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学习的过程都由三个环节组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有效教学体现了新课程“主体”“生成”“发展”的理念。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推进高中语文有效教学具有必要性。同时,有效教学也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教学”主要包括以下三要素:
一、制定科学简明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表述可以从多方面加以概括、归纳,按对内容的理解程度可将语文教学目标要求归纳为:(1)基础知识:包括重要的字音、字形、成语、名句、文言虚实词等。这些内容都是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的,往往是重点、难点。要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以“巧记活背”取代死记硬背。(2)认识:往往是对本课重要内容的学习,明白一个道理,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和人生观、世界观,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积极投入学习。(3)能力培养:结合课文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竞争、善于合作以及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如,高中语文必修(一)中的《沁园春·长沙》的教学目标可以是这样的:(1)积累字词,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2)把握意象,体会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学习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使命感。(3)通过对诗歌的分析和欣赏,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的能力。
二、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正确评价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生动活泼地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每个学生都看作是一个有意识、有价值、有趣味、有尊严、有问题、有希望的人,这是有效教学的逻辑起点。课堂教学如果没有链接学生的意义域,那么任何新方法、新招术都会给学生一种无意义感,教学就会表现出一种无力感。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可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材料导入式、故事导入式、热门话题导入式、疑问悬念式导入、图解式导入、复习导入式、音像导入式等。教学组织形式方面可以采用分组合作式、独立自主式、师生合作式等。随着多媒体手段的逐渐普及和网络资源的共享性,有更多教学方式可以选择。如,教学高中语文必修(二)中的《囚绿记》时,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如下问题:(1)文章对于窗前的常春藤的称呼是怎样不断变化的?其中有何深意?(2)试分析作者“喜欢绿”的原因,以及“囚绿”“放绿”“怀绿”的心理原因。(3)在作者眼里,绿枝条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三、进行突出重点的深化训练,扩展学生思维,体现教育实效
过去,一直强调教师的教。现在,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更应该注意学生学得如何,要能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一定是教师想到的,也不一定是教师能够准确讲清楚的,绝不能认为这是做教师的耻辱,而是要认识到这恰好是教学的成果之一。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不是给现成的答案,而是尽可能引导学生去思考,引导学生进一步去动脑,让学生讲出为什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这种习惯是一种个体特质,包括追求真理的热情、怀疑的科学精神、探究分析的习惯、对未知的好奇、独立思考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特质,对学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素质教育最高的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
培养这种特质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示范表现:(1)通过知识的传授,学生可以获得有用的技能。(2)通过知识的传授,学生将获得学科性知识体系,并形成具有基本力量的心智能力。(3)通过知识的理解,学生获得关于世界、社会与人的意义框架。(4)通过知识的运用,学生可获得某种生活方式的训练,并据此而生活。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 ,“知识就是美德”,这也是教育应有的实效性。
总之,高中语文有效教学,既要让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与技能,也要求教师树立有效的新备课观、有效的新教学观、有效的新反思观。将这些全部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课堂里拥有创造的主动权,充分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来发展自己。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教学”主要包括以下三要素:
一、制定科学简明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表述可以从多方面加以概括、归纳,按对内容的理解程度可将语文教学目标要求归纳为:(1)基础知识:包括重要的字音、字形、成语、名句、文言虚实词等。这些内容都是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的,往往是重点、难点。要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以“巧记活背”取代死记硬背。(2)认识:往往是对本课重要内容的学习,明白一个道理,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和人生观、世界观,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积极投入学习。(3)能力培养:结合课文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竞争、善于合作以及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如,高中语文必修(一)中的《沁园春·长沙》的教学目标可以是这样的:(1)积累字词,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2)把握意象,体会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学习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使命感。(3)通过对诗歌的分析和欣赏,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的能力。
二、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正确评价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生动活泼地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每个学生都看作是一个有意识、有价值、有趣味、有尊严、有问题、有希望的人,这是有效教学的逻辑起点。课堂教学如果没有链接学生的意义域,那么任何新方法、新招术都会给学生一种无意义感,教学就会表现出一种无力感。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可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材料导入式、故事导入式、热门话题导入式、疑问悬念式导入、图解式导入、复习导入式、音像导入式等。教学组织形式方面可以采用分组合作式、独立自主式、师生合作式等。随着多媒体手段的逐渐普及和网络资源的共享性,有更多教学方式可以选择。如,教学高中语文必修(二)中的《囚绿记》时,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如下问题:(1)文章对于窗前的常春藤的称呼是怎样不断变化的?其中有何深意?(2)试分析作者“喜欢绿”的原因,以及“囚绿”“放绿”“怀绿”的心理原因。(3)在作者眼里,绿枝条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三、进行突出重点的深化训练,扩展学生思维,体现教育实效
过去,一直强调教师的教。现在,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更应该注意学生学得如何,要能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一定是教师想到的,也不一定是教师能够准确讲清楚的,绝不能认为这是做教师的耻辱,而是要认识到这恰好是教学的成果之一。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不是给现成的答案,而是尽可能引导学生去思考,引导学生进一步去动脑,让学生讲出为什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这种习惯是一种个体特质,包括追求真理的热情、怀疑的科学精神、探究分析的习惯、对未知的好奇、独立思考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特质,对学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素质教育最高的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
培养这种特质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示范表现:(1)通过知识的传授,学生可以获得有用的技能。(2)通过知识的传授,学生将获得学科性知识体系,并形成具有基本力量的心智能力。(3)通过知识的理解,学生获得关于世界、社会与人的意义框架。(4)通过知识的运用,学生可获得某种生活方式的训练,并据此而生活。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 ,“知识就是美德”,这也是教育应有的实效性。
总之,高中语文有效教学,既要让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与技能,也要求教师树立有效的新备课观、有效的新教学观、有效的新反思观。将这些全部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课堂里拥有创造的主动权,充分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来发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