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28日,台湾“内政部”修正发布“台湾地区公务员及特定身分人员进入大陆地区许可办法”,限制现职公务员、“国安局”、“国防部”、“调查局”人员以“入学进修、选修学分、专题研究”等名义申请赴大陆。此禁令10月30日起生效,但公务员赴港、澳地区进修不受此限。这是马当局首度出台与两岸交流相背的政策,引发岛内各方反响。
此次修正“办法”主要规范十一职等以上公务员、警监三阶以上的警察人员。十职等以下公务员如果提出赴陆申请,各机关有裁量权。“移民署副署长”何荣村表示,未来十一职等以上公务员违规者,依“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第九十一条规定,罚2万元到10万元(新台币,下同);若涉及泄密,将罚20万元到100万元。至于十职等以下公务员若违规,由各机关自行处分,但确定不罚款。陆委会强调,公务员赴陆进修涉及敏感,并不适宜,对一般公务人员也将严加管制。
引起岛内各方反应
近年来,台湾不少公务员赴大陆进修。台“国安局”统计,从2004年至2013年11月底止,共有97名公务员赴大陆进修,其中91人就读博士班,就读学校以厦门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暨南大学三校为主。“人事行政总处培训考用处长”王贵兰说,“人事总处”未统计公务员赴陆进修人数,但简任十职等以上公务员约8000人,赴陆进修比率不会超过1%,新规定影响人数应该不会超过80人。
此规定使得目前正在大陆进修的台湾“高阶公务员”,读到一半的学位直接喊“卡”,确定拿不到毕业证书;至于十职等以下、已在进修的公务员,将允许其取得学分、学位。至于未来公务员要再申请赴陆者,所属机关虽有审核、同意权,但各单位“原则上不会同意”。“考试院”官员表示,公务人员未来若想出去进修,就得选大陆以外地区;如果一定要赴陆念书,就必须辞职。
回顾“台湾地区公务员及特定身分人员进入大陆地区许可办法”制定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最早是陈水扁当局在2002年制定公务员赴陆相关规定;2006年修订为明确规范十一职等以上高阶公务员须符合特定条件才能登陆,但未规范进修部分;马当局之前对公务员赴陆进修采取“不支持、不鼓励”的态度,但也未禁止。现在马当局直接下了禁令,因此引起了岛内热议。
岛内媒体反应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指摘马当局此举有政治意味。认为禁令宣布的时机点正值今年一连串冲击两岸关系事件爆发之余波未了,又值“九合一”选前,且禁令生效前两天才发布,因此有一定的政治意涵。二是直指两岸关系恐将遭到重创。认为这是2008年两岸全面交流开启后,马当局采取的第一起对陆“不友善”的政策,是两岸关系亮红灯的警讯。
而岛内学者、官员的反应主要表现为:一是认为两岸关系大方向不受影响。淡江大学大陆所所长张五岳与政治大学国发所特聘教授童振源皆表示,此决策是基于安全考虑,应与最近的张显耀泄密案和吸收陆生当台谍案等事件无关,也不会影响两岸关系和两岸交流。曾任海基会董事长办公室主任的朱瓯指出,两岸关系大方向还是会朝和平方向发展。二是认为不涉及“国家安全”的两岸政策应更开放。台湾留学大陆青年学生发展协会副会长陈正腾表示,马当局出台这一政策“满可惜的”,认为台湾的法官或教师赴陆进修可以促进两岸文教交流,除非是军职人员,有涉及机密外泄的疑虑,不然没有必要禁止。不少正在进修的金门公职人员则急得跳脚,纷纷表示,当初都经过申请才去念书,政策说变就变,对已经读完将毕业或是这些都念一半的人是不公平的;质问只要业务不涉及“国家安全”,为何不能去念书。认为日前马英九才来金门宣布要开放大陆观光客游离岛“落地签”,“两岸的政策应该是越来越开放,如今走回头路让人难以理解”。三是认为当局政策应向金门开放。金门公职人员认为,法令应该要因地制宜,金门位处两岸枢纽,到大陆求学,更能帮助公务员了解大陆的情况,政策应该放宽才对。
马英九行事风格惹政治尘埃
在各种看法面前,如何看待马当局日前抛出的这一政策禁令?如果从马当局行事风格来看,就应看到,只要马当局认为对的就会去做,其出台政策鲜有周全圆熟的时机拿捏,内政如此,两岸关系上也不例外。
马当局相关部门透露,“国安”单位从2012年就“紧盯”此事,“行政院”今年3月21日邀集陆委会、“人事行政总处”、“铨叙部”、“内政部”、“移民署”、“国安局”等单位研商,明确指示“政府现阶段未规划开放公务员赴陆进修”,决议划出红线。会中并讨论十一职等以上、正在就读的公务员是否允其完成学业,最后决议“从严认定”,不让其取得毕业证书。“人事行政总处”5月9日发文给各“部会”及各县市政府,明确指出“考虑现行两岸情势,公务员赴陆进修并不适宜”,“现阶段未开放公务员赴陆进修”。陆委会也解释道,去年12月就已公开表示,将会与相关机关拟订具体措施,本次共识经相关机关多次开会研商,并在今年4月底函请“行政院人事总处”转知各机关加强倡导。“移民署副署长”何荣村说,“此事已研议两三年,绝没有特定时机点的问题”。
可见此禁令的公布属马当局内部研议至“瓜熟蒂落”,只因行政程序冗长,结果在两岸关系的敏感时刻、“九合一”选举前期抛出,衍生政治解读。
“国安”疑虑促政策出台
台当局现行法令规定,公务人员赴大陆只能以观光、探亲、学术交流为目的,公务人员赴陆申请表上并没有“求学”这项。一位人事主管表示,公务人员赴陆求学,多半都勾选“观光”。“铨叙部”与“人事行政总处”统计,近10年来约有近百名公务人员“暗地”前往大陆求学,被查处后都被记申诫至小过处分。
台“国安局”2013年底曾提出书面报告指出,“公务员赴大陆进修的确衍生大陆校方利用指定题目要求撰写论文及作业,以及服务机关不知其在大陆就学等安全问题”。“铨叙部”官员表示,“过去有公务员赴大陆念书,在写论文时,竟把台湾即将实施的政策都写上去,被陆方先行得知”。
历年来,金门到厦门大学读书的公务员最多,总约80多人。去年年底岛内媒体还报道,金门县长李沃士在厦门大学副校长的建议下,责成金门县观光特产协会理事长王建顺成立“厦门大学金门校友联谊会”,由王建顺担任首任会长,同是校友的李沃士、“立委”杨应雄为荣誉会长。凡设籍金门且曾在厦门大学就读的学生、任教的教师、兼职教授或名誉教授及其他兼职人员都可成为厦门大学金门校友联谊会成员。
上述情况在台当局看来的确有“安全之虞”,这在两岸敌对心态、敌对状态,以及台湾社会“恐共”心态得到根本改变之前是必然的反应。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迄今,两岸双方高层虽然都投入了相当大的心力,也取得了相当多的进展,两岸社会各领域交流不断深化,但仍然难以消化、磨合两岸多年存在的历史的、现实的、政治上的和心理的隔阂,特别是选举年,在固有政治分歧以及各种因素的刺激下,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必然要经历一番番波折,期间或有情绪性反应、误会更属正常,但两岸关系不会偏离和平发展的轨道。两岸关系是否能够和平发展,其关键是,能否珍惜来之不易的两岸和平发展成果,能否守住两岸政治互信与和平发展的方向。考察马英九近来的言论,在不少场合他都在继续强调“九二共识”,强调在任期内希望完成ECFA后续协商,推动两岸互设办事处,这说明马当局的两岸政策方向未变。两岸目前呈现出来的问题只是两岸关系进入深水区的种种表现,需两岸加倍努力,共同克服。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此次修正“办法”主要规范十一职等以上公务员、警监三阶以上的警察人员。十职等以下公务员如果提出赴陆申请,各机关有裁量权。“移民署副署长”何荣村表示,未来十一职等以上公务员违规者,依“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第九十一条规定,罚2万元到10万元(新台币,下同);若涉及泄密,将罚20万元到100万元。至于十职等以下公务员若违规,由各机关自行处分,但确定不罚款。陆委会强调,公务员赴陆进修涉及敏感,并不适宜,对一般公务人员也将严加管制。
引起岛内各方反应
近年来,台湾不少公务员赴大陆进修。台“国安局”统计,从2004年至2013年11月底止,共有97名公务员赴大陆进修,其中91人就读博士班,就读学校以厦门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暨南大学三校为主。“人事行政总处培训考用处长”王贵兰说,“人事总处”未统计公务员赴陆进修人数,但简任十职等以上公务员约8000人,赴陆进修比率不会超过1%,新规定影响人数应该不会超过80人。
此规定使得目前正在大陆进修的台湾“高阶公务员”,读到一半的学位直接喊“卡”,确定拿不到毕业证书;至于十职等以下、已在进修的公务员,将允许其取得学分、学位。至于未来公务员要再申请赴陆者,所属机关虽有审核、同意权,但各单位“原则上不会同意”。“考试院”官员表示,公务人员未来若想出去进修,就得选大陆以外地区;如果一定要赴陆念书,就必须辞职。
回顾“台湾地区公务员及特定身分人员进入大陆地区许可办法”制定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最早是陈水扁当局在2002年制定公务员赴陆相关规定;2006年修订为明确规范十一职等以上高阶公务员须符合特定条件才能登陆,但未规范进修部分;马当局之前对公务员赴陆进修采取“不支持、不鼓励”的态度,但也未禁止。现在马当局直接下了禁令,因此引起了岛内热议。
岛内媒体反应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指摘马当局此举有政治意味。认为禁令宣布的时机点正值今年一连串冲击两岸关系事件爆发之余波未了,又值“九合一”选前,且禁令生效前两天才发布,因此有一定的政治意涵。二是直指两岸关系恐将遭到重创。认为这是2008年两岸全面交流开启后,马当局采取的第一起对陆“不友善”的政策,是两岸关系亮红灯的警讯。
而岛内学者、官员的反应主要表现为:一是认为两岸关系大方向不受影响。淡江大学大陆所所长张五岳与政治大学国发所特聘教授童振源皆表示,此决策是基于安全考虑,应与最近的张显耀泄密案和吸收陆生当台谍案等事件无关,也不会影响两岸关系和两岸交流。曾任海基会董事长办公室主任的朱瓯指出,两岸关系大方向还是会朝和平方向发展。二是认为不涉及“国家安全”的两岸政策应更开放。台湾留学大陆青年学生发展协会副会长陈正腾表示,马当局出台这一政策“满可惜的”,认为台湾的法官或教师赴陆进修可以促进两岸文教交流,除非是军职人员,有涉及机密外泄的疑虑,不然没有必要禁止。不少正在进修的金门公职人员则急得跳脚,纷纷表示,当初都经过申请才去念书,政策说变就变,对已经读完将毕业或是这些都念一半的人是不公平的;质问只要业务不涉及“国家安全”,为何不能去念书。认为日前马英九才来金门宣布要开放大陆观光客游离岛“落地签”,“两岸的政策应该是越来越开放,如今走回头路让人难以理解”。三是认为当局政策应向金门开放。金门公职人员认为,法令应该要因地制宜,金门位处两岸枢纽,到大陆求学,更能帮助公务员了解大陆的情况,政策应该放宽才对。
马英九行事风格惹政治尘埃
在各种看法面前,如何看待马当局日前抛出的这一政策禁令?如果从马当局行事风格来看,就应看到,只要马当局认为对的就会去做,其出台政策鲜有周全圆熟的时机拿捏,内政如此,两岸关系上也不例外。
马当局相关部门透露,“国安”单位从2012年就“紧盯”此事,“行政院”今年3月21日邀集陆委会、“人事行政总处”、“铨叙部”、“内政部”、“移民署”、“国安局”等单位研商,明确指示“政府现阶段未规划开放公务员赴陆进修”,决议划出红线。会中并讨论十一职等以上、正在就读的公务员是否允其完成学业,最后决议“从严认定”,不让其取得毕业证书。“人事行政总处”5月9日发文给各“部会”及各县市政府,明确指出“考虑现行两岸情势,公务员赴陆进修并不适宜”,“现阶段未开放公务员赴陆进修”。陆委会也解释道,去年12月就已公开表示,将会与相关机关拟订具体措施,本次共识经相关机关多次开会研商,并在今年4月底函请“行政院人事总处”转知各机关加强倡导。“移民署副署长”何荣村说,“此事已研议两三年,绝没有特定时机点的问题”。
可见此禁令的公布属马当局内部研议至“瓜熟蒂落”,只因行政程序冗长,结果在两岸关系的敏感时刻、“九合一”选举前期抛出,衍生政治解读。
“国安”疑虑促政策出台
台当局现行法令规定,公务人员赴大陆只能以观光、探亲、学术交流为目的,公务人员赴陆申请表上并没有“求学”这项。一位人事主管表示,公务人员赴陆求学,多半都勾选“观光”。“铨叙部”与“人事行政总处”统计,近10年来约有近百名公务人员“暗地”前往大陆求学,被查处后都被记申诫至小过处分。
台“国安局”2013年底曾提出书面报告指出,“公务员赴大陆进修的确衍生大陆校方利用指定题目要求撰写论文及作业,以及服务机关不知其在大陆就学等安全问题”。“铨叙部”官员表示,“过去有公务员赴大陆念书,在写论文时,竟把台湾即将实施的政策都写上去,被陆方先行得知”。
历年来,金门到厦门大学读书的公务员最多,总约80多人。去年年底岛内媒体还报道,金门县长李沃士在厦门大学副校长的建议下,责成金门县观光特产协会理事长王建顺成立“厦门大学金门校友联谊会”,由王建顺担任首任会长,同是校友的李沃士、“立委”杨应雄为荣誉会长。凡设籍金门且曾在厦门大学就读的学生、任教的教师、兼职教授或名誉教授及其他兼职人员都可成为厦门大学金门校友联谊会成员。
上述情况在台当局看来的确有“安全之虞”,这在两岸敌对心态、敌对状态,以及台湾社会“恐共”心态得到根本改变之前是必然的反应。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迄今,两岸双方高层虽然都投入了相当大的心力,也取得了相当多的进展,两岸社会各领域交流不断深化,但仍然难以消化、磨合两岸多年存在的历史的、现实的、政治上的和心理的隔阂,特别是选举年,在固有政治分歧以及各种因素的刺激下,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必然要经历一番番波折,期间或有情绪性反应、误会更属正常,但两岸关系不会偏离和平发展的轨道。两岸关系是否能够和平发展,其关键是,能否珍惜来之不易的两岸和平发展成果,能否守住两岸政治互信与和平发展的方向。考察马英九近来的言论,在不少场合他都在继续强调“九二共识”,强调在任期内希望完成ECFA后续协商,推动两岸互设办事处,这说明马当局的两岸政策方向未变。两岸目前呈现出来的问题只是两岸关系进入深水区的种种表现,需两岸加倍努力,共同克服。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