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意不新,人云亦云,缺乏新鲜的角度和独到的见解,很少有感人的领悟和启迪人的慧智,缺乏真情实感,套话空话连篇---不见个性,少有创意。这几乎是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能否写出个性鲜明、有创意的作文,与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否丰富紧密相关。想象是创新的基础,写作时,丰富想象和联想,能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和感人的艺术想象。那么,怎样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
一、细致观察,触发想象与联想
社会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实践证明,闭门造车、凭空想象是不合理的胡思乱想。只有以知识为基础,经常观察生活,积累材料,聚神凝思,作文才会境界高远,个性凸显。福楼拜这样指导莫泊桑观察生活:“拉车的牛,早上和晚上的神态不一样:赶车的人喝醉了酒和没有吃饱,对牛的态度也不一样;牛饿着肚子上山冈和饱着肚子走平路有明显的不同……这些不同细节举不胜举,如果仔细加以观察,就是写出一百篇文章也不困难。”的确如此,我们要提高作文水平,增强想象和联想能力,就要随时随地注意细致地观察,广泛地认识生活,从细微处做起,一点一滴地积累。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父母兄弟、老师同学的言谈举止,都是观察和认识的内容。茅盾说:“身边应当时时刻刻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薄,无论到哪里,你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的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如果能这样日积月累,就能储备丰富的材料,想象和联想就有了生活之源,作文就会有说不完的新鲜话,也就“灵气”十足了。
二、广泛阅读,储备丰富的表象
想象和联想不能够想当然,必须在一定知识表象的基础上进行。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朱熹有一首《读书》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千万不能断了学生头脑里“活水”的来源。这“活水”,对学生而言,除了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体会,更多的来源于阅读。当今不正常的应试教育,使一些教师不让学生读报纸杂志,一些家长不让学生看电视,造成了学生头脑干涸,无水可流。而他们却都希望学生写出好作文,那岂不是南辕北辙,事与愿违?一些人认为只要把语文课教好了,学生作文便有了模仿的对象,作文水平也就提高了,这话不无道理。让学生学好语文课,确实是在输入上下功夫,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途径。可是,现在的语文课往往是“不读书,不求甚解”,教师分析得眉飞色舞,头头是道,占用了绝大部分课堂教学时间,学生呢,却连课文也读不下来。不读书的学生,绝不会写出好文章,多年的事实也早已证明了这一点。“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一些喜欢课外多读书的学生,往往作文相当好,知识丰富,提笔成文。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在输入方面很努力。因此,努力进行输入,是学生写出有创新意味的文章的先决条件。
三、运用扩展法写作文片断,多练续写,提高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
扩写,要求学生要有描绘的基本功和丰富的想象力。比如,我们可以任意给学生一个题目,或是一个词语,或是一个句子,让他们用扩展法写作文片断。如:给学生一个题目“云”,学生可层层扩展:云-白云-飘浮的白云—飘浮的白云像一只只白天鹅—蔚蓝的天空,飘浮的白云像一只只白天鹅,像一只只白天鹅透明的羽翼。这种用扩展法写片断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广阔的领域对某一事物展开想象。
续写,是一种再创造,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可根据材料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续写。如“望着天上飘浮的白云……”学生联想到了天上自由飞翔的小鸟,想到了小小少年肩上沉重的书包,繁多的作业,渴望一种自由活泼的生活。如果教师能经常要求学生扩写、续写,就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帮助学生写出佳作。
四、借助具体物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个实物、一幅图面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活学生的思路。同一实物,见仁见智。知识水准、情趣爱好、思维角度不同,见解迥异。即使见解相同,下笔也不一定相同。如对大雪压虬枝的松景图,坎坷者可能为它鸣不平,豪壮者可能颂其不屈,深邃者可以明其喻一道劲有活力……所以教师应善于通过实物激发学生联想,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如面对一个“0”,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启发他们大胆想象。爱好体育的同学,可让他围绕“环形的跑道、神奇的球篮”展开想象;喜欢文艺的女同学,可让她围绕“迷人的彩灯,诱人的锣鼓”展开想象;喜欢科技的同学,可让他围绕“圆周率、地动仪”展开想象。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学生可以凭借灵感,找到表象与表象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而展开五彩缤纷的想象。
五、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训练想象、联想能力
学生最常用的修辞是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几种。别小看这几种看似简单的修辞,运用得当,的确可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如古代文学中“声若惊雷,势如奔马”形容声音大得惊人,运用的就是比喻和夸张。学生在作文中经常运用这些修辞,既为作品增添文彩和情趣,又能训练想象、联想能力,一举数得。
六、超越时空局限,培养学生想象力
在想象的世界中,时空的距离不再存在。善于想象的人,可以灵活地组合不同时空中的表象,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李白的诗“红颜弃轩冕,白首卧青云”,就把青年和老年两个时代的表象组合起来:陆游的“楼台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上句写地处后方的瓜洲渡景象,白雪皑皑,楼台肃静:下句写地处前线的大散关景象,秋风卷地,金戈铁马,这是空间表象的组合。培养这种想象力,在于启发学生对现实程序的扬弃和超越,并能逐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超越时空创造新的形象。
总之,想象和联想在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想使学生的作文生动形象、文质兼美、不落窠臼,个性明朗,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一、细致观察,触发想象与联想
社会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实践证明,闭门造车、凭空想象是不合理的胡思乱想。只有以知识为基础,经常观察生活,积累材料,聚神凝思,作文才会境界高远,个性凸显。福楼拜这样指导莫泊桑观察生活:“拉车的牛,早上和晚上的神态不一样:赶车的人喝醉了酒和没有吃饱,对牛的态度也不一样;牛饿着肚子上山冈和饱着肚子走平路有明显的不同……这些不同细节举不胜举,如果仔细加以观察,就是写出一百篇文章也不困难。”的确如此,我们要提高作文水平,增强想象和联想能力,就要随时随地注意细致地观察,广泛地认识生活,从细微处做起,一点一滴地积累。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父母兄弟、老师同学的言谈举止,都是观察和认识的内容。茅盾说:“身边应当时时刻刻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薄,无论到哪里,你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的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如果能这样日积月累,就能储备丰富的材料,想象和联想就有了生活之源,作文就会有说不完的新鲜话,也就“灵气”十足了。
二、广泛阅读,储备丰富的表象
想象和联想不能够想当然,必须在一定知识表象的基础上进行。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朱熹有一首《读书》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千万不能断了学生头脑里“活水”的来源。这“活水”,对学生而言,除了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体会,更多的来源于阅读。当今不正常的应试教育,使一些教师不让学生读报纸杂志,一些家长不让学生看电视,造成了学生头脑干涸,无水可流。而他们却都希望学生写出好作文,那岂不是南辕北辙,事与愿违?一些人认为只要把语文课教好了,学生作文便有了模仿的对象,作文水平也就提高了,这话不无道理。让学生学好语文课,确实是在输入上下功夫,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途径。可是,现在的语文课往往是“不读书,不求甚解”,教师分析得眉飞色舞,头头是道,占用了绝大部分课堂教学时间,学生呢,却连课文也读不下来。不读书的学生,绝不会写出好文章,多年的事实也早已证明了这一点。“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一些喜欢课外多读书的学生,往往作文相当好,知识丰富,提笔成文。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在输入方面很努力。因此,努力进行输入,是学生写出有创新意味的文章的先决条件。
三、运用扩展法写作文片断,多练续写,提高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
扩写,要求学生要有描绘的基本功和丰富的想象力。比如,我们可以任意给学生一个题目,或是一个词语,或是一个句子,让他们用扩展法写作文片断。如:给学生一个题目“云”,学生可层层扩展:云-白云-飘浮的白云—飘浮的白云像一只只白天鹅—蔚蓝的天空,飘浮的白云像一只只白天鹅,像一只只白天鹅透明的羽翼。这种用扩展法写片断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广阔的领域对某一事物展开想象。
续写,是一种再创造,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可根据材料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续写。如“望着天上飘浮的白云……”学生联想到了天上自由飞翔的小鸟,想到了小小少年肩上沉重的书包,繁多的作业,渴望一种自由活泼的生活。如果教师能经常要求学生扩写、续写,就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帮助学生写出佳作。
四、借助具体物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个实物、一幅图面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活学生的思路。同一实物,见仁见智。知识水准、情趣爱好、思维角度不同,见解迥异。即使见解相同,下笔也不一定相同。如对大雪压虬枝的松景图,坎坷者可能为它鸣不平,豪壮者可能颂其不屈,深邃者可以明其喻一道劲有活力……所以教师应善于通过实物激发学生联想,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如面对一个“0”,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启发他们大胆想象。爱好体育的同学,可让他围绕“环形的跑道、神奇的球篮”展开想象;喜欢文艺的女同学,可让她围绕“迷人的彩灯,诱人的锣鼓”展开想象;喜欢科技的同学,可让他围绕“圆周率、地动仪”展开想象。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学生可以凭借灵感,找到表象与表象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而展开五彩缤纷的想象。
五、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训练想象、联想能力
学生最常用的修辞是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几种。别小看这几种看似简单的修辞,运用得当,的确可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如古代文学中“声若惊雷,势如奔马”形容声音大得惊人,运用的就是比喻和夸张。学生在作文中经常运用这些修辞,既为作品增添文彩和情趣,又能训练想象、联想能力,一举数得。
六、超越时空局限,培养学生想象力
在想象的世界中,时空的距离不再存在。善于想象的人,可以灵活地组合不同时空中的表象,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李白的诗“红颜弃轩冕,白首卧青云”,就把青年和老年两个时代的表象组合起来:陆游的“楼台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上句写地处后方的瓜洲渡景象,白雪皑皑,楼台肃静:下句写地处前线的大散关景象,秋风卷地,金戈铁马,这是空间表象的组合。培养这种想象力,在于启发学生对现实程序的扬弃和超越,并能逐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超越时空创造新的形象。
总之,想象和联想在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想使学生的作文生动形象、文质兼美、不落窠臼,个性明朗,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