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时刻有这样的思想。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逐步教给学生一些转化的思考方法,使他们能用转化的观点去学习新知识、分析新问题。而把课本知识带入学生的思维里永远是一件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思考的话题,进而教学设计的进步则成为必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带来的不仅是变革,也带来了不少争议和探索,但正是这样,才能促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断地向前发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我们老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熟练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诸多因素,还要把握好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互动的每一个环节,抓好整个课堂教学的总体设计,因此,每位教师在课前都要精心准备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设计问题带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探寻之路,随着问题的逐渐展开本章的知识也就逐渐明朗,有利于学生归纳个部分知识点。如此把教材内容还原成生动活泼的思维创造活动,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阳光教学的理念让学生在探寻中学到知识,做学习的主人。如“三角形的认识”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角,初步认识了三角形,但對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未曾探索,本课将重点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理解任意二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例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找出三角形,并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做一个三角形,从而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进一步抽象出图形,形成三角形的初步概念。例2让学生任意选三根小棒围一个三角形,在操作中体会和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想想做做”安排了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规律等方面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积累知识经验。如“解决问题的策略”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必要的一种问题解决思想方法,它是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素质,掌握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系统研究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列表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类似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学好本课知识,将为以后学习用列表等方法来解答求两积之和(差)等的实际问题奠定知识、思维和思想方法的基础。让学生经历列表整理信息的全过程,通过系列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列表整理数据信息策略的价值,并产生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者背景知识的分析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总要与背景知识发生联系,以有关知识—包括正规和非正规学习获得的知识来理解知识,重构新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背景知识的分析,不仅包括对学生已具备的有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识的分析,还包括对不利于新知识获得的背景知识的分析。一位教师根据学生背景知识的不同,对“质数与合数”一课做了三种不同的教学设计。设计一:在“送教下乡”活动中,根据农村中心校学生已经掌握了自然数、分类、奇数、偶数、约数等背景知识,首先让学生把班级同学的学号数—一1~16根据奇数与偶数进行分类。接着让学生找出2~16各数的所有约数,并根据约数个数的特征把这些数分成两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概括这两类数的特征,进而在教师的不断追问下,师生共同概括出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设计二:在校际交流活动中,根据县实验小学学生已经掌握的背景知识,首先让学生把班级同学的学号数一一1~59根据奇数与偶数进行分类。接着让学生找出1~59各数的所有约数,并根据约数个数的特征把这些数进行分类(应该分成三类)。在分类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独立尝试概括、讨论交流、汇报辩论,揭示出质数、合数的概念,明确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设计三:在“省优秀教师教学成果汇报会”上,根据班级学生中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已经知道了质数、合数的概念(尽管学生知道概念,但并没有真正理解概念),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在师生的共同辨析争论下,使全体学生真正理解质数、合数的内涵与外延。通过对“质数与合数”一课三种不同教学设计的分析,我们认识到,正确地分析学习者的背景知识,是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的重要基础。
三、教学方式设计要注重实效
对新课程下的主要教学方式进行研究不难发现,无论是探究、体验、还是讲授,他们的特点明显,但在教学中又有一定的局限性,选择教学方式时,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知识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注重与其他教学方式相互结合,才能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的各项要求,完成教学任务。
四、教学过程设计要注重教学效果的落实
教学设计的好与差,关键在于教学效果的落实。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设计了各具特色的评价方式,有的教师评价教学目标的落实程度,如三维目标的评价,教学方式的评价等。有的教师评价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反应速度及深度。有的教师评价自身的教学过程。有的教师设计的评价表中既有学生自评,又有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通过各种各样的可操作性的评价都能增强教学实效性。
总之,要想上好数学课,提高教学效率,就应该整体把握教材,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达到对知识的深入把握和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舍旺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有效性实践探讨[J].魅力中国,2010,(10).
[2]张秀玲.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J].新课程(教研),2011,(0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带来的不仅是变革,也带来了不少争议和探索,但正是这样,才能促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断地向前发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我们老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熟练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诸多因素,还要把握好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互动的每一个环节,抓好整个课堂教学的总体设计,因此,每位教师在课前都要精心准备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设计问题带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探寻之路,随着问题的逐渐展开本章的知识也就逐渐明朗,有利于学生归纳个部分知识点。如此把教材内容还原成生动活泼的思维创造活动,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阳光教学的理念让学生在探寻中学到知识,做学习的主人。如“三角形的认识”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角,初步认识了三角形,但對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未曾探索,本课将重点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理解任意二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例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找出三角形,并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做一个三角形,从而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进一步抽象出图形,形成三角形的初步概念。例2让学生任意选三根小棒围一个三角形,在操作中体会和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想想做做”安排了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规律等方面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积累知识经验。如“解决问题的策略”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必要的一种问题解决思想方法,它是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素质,掌握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系统研究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列表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类似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学好本课知识,将为以后学习用列表等方法来解答求两积之和(差)等的实际问题奠定知识、思维和思想方法的基础。让学生经历列表整理信息的全过程,通过系列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列表整理数据信息策略的价值,并产生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者背景知识的分析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总要与背景知识发生联系,以有关知识—包括正规和非正规学习获得的知识来理解知识,重构新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背景知识的分析,不仅包括对学生已具备的有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识的分析,还包括对不利于新知识获得的背景知识的分析。一位教师根据学生背景知识的不同,对“质数与合数”一课做了三种不同的教学设计。设计一:在“送教下乡”活动中,根据农村中心校学生已经掌握了自然数、分类、奇数、偶数、约数等背景知识,首先让学生把班级同学的学号数—一1~16根据奇数与偶数进行分类。接着让学生找出2~16各数的所有约数,并根据约数个数的特征把这些数分成两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概括这两类数的特征,进而在教师的不断追问下,师生共同概括出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设计二:在校际交流活动中,根据县实验小学学生已经掌握的背景知识,首先让学生把班级同学的学号数一一1~59根据奇数与偶数进行分类。接着让学生找出1~59各数的所有约数,并根据约数个数的特征把这些数进行分类(应该分成三类)。在分类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独立尝试概括、讨论交流、汇报辩论,揭示出质数、合数的概念,明确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设计三:在“省优秀教师教学成果汇报会”上,根据班级学生中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已经知道了质数、合数的概念(尽管学生知道概念,但并没有真正理解概念),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在师生的共同辨析争论下,使全体学生真正理解质数、合数的内涵与外延。通过对“质数与合数”一课三种不同教学设计的分析,我们认识到,正确地分析学习者的背景知识,是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的重要基础。
三、教学方式设计要注重实效
对新课程下的主要教学方式进行研究不难发现,无论是探究、体验、还是讲授,他们的特点明显,但在教学中又有一定的局限性,选择教学方式时,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知识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注重与其他教学方式相互结合,才能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的各项要求,完成教学任务。
四、教学过程设计要注重教学效果的落实
教学设计的好与差,关键在于教学效果的落实。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设计了各具特色的评价方式,有的教师评价教学目标的落实程度,如三维目标的评价,教学方式的评价等。有的教师评价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反应速度及深度。有的教师评价自身的教学过程。有的教师设计的评价表中既有学生自评,又有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通过各种各样的可操作性的评价都能增强教学实效性。
总之,要想上好数学课,提高教学效率,就应该整体把握教材,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达到对知识的深入把握和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舍旺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有效性实践探讨[J].魅力中国,2010,(10).
[2]张秀玲.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J].新课程(教研),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