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的、系统的骨科康复护理。方法:回顾46例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进行早期的心理康复、物理疗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及护理、疼痛护理、内科基础疾病护理及被动功能锻炼与主动功能锻炼的护理。结果:46例术后效果满意,手术伤口均Ⅰ期愈合。关节活动度(ROM)75°~95°(平均82.5°),髋关节Harris评分85~93(平均90.6分)。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的、系统的骨科康复护理是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人术后功能恢复的关键。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 关节成形术 护理
回顾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对4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进行早期系统康复训练,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46例,男28例,女18例;年龄58~87岁,平均66.8岁。股骨头坏死12例、股骨近端骨折32例、股骨近端病灶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3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5例。术前关节活动度(ROM)30°~80°(平均62°),髋关节Harris评分26~63(平均42.6分)。
术后康复护理
做好常规护理,若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恐惧等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生,排除肺部栓塞,及时支持性护理[1]。
心理康复: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消除患者的顾虑,消除手术不可预知情况的消极影响。向患者说明早期功能锻炼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性,树立信心并积极配合,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建议患者循序渐进,有计划进行康复活动,防止消极逃避锻炼,又要避免急于求成,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物理疗法:术后24~48小时内给予手术切口部位冰敷, 冰敷20~30分钟,间隔1小时,可以减轻水肿、疼痛,减少出血量及止痛药的用量,同时能改善关节活动度。冰敷时应做好对皮肤的保护[1];术后48~72小时后可以考虑使用红外线烤灯治疗,30~40分钟/次,注意防止皮肤烫伤。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及护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DVT的发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和康复的前提。因此DVT的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十分必要。伤口渗血、渗出减少后可以应用下肢气压仪治疗,促进静脉血回流,以减轻下肢水肿及血栓的形成。
被动功能锻炼:术后48小时后可以使用下肢持续被动活动机,活动范围应由小角度(0°~30°)开始,1小时/次,2次/日,以后即可逐渐增加活动角度5°~10°/日。使用下肢持续被动活动机应以患者能够承受为度,若出现伤口渗血、疼痛等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停止应用,并查找原因。
主动功能锻炼:术后麻醉清醒后即可鼓励患者进行主动功能锻炼。早期以维持髋关节功能位,抬高患肢,行“踝泵”、足趾屈伸运动、肌肉等长收缩等锻炼为主,以减轻肿胀、疼痛等。术后24~48小时即可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的等长收缩、“踝泵”、足趾屈伸运动,并逐渐增加程度及强度。同时开始进行仰卧位直腿抬高运动和膝关节主动伸直训练。术后1~2周可以进行股四头肌阻抗肌力训练,并可以逐渐进行患肢力量训练及增加耐力的训练。
疼痛护理: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人多为老年人,对术后疼痛多数耐受性较差,尤其在术后康复中,有效的镇痛不仅能够使病人在身心上接受手术的事实,更乐于积极主动去康复,同时减少疼痛带来的局部血管痉挛、肌肉收缩等并发症[2]。必要时在循证疼痛程度时需将自我评定与行为观察和生理反应相结合,结合病人的退缩、激动行为、睡眠改变、呻吟、哭泣等。同时按时给予镇痛治疗,在术后24~48小时可使用自控镇痛泵,然后改为口服止痛药,但须观察胃肠道反应。
步态康复: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目标之一就是恢复基本良好的行走,因此在术后步态的康复也是主要训练的内容之一[3]。首先是坐起站立训练,根据病人体质情况,可于术后7~10天协助患者下床站立,由两人搀扶下床站立,重心放在健侧腿站立10秒,再将重心移至患肢站立10秒,交替训练,患者起床时应慢起,减少体位性低血压引起的头晕;2周左右即可进行习步架训练。双手握紧习步架,身体重心前移,以双手、健侧下肢支撑,术侧下肢先起步,健侧下肢而后跟上,开始时术侧下肢部分负重并逐渐过渡到完全负重。然后逐渐增加步行时间、次数、步幅达到扶拐自由步行。6~8周后弃拐行走。使用生物型假体的患者其康复训练尤其负重、步态等训练应延迟至4~6周以后进行。
結 果
本组伤口均Ⅰ期愈合,无DVT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内科基础病患者康复护理过程顺利,平均住院16.2天,出院时关节活动度(ROM)75°~95°(平均82.5°),髋关节Harris评分85~93(平均90.6分)。
讨 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可以恢复髋关节的解剖关系和下肢力线,但是关键还是术后早期的、系统的康复训练。只有认真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采取有效的方法控制术后疼痛,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指导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早期的、系统的功能康复锻炼,才能达到手术的预期效果。而且,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过程是一个系统、长时间的过程,因此在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尤其在患者出院之后应制定完整的、系统的康复锻炼计划,进行充分教育,鼓励病人坚持,并做好防护。
参考文献
1 李晓惠,白冰.循证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27-28.
2 朱桂玲,孙丽渡,王江滨,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与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3):264-265.
3 唐克民,主编.最新骨科临床护理操作细节与护理告知程序及护理质量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必备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科技出版社,2008:209-210.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 关节成形术 护理
回顾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对4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进行早期系统康复训练,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46例,男28例,女18例;年龄58~87岁,平均66.8岁。股骨头坏死12例、股骨近端骨折32例、股骨近端病灶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3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5例。术前关节活动度(ROM)30°~80°(平均62°),髋关节Harris评分26~63(平均42.6分)。
术后康复护理
做好常规护理,若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恐惧等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生,排除肺部栓塞,及时支持性护理[1]。
心理康复: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消除患者的顾虑,消除手术不可预知情况的消极影响。向患者说明早期功能锻炼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性,树立信心并积极配合,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建议患者循序渐进,有计划进行康复活动,防止消极逃避锻炼,又要避免急于求成,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物理疗法:术后24~48小时内给予手术切口部位冰敷, 冰敷20~30分钟,间隔1小时,可以减轻水肿、疼痛,减少出血量及止痛药的用量,同时能改善关节活动度。冰敷时应做好对皮肤的保护[1];术后48~72小时后可以考虑使用红外线烤灯治疗,30~40分钟/次,注意防止皮肤烫伤。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及护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DVT的发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和康复的前提。因此DVT的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十分必要。伤口渗血、渗出减少后可以应用下肢气压仪治疗,促进静脉血回流,以减轻下肢水肿及血栓的形成。
被动功能锻炼:术后48小时后可以使用下肢持续被动活动机,活动范围应由小角度(0°~30°)开始,1小时/次,2次/日,以后即可逐渐增加活动角度5°~10°/日。使用下肢持续被动活动机应以患者能够承受为度,若出现伤口渗血、疼痛等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停止应用,并查找原因。
主动功能锻炼:术后麻醉清醒后即可鼓励患者进行主动功能锻炼。早期以维持髋关节功能位,抬高患肢,行“踝泵”、足趾屈伸运动、肌肉等长收缩等锻炼为主,以减轻肿胀、疼痛等。术后24~48小时即可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的等长收缩、“踝泵”、足趾屈伸运动,并逐渐增加程度及强度。同时开始进行仰卧位直腿抬高运动和膝关节主动伸直训练。术后1~2周可以进行股四头肌阻抗肌力训练,并可以逐渐进行患肢力量训练及增加耐力的训练。
疼痛护理: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人多为老年人,对术后疼痛多数耐受性较差,尤其在术后康复中,有效的镇痛不仅能够使病人在身心上接受手术的事实,更乐于积极主动去康复,同时减少疼痛带来的局部血管痉挛、肌肉收缩等并发症[2]。必要时在循证疼痛程度时需将自我评定与行为观察和生理反应相结合,结合病人的退缩、激动行为、睡眠改变、呻吟、哭泣等。同时按时给予镇痛治疗,在术后24~48小时可使用自控镇痛泵,然后改为口服止痛药,但须观察胃肠道反应。
步态康复: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目标之一就是恢复基本良好的行走,因此在术后步态的康复也是主要训练的内容之一[3]。首先是坐起站立训练,根据病人体质情况,可于术后7~10天协助患者下床站立,由两人搀扶下床站立,重心放在健侧腿站立10秒,再将重心移至患肢站立10秒,交替训练,患者起床时应慢起,减少体位性低血压引起的头晕;2周左右即可进行习步架训练。双手握紧习步架,身体重心前移,以双手、健侧下肢支撑,术侧下肢先起步,健侧下肢而后跟上,开始时术侧下肢部分负重并逐渐过渡到完全负重。然后逐渐增加步行时间、次数、步幅达到扶拐自由步行。6~8周后弃拐行走。使用生物型假体的患者其康复训练尤其负重、步态等训练应延迟至4~6周以后进行。
結 果
本组伤口均Ⅰ期愈合,无DVT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内科基础病患者康复护理过程顺利,平均住院16.2天,出院时关节活动度(ROM)75°~95°(平均82.5°),髋关节Harris评分85~93(平均90.6分)。
讨 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可以恢复髋关节的解剖关系和下肢力线,但是关键还是术后早期的、系统的康复训练。只有认真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采取有效的方法控制术后疼痛,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指导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早期的、系统的功能康复锻炼,才能达到手术的预期效果。而且,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过程是一个系统、长时间的过程,因此在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尤其在患者出院之后应制定完整的、系统的康复锻炼计划,进行充分教育,鼓励病人坚持,并做好防护。
参考文献
1 李晓惠,白冰.循证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27-28.
2 朱桂玲,孙丽渡,王江滨,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与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3):264-265.
3 唐克民,主编.最新骨科临床护理操作细节与护理告知程序及护理质量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必备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科技出版社,2008: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