素之一。常用药物频数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茯苓为治疗AD使用频次最高的药食同源类中药。脾为生痰之源,茯苓甘能补脾,淡能渗湿,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揭示:前两位的药对为茯苓→山药、茯苓→陈皮,说明茯苓为主的药对是药食同源类中药从痰防治AD的基本食疗配伍规律。对于痰浊阻窍的AD患者,可辨证选用以茯苓为主的药食同源类中药,从痰湿防治AD。
本研究通过对临床治疗AD临床文献中的用药及配伍规律的挖掘、分析,较客观地反映了目前治疗AD的药食同源类中药及中药应用情况。中医药膳食疗能寓防病治病于日常生活中,其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制作方便、安全,能对机体进行缓渐调理,尤其适用于慢性病证的长期治疗、机体衰弱时的逐步改善,亦特别适合在社区中推广[6]。针对目前应用食疗方式干预AD研究较少的现状,本研究结果可为探寻辨证选用药食同源类中药进行AD的早期干预途径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2,14(3):58-59.
[2] 高学敏.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3]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4] Agrawal R, Imielinski T, Swam A. Mining association rules between sets of items in large databases[C]//Proceedings of the 1993 ACMSIGMO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Data. Washington,DC:ACM Press New York,1993:207-216.
[5] Sabbagh MN. Drug development for Alzheimer’s disease:Where are we now and where are we headed?[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eriatric Pharmacotherapy,2009,7(3):167-185.
[6] 方锐,胡镜清,葛金文,等.阿尔茨海默病社区中医适宜干预技术及其应用策略[J].世界中医药,2013,8(6):604-609.
(收稿日期:2013-07-31,编辑: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