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感的碰撞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gnl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堂语文课由文本、学生和教师组成。有效的课堂评价语言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感的碰撞,不仅拉近了三者之间的关系,而且鼓舞、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更加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因此,课堂评价语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至关重要。

一、专注倾听,为有效评价增光


  有效的课堂评价的前提是专注倾听。曾见过很多这样的情景:教师刚提出一个问题,就迫不及待地叫孩子站起来回答。孩子刚回答到一半,教师又急切地打断他。这种过场式的回答,不仅降低了孩子们回答的积极性,而且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生本交流的可贵契机荡然无存,让语文课堂索然无味。
  而特级教师的课堂,为什么总是那样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专注倾听。抛出问题后,总见他们微笑着来到孩子身边,含笑倾听,还不时慈善地鼓励道:“很好,接着讲下去”“慢慢来,别急”“你再试一遍”……孩子们在他们的耐心指引下,立足文本,放飞心灵,努力探究,提升能力。
  因此,教师的专注倾听如一缕和煦的春风,吹开孩子或紧张或害怕的心理雾霾,使他们抛开拘束或忸怩,愉悦交流,深入感悟,使孩子们神采飞扬,师生间其乐融融,课堂灵动感人。

二、有效评价,为活力课堂添彩


  精妙的课堂评价语言如磁铁般富有吸引力,能够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主动地学习,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1.变“空洞”为“具体”。语文课堂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和理解,但這样的体悟不能脱离文本谈感受。有的教师却总是运用这样的评价语言:“你说得太好了”“你真棒”“对极了”……这样的评价语言内容空洞。语文课堂应该立足文本进行教学,教师的评价语言也应根据文本内容对应孩子的回答,如称赞孩子课文读得好,我们得明确评价他读得好在哪里,是读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品格精神,还是读懂了某个词、某段话的内在意思。进行有针对性的具体评价,使孩子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与重视,从而体会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或习惯。
  2.变“单一”为“多样”。肯定性、鼓励性的评价语言能够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学习动力,而否定性的、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也能让孩子明确自己的错误与不足,及时纠正认知,重新探究。在特级教师薛法根和管建刚的课堂上,他们有时赞美肯定,有时启发诱导,有时旁敲侧击,有时直接追问……整个课堂充满智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允许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上有自己的独特感悟,用多样评价的方式促进思考与探讨,从而达到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提高阅读水平的目的。
  《小稻秧脱险记》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童话故事。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小组表演。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几个共性问题,但并没有及时向他们提出来,而是选了其中一组上台表演,其他同学做评委。
  表演完毕后,学生们纷纷举手,一个孩子说:“杂草声音太小了,一点儿也表现不出气势汹汹!”有几个学生立刻附和:“对,要大声嚷!”“还要叉着腰,凶一点。”“表情也要凶,眉毛竖起来,眼睛瞪大一点!”……说得有理,我立刻邀请他们演一演。果然,他们把这群气势汹汹、蛮不讲理的杂草演活了,动作、语言、神态表现得都很到位,表演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可见,他们对课文内容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有效的课堂评价语言使课堂氛围轻松民主,有利于唤醒孩子内在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南麻小学语文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其他文献
概念图是一种教学、思维工具,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教授等根据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他们将概念图定义为:使用节点表示概念,并使用知识组织和表明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图是学习者在特定主题上构建的知识结构的直观表示,以及思维过程或思维结果的图形表示。它以直观的方式表达知识,有效地呈现思维过程和知识的关联,并绘制概念图使抽象思维、逻辑、方法和概念可视化。在西方国家,概念图在中小学教学
期刊
精读引领课是“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所谓精读,就是深入细致地研读.下面就以《搭石》一课为例来谈谈精读引领课的目标制订及落实.rn一、确定双线主题,
期刊
新生入园,经历一段痛苦的分离焦虑期,幼儿园可以通过入园前家访、新生家长讲座、家园亲子体验活动、家园环境布置、家长助教实现新生家长焦虑的消除.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各方面也在不断的进行着变革,小学语文教育也是一样.在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是目前相关部门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只有不断改进教
意象是寓“意”于“象”,是能够寄托诗人情思的物象。意象是学习语文知识、解读经典文本、鉴赏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月亮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中华民族情感表达的一个象征物,不管是在古代文学作品还是现代文学作品中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系统梳理月意象在苏教版小学教材中的艺术呈现,解读月意象多方面的象征意义,倡导语文教师充分关注教材中月意象的审美价值,引导学生在领略语文学习真谛的同
期刊
小说作品往往通过鲜明而独特的人物来感染读者,因此在阅读小说作品时免不了要对其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聚焦小说的人物形象,尝试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这样能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作者塑造人物的手法,进而提高阅读能力。一、比较语言,推测性格  优秀的小说作品中不同人物由于其性格、生活经历的差异性,所以其语言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在指导学生学习必修二《祝福》时,
期刊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语文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基础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注重知识传授,还需要
在培智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通过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充分带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语文学习氛围.而且能够很好的消除智力障碍孩童的消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所著的长篇小说,主要描写的就是知识分子为了科举考试而耗费毕生精力,是清代著名的讽刺小说.小说之中有个精彩的桥段就是范进中举.范进作为科举制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