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国内轨道交通的不断延伸、发展,地铁运营安全越来越引发人们关注。而作为整个地铁行车岗位中的“最后一道防线”乘务系统,其乘务运转安全直接关系到地铁运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目前国内地铁已成为城市公共交通乘客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客流量持续增长,在行车过程中的车辆故障、信号故障相对频繁,地铁的运营安全也与整个城市的正常运转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怎样在这种庞大的客运压力,社会压力之下来进行安全生产风险的控制,针对这个目标,分析济南地铁乘务车间的各岗位安全生产风险研究,并对其解决方法做出探讨。
关键词:济南地铁;乘务车间;安全生产
乘务车间安全事件的发生的原因,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大致分为四种:员工形成的不安全行为、车间管理者问题、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因素,本文主要以分析安全事件发生原因来做出风险控制和实际应用。
1 员工形成的不安全行为
不安全行为是人表现出来的,与人的心理特征相违背的,非正常行为。员工在日常生产活动中,曾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必然是不安全行为。事故的致因中,人的因素指个体的行为与事故的因果关系。个体人的行为就是个体人遵循自身的生理原理而表现的行动,任何人都会由于自身的原因与其它因素的影响,对同一事故的反应、表现与行为出现差异,下文重点针对行车岗位不安全行为进行分析,结合性格色彩学理论将行车岗位按照性格色彩分类进行精细化管理,分别在日常生产与班组管理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1.1性格色彩学理论简述
性格色彩学是中国心理学家乐嘉创立的一门心理学术科目。性格色彩学理论将人的性格分为红、蓝、黄、绿4种颜色。性格色彩学的源头是希波克拉底的四液学说。希波克拉底与他的门人通过观察将人们进行色彩性格分类,并能够精确地预示出不人对于生活的不同态度。
传统乘务车间安全风险管理措施主要为相应的规章制度约束,奖惩制度等,而性格色彩学理论下的乘务各岗位安全风险把控措施以“以人为本”的角度,针对各岗位间不同性格的员工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进行精细化、分群化管理。
1.2 乘务车间各岗位性格测评
本文主要以济南地铁乘务三中心95后电客车司机进行FPA性格色彩测试题进行性格评测。为保证测评真实且有效,提醒各岗位严格按照评测进行,收集性格色彩测试题后,对95后电客车司机岗位进行性格色彩测试分析,为每位员工建立性格色彩档案,详细的性格色彩测试,并统计结果。共对45位95后电客车司机进行性格色彩测试,统计结果见表1.
针对不同性格色彩的员工分类并进行差异化安全管理与培训是基于地铁乘务车间的安全生产风险研究中员工的不安全行为重要环节。安全管理的措施最重要的是将行车安全风险时间的发生率降到最低,对于不同性格色彩的员工分类并进行差异化安全管理与培训进行不安全行为控制,是未来乘务车间发展的方向。
对于95后典型黄色性格的员工,性格劣势主要是不喜欢受到群体规范约束,强调数量而忽略了质量,在安全管理主要有以下措施:
在中心、班组分配工作时强调质量的重要性,侧面引导让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2)多鼓励其参加一些团队协作的活动,比如班组团建类,培养团队意识。
对于95后典型绿色性格的员工,性格劣势主要有缺乏自觉,敷衍了事,是属于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管理群体,应该特别关注,在安全管理中主要有以下措施:
重点关注在日常作业过程中的标准化,督促严格执行作业程序,强调在作业过程中先确认到位再操作的要求。(2)中心、班组利用培训让其学习业务、技能,结合公司考核相关制度促使不断学习。
2车间管理者问题
2.1根据乘务生产情况组建安全生产小组
乘务中心需要完善乘务安全的组织体系,要为乘务安全工作的开展,组建专门的安全生产小组,这个小组的主要成员,是中心的主任作为统筹,这些管理人员要对乘务班组安全有基本的把握,并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包保化”管理,则车间工程师根据专业包保各班组,与班组生产同奖同惩,对各班组的生产安全进行检查、指导,为乘务运营工作建立安全管理网络。
2.2乘务车间安全管理做法
2.2.1定期举办乘务生产安全会议
需要定期展开会议,开展乘务安全培训;乘务安全会议是重要的制度,乘务安全培训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2.2.2加强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是在安全管控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乘务车间展开检查,分成日常的乘务安全检查以及专项乘务安全检查。乘务车间每个月进行一次以上的专项乘务安全检查,各班组则是要日常开展乘务安全,每月进行至少两次。班组要进行每周至少一次的安全检查,保证排除线路内的安全措施。乘务车间在开展乘务安全检查之前,要设计好安全检查的内容,对检查的重点进行明确。检查中发现的隐患,需要将责任人明确,并确定整改的时间以及方案,在限期内完成整改的工作,将安全隐患排除并进行记录。针对在生产中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形成和发展,在进行场段施工组织、车辆设计、工艺与设备具体操作时,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把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在生产活动进行之前,或引发为事故之前,是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3乘务车间物的不安全状态控制
(1)建立健全的防护、信号装置、道岔设施设备检查排除隱患机制。(2)建立防护用品发放管理制度,对有缺陷的防护用品及时收回并确保再次发放的防护用品的质量。(3)对作业环境进行全车间巡检,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若有临时不能整改的问题设置警示标牌。(4)定期对场段平台、登车梯进行检查,正线或车场的平台间隙过大的问题及时整改。(5)对试车线、尽头线、洗车线、出入段场线标识标牌、设备设施定期进行问题汇总,备档并记录,完善标识问题。(6)加强日常现场检查,加强巡检。
4 控制外部环境因素的不安全状态
地铁乘务车间运作中存在多种、多环境因素影响的安全风险,将这些风险点作业形成标准化作业程序,使得各岗位严格按照标准化作业流程进行作业,能有效的控制外部环境因素的不安全状态,防止行车安全事故、事件的发生。
以济南地铁乘务三中心乘务运作为例,目前,三号线济南东车辆段存在出入段线驾驶模式和地面信号转换、检修库发车、试车线摆车、一段双线运作等多种风险点。乘务三中心管理人员针对这些风险点分别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将作业程序总结、精简后形成岗位标准化作业程序,下发至各班组学习并执行,有效的控制了乘务车间外部环境因素的不安全状态,保证了乘务车间运作安全。
参考文献
[1]龙威,张红欣.广州地铁乘务安全管理及控制对策[J].都市快轨交通, 2009(05):43-45.
[2]陈楷双.浅谈地铁乘务安全管理[J].科技风,2017(10).
[3]刘文政, 王萌博.浅谈地铁乘务安全管理及实践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9(16).
[4]吕江鹏, 张洁.浅谈乘务司机标准化作业对乘务安全管理的重要性[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 2016, 035(007):129-130.
[5]刘中举.地铁司乘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2016.
关键词:济南地铁;乘务车间;安全生产
乘务车间安全事件的发生的原因,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大致分为四种:员工形成的不安全行为、车间管理者问题、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因素,本文主要以分析安全事件发生原因来做出风险控制和实际应用。
1 员工形成的不安全行为
不安全行为是人表现出来的,与人的心理特征相违背的,非正常行为。员工在日常生产活动中,曾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必然是不安全行为。事故的致因中,人的因素指个体的行为与事故的因果关系。个体人的行为就是个体人遵循自身的生理原理而表现的行动,任何人都会由于自身的原因与其它因素的影响,对同一事故的反应、表现与行为出现差异,下文重点针对行车岗位不安全行为进行分析,结合性格色彩学理论将行车岗位按照性格色彩分类进行精细化管理,分别在日常生产与班组管理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1.1性格色彩学理论简述
性格色彩学是中国心理学家乐嘉创立的一门心理学术科目。性格色彩学理论将人的性格分为红、蓝、黄、绿4种颜色。性格色彩学的源头是希波克拉底的四液学说。希波克拉底与他的门人通过观察将人们进行色彩性格分类,并能够精确地预示出不人对于生活的不同态度。
传统乘务车间安全风险管理措施主要为相应的规章制度约束,奖惩制度等,而性格色彩学理论下的乘务各岗位安全风险把控措施以“以人为本”的角度,针对各岗位间不同性格的员工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进行精细化、分群化管理。
1.2 乘务车间各岗位性格测评
本文主要以济南地铁乘务三中心95后电客车司机进行FPA性格色彩测试题进行性格评测。为保证测评真实且有效,提醒各岗位严格按照评测进行,收集性格色彩测试题后,对95后电客车司机岗位进行性格色彩测试分析,为每位员工建立性格色彩档案,详细的性格色彩测试,并统计结果。共对45位95后电客车司机进行性格色彩测试,统计结果见表1.
针对不同性格色彩的员工分类并进行差异化安全管理与培训是基于地铁乘务车间的安全生产风险研究中员工的不安全行为重要环节。安全管理的措施最重要的是将行车安全风险时间的发生率降到最低,对于不同性格色彩的员工分类并进行差异化安全管理与培训进行不安全行为控制,是未来乘务车间发展的方向。
对于95后典型黄色性格的员工,性格劣势主要是不喜欢受到群体规范约束,强调数量而忽略了质量,在安全管理主要有以下措施:
在中心、班组分配工作时强调质量的重要性,侧面引导让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2)多鼓励其参加一些团队协作的活动,比如班组团建类,培养团队意识。
对于95后典型绿色性格的员工,性格劣势主要有缺乏自觉,敷衍了事,是属于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管理群体,应该特别关注,在安全管理中主要有以下措施:
重点关注在日常作业过程中的标准化,督促严格执行作业程序,强调在作业过程中先确认到位再操作的要求。(2)中心、班组利用培训让其学习业务、技能,结合公司考核相关制度促使不断学习。
2车间管理者问题
2.1根据乘务生产情况组建安全生产小组
乘务中心需要完善乘务安全的组织体系,要为乘务安全工作的开展,组建专门的安全生产小组,这个小组的主要成员,是中心的主任作为统筹,这些管理人员要对乘务班组安全有基本的把握,并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包保化”管理,则车间工程师根据专业包保各班组,与班组生产同奖同惩,对各班组的生产安全进行检查、指导,为乘务运营工作建立安全管理网络。
2.2乘务车间安全管理做法
2.2.1定期举办乘务生产安全会议
需要定期展开会议,开展乘务安全培训;乘务安全会议是重要的制度,乘务安全培训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2.2.2加强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是在安全管控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乘务车间展开检查,分成日常的乘务安全检查以及专项乘务安全检查。乘务车间每个月进行一次以上的专项乘务安全检查,各班组则是要日常开展乘务安全,每月进行至少两次。班组要进行每周至少一次的安全检查,保证排除线路内的安全措施。乘务车间在开展乘务安全检查之前,要设计好安全检查的内容,对检查的重点进行明确。检查中发现的隐患,需要将责任人明确,并确定整改的时间以及方案,在限期内完成整改的工作,将安全隐患排除并进行记录。针对在生产中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形成和发展,在进行场段施工组织、车辆设计、工艺与设备具体操作时,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把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在生产活动进行之前,或引发为事故之前,是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3乘务车间物的不安全状态控制
(1)建立健全的防护、信号装置、道岔设施设备检查排除隱患机制。(2)建立防护用品发放管理制度,对有缺陷的防护用品及时收回并确保再次发放的防护用品的质量。(3)对作业环境进行全车间巡检,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若有临时不能整改的问题设置警示标牌。(4)定期对场段平台、登车梯进行检查,正线或车场的平台间隙过大的问题及时整改。(5)对试车线、尽头线、洗车线、出入段场线标识标牌、设备设施定期进行问题汇总,备档并记录,完善标识问题。(6)加强日常现场检查,加强巡检。
4 控制外部环境因素的不安全状态
地铁乘务车间运作中存在多种、多环境因素影响的安全风险,将这些风险点作业形成标准化作业程序,使得各岗位严格按照标准化作业流程进行作业,能有效的控制外部环境因素的不安全状态,防止行车安全事故、事件的发生。
以济南地铁乘务三中心乘务运作为例,目前,三号线济南东车辆段存在出入段线驾驶模式和地面信号转换、检修库发车、试车线摆车、一段双线运作等多种风险点。乘务三中心管理人员针对这些风险点分别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将作业程序总结、精简后形成岗位标准化作业程序,下发至各班组学习并执行,有效的控制了乘务车间外部环境因素的不安全状态,保证了乘务车间运作安全。
参考文献
[1]龙威,张红欣.广州地铁乘务安全管理及控制对策[J].都市快轨交通, 2009(05):43-45.
[2]陈楷双.浅谈地铁乘务安全管理[J].科技风,2017(10).
[3]刘文政, 王萌博.浅谈地铁乘务安全管理及实践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9(16).
[4]吕江鹏, 张洁.浅谈乘务司机标准化作业对乘务安全管理的重要性[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 2016, 035(007):129-130.
[5]刘中举.地铁司乘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