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旅游会展是一种高利润、高产出的旅游项目,在我国,旅游会展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热点。本文以广州的会展市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旅游会展的发展优势,同时,对发展旅游会展的前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 旅游业;会展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F59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1074(2009)04-0073-02
旅游会展是一种新开发的旅游项目,也成为了旅游业发展的热点放向。旅游会展在国际上统一称为MICE(Meeting,Incentive,Convention,Exhibition),是一种综合性的旅游活动形式,包括举办各类专业会议、奖励旅游、交易会、博览会、文化体育活动、科技交流活动等。各国家或地区通常利用举办会议和展览的机会,把会展活动和旅游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得参加会展的代表和参观会展的受众在会展之余的兴趣转移到当地的旅游资源上,从而为当地的旅游业创造更大的需求、带来更大的效益。
1 广州旅游会展发展的现状
1.1 会展业和旅游业的关系 会展业和旅游业同属于第三产业,同属于服务业,它们具有服务业的共同特点。例如行业相关性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对地方经济拉动大等。尤其在服务产品的季节性、关联性和固定经营成本偏高等方面极为相似。从两个产业涉及的各相关行业来看,通讯、金融、餐饮、宾馆、运输、娱乐等与二者均有紧密的联系,因此会展业和旅游业具有强烈的依存性、关联性和交叠性。
1.2 旅游会展业发展的现状 会展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近年我国会展业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会展业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1999年举办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展览会总数达到1326个。广州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州原已有6个展馆,展厅面积共29.4万平方米。现在新建成与使用的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首期投资40亿元人民币,占地4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9.5万平方米,该中心拥有30万平方米展示场,可容纳国际标准展位10200个,它将能满足大型国际级出口商品交易会、大型贸易展览、大型国际会议等需要,是目前仅次于德国汉诺威展览中心的世界第二大会展中心。广州的一年两次的广交会的直接收入和相关收入之比为1:7。广州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旅游会展的深入开展。只有各区域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相互沟通,才能扩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才能培养出广州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提升国际化大都市的品位,才能扩大就业领域,才能实现广州经济全面提升的经济目标。
2 广州旅游会展发展的优势
广州发展旅游会展业存在多个方面的优势,根据我分析主要包括如下的几个方面:外部的经济环境良好和发展旅游会展的地理优势。
2.1 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 2004年6月举行的《泛珠三角经济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对广州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广州可以借助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在更大的程度上扩展自己发展空间。同时,广州成为2010年亚运会的举办城市,对广州的服务业的发展也有着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另外,《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已在今年初正式实施,其将为广州和香港的经济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相比之下,广州展览业与香港展览业差距很大,服务业是香港的强项,而广州则相对较弱,展览服务更是需要提高;香港发展旅游会展的经验、所拥有的专业人才以及拓展国际市场的网络和渠道,则恰恰是广州旅游会展所缺乏的。与此同时,相对而言,广州的办展成本较低,市场开拓空间较大。所以CEPA的签署和实施,有利于广州旅游会展业与香港旅游会展业的优势互补、取长补短。
2.2 发展旅游会展的地理优势 广州位于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腹地,是华南地区的交通枢纽,毗邻香港、澳门,连接东南亚,素有祖国“南大门”之称,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对外贸易自秦汉始迄今两千余年一直繁荣兴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贸易口岸角色。同时,广州华侨众多,对外联系密切,其市场辐射能力近至广东省、华南地区,远及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各国。广州这种优越的经济地理环境,是发展旅游会展的有利条件。广交会当年在广州创办,正是缘于这种地域和人文关系的优势。
3 广州旅游会展存在问题
广州旅游会展的发展是比较迅速的,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但是旅游会展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有如下的几个方面。
3.1 会展承办单位不在旅游业,市场化运作困难 目前,会展行业主要有两种承办机构。一种是政府部门为办展单位,基本上是“吃政策饭,靠政府下任务”,好比裁判员下场踢球,既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加大行业竞争不平等因素。另一种是公有制的国营展览公司,“靠场地,靠政策分项目”,缺乏危机感和竞争意识。近年来,旅行社涉足会展业务,设立会展部,成立会展公司,但是旅行社的发展业务还是少量的,影响微不足道。
3.2 旅游会展品牌影响力有待提高 国际展览会同盟(UFI)是展览业最重要的国际性组织之一,UFI对申请加入的展览会的规模、办展历史、国外参展商比例、国外观众的比例等都有极严格的要求。UFI认证对展会的市场推广、品牌意识的增强、国际化水平的提高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经UFI认证的展览会是高品质展览会的标志。截止到2006年年底,我国内地已获UFI认证的43个国际品牌展览会中,只有国际酒店餐饮设备展一个是旅游展会,这与有着类型、主题多样的旅游会展是不相称的。
3.3 专业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中国“入世”,许多新开放行业的国际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会展业也不例外。目前广州会展人才的状况表现为:专业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流失率大,会展经理人极不成熟,应用高新技术的能力相对滞后。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广州的会展从业人员中从事经营策划的各级管理人员少,而且基本上都是半路出家,没有经过系统的展览专业学习和培训,缺乏真正懂得会展业的人才。
4 广州旅游会展发展的对策
4.1 提高旅游会展的市场化程度 在会展业发展成熟的欧美国家,展览会很少由政府直接出面主办,完全融入了市场化机制,而极少数由政府主办的展览会,也是以招投标方式授权中介机构或展览企业承办。当前,政府不应该也不可能在现阶段完全退出会展项目的投资领域,完全依赖现有会展企业来办展,但由政府主办的展览会可逐步以招投标方式授权中介机构或展览企业承办,先实行“官办民营”,最终实现“民办民营”。
4.2 加强会展人才的培养和师资队伍的建设 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吸引各地优秀会展专业人才,同时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通过引进和培训双管齐下,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会展人才队伍,也是政府需要加以促进的工作。从我们的客观情况来看,会展支持性人才的培养已具有相对较长的历史,许多高校开设了外语、旅游管理专业,而且教育层次、方式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相对滞后。要加强会展教育与科研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应给予相关人员到会展先进国家培训的机会,以便了解国外会展业最新发展状况、研究成果以及会展教育的课程设置;应支持相关人员到会展企业挂职锻炼;应对会展教材编写和出版给予资助;在科研项目立项、资助额度和研究时间保证方面,也要给予帮助。
4.3 提高旅游会展的科技含量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科技与会展旅游的融合程度与广度都越来越得到增大和提升。会展旅游这一产业要想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要想进一步和国际会展业接轨,就必须从现在的“劳动密集型”迈进“科技密集型”产业的行列。实现科技与会展旅游业的整合,主要可以从完善会展旅游管理系统、提高会展旅游的场馆设计与设备配套系统和建立会展旅游网这几个方面来实现。
4.4 整合资源,打造旅游会展品牌 与实施成功的品牌战略可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一样,展览会也要有自己的品牌。众所周知,中国不缺展览会,缺少的是展览会品牌。为促进中国旅游会展的健康、持续发展,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便是整合资源,打造旅游会展品牌。
参考文献
[1] 李伟清.中国会展业的现状及其发展思路[J].旅游科学,2003,(1)
[2] 王春雷.中国旅游会展发展的优化模式构建[J].旅游学刊,2002,(2)
[3] 洪 坚,何仁芳,卢丽宁.从我国旅游会展的发展透视旅游会展管理模式[J].商场现代化.2009,4
[4] 李 爽.从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关系看我国会展旅游的发展[J].亚太经济,2004,3
[5] 胡 林.会展旅游发展实例分析[J].商业时代,2005,27
【关键词】 旅游业;会展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F59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1074(2009)04-0073-02
旅游会展是一种新开发的旅游项目,也成为了旅游业发展的热点放向。旅游会展在国际上统一称为MICE(Meeting,Incentive,Convention,Exhibition),是一种综合性的旅游活动形式,包括举办各类专业会议、奖励旅游、交易会、博览会、文化体育活动、科技交流活动等。各国家或地区通常利用举办会议和展览的机会,把会展活动和旅游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得参加会展的代表和参观会展的受众在会展之余的兴趣转移到当地的旅游资源上,从而为当地的旅游业创造更大的需求、带来更大的效益。
1 广州旅游会展发展的现状
1.1 会展业和旅游业的关系 会展业和旅游业同属于第三产业,同属于服务业,它们具有服务业的共同特点。例如行业相关性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对地方经济拉动大等。尤其在服务产品的季节性、关联性和固定经营成本偏高等方面极为相似。从两个产业涉及的各相关行业来看,通讯、金融、餐饮、宾馆、运输、娱乐等与二者均有紧密的联系,因此会展业和旅游业具有强烈的依存性、关联性和交叠性。
1.2 旅游会展业发展的现状 会展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近年我国会展业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会展业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1999年举办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展览会总数达到1326个。广州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州原已有6个展馆,展厅面积共29.4万平方米。现在新建成与使用的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首期投资40亿元人民币,占地4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9.5万平方米,该中心拥有30万平方米展示场,可容纳国际标准展位10200个,它将能满足大型国际级出口商品交易会、大型贸易展览、大型国际会议等需要,是目前仅次于德国汉诺威展览中心的世界第二大会展中心。广州的一年两次的广交会的直接收入和相关收入之比为1:7。广州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旅游会展的深入开展。只有各区域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相互沟通,才能扩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才能培养出广州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提升国际化大都市的品位,才能扩大就业领域,才能实现广州经济全面提升的经济目标。
2 广州旅游会展发展的优势
广州发展旅游会展业存在多个方面的优势,根据我分析主要包括如下的几个方面:外部的经济环境良好和发展旅游会展的地理优势。
2.1 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 2004年6月举行的《泛珠三角经济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对广州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广州可以借助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在更大的程度上扩展自己发展空间。同时,广州成为2010年亚运会的举办城市,对广州的服务业的发展也有着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另外,《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已在今年初正式实施,其将为广州和香港的经济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相比之下,广州展览业与香港展览业差距很大,服务业是香港的强项,而广州则相对较弱,展览服务更是需要提高;香港发展旅游会展的经验、所拥有的专业人才以及拓展国际市场的网络和渠道,则恰恰是广州旅游会展所缺乏的。与此同时,相对而言,广州的办展成本较低,市场开拓空间较大。所以CEPA的签署和实施,有利于广州旅游会展业与香港旅游会展业的优势互补、取长补短。
2.2 发展旅游会展的地理优势 广州位于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腹地,是华南地区的交通枢纽,毗邻香港、澳门,连接东南亚,素有祖国“南大门”之称,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对外贸易自秦汉始迄今两千余年一直繁荣兴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贸易口岸角色。同时,广州华侨众多,对外联系密切,其市场辐射能力近至广东省、华南地区,远及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各国。广州这种优越的经济地理环境,是发展旅游会展的有利条件。广交会当年在广州创办,正是缘于这种地域和人文关系的优势。
3 广州旅游会展存在问题
广州旅游会展的发展是比较迅速的,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但是旅游会展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有如下的几个方面。
3.1 会展承办单位不在旅游业,市场化运作困难 目前,会展行业主要有两种承办机构。一种是政府部门为办展单位,基本上是“吃政策饭,靠政府下任务”,好比裁判员下场踢球,既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加大行业竞争不平等因素。另一种是公有制的国营展览公司,“靠场地,靠政策分项目”,缺乏危机感和竞争意识。近年来,旅行社涉足会展业务,设立会展部,成立会展公司,但是旅行社的发展业务还是少量的,影响微不足道。
3.2 旅游会展品牌影响力有待提高 国际展览会同盟(UFI)是展览业最重要的国际性组织之一,UFI对申请加入的展览会的规模、办展历史、国外参展商比例、国外观众的比例等都有极严格的要求。UFI认证对展会的市场推广、品牌意识的增强、国际化水平的提高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经UFI认证的展览会是高品质展览会的标志。截止到2006年年底,我国内地已获UFI认证的43个国际品牌展览会中,只有国际酒店餐饮设备展一个是旅游展会,这与有着类型、主题多样的旅游会展是不相称的。
3.3 专业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中国“入世”,许多新开放行业的国际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会展业也不例外。目前广州会展人才的状况表现为:专业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流失率大,会展经理人极不成熟,应用高新技术的能力相对滞后。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广州的会展从业人员中从事经营策划的各级管理人员少,而且基本上都是半路出家,没有经过系统的展览专业学习和培训,缺乏真正懂得会展业的人才。
4 广州旅游会展发展的对策
4.1 提高旅游会展的市场化程度 在会展业发展成熟的欧美国家,展览会很少由政府直接出面主办,完全融入了市场化机制,而极少数由政府主办的展览会,也是以招投标方式授权中介机构或展览企业承办。当前,政府不应该也不可能在现阶段完全退出会展项目的投资领域,完全依赖现有会展企业来办展,但由政府主办的展览会可逐步以招投标方式授权中介机构或展览企业承办,先实行“官办民营”,最终实现“民办民营”。
4.2 加强会展人才的培养和师资队伍的建设 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吸引各地优秀会展专业人才,同时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通过引进和培训双管齐下,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会展人才队伍,也是政府需要加以促进的工作。从我们的客观情况来看,会展支持性人才的培养已具有相对较长的历史,许多高校开设了外语、旅游管理专业,而且教育层次、方式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相对滞后。要加强会展教育与科研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应给予相关人员到会展先进国家培训的机会,以便了解国外会展业最新发展状况、研究成果以及会展教育的课程设置;应支持相关人员到会展企业挂职锻炼;应对会展教材编写和出版给予资助;在科研项目立项、资助额度和研究时间保证方面,也要给予帮助。
4.3 提高旅游会展的科技含量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科技与会展旅游的融合程度与广度都越来越得到增大和提升。会展旅游这一产业要想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要想进一步和国际会展业接轨,就必须从现在的“劳动密集型”迈进“科技密集型”产业的行列。实现科技与会展旅游业的整合,主要可以从完善会展旅游管理系统、提高会展旅游的场馆设计与设备配套系统和建立会展旅游网这几个方面来实现。
4.4 整合资源,打造旅游会展品牌 与实施成功的品牌战略可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一样,展览会也要有自己的品牌。众所周知,中国不缺展览会,缺少的是展览会品牌。为促进中国旅游会展的健康、持续发展,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便是整合资源,打造旅游会展品牌。
参考文献
[1] 李伟清.中国会展业的现状及其发展思路[J].旅游科学,2003,(1)
[2] 王春雷.中国旅游会展发展的优化模式构建[J].旅游学刊,2002,(2)
[3] 洪 坚,何仁芳,卢丽宁.从我国旅游会展的发展透视旅游会展管理模式[J].商场现代化.2009,4
[4] 李 爽.从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关系看我国会展旅游的发展[J].亚太经济,2004,3
[5] 胡 林.会展旅游发展实例分析[J].商业时代,2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