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各地的职业院校都在纷纷探讨和尝试职业教育的改革,我们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于2010年的春季学期(截止本学期已经进行了3个学期的一体化教学的改革)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两门课程首先尝试了一体化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机电 专业课 改革
职业教育究竟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职业教育工作者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来教育我们的学生?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在有限的基础和接受能力上,能够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胜任工作,融入社会,这一直是长期困扰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的难题。
其实,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依我看,首相应该明确我们的培养目标,即明确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什么人的问题;其次,要对我们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有一个彻底的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根据他们的情况制定出一个可行的方案。
大家都知道,职业院校的培养对象,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培养对象相比,在智能结构与智能类型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智能类型一般有两种,即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一般来说,我们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抽象思维能力稍逊,主要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
大家都是接受过普通高等教育的,可能有的人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在进入企业工作之初,大家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一个共识:即觉得上学的时候,教授们所教给我们的理论知识和工厂的实际情况差的很远,教授们教会了我们设备或系统的原理,而在我们刚入企业时却用不上,在初入企业,岗位较低时(刚大学毕业)应用更多的是设备的具体使用和维护。打个简单的比喻,就拿一台电视机来说,我们大都只是电视机的使用者,只要会用,我们就能看到自己想要的节目,而教授们教给我们的确是电视机的原理及一些维修的经验。所以,初进企业所有的东西似乎都要进行重新熟悉。车床怎样操作?铣床怎么开启……更有甚者,我们发现,我们到了工厂就连工厂中最常用的工具,我们都没有使用过。
在这次课程改革中,我们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首先,改教材。以前,我们学生的教材分为两套,即理论教材和实训教材。在教材的讲解上,也是分开进行。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是很好。经常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为了转变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同时也为了适应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在编写过程中,我们主要注意了两个问题:
l、教材的编写上本着“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具体产品制作为载体,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行动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培养电工电子应用技能和相关职业岗位能力为基本目标,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紧密性。
2、教材打破传统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体系,不以知识的系统性串联课程体系,而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串联课程体系,以典型的产品为载体,学生在工作过程中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其次,改教学方式和方法。
以前,我们的传统教学与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基本一致,上课的过程中,以教师讲述为主,学生被动的听讲,教师是主体;而现在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指导作用,理论知识由教师提供信息单,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培养了他们自我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过程中,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集中训练为主。
再次,改考核方式。
我们的一体化教学采用的是过程考核,即每节课我们都要根据他们个人或小组的表现,给每个人打出相应的分数,然后计算出他们每个项目的分数,最后,再计算出整个学期他们的总分数。考核项目包括,资讯、任务完成情况、出勤、缺勤、其他表现等等。这样做虽然给教师增加了很多的工作量,但是,由于学生每节课都有成绩,就逼得他们不得不认真的对待每节课。
通过近三个学期的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改革,无论是学生还是做为教师的我,都有了不少的收获,现将这些体会与感受与大家一起交流,以便我们大家更好的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探索出一个更能适应时代需要的职业教育的发展之路。
通过近一段时间课程实施的反馈,依我看,同学们觉得他们收获最大的就是,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都有了一个显著的提高,特别是一些以前理论成绩优异,动手操作能力相对较弱的个别同学,在反馈单中主动要求增加动手操作的时间。另外,一些以前不善言谈的同学,经过这一段时间的锻炼,也能够在同学们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了。
其次 ,我觉得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应当多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根据他们的表现适时的调整教学方式。
我们进行的一体化教学是几个班级同时开展的,依照常规的方式应当首先进行的是资讯环节,接下来是进行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等阶段,可是我在有一次日光灯的资讯过程中,发现平时成绩很好的几个女同学,,却在那里发愣,我经过了解才知道,她们说“不知道镇流器什么样的,”这让我感觉到很吃惊?!这是我们平时家里都有的东西,怎么会不知道呢?后来我才知道,她们在家的时候根本就没动手拆开过,所以,什么也不知道。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想既然镇流器都不知道什么样的,那日光灯检修时的故障现象及分析处理方法,就更不能了解了。即使让她们进行资讯也是生搬硬记,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于是,我临时更改上课内容,将日光灯的接线,提前到资讯前的一个环节,这样,我让他们一方面能够熟悉电路,另一方面,在遇到日光灯的不正常发光时,也能参照信息单的内容查找和解决问题,其他几个班级在这个任务中也仿照这种模式进行,也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经过这三学期一体化的教学,我觉得最满意的地方就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最大程度的调动了。他们乐于学习、乐于实际操作,而且责任感比以前也强了。以上课的学习状态为例:以前理论课上课出勤率较低的班级,理论课他们班的出勤率只有一半左右,有个别学生一学期老师就没见到过;现在,他们班级的出勤率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本是4节连上的课,同学们在课间的时候,就与教师商量不想下课,要4节连上,有时候经常是老师只要在一体化教室,就有没做完或者觉得自己还想继续练的同学已经开始上课啦!有一天本应十一点半该下课的,我们老师和有些学生到了十二点半还在教室里,虽然过了中午吃饭的时间,可是没有一个学生提出,这在以前两节连上都不同意的学生,反差实在太大了,令老师也很吃惊。
虽然经过三学期的一体化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也确实学到了一些实际的知识,但是,反思一下本学期,我觉得在以下方面还有待改进。
第一, 班级人数设置偏多。
大家都知道,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在一起进行的。我们现在班级的人数设置都在35人左右,虽有两个老师一起上课,但指导起来还是觉得人手不够,所以,我建议一体化教学班级的人数应设置在25人左右。
第二,在一体化教学上,我们本学期只注重了“面”,而对于“点”考虑不足。
在一体化刚进行的时候,我们定的目标就是尽可能的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是依据这个标准进行的,学生的整体水平也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在第一届佳木斯技能节上,我们发现,学生的整体水平具备,但是缺少拔高人才。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加强,对于能力高的学生应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比如说,增加授课的内容、深度和训练时间,以使他们具有足够的能力,在各种大赛中脱颖而出,为学院增光。
以上的觀点,也只是我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的一点初浅的体会,目的就是让学生自信地走出校门、服务社会、改变人生、走向成功,
教会学生生存本领,教会他们获取幸福生活的能力。悉数呈给大家,只是为了与大家更好的交流,取长补短,把我们的职业教育办的更好,为祖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技术型、技能型、技艺型的专家。■
关键词:机电 专业课 改革
职业教育究竟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职业教育工作者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来教育我们的学生?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在有限的基础和接受能力上,能够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胜任工作,融入社会,这一直是长期困扰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的难题。
其实,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依我看,首相应该明确我们的培养目标,即明确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什么人的问题;其次,要对我们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有一个彻底的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根据他们的情况制定出一个可行的方案。
大家都知道,职业院校的培养对象,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培养对象相比,在智能结构与智能类型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智能类型一般有两种,即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一般来说,我们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抽象思维能力稍逊,主要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
大家都是接受过普通高等教育的,可能有的人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在进入企业工作之初,大家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一个共识:即觉得上学的时候,教授们所教给我们的理论知识和工厂的实际情况差的很远,教授们教会了我们设备或系统的原理,而在我们刚入企业时却用不上,在初入企业,岗位较低时(刚大学毕业)应用更多的是设备的具体使用和维护。打个简单的比喻,就拿一台电视机来说,我们大都只是电视机的使用者,只要会用,我们就能看到自己想要的节目,而教授们教给我们的确是电视机的原理及一些维修的经验。所以,初进企业所有的东西似乎都要进行重新熟悉。车床怎样操作?铣床怎么开启……更有甚者,我们发现,我们到了工厂就连工厂中最常用的工具,我们都没有使用过。
在这次课程改革中,我们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首先,改教材。以前,我们学生的教材分为两套,即理论教材和实训教材。在教材的讲解上,也是分开进行。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是很好。经常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为了转变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同时也为了适应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在编写过程中,我们主要注意了两个问题:
l、教材的编写上本着“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具体产品制作为载体,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行动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培养电工电子应用技能和相关职业岗位能力为基本目标,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紧密性。
2、教材打破传统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体系,不以知识的系统性串联课程体系,而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串联课程体系,以典型的产品为载体,学生在工作过程中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其次,改教学方式和方法。
以前,我们的传统教学与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基本一致,上课的过程中,以教师讲述为主,学生被动的听讲,教师是主体;而现在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指导作用,理论知识由教师提供信息单,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培养了他们自我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过程中,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集中训练为主。
再次,改考核方式。
我们的一体化教学采用的是过程考核,即每节课我们都要根据他们个人或小组的表现,给每个人打出相应的分数,然后计算出他们每个项目的分数,最后,再计算出整个学期他们的总分数。考核项目包括,资讯、任务完成情况、出勤、缺勤、其他表现等等。这样做虽然给教师增加了很多的工作量,但是,由于学生每节课都有成绩,就逼得他们不得不认真的对待每节课。
通过近三个学期的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改革,无论是学生还是做为教师的我,都有了不少的收获,现将这些体会与感受与大家一起交流,以便我们大家更好的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探索出一个更能适应时代需要的职业教育的发展之路。
通过近一段时间课程实施的反馈,依我看,同学们觉得他们收获最大的就是,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都有了一个显著的提高,特别是一些以前理论成绩优异,动手操作能力相对较弱的个别同学,在反馈单中主动要求增加动手操作的时间。另外,一些以前不善言谈的同学,经过这一段时间的锻炼,也能够在同学们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了。
其次 ,我觉得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应当多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根据他们的表现适时的调整教学方式。
我们进行的一体化教学是几个班级同时开展的,依照常规的方式应当首先进行的是资讯环节,接下来是进行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等阶段,可是我在有一次日光灯的资讯过程中,发现平时成绩很好的几个女同学,,却在那里发愣,我经过了解才知道,她们说“不知道镇流器什么样的,”这让我感觉到很吃惊?!这是我们平时家里都有的东西,怎么会不知道呢?后来我才知道,她们在家的时候根本就没动手拆开过,所以,什么也不知道。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想既然镇流器都不知道什么样的,那日光灯检修时的故障现象及分析处理方法,就更不能了解了。即使让她们进行资讯也是生搬硬记,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于是,我临时更改上课内容,将日光灯的接线,提前到资讯前的一个环节,这样,我让他们一方面能够熟悉电路,另一方面,在遇到日光灯的不正常发光时,也能参照信息单的内容查找和解决问题,其他几个班级在这个任务中也仿照这种模式进行,也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经过这三学期一体化的教学,我觉得最满意的地方就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最大程度的调动了。他们乐于学习、乐于实际操作,而且责任感比以前也强了。以上课的学习状态为例:以前理论课上课出勤率较低的班级,理论课他们班的出勤率只有一半左右,有个别学生一学期老师就没见到过;现在,他们班级的出勤率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本是4节连上的课,同学们在课间的时候,就与教师商量不想下课,要4节连上,有时候经常是老师只要在一体化教室,就有没做完或者觉得自己还想继续练的同学已经开始上课啦!有一天本应十一点半该下课的,我们老师和有些学生到了十二点半还在教室里,虽然过了中午吃饭的时间,可是没有一个学生提出,这在以前两节连上都不同意的学生,反差实在太大了,令老师也很吃惊。
虽然经过三学期的一体化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也确实学到了一些实际的知识,但是,反思一下本学期,我觉得在以下方面还有待改进。
第一, 班级人数设置偏多。
大家都知道,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在一起进行的。我们现在班级的人数设置都在35人左右,虽有两个老师一起上课,但指导起来还是觉得人手不够,所以,我建议一体化教学班级的人数应设置在25人左右。
第二,在一体化教学上,我们本学期只注重了“面”,而对于“点”考虑不足。
在一体化刚进行的时候,我们定的目标就是尽可能的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是依据这个标准进行的,学生的整体水平也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在第一届佳木斯技能节上,我们发现,学生的整体水平具备,但是缺少拔高人才。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加强,对于能力高的学生应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比如说,增加授课的内容、深度和训练时间,以使他们具有足够的能力,在各种大赛中脱颖而出,为学院增光。
以上的觀点,也只是我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的一点初浅的体会,目的就是让学生自信地走出校门、服务社会、改变人生、走向成功,
教会学生生存本领,教会他们获取幸福生活的能力。悉数呈给大家,只是为了与大家更好的交流,取长补短,把我们的职业教育办的更好,为祖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技术型、技能型、技艺型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