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会计专业是向行业企业输送合格的专门技术人才,如何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模式、改变教学方法、深度校企融合实践一直是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热点。本文试图从中职学校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会计实训教学要素的构建与实施出发,探讨会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中职会计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F230-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0134-01
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会计、出纳等岗位初、中级专门人才。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必将对会计职业范围、核算内容、方法程序、理论技术等提出新的要求,这对中职会计教学既是挑战,也是契机。
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仍存在重理论、弱实践的现象,在结构问题和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岗位技能的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表现突出。在师资结构方面,具有双证并与之匹配的实践教学能力的真正意义的“双师型”教师欠缺;在课程结构方面,理论课多、实训少,知识性课程多、方法少,专业课多、职业素养课程少;在培养模式上,讲授多、符合职业教学模式的方法少,等等,这些职业教育供给侧问题,导致会计毕业生就业能力不强,不能很好胜任会计相关岗位工作技能。
基于此,会计专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势在必行。而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应用在会计实训教学改革中,正是顺应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符合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
一、会计行动教学导向模式的内涵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起源于德国,是旨在帮助学生通过边学边做而体验、理解并掌握知识技能的一系列方法组合的教学模式。会计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指根据中职会计教育培养目标重新整合会计课程资源、教师资源、实训资源,采取案例教学、模拟教学、项目教学、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实现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实训教学模式。
(一)会计行动导向教学目标
会计行动导向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从事会计等工作岗位所具备的技能和知识、掌握会计工作所需要的方法以及会计岗位职业道德、社会参与等全方位综合职业能力。因此在会计实训教学教学中,要重新构建行动导向会计实训课程培养目标,使学生在单元任务学习过程中,形成学生全方位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会计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根据企业实际岗位工作任务要求,遵循中职学生职业成长和认知发展规律,结合会计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其复杂程度,通过整合和重组,归纳为行动领域工作任务,再根据会计职业的特征和学生思维转化为学习单元,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通过项目教学、任务驱动、角色扮演等行动导向教学法实现学生技能的掌握和职业能力的形成。
(三)行动导向会计教学评价
行动导向会计实训教学模式在评价上突出学生在职业能力方面的培养和考核。从评价主体上,应该由老师一人评价转向互评、企业参与的多方评价;评价内容上,应由针对实训内容为主转变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团队合作、学习态度以及任务完成的多维角度;从评价方法上,弱化书面考试,重视过程,可以采取以证代考(会计电算化、珠算等级证等)、任务答辩、作品展评、阶段测验以及以赛代考等多种渠道和手段,激励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
二、会计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实训要求
(一)会计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师资要求
构建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的会计实训教学,离不开高质量的师资团队。行动导向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能够具有“行动”能力,具备会计实操岗位技能,设计学习任务,建立培养职场工作人的教育理念,在会计实训教学中,按照会计职业道德和操作规范引导学生树立职业意识,提高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工作能力。
(二)会计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环境要求
1.建立会计行动导向实训任务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职业学校之课程,应以一事之始终为一课。每课有学理,有实习,二者联络无间,然后完一课即成一事。成一事再学一课,是为升课”。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完整的工作过程,因此,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新构建会计工作过程实训任务,将会计实训教学分为期初建账、会计凭证处理、会计账簿处理、期末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五个项目工作任务,具体有出纳核算、资金核算、存货核算、固定资产核算、销售核算、往来核算、利润核算及报表核算8个任务单元,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形成。
2.进行会计行动导向实训教学设计
教师是职业教学的实施者和引导着,开展行动导向会计实训教学,离不开老师的行动导向教学设计能力。老师要具备一定的企业实践经历,熟悉会计岗位工作流程和企业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税务等经济业务核算及账务处理方法,能够将会计实训内容,进行任务情境设计,能有效进行会计实训任務的情境描述、情境分析、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准备、技能训练、学生实训成果展示与评价,更要用会计行业规范和较高的专业技能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获得会计岗位职业能力。
3.具备会计行动导向实训教学基地
会计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需要与之匹配的实训教学环境。在校内建立会计手工和仿真模拟实训室,购置或校企联合开发会计实训软件,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会计模拟实训室根据企业的会计岗位设置进行学生分组,小组合作或轮岗模拟演练不同的会计岗位,培养学生具备出纳岗位、会计员岗位、核算员等岗位的职业能力。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会计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必由之路,可向学生提供真实而非模拟的实训教学环境,学生接触的是真实的实践岗位,获得真正职业能力的升华。
三、开展现代学徒制下行动导向会计教学模式尝试
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实施现代学徒制能有效整合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展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内涵。现代学徒制为行动导向会计实训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较好的工作平台。通过校企合作开展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分阶段联合育人,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在岗培训、实践实习,将理论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升华理论,学徒能力在培训中提高,从而成为综合素质高、能够直接胜任企业会计岗位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柳燕君.现在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1.
[2]周占伟.探索会计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的应用.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9.
[3]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中职会计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F230-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0134-01
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会计、出纳等岗位初、中级专门人才。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必将对会计职业范围、核算内容、方法程序、理论技术等提出新的要求,这对中职会计教学既是挑战,也是契机。
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仍存在重理论、弱实践的现象,在结构问题和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岗位技能的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表现突出。在师资结构方面,具有双证并与之匹配的实践教学能力的真正意义的“双师型”教师欠缺;在课程结构方面,理论课多、实训少,知识性课程多、方法少,专业课多、职业素养课程少;在培养模式上,讲授多、符合职业教学模式的方法少,等等,这些职业教育供给侧问题,导致会计毕业生就业能力不强,不能很好胜任会计相关岗位工作技能。
基于此,会计专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势在必行。而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应用在会计实训教学改革中,正是顺应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符合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
一、会计行动教学导向模式的内涵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起源于德国,是旨在帮助学生通过边学边做而体验、理解并掌握知识技能的一系列方法组合的教学模式。会计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指根据中职会计教育培养目标重新整合会计课程资源、教师资源、实训资源,采取案例教学、模拟教学、项目教学、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实现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实训教学模式。
(一)会计行动导向教学目标
会计行动导向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从事会计等工作岗位所具备的技能和知识、掌握会计工作所需要的方法以及会计岗位职业道德、社会参与等全方位综合职业能力。因此在会计实训教学教学中,要重新构建行动导向会计实训课程培养目标,使学生在单元任务学习过程中,形成学生全方位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会计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根据企业实际岗位工作任务要求,遵循中职学生职业成长和认知发展规律,结合会计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其复杂程度,通过整合和重组,归纳为行动领域工作任务,再根据会计职业的特征和学生思维转化为学习单元,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通过项目教学、任务驱动、角色扮演等行动导向教学法实现学生技能的掌握和职业能力的形成。
(三)行动导向会计教学评价
行动导向会计实训教学模式在评价上突出学生在职业能力方面的培养和考核。从评价主体上,应该由老师一人评价转向互评、企业参与的多方评价;评价内容上,应由针对实训内容为主转变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团队合作、学习态度以及任务完成的多维角度;从评价方法上,弱化书面考试,重视过程,可以采取以证代考(会计电算化、珠算等级证等)、任务答辩、作品展评、阶段测验以及以赛代考等多种渠道和手段,激励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
二、会计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实训要求
(一)会计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师资要求
构建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的会计实训教学,离不开高质量的师资团队。行动导向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能够具有“行动”能力,具备会计实操岗位技能,设计学习任务,建立培养职场工作人的教育理念,在会计实训教学中,按照会计职业道德和操作规范引导学生树立职业意识,提高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工作能力。
(二)会计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环境要求
1.建立会计行动导向实训任务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职业学校之课程,应以一事之始终为一课。每课有学理,有实习,二者联络无间,然后完一课即成一事。成一事再学一课,是为升课”。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完整的工作过程,因此,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新构建会计工作过程实训任务,将会计实训教学分为期初建账、会计凭证处理、会计账簿处理、期末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五个项目工作任务,具体有出纳核算、资金核算、存货核算、固定资产核算、销售核算、往来核算、利润核算及报表核算8个任务单元,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形成。
2.进行会计行动导向实训教学设计
教师是职业教学的实施者和引导着,开展行动导向会计实训教学,离不开老师的行动导向教学设计能力。老师要具备一定的企业实践经历,熟悉会计岗位工作流程和企业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税务等经济业务核算及账务处理方法,能够将会计实训内容,进行任务情境设计,能有效进行会计实训任務的情境描述、情境分析、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准备、技能训练、学生实训成果展示与评价,更要用会计行业规范和较高的专业技能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获得会计岗位职业能力。
3.具备会计行动导向实训教学基地
会计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需要与之匹配的实训教学环境。在校内建立会计手工和仿真模拟实训室,购置或校企联合开发会计实训软件,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会计模拟实训室根据企业的会计岗位设置进行学生分组,小组合作或轮岗模拟演练不同的会计岗位,培养学生具备出纳岗位、会计员岗位、核算员等岗位的职业能力。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会计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必由之路,可向学生提供真实而非模拟的实训教学环境,学生接触的是真实的实践岗位,获得真正职业能力的升华。
三、开展现代学徒制下行动导向会计教学模式尝试
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实施现代学徒制能有效整合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展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内涵。现代学徒制为行动导向会计实训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较好的工作平台。通过校企合作开展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分阶段联合育人,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在岗培训、实践实习,将理论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升华理论,学徒能力在培训中提高,从而成为综合素质高、能够直接胜任企业会计岗位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柳燕君.现在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1.
[2]周占伟.探索会计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的应用.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9.
[3]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