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设计与展示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kguo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巴中皮影是中国四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是地方民众祭祀和传统娱乐的民间艺术。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文化娱乐需求的变化,包括巴中皮影在内的许多非遗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有必要加强非遗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设计,在保存传统文化精髓的前提下,采用“互联网+”和数字信息化的手段推动非遗文化的升级与改良,实现非遗文化资源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非遗文化资源 数字化设计与展示 巴中皮影
  巴中皮影作为四川巴中文化中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其独特的造型艺术、雕刻技术和变脸技术,展现出巴中地区特有的历史文化风貌。随着现代社会观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转变,一部分历史文化传统已经进入发展的停滞阶段,巴中皮影无论是制作作坊数量,还是皮影剧团的规模,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相比都减少了近九成。如何将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数字信息科技充分结合,实现非遗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非遗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设计路径
  非遗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设计,就是运用现代数字技术进行传统艺术的加工和改良,提升传统艺术的质量和效果,从而实现现代艺术思想与历史文化传承之间的有机融合。以巴中皮影为例,其改良路径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数字化设计。
  (一)丰富皮影人物的造型
  传统的皮影人物设计,主要依赖于传统手工艺者自身的美术与制作造诣,在设计上有所局限。数字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皮影人物造型进行更加精细化的设计,如利用绘图软件对皮影的表情、四肢等进行细致描绘,从而强化皮影人物的表现力;还可以通过数字影像技术等,对皮影节目播放时的人物进行放大、缩小、虚化等特定操作,使节目更加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从而增加皮影艺术的感观。
  (二)增强皮影表演的舞台效果
  传统的巴中皮影表演有着相当高的文化价值,特别是其“变脸”表演,是巴中皮影中独一无二的特色,也是川剧变脸艺术在皮影艺术中的充分体现。然而,在现代影视、舞台娱乐形式的面前,传统表演的声、光效果明显无法满足观众的感受,舞台效果不尽如人意。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皮影舞台的层次化设计,进行更加快捷高效地切换场景,还可以运用数码声光的特效来提升皮影表演的整体效果,更大程度地调动观众在观看皮影表演时的热情,甚至可以借助三维动态设计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感觉,提升皮影表演的娱樂性。
  (三)拓展皮影表现的艺术空间
  非遗文化的历史传承是一种艺术传递,需要结合社会发展进行一定的完善。皮影艺术要想实现传承与推广,必须与现代文化艺术表达形式进行结合,取长补短,赋予皮影更多的表现空间。通过数字化技术的设计,皮影艺术可以与现代动画技术进行结合,以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更加广阔的传播途径,促进皮影艺术的推广与拓展。例如巴中皮影可以借助动画中的平面、立体、镂空、阴影等数字化设计,使变脸艺术更加丰富多样,从而为观众提供新的视觉感受。
  二、非遗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展示
  (一)非遗文化资源的VR(虚拟现实技术)展示
  非遗文化资源,既是民间神话故事和历史文化故事的展示,也是民间社会生活思想与智慧的体现,与人们的生活与思想息息相关。因此,通过搭建非遗文化VR体验空间,让观众不再受到表演现场和表演者的时空限制,可以直接观看非遗产品的艺术展示,这有助于非遗文化的推广。以巴中皮影为例,VR技术可以模拟一个皮影戏的操作场景,为传统皮影戏提供更多的舞台特效和音响灯光,从而更好地展现皮影文化的魅力,吸引观众参与到皮影文化的学习和感受当中。
  (二)非遗文化资源的AR(增强现实技术)展示
  在非遗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展示中,AR技术是在VR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出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虚拟的信息投放到现实世界中,甚至可以将虚拟的物体在现实空间内进行叠加,从而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而真实的体验。通过将巴中皮影的舞台演出进行虚拟设计后,再应用到现实的场景中,不仅可以让人们观看到更加丰富多彩的皮影艺术,还能够将皮影人物放大,使虚拟场景与观众的现实场景进行深度融合,观众可以在AR播放场景中与虚拟的皮影人物进行适当的互动,甚至可以进入到历史或神话故事中去体验历史的沉淀。
  数字化技术的融入有效地解决了非遗文化等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技术之间的鸿沟与隔阂,可以更好地吸引年轻群体参与到传统文化的感知与体验当中,从而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智昊.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路向研究[J].北方文学(中),2018.
  [2]张婷,陈光喜,黄帆.基于AR技术的广西壮族铜鼓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途径研究[J].设计,2017(12).
  [3]王可.多媒体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设计中的运用——以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设计为例[J].美术大观,2012(11).
  (作者简介:刘宇,男,硕士,重庆师范大学,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
其他文献
伤心的水  伤心的水从眼睛里流出来  讲着曲曲折折的故事  伤心的水,往下流的时候不说话  它担心话多有失,担心那些失  会让眼里流出更多更伤心的水  伤心的水一边流,一边总结人生  它知道,不总结,伤心的水就会  泛滥成灾,那些水一多,会泡软  一个人的精神和意志  流了一晚上伤心的水,停止了  流动。它犹犹豫豫,它想把所有  要说的话都吞进肚子里。把肚子  撑大,撑大成一片大海。有了度量  伤
期刊
摘要:对废名的研究,可以以1949年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他作品在不同的时期有着明显的转变。废名前期的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竹林的故事》《枣》等,后期对杜甫、鲁迅的作品有了大量的研究,他带着自身的独特性,保持创造的活力,追求自己的个性,并不完全服从于时代,而是时刻保持着思考,思考那个关于他的精神家园的竹林世界,思考那个作为他的精神归属的桃源。  关键词:《竹林的故事》 禅意 人性 空间  一、废名研究综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因此,对城市建设的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也就更加严格了。科技和信息化的发展给传统档案管理注入了新鲜血液,城市档案管理的建设工作是对一个城市发展的真实记录,它在城市管理规划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现在我国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法律法规以及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城市建设 档案管理
期刊
摘要:“仙女”是旧词新用,原来指称女神仙,2016年流行起来发展成网络用语,成为一种称谓语,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本文将从“仙女”的意义演变、流行及理据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仙女” 流行语 社会心理  网络语言的大量产生有力证明了语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的。网络流行语反映了网民的生活和社会现实,与社会和文化有密切的关系。从2016年起,又一个网络新词语“仙女”出现在大众视野。本文将对“仙女”
期刊
而立之年,开始走上相亲之路。原因很简单,两个词可以总结:琐事缠身,分身乏术。想必很多读者也有同样的经历:工作忙、圈子小,又不忍向周围同事“下手”,再则还坚持一种叫“宁缺毋滥”的思想。于是乎,落单了,极不情愿地成为“剩男”。坦率地讲,作为一个曾经的媒体人,一个知识分子,原本不应该有这样的窘境。回想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的时代,譬如大学时期,为什么没有谈恋爱呢?  实话讲,我属智力不高、情商湊合的人,需要
期刊
摘要:“老+亲属称谓”是东北方言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在这种用法中,“老”的含义相对复杂,在与不同的亲属称谓组合时,会产生“年龄小”“年长”等差异较大的含义。并且“老+亲属称谓”整体所具有的语义也在意义及色彩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  关键词:东北方言 “老” 语义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老”具有“年纪大”“陈旧”等多个含义,而东北方言中“老”字的含义及用法更为丰富。例如“老”能够在东北方言中作程度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社会对博物馆的认知需求日益提高,所以博物馆事业也在蓬勃发展。但是博物馆内的传统讲解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及参观者的需求。因此,博物馆讲解员在进行讲解的同时,还要有能够吸引他人的特点。此外,讲解员应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顺应社会的发展规律。  关键词:礼仪规范 博物馆 讲解员  博物馆是各门类、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并聚其精华之所,是人们探求
期刊
从我记事起  就像一枚钉子  钉在故乡的额头  仿佛是与生俱来的胎记  成为我认祖归宗的标识  全村人挤在巴掌大的井台上  盯着井里面的水  盯着井一样的天  日子黑瘦黑瘦  整座井口  像老村民混浊的眼睛  辘轳吱吱呀呀的叫声  喊出无底的痛  让全村人都彻夜难眠  上上下下的井绳  牵扯着牛羊的神经  担心再也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辘轳井  因了它的存在——  故乡因此存活下来  牛羊因此存活下
期刊
摘要:作为传统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传统商业文化除了具备商业功能以外,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艺术元素,而这些内容是现代舞蹈创作重点吸收的内容,也是舞蹈创新的灵感来源。本文将在分析传统商业文化对舞蹈创作积极影响的基础上,就如何科学利用传统文化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舞蹈创作中传统商业文化资源的应用。  关键词:传统商业文化 舞蹈 创作  传统商业文化是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宝贵文化资源,在启迪现代商业智
期刊
摘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发展,形成了依靠先进的数字媒体技术设计的数字媒体艺术,使得传统的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更丰富,内容更多元化。本文将探讨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征和数字媒体艺术对传统艺术的影响及特征体现。  关键词:数字媒体 艺术设计 传统艺术 特征  一、引言  随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媒体艺术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现代人需要的是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是以数字媒体技术为支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