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226-01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传统的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你讲我听的“灌输式”和“培训式”的活动。一味的让儿童进行临摹写生,儿童只能被动机械的再现,很少有自由发挥的余地。课堂教学大多简单的只剩下教师讲解作业、要求学生作业这两个环节而已。学生在课堂上是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任务,但没有任何的情感体验,没有任何的创造想象,只是千篇一律的完成作业而已。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广,为了优化课堂教学,很多地区都进行了探索,出现了许多的“示范课,展示课,汇报课”等等。从制作教具到多媒体课件以及教室布置,教师得尽心尽力的准备,40分钟的一节课往往得准备上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的时间。教师对本堂课的研究是很深入,把每一个环节也都安排的非常顺畅,给人的感觉是很精彩但不真实。甚至还听到过这样一堂课,一开始就先让全体学生排好队伍进行表演唱,最后还编排了一台演出,但是演出的成果却并不是本堂课学生的作业,而是教师带来的作品,表面上热热闹闹,就一台精美的舞台剧,但它就一定有效吗?就一定值得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借鉴吗?这种高付出的“豪华课”投入的精力与收获的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向课堂40分钟要成绩、要质量、要效率,是每一个执教者的目标。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美术课堂教学中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能省时又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实现教学准备的有效性
有效的教学,必须有有效的教学准备环节。教学准备是指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的处理、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只有做好课前准备,才可能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率,才可能更好地实现美术教育的功能。
(一)实现教材目标的统领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教学活动中所有环节展开的依据。所以,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统领作用。在针对教学内容设定教學目标时要达到以下要求:(1)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明确、突出。目标的确立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抓住教学内容的关键点,不能偏离。在描述教学目标时必须明确指出教师要讲清什么,学生要学会什么,以及采用何种方法;(2)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贴近学生实际。教学目标虽然由教师确定,但需要在学生的活动中达成,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贴近学生实际。既要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特征,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只有贴近学生实际的目标,才是有效的目标。
(二)实现教材处理的开拓性
新课程考虑到城市孩子,农村孩子所处环境的差异性,在教材的编排上往往很难做到两全其美,《新课程》提出“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它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优化或开发“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多点本地乡土气息。在教湘教版《京剧脸谱》一课时,考虑到课堂操作的困难性,笔者并没有照本宣科地要求学生真的用水粉颜料在脸上画,也不同平时一样在纸上画,而是课前布置孩子们准备一些纸杯、纸盒等工具材料,让孩子们尝试在这些材料上作画,孩子们感到很好奇。课上,孩子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一幅幅表情丰富的脸的作品就诞生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实现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性之一,重要体现在有一个好的教学模式,有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促进计划教学是有力的保障。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把学生往事先预设的教学思路上牵,把教学往教师的课堂模式上引,但是新课程倡导的是开放和生成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征和发展意向都会因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带来不确定性,从而生成一些教学矛盾和问题,有待课堂解决。解决的过程和能力更能反映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教授《风筝》一课时,我首先带领学生调查风筝的来源。用文字,图像的形式记录调查结果,在了解了风筝的历史及现状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并请身边的扎风筝艺人来学校进行指导。如:造型上的变革,用料上的改进等问题。课堂上,学生们有模有样地扎骨架、裱糊。糊好后,学生来到操场放飞手中的“希望”。可这时,问题来了:他们发现自己的风筝都飞不上天。此时,大多数学生像泄气的气球一样耷拉着脑袋,但还有一部分学生仍然兴致勃勃。于是,我鼓励学生细细推敲其中的奥秘,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儿地又开始忙开了。最后他们总结出两点:制作风筝的材料不能过重;扎风筝骨架时要考虑平衡与对称。他们在失败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在看到自己制作的风筝飞上蓝天的那一刻,孩子们激动得手舞足蹈。这样通过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的方式,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感受并树立生活处处皆美术的思想,使美术成为学生与人进行沟通的一扇门。
总之,一个教学优秀的美术教师一定非常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定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而一班训练有素的会学习学生是美术课堂教学有效的必要条件。只有师生在课堂上进行密切配合,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教学才有“有效”可言。
由此我们得到这样的启示:我们的教学活动如果始终让学生有一种期待,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新奇,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吸引,那么这肯定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教师只有不断的反思自己教学是否有吸引力,是否有效,然后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不断地改革和创新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使教学富有生机,更有实效。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传统的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你讲我听的“灌输式”和“培训式”的活动。一味的让儿童进行临摹写生,儿童只能被动机械的再现,很少有自由发挥的余地。课堂教学大多简单的只剩下教师讲解作业、要求学生作业这两个环节而已。学生在课堂上是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任务,但没有任何的情感体验,没有任何的创造想象,只是千篇一律的完成作业而已。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广,为了优化课堂教学,很多地区都进行了探索,出现了许多的“示范课,展示课,汇报课”等等。从制作教具到多媒体课件以及教室布置,教师得尽心尽力的准备,40分钟的一节课往往得准备上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的时间。教师对本堂课的研究是很深入,把每一个环节也都安排的非常顺畅,给人的感觉是很精彩但不真实。甚至还听到过这样一堂课,一开始就先让全体学生排好队伍进行表演唱,最后还编排了一台演出,但是演出的成果却并不是本堂课学生的作业,而是教师带来的作品,表面上热热闹闹,就一台精美的舞台剧,但它就一定有效吗?就一定值得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借鉴吗?这种高付出的“豪华课”投入的精力与收获的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向课堂40分钟要成绩、要质量、要效率,是每一个执教者的目标。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美术课堂教学中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能省时又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实现教学准备的有效性
有效的教学,必须有有效的教学准备环节。教学准备是指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的处理、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只有做好课前准备,才可能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率,才可能更好地实现美术教育的功能。
(一)实现教材目标的统领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教学活动中所有环节展开的依据。所以,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统领作用。在针对教学内容设定教學目标时要达到以下要求:(1)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明确、突出。目标的确立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抓住教学内容的关键点,不能偏离。在描述教学目标时必须明确指出教师要讲清什么,学生要学会什么,以及采用何种方法;(2)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贴近学生实际。教学目标虽然由教师确定,但需要在学生的活动中达成,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贴近学生实际。既要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特征,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只有贴近学生实际的目标,才是有效的目标。
(二)实现教材处理的开拓性
新课程考虑到城市孩子,农村孩子所处环境的差异性,在教材的编排上往往很难做到两全其美,《新课程》提出“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它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优化或开发“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多点本地乡土气息。在教湘教版《京剧脸谱》一课时,考虑到课堂操作的困难性,笔者并没有照本宣科地要求学生真的用水粉颜料在脸上画,也不同平时一样在纸上画,而是课前布置孩子们准备一些纸杯、纸盒等工具材料,让孩子们尝试在这些材料上作画,孩子们感到很好奇。课上,孩子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一幅幅表情丰富的脸的作品就诞生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实现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性之一,重要体现在有一个好的教学模式,有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促进计划教学是有力的保障。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把学生往事先预设的教学思路上牵,把教学往教师的课堂模式上引,但是新课程倡导的是开放和生成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征和发展意向都会因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带来不确定性,从而生成一些教学矛盾和问题,有待课堂解决。解决的过程和能力更能反映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教授《风筝》一课时,我首先带领学生调查风筝的来源。用文字,图像的形式记录调查结果,在了解了风筝的历史及现状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并请身边的扎风筝艺人来学校进行指导。如:造型上的变革,用料上的改进等问题。课堂上,学生们有模有样地扎骨架、裱糊。糊好后,学生来到操场放飞手中的“希望”。可这时,问题来了:他们发现自己的风筝都飞不上天。此时,大多数学生像泄气的气球一样耷拉着脑袋,但还有一部分学生仍然兴致勃勃。于是,我鼓励学生细细推敲其中的奥秘,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儿地又开始忙开了。最后他们总结出两点:制作风筝的材料不能过重;扎风筝骨架时要考虑平衡与对称。他们在失败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在看到自己制作的风筝飞上蓝天的那一刻,孩子们激动得手舞足蹈。这样通过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的方式,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感受并树立生活处处皆美术的思想,使美术成为学生与人进行沟通的一扇门。
总之,一个教学优秀的美术教师一定非常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定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而一班训练有素的会学习学生是美术课堂教学有效的必要条件。只有师生在课堂上进行密切配合,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教学才有“有效”可言。
由此我们得到这样的启示:我们的教学活动如果始终让学生有一种期待,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新奇,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吸引,那么这肯定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教师只有不断的反思自己教学是否有吸引力,是否有效,然后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不断地改革和创新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使教学富有生机,更有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