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比较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与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的成骨效果,探讨应用PRF修复骨缺损的方法. 方法 选择16只新西兰大白兔,在每只大白兔的颅顶骨上各制备4个直径为7 mm的骨缺损区,分为A、B、C、D区,然后根据填人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组:A区填入PRF(PRF组)、B区填入PRF可吸收骨材料Bio-Oss
【机 构】
:
730000兰州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730000兰州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730000兰州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730000兰州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兰州石化总医院口腔科,730000兰州大学口腔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与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的成骨效果,探讨应用PRF修复骨缺损的方法. 方法 选择16只新西兰大白兔,在每只大白兔的颅顶骨上各制备4个直径为7 mm的骨缺损区,分为A、B、C、D区,然后根据填人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组:A区填入PRF(PRF组)、B区填入PRF可吸收骨材料Bio-Oss骨粉(B0)(PRF+ BO组)、C区填入PRP+ BO(PRP+ BO组),D区填入PRP(PRP组),每组4只,术后2,4,8,12周分别行大体观察、X线片及组织学观察缺损区变化;并进行缺损区骨密度和新生骨小梁面积分析(均以灰度值表示). 结果 2周各缺损区已出现骨修复;4,8,12周各组缺损区骨修复效果均依次向好,其中B区最好,其次C区,A区好于D区.术后2周,A、B、C、D区骨小梁面积分别为10.95 ±0.58,15.45 ±0.79,10.22 ±0.43,6.58±0.64,任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2.869,P<0.01);术后4,8周,各组骨小梁面积均增加;12周时,A、B、C、D区骨小梁面积依次为35.09±0.58,59.44 ±0.60,50.75±1.56,30.94±1.19,任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 002.904,P<0.01),结果显示,骨修复效果B区最好,其次C区,A区好于D区. 结论 PRF的成骨效果优于PRP,并且PRF复合BO修复骨缺损效果更好。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城乡院前创伤急救系统的不断完善和颅脑CT扫描的普遍运用,颅脑创伤患者从颅脑创伤事件发生到完成首次脑CT扫描时间缩短,在中等以上城市地区一般都能在伤后1h内甚至0.5h内完成首次脑CT检查[1].受伤后首次CT扫描时间的缩短,使我们有可能观察到颅脑创伤后更早时间的病理生理变化在CT影像学上的表现.在钝性暴力特别是交通伤或坠落伤所致的成人颅脑创伤中,首次CT检查常常显示的是脑沟、脑池、脑裂、脑
目的 探讨特殊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适应证与注意事项.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3年12月应用特殊类型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480例.特殊类型穿支皮瓣包括血流桥接穿支皮瓣、显微削薄穿支皮瓣、联体穿支皮瓣、分叶穿支皮瓣和嵌合穿支皮瓣,衍生类型包括5种基本类型中的2种或3种皮瓣的组合.结果 术后10例皮瓣发生静脉危象,经再次手术探查证实5例系吻合口栓塞,2例系血管蒂扭
经皮带锁顺行髓内钉固定是治疗股骨转子下和股骨干骨折的最常用手术方式.但相比髓内钉固定手术,骨折愈合后髓内钉取出术却并不十分常见,并且置钉与取钉手术通常并非由同一术者实施[1-3].对于部分甚至大多数取钉患者而言,股骨髓内钉近端常位于大转子骨皮质下方较深位置,钉尾上方有较多骨质覆盖,这给取钉带来一定程度的挑战.有文献报道复杂情况下(如髓内钉断裂、弯曲等)的取钉手术技巧,但少有对常规情况下股骨髓内钉的
去大骨瓣减压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的救治,疗效肯定[1],但术后并发症多,以迟发性颅内血肿(delayed traumatic intracranial hematoma,DTICH)最为多见[2].笔者回顾我院121例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DTICH的预后和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
目的 研究外源性音猥因子(sonic hedgehog,Shh)对成年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室管膜区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增殖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雌性SD大鼠55只,任意选取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50只采用改良Allen打击法于T1o节段制作大鼠急性SCI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h组和SCI组,每组25只.
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carotid-cavernous fistula,TCCF)是因外伤致海绵窦段颈内动脉壁撕裂,动脉血直接进入包绕动脉的海绵窦内,造成动静脉系统间的直接沟通,使静脉内压力增高、管壁扩张、血液逆流,从而引起搏动性突眼、颅内杂音、球结膜膜充血、水肿、眼球运动受限、鼻出血等一组症候群,在颅脑损伤中的发生率约为2.5%[1].经动脉途径用可脱性球囊栓塞是治疗TCC
目的 设计经皮逆行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后柱骨折的导向装置并验证其可行性和准确性. 方法 利用Mimics 10.01软件对33例正常成人骨盆(66个半骨盆)的螺旋CT扫描数据重建三维模型,以坐骨结节中心(O)、髂前上棘(A)与髂后上棘骨性突出点(B)连线中点(I)连线OI为中轴线置入虚拟圆柱体,直径6.5 mm圆柱体在髂窝处低位的穿出点(i)到点O的距离即逆行拉力螺钉长度.记录圆柱体不进入关节的最大直
目的 研究MRI评估胸腰椎骨折后柱韧带复合体(posterior ligamentous complex,PLC)损伤的一致性. 方法 回顾性研究1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MRI资料,每例患者在伤后l周内行MRI检查,3位医师分别对MRI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MRI评估PLC损伤的一致性及PLC损伤严重程度. 结果 观察者1和2的Kappa系数(K值)为0.85,观察者1和3的K值为0.77,观察者
在我国城市创伤是第五位死因,在农村则为第四位死因[1].多光子显微成像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重要的生物成像技术[2],已经成为研究生物化学、光与组织物理和生物效应等领域的有力工具,并成为国际生物医学光学研究领域最前沿的课题[2-3].胶原蛋白因其独特的非中心对称性结构而能够进行二次谐波产生(second harmonic generation,SHG)成像[4].因此,笔者利用非线性光谱成像技术对
肱骨干骨折是小儿上肢较常见骨折,往往由高处坠落伤、交通伤、骑车伤等引起,常见于16岁以下儿童.移位型肱骨干骨折手法复位困难,固定多采用“U”形石膏或肩外展支架或其他复杂器械固定,骨折端仍易再移位.传统的手术治疗创伤大,且易损伤血管神经[1-2].我院2009年1月-2011年5月采用弹性髓内钉(elastic stable intramedullary nails,ESINs)复位内固定术共治疗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