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校园文化具有多方面的思政教育功能,当前,这些功能的实现面临很多困难,强化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切实发挥他的思政治育功能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
关键词: 大学校园文化;思政教育;功能
一、大学校园文化的思政教育功能
1.价值导向功能。大学校园文化固有的主导意识强烈地体现出一种导向功能。校园精神文化集中体现校园文化的价值导向。校园精神以群体心理定势的形式存在于师生心理,引导师生自觉按照学校的精神指向开展工作、学习和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推动师生为实现学校所倡导的目标而奋斗。校园文化的价值导向还以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形式加以反映。
2.意志激励功能。良好的校园环境文化可以激励师生的意志,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更具激励意义。因为校园文化活动多数是学生自己组织的,学生能从中找到表现和发展自己的领域,看到自身价值,建立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自己奋发向上。
3.精神凝聚功能。校园精神一旦形成,长期不断地对师生施加影响,引导师生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和信仰,形成一种无形的强大的向心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增强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进而形成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强大合力。
4.情绪调节功能。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的娱乐性和欢快性,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体验到放松和喜悦,使自己的心情愉快、精力旺盛、情绪高涨。同时,还可以调节大学生因竞争受挫、生活枯燥、学习困难等带来的不良情绪,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变悲观状态为乐觀状态。
5.人格塑造功能。校园文化所营造的氛围使校园主体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进而上升为情感和意志,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品格。大学生在积极参与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展现了天赋,增强了自信心,锻炼了心理承受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扬长避短,找准进一步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坐标,不断健全自己的人格。
6.行为约束功能。校园文化所形成的校纪校规、校训校风,是师生共同创造、认可和自觉遵守的,表现为在思想上和行为上的规范性和约束性,要求校园主体自觉遵循。校园主体的思想和行为一旦与学校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相悖,自身会产生内疚感,进而抑制和转化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从一定意义上说,软规范的约束更具生命力和持久性。
二、实现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受到的挑战
1.多元文化导致校园主体价值选择的困难。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文化和价值评价标准处于多元和无序状态。社会多元文化延伸至大学校园,使得校园主体不得不在各种文化和价值评价标准中进行选择、判断。对于涉世未深、阅历浅薄的大学生来说,很容易陷人价值观的困惑和迷茫之中。
2.大众文化的媚俗性冲击校园文化的高雅性。大众文化的媚俗性,除了价值观念低级、庸俗和零散外,还存在着价值导向上的片面性、盲目性和愚昧性。这些特性膨胀着大学生崇拜偶像、追逐功利、漠视永恒、怀疑未来的价值取向。大众文化中与高消费和追求虚荣紧密联系的时尚文化,往往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较为突出。
3.网络文化的复杂性影响校园主体人格的塑造。一方面是网络文化的极大吸引力,冲击校园文化的主题教育。另一方面是网络文化的自由性和匿名性致使传统校园文化的道德和伦理观念受到较大冲击。第三方面是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在网络信息技术和语言上的优势,操纵网络资源,推销其政治观点和价值观,加剧了校园文化思想意识形态的复杂性和价值观的冲突,给大学生的人格培养带来了更多不确定因素。
4.非主流文化污染校园的主导精神。高校非主流文化主要包括课桌文化、宿舍文化、厕所文化、广告文化、服饰文化和高消费文化等。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在高扬主流文化,表现出健康、高雅的总体风貌的同时,非主流文化也潜滋暗长,比较活跃,影响校园文化应有的育人
效果。
5.西方文化干扰校园主体的思想认识。在国内外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下,校园主体面临更加困难的价值选择。在大规模的东西文化比较中,有的大学生容易以西方思想作为“批判的武器”,或用西方的“现代性”来评价我国的“传统性”,导致思想认识上的偏差。
三、强化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思路
1.重视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充分实现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首要条件是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得到充分重视。(1)提高发挥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重要性的认识。 (2)把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人学校的整体规划。 (3)积极为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创造条件。
2.注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引导。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加强价值引导,提高校园文化的思想性和价值导向性。(l)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校园文化建设。 (2)通过繁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主题文化,引导校园文化。
3.增强高校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l)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2)坚持与时俱进,重在创新。
4.加强高校校园文化的管理。 (l)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活动管理、做好社团工作规划和培训社团干部等措施,消除社团活动中的负面影响。(2)加强环境文化的管理。 (3)加强媒介文化的管理。 (4)加强网络文化的管理。
5.探求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新的途径和方法。近几年来,高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并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开发和拓展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方面存在着薄弱环节。因此,高校要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分析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新的文化现象如网络文化、手机文化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影响,把握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律,探索通过校园文化解释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参考文献:
[1]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广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德育改革与创新:高校青年德育教师的实践与探索[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
[2]许庆华.高校校园文化的解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前沿,2006,(9).
本文章是河南省软科学规划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基金号:132400411044
关键词: 大学校园文化;思政教育;功能
一、大学校园文化的思政教育功能
1.价值导向功能。大学校园文化固有的主导意识强烈地体现出一种导向功能。校园精神文化集中体现校园文化的价值导向。校园精神以群体心理定势的形式存在于师生心理,引导师生自觉按照学校的精神指向开展工作、学习和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推动师生为实现学校所倡导的目标而奋斗。校园文化的价值导向还以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形式加以反映。
2.意志激励功能。良好的校园环境文化可以激励师生的意志,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更具激励意义。因为校园文化活动多数是学生自己组织的,学生能从中找到表现和发展自己的领域,看到自身价值,建立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自己奋发向上。
3.精神凝聚功能。校园精神一旦形成,长期不断地对师生施加影响,引导师生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和信仰,形成一种无形的强大的向心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增强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进而形成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强大合力。
4.情绪调节功能。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的娱乐性和欢快性,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体验到放松和喜悦,使自己的心情愉快、精力旺盛、情绪高涨。同时,还可以调节大学生因竞争受挫、生活枯燥、学习困难等带来的不良情绪,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变悲观状态为乐觀状态。
5.人格塑造功能。校园文化所营造的氛围使校园主体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进而上升为情感和意志,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品格。大学生在积极参与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展现了天赋,增强了自信心,锻炼了心理承受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扬长避短,找准进一步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坐标,不断健全自己的人格。
6.行为约束功能。校园文化所形成的校纪校规、校训校风,是师生共同创造、认可和自觉遵守的,表现为在思想上和行为上的规范性和约束性,要求校园主体自觉遵循。校园主体的思想和行为一旦与学校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相悖,自身会产生内疚感,进而抑制和转化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从一定意义上说,软规范的约束更具生命力和持久性。
二、实现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受到的挑战
1.多元文化导致校园主体价值选择的困难。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文化和价值评价标准处于多元和无序状态。社会多元文化延伸至大学校园,使得校园主体不得不在各种文化和价值评价标准中进行选择、判断。对于涉世未深、阅历浅薄的大学生来说,很容易陷人价值观的困惑和迷茫之中。
2.大众文化的媚俗性冲击校园文化的高雅性。大众文化的媚俗性,除了价值观念低级、庸俗和零散外,还存在着价值导向上的片面性、盲目性和愚昧性。这些特性膨胀着大学生崇拜偶像、追逐功利、漠视永恒、怀疑未来的价值取向。大众文化中与高消费和追求虚荣紧密联系的时尚文化,往往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较为突出。
3.网络文化的复杂性影响校园主体人格的塑造。一方面是网络文化的极大吸引力,冲击校园文化的主题教育。另一方面是网络文化的自由性和匿名性致使传统校园文化的道德和伦理观念受到较大冲击。第三方面是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在网络信息技术和语言上的优势,操纵网络资源,推销其政治观点和价值观,加剧了校园文化思想意识形态的复杂性和价值观的冲突,给大学生的人格培养带来了更多不确定因素。
4.非主流文化污染校园的主导精神。高校非主流文化主要包括课桌文化、宿舍文化、厕所文化、广告文化、服饰文化和高消费文化等。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在高扬主流文化,表现出健康、高雅的总体风貌的同时,非主流文化也潜滋暗长,比较活跃,影响校园文化应有的育人
效果。
5.西方文化干扰校园主体的思想认识。在国内外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下,校园主体面临更加困难的价值选择。在大规模的东西文化比较中,有的大学生容易以西方思想作为“批判的武器”,或用西方的“现代性”来评价我国的“传统性”,导致思想认识上的偏差。
三、强化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思路
1.重视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充分实现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首要条件是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得到充分重视。(1)提高发挥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重要性的认识。 (2)把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人学校的整体规划。 (3)积极为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创造条件。
2.注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引导。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加强价值引导,提高校园文化的思想性和价值导向性。(l)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校园文化建设。 (2)通过繁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主题文化,引导校园文化。
3.增强高校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l)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2)坚持与时俱进,重在创新。
4.加强高校校园文化的管理。 (l)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活动管理、做好社团工作规划和培训社团干部等措施,消除社团活动中的负面影响。(2)加强环境文化的管理。 (3)加强媒介文化的管理。 (4)加强网络文化的管理。
5.探求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新的途径和方法。近几年来,高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并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开发和拓展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方面存在着薄弱环节。因此,高校要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分析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新的文化现象如网络文化、手机文化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影响,把握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律,探索通过校园文化解释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参考文献:
[1]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广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德育改革与创新:高校青年德育教师的实践与探索[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
[2]许庆华.高校校园文化的解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前沿,2006,(9).
本文章是河南省软科学规划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基金号:13240041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