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生物课程实施新课改后,充分体现了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体现了当今生物学科发展的特点,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又有利于学生探究性的学习。但我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认为教师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课本编写的时令性似有欠妥,教师须做好实验室培养工作
新课改后,生物课本编写基础性和实用性较强,但时令性似有欠妥。如第二章,形形色色的植物,学习这章内容是在九月中旬,而这章内容的探究栏目中要求观察带有花的整株小麦和观察桃花的雌雄蕊及胚珠的形态,这就显得与时令有些不符合,不如放在下册书中,在春末夏初时学习,到时用实物教学,既真实客观,实物又简便易取。有的章节,把植物与动物编写在一起学习,给教师用实物教学带来一些不便。为克服这些问题,就要求生物教师要做好实验室培养工作,在学习课本之前,教师要将每一章每一节的每一个栏目都掌握,需要实物教学的,教师提前在实验室培育好,并且平时要制作标本,以备上课之需。
二、学生实验时,尽量保持课堂气氛活而不乱
生物科新课改后,为了更好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用了大量的实验,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在学生分组做实验时,课堂气氛是相当活跃的。组内的学生要讨论操作步骤的正与误,有的组需要教师的指导,有的同学缺乏耐心,使得课堂声音较大,就会影响正常的教学。此外,在使用玻璃仪器和化学药品时,由于学生的错误操作可能带来不良后果。因此,需要教师要有很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提前将学生组织好,既使试验按要求完成,又使课堂气氛活儿不乱。
三、布置课下作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时间和安全
生物科新课改后,有许多课下作业是需要学生实地调查和采集的,学生必须到一定的场所才能完成。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安全。如在学习《空气的质量与健康》中,要求探究空气中尘埃粒子的数量和位置的关系,要求学生到树林中、五楼阳台上、车辆密集的场所及其他相关场所进行调查,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强调以安全为前提,能调查则调查,否则就放弃,以避免发生意外。此外,布置作业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时间,如上例,学生完成调查至少花费半天甚至更多的时间。在初中课程较多情况下,学生又没有精力去完成,这些都需要教师作充分的考虑。因此,在布置生物课作业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避免发生意外。
四、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物科新课改后,十分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教师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必要的条件。一是鼓励学生多了解有关生物学家研究创造的过程,从中学到如何灵活运用知识以进行创新。二是不要强制学生只接受一个模式,这不利于发散性思维。三是要容忍学生的不同观点的存在。四是增强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越细微越好,让学生从中找到差异。五是不要讥笑学生看起来似乎荒谬的回答,这往往是创新能力的起点。六是培养学生要以事实为根据的客观性思维方法。七是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实践,不怕失败,培养风险意识。八是根据当地农、林、牧、渔的特色,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创新。
五、教学中注意应用比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比较是探求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通过比较教学可以使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等不同渠道来探求所学知识的关系,以进行更好的探究性学习。新课改后的生物课本,从章节上、内容上、本身就是对所阐述的知识加以比较,若教师利用好比较教学,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则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如动物体和植物体的比较,动物器官和植物器官的比较,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比较,动物繁殖方式和植物繁殖方式的比较,动物的饲养和植物栽培的比较等,通过比较探出究竟,让学生们彻底明白,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另外,在章与章之间进行比较,有利于学生理解内容的衔接;在节与节之间进行比较,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的层层推进;在章节中运用比较,有利于学生温故知新,理解知识间的关系,便于掌握。
总之,生物新课改是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课程。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若将以上方面结合进去,融会贯通,则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大力推进生物新课改,有利于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一、课本编写的时令性似有欠妥,教师须做好实验室培养工作
新课改后,生物课本编写基础性和实用性较强,但时令性似有欠妥。如第二章,形形色色的植物,学习这章内容是在九月中旬,而这章内容的探究栏目中要求观察带有花的整株小麦和观察桃花的雌雄蕊及胚珠的形态,这就显得与时令有些不符合,不如放在下册书中,在春末夏初时学习,到时用实物教学,既真实客观,实物又简便易取。有的章节,把植物与动物编写在一起学习,给教师用实物教学带来一些不便。为克服这些问题,就要求生物教师要做好实验室培养工作,在学习课本之前,教师要将每一章每一节的每一个栏目都掌握,需要实物教学的,教师提前在实验室培育好,并且平时要制作标本,以备上课之需。
二、学生实验时,尽量保持课堂气氛活而不乱
生物科新课改后,为了更好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用了大量的实验,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在学生分组做实验时,课堂气氛是相当活跃的。组内的学生要讨论操作步骤的正与误,有的组需要教师的指导,有的同学缺乏耐心,使得课堂声音较大,就会影响正常的教学。此外,在使用玻璃仪器和化学药品时,由于学生的错误操作可能带来不良后果。因此,需要教师要有很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提前将学生组织好,既使试验按要求完成,又使课堂气氛活儿不乱。
三、布置课下作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时间和安全
生物科新课改后,有许多课下作业是需要学生实地调查和采集的,学生必须到一定的场所才能完成。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安全。如在学习《空气的质量与健康》中,要求探究空气中尘埃粒子的数量和位置的关系,要求学生到树林中、五楼阳台上、车辆密集的场所及其他相关场所进行调查,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强调以安全为前提,能调查则调查,否则就放弃,以避免发生意外。此外,布置作业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时间,如上例,学生完成调查至少花费半天甚至更多的时间。在初中课程较多情况下,学生又没有精力去完成,这些都需要教师作充分的考虑。因此,在布置生物课作业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避免发生意外。
四、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物科新课改后,十分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教师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必要的条件。一是鼓励学生多了解有关生物学家研究创造的过程,从中学到如何灵活运用知识以进行创新。二是不要强制学生只接受一个模式,这不利于发散性思维。三是要容忍学生的不同观点的存在。四是增强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越细微越好,让学生从中找到差异。五是不要讥笑学生看起来似乎荒谬的回答,这往往是创新能力的起点。六是培养学生要以事实为根据的客观性思维方法。七是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实践,不怕失败,培养风险意识。八是根据当地农、林、牧、渔的特色,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创新。
五、教学中注意应用比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比较是探求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通过比较教学可以使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等不同渠道来探求所学知识的关系,以进行更好的探究性学习。新课改后的生物课本,从章节上、内容上、本身就是对所阐述的知识加以比较,若教师利用好比较教学,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则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如动物体和植物体的比较,动物器官和植物器官的比较,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比较,动物繁殖方式和植物繁殖方式的比较,动物的饲养和植物栽培的比较等,通过比较探出究竟,让学生们彻底明白,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另外,在章与章之间进行比较,有利于学生理解内容的衔接;在节与节之间进行比较,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的层层推进;在章节中运用比较,有利于学生温故知新,理解知识间的关系,便于掌握。
总之,生物新课改是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课程。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若将以上方面结合进去,融会贯通,则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大力推进生物新课改,有利于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