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在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VI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某心理学家曾经征得加州300户家庭的同意,对他们每周的用户电量进行记录. 研究人员查看各家的电表,对其每周耗电量进行测量,之后他们在每户门前挂个小牌,写上这户人家与其他住户平均用电量的比较.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研究人员发现,知道自己用电量超过平均线的用户们,后来的电表走速降低了5.7%,这是合乎情理的,而那些原先用电低于平均数的家庭,他们的用电量反而增加了8.6%. 后来研究人员改变了实验方案,他们根据每户用电量与平均水平的比较,在反馈卡片上画上笑脸或哭脸的图案,但不写出具体的平均数. 结果,门前被贴上哭脸的家庭,即用电量比平均数高的住户,此后用电量降低了5%;而门前被贴上笑脸的家庭,即用电量比平均数低的住户,此后的用电量仍然保持在平均线以下.
  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人的行为受到“平均数”的影响. 也就是说无论人们原先的做法是否值得提倡,当他们得知大多数人的常态之后,都会努力缩小与“平均数”的差距,朝中间标准靠拢. 用心理学的术语讲,这就叫做“社会常态吸引力”. 以上类似的现象在我之前的工作经历中也有体现.
  1. “平均数”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009年8月底,我来到巴东县清太坪民族中学,开始了我的教师生涯. 在这里,我担任的是物理教师. 还记得第一次走上讲台给学生上课,在这节课上,我并没有讲述很多知识,而是先让大家相互了解. 首先,我给学生做了自我介绍,接下来是让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 刚开始时,先站起来介绍的同学还有些拘谨,但随着站起来介绍的人越来越多,后来的同学基本都不太拘谨了,而且有些同学介绍得还比较有趣,逗得全班都笑了. 当然也有站起来不说话的同学,虽然想开口说,但试了几次都没说出来,我便让班里的同学多次鼓励他们,并耐心地等着,最后他们也做了简短的自我介绍. 虽然我只记住了部分学生,但是通过介绍,师生之间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活跃了班级气氛. 通过以上事例,我们也可以看到“平均数”在这节课中的体现:因为看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做了自我介绍,同学们的心里便有了“这是我们在这节课每个人都要做的事,而且自我介绍也不难”的心态,所以后面的同学基本站起来就很主动地进行自我介绍. 这节课不仅仅是让学生介绍了自己,而且让学生锻炼自己,让他们勇于表达自己,善于亮出自己的优点,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2. “平均数”可以启发学生善于从生活中观察
  自我介绍完之后,我便给学生讲了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并鼓励学生主动站起来回答自己在生活中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刚开始也是只有少数几名同学站起来回答,后来越来越多的同学站起来描述自己在生活中所看到的一些现象,虽然有些现象并不是物理现象,或者有些现象就是学生直接翻书马上照着说的,但通过这个事例,我们也可以看出:因为有越来越多的同学主动站起来说出了自己在生活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所以很多同学觉得站起来回答问题是一个常态,而且也意识到了“原来这么多人都留意了生活中的现象,原来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观察、学习”. 这样,不仅仅是让学生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更让他们意识到了其他人都在从生活中观察、学习,从而真正从思想上启发他们要善于观察生活.
  3. “平均数”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每次给学生上课,我都有一个习惯:留出下课前的最后五分钟给学生,让学生写下这节课没听明白的知识或者想了解的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在下一次上课时把这些问题拿出来在班里提问,让了解的同学站起来回答,不会的就让学生讨论后回答,有些没有得出正确结论的我来帮着解答. 开始写的人也比较少,我就经常鼓励他们,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写问题,不管想到什么相关的,哪怕是很简单的,只要是自己没弄明白的都可以写出来,再加上之前已经调动了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所以后来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地写下自己不懂的问题,而且这个习惯一直保留了下来. 正因为看到了很多同学下课前都在写自己不懂的问题,也意识到每次要写下自己不懂的问题,所以每次下课前学生会回顾自己有哪些不懂的知识,下去后自己会主动地巩固不懂的地方,在下一次上课时也会主动地思考他人提出的问题. 因为平时就锻炼了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所以后来在恩施州组织实践创新大赛时很多同学都积极动手做了自己的小制作,而且有些还获得了奖项.
  4. “平均数”可以调动学生相互合作交流
  平时在上课时,我还注意调动学生的相互合作交流. 因为有些较难的问题,学生可能不会马上就有思路,这时我会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鼓励他们相互讨论. 刚开始也是只有很少的人和他人讨论,一是不习惯,二是怕老师觉得讨论是在讲闲话. 后来因为我的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讨论,最后几乎全班同学在遇到要讨论的问题时都会很积极地讨论,不仅小组内合作讨论,小组之间也有交流. 每次在考试后留时间给学生自己订正时,学生也会很主动地讨论那些自己理解不够透彻的问题. 正因为从开始慢慢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学生便意识到了这是一种常态,在该讨论交流时会自觉地与他人讨论交流. 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意识到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从而调动了学生平时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通过以上几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到“平均数”在教学中的应用. 其实不仅仅是在物理教学中,其他各学科教学以及班级建设中都可以用到“平均数”,只要我们善于从学生的“平均数”心态出发,提高好的“平均数”,学生就会朝着好的常态发展,从而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苏晓棠.平均数是块大磁铁[J].数学教学通讯,2011(8).
其他文献
从2003年11月至2004年10月,选取洞庭湖环湖丘岗区的4种生态系统--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和竹林为样地,对其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多样性、垂直剖面分布及季节性变化等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2B110011  一、引言  我国独立学院发展的时间不长,数学教学大多过于追求理论体系的完整,理论的完美和逻辑的严谨,忽视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独立学院数学教学应把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素养放在首位,体现“联系实际,深化概念,注重应用,重视创新,提高素质”的特色.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这
天才源于兴趣,兴趣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把学生引进知识的海洋.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在学习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当学生对某一活动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可以孕育希望,可以滋生动力.但没有天生就对数学感兴趣的人,也没有天生就对数学不感兴趣的人,教学中,老师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给学生营造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改革和不断推进与深入,大多数数学老师都开始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创新. 然而,对如何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及利用数学作业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学科兴趣,却关注得不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数学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学习内容巩固和反馈的重要手段,其重性要是毋庸置疑的. 教师布置作业绝不能毫无准备,灵机一动,信
湖北省近年来设施蔬菜发展迅速,2003年面积已达到9.2万hm,已成为我国设施蔬菜发展的重要区域.本文总结了湖北省设施蔬菜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其发展对策提
“生态化问题驱动数学课堂教学”即是基于课堂教学的特殊生态特征,以生活化、情境化、生本化为基本要素,将高度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以问题为驱动,依托学生熟悉的自然、生活经验以及固有的心理成长特点,借助师生双边有效活动,使知识呈现和新知建构、学生能力提升和个性张扬等以形象、生动、直观、和谐、简约的方式得以展现的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课堂不仅是生动活泼的,也应是学生思维高度运转的、不断升华的课堂,缺失思维含量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