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的有效教学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bxgb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学习的过程都由三个环节组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有效教学体现了新课程“主体”“生成”“发展”的理念。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推进高中语文有效教学具有必要性。同时,有效教学也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教学”主要包括以下三要素:
  一、制定科学简明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表述可以从多方面加以概括、归纳,按对内容的理解程度可将语文教学目标要求归纳为:(1)基础知识:包括重要的字音、字形、成语、名句、文言虚实词等。这些内容都是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的,往往是重点、难点。要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以“巧记活背”取代死记硬背。(2)认识:往往是对本课重要内容的学习,明白一个道理,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和人生观、世界观,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积极投入学习。(3)能力培养:结合课文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竞争、善于合作以及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如,高中语文必修(一)中的《沁园春·长沙》的教学目标可以是这样的:(1)积累字词,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2)把握意象,体会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学习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使命感。(3)通过对诗歌的分析和欣赏,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的能力。
  二、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正确评价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生动活泼地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每个学生都看作是一个有意识、有价值、有趣味、有尊严、有问题、有希望的人,这是有效教学的逻辑起点。课堂教学如果没有链接学生的意义域,那么任何新方法、新招术都会给学生一种无意义感,教学就会表现出一种无力感。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可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材料导入式、故事导入式、热门话题导入式、疑问悬念式导入、图解式导入、复习导入式、音像导入式等。教学组织形式方面可以采用分组合作式、独立自主式、师生合作式等。随着多媒体手段的逐渐普及和网络资源的共享性,有更多教学方式可以选择。如,教学高中语文必修(二)中的《囚绿记》时,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如下问题:(1)文章对于窗前的常春藤的称呼是怎样不断变化的?其中有何深意?(2)试分析作者“喜欢绿”的原因,以及“囚绿”“放绿”“怀绿”的心理原因。(3)在作者眼里,绿枝条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三、进行突出重点的深化训练,扩展学生思维,体现教育实效
  过去,一直强调教师的教。现在,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更应该注意学生学得如何,要能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一定是教师想到的,也不一定是教师能够准确讲清楚的,绝不能认为这是做教师的耻辱,而是要认识到这恰好是教学的成果之一。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不是给现成的答案,而是尽可能引导学生去思考,引导学生进一步去动脑,让学生讲出为什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这种习惯是一种个体特质,包括追求真理的热情、怀疑的科学精神、探究分析的习惯、对未知的好奇、独立思考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特质,对学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素质教育最高的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
  培养这种特质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示范表现:(1)通过知识的传授,学生可以获得有用的技能。(2)通过知识的传授,学生将获得学科性知识体系,并形成具有基本力量的心智能力。(3)通过知识的理解,学生获得关于世界、社会与人的意义框架。(4)通过知识的运用,学生可获得某种生活方式的训练,并据此而生活。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 ,“知识就是美德”,这也是教育应有的实效性。
  总之,高中语文有效教学,既要让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与技能,也要求教师树立有效的新备课观、有效的新教学观、有效的新反思观。将这些全部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课堂里拥有创造的主动权,充分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来发展自己。
其他文献
南北朝词赋大家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生离死别是人间最伤心的事情,这种苦痛也触动了许多诗人的诗情,写出了流传千古的诗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燕太子丹与刺客荆轲的“壮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高适与董大之间的“慰别”;“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与元二之间的“酒别”;“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是白居易与客人
期刊
高考阅卷时间紧,任务重,天气又热,评卷教师每天面对电脑屏幕不停地敲击键盘,甚是辛苦。一篇作文怎样立刻获得评卷教师的好感,取得高分呢?通过对高考的评卷过程进行梳理,以议论文为例加以分析,总结出“六看”,以求引起教师和考生的重视,并希望及时加强训练。  一、看文面。  文面如人面,是敲开阅卷教师心扉的第一块砖。考生应当注意以下三点:  1.字迹。书写清楚、工整干净、没有错别字的文章,一定会引起阅卷教师
期刊
如何消除学生作文的尴尬现状,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素材,写起文章来能文思敏捷,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作家秦牧曾说,“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显然,学生要积累写作材料,首先必须要做个生活和学习的有心人。关注生活,热爱阅读,将见闻到的典型人事或读到的精彩故事及时记录在笔记本中,聚腋成裘,构筑自己的作文素材仓库。  学生要做到这些,该怎样做一个有心
期刊
有一位老校长曾说:课堂效率能不能提高,教学效果是否能达到最好,关键在于你是否能赢得学生的认同。相对于教学娴熟却满脸严肃、口出恶语的教师来说,一个和蔼可亲、父母兄长般的教师更容易得到学生的尊敬与认同,从而为课堂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得到学生的尊敬与认同,就是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人格魅力。  所谓人格魅力,是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期刊
语文课改走到今天,不管是前沿的教师、专家,还是专门研究课改的同仁们,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了“教什么”这个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为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  教学内容的确定成为最近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但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作为教学内容确定的重要分支,却少人问津。文言文教学面临诸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学内容。目前对于这个问题,研究者寥寥,而实际上,却问题多多。  以一节公开课《秋
期刊
文言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词性或用法的语法现象。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的活用,它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虽然高考不会直接问你某个词的活用现象,但是在阅读理解文言文和文言文翻译中,会考查到活用的内容,而学生对此经常难以做到准确判断。追本溯源,症结在于学生对词性的语法功能缺乏必要的了解。古人没有词性的概念,语言运用属于约定俗成的一种习惯,而现代汉语往往从
期刊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和阅卷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也是传递作品主题、展示作者才情的重要内容。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文题善,佳篇成一半”,好的标题能使文章光彩照人,能迅速吸引阅读者人的目光,为自己的作文赢得良好的“第一印象”。   目前,有些高中生在拟作文题目时非常随意,有的题目与文体不符,有的与文章的主旨没有丝毫关系,有的缺乏文采,有的过于平淡,没有新意,……在课堂上
期刊
朱熹曾说过,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至精。而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也莫过于此,朗读是基础。对于语文教学而言,“读”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等。语文课改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一、散文教
期刊
最新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作文教学任务有这样一条要求:养成观察、积累、思考和多写多改的习惯。目前,许多学校对作文教学只重视写,却忽视了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以致大多数学生不会修改作文,这也是学生作文能力难以提高的原因之一。   一、改材料:即原文选用的材料比较牵强,欠说服力,改为选用恰当的典型材料,以增强说服力。如:论点为“创新是企业发展动力”的议论文,一些学生选用了“小米手机”作为论据:  
期刊
有人说,诗歌是情感的精灵,是美神的骄子,是灵魂的造化,是人文精神不倦的歌手。它流光溢彩,倾国倾城。三月桃夭,七月流火,呦呦鹿鸣,瑟瑟秋风,大江东去,冷月无声。一串串鲜明的意象,一曲曲动人的歌谣。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解读诗歌的意象,准确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感情呢?  一、要求学生掌握诗歌常见意象的内涵  在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漫长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涵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