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时的感觉,只有四个字——如释重负。”铁佛手摸着头发花白的小平头,释然地吐出了一口烟圈。2009年初的一个下午,他谈起“东方传奇”被收购的一幕,仿佛回到2007年6月的那个上午。
一年半前,他的名片上印着东方传奇国际传媒有限公司(下称,东方传奇)董事长,今天则是北京福缘视线影视文化公司的总经理。北京建国路万达广场的12号楼1801室,福缘视线公司的门口上依然留着“东方传奇”四个大字,场景依旧,但如今的铁佛与当年的“传奇”越来越远。
“东方传奇的办公地点也在这里,招牌都没取下来。春节过后该重新装修装修了。”铁佛指着门口四个大字,“当时把东方传奇卖给光线的协议也是在这里签的。过程很简单,我们四个股东谈好价钱,第二天就签了。”东方传奇,三年前雄心勃勃,如今改弦易张,中国第一家民营影视制作集团就此淡出江湖。
“为什么做不下去?为什么要卖公司?原因只有一个:电视台拖欠片款。”铁佛长叹了一口气,欲言又止。
短暂的传奇
2005年,东方传奇注册成立。它诞生之初就顶着三大光环:它是国家广电总局“有计划、有目的地培育若干家有实力、有影响、有规模、有竞争力的节目制作公司”计划中的首家民营企业试点单位;第一家成立之初就获准颁发《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免三年所得税;第一家直属国家广电总局管理系统的民营制作单位。如此高调出场,东方传奇一时之间在业界受到广泛关注。
公司的四个股东都颇有来头:光线传媒;铁佛的福缘视线;袁晓波的上海艺诚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以及曾经拍摄出品了《让爱作主》、《浮华背后》等一批名剧的北京金天地。
公司的核心管理者:铁佛和袁晓波。前者是操作过多部名剧的著名制片人,后者是节目发行的行家里手。雄厚的资金实力,再加上这对黄金搭档,东方传奇貌似将开启中国民营影视制作行业的一段传奇。
东方传奇一开始就迅速整合了四家股东原有的创作资源,签下包括王蒙、王朔、苏童、张贤亮、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人的五十多部小说名篇的改编权。还将王晶、文隽、李力持等名编剧名导演招致麾下。
为了做大公司规模,东方传奇开始疯狂投资,一口气倾注4千多万元投资了6部电视剧,可没有想到噩梦就此开始了。
虽然擅长发行的袁晓波最终将这6部戏卖出了7千多万元的片款。但让东方传奇始料未及的是,不少电视台在播出后却开始以各种理由拖欠余下的尾款。直到被光线收购之时,这批电视剧所回收的合同款仅为30%。一边,合同款迟迟不能到帐;另一边,4千多万元的大笔投资耗尽了公司能动用的所有资金。东方传奇迅速陷入困境。公司的现有资金无法支持正常运作,就连当时仅有的20多名员工都已无法领到工资。其时摆在铁佛和袁晓波面前的只剩下一堆播出带子、几十份无法完全兑现的合同,以及最后一条路——将公司整体出售。此时距离东方传奇公司成立,仅仅三年半。
股东之一的光线传媒成为了惟一买家。
东方传奇成立之初,股本结构颇为独特,四家股东分为经营性股东和非经营性股东,福缘视线和艺诚两家作为经营性股东,在东方传奇成立后就不再继续经营与其相同的业务,其他两家股东是非经营性股东,他们在短期内还可以经营与东方传奇相同的业务。四家公司各占东方传奇25%的股份。当时光线提出收购其余三家75%的股份,根据了解,光线的收购价格并不高,在每家当初原始资本五六百万元的基础上,增加10%的价格。
“10%是个什么价格?也就是说,在东方传奇这三年,我投资了几百万,但辛辛苦苦每年只赚了3%,幸好至少没有亏本吧。”铁佛无奈地说。但当时的情形,唯有出手。至此东方传奇成为光线的全资子公司。
东方传奇被光线传媒收购后,已有的电视剧资产归属光线,余下的未付合同也转至光线。铁佛重新回到福缘视线,袁晓波则干脆离开了影视圈,加盟了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创意产业协会。据了解,目前,电视台拖欠东方传奇的3千多万元的购剧尾款,光线仍在追讨之中。
为什么拖欠
东方传奇不是第一家被拖欠款拖垮的制作公司,有过东方传奇痛苦遭遇的公司比比皆是。记者调查的十几家民营制作公司,均表示有过被电视台拖欠款的经历。“我入行以来,没有任何一部戏是完整的收回签约款的。每部剧都会有收不回来的款,或多或少都有烂帐。”铁佛说。
这个老问题既然由来已久,为什么一直得不得解决?又是哪些电视台在拖欠款呢?
北京一家制作公司的制片人林莉向记者透露了其中的玄机。一般来说,一笔完整的电视剧购片款,会分成播出前、播出时和播出后三个阶段分批打给制作公司。“前两笔款电视台通常都会给的很及时,尤其是第一笔,各个台抢剧时都会先下手为强,首笔预付款都毫不含糊。”林莉向记者介绍,“但问题往往是出在最后尾款上。有些台会拖上一段时间才付清,有些台就干脆一直拖着不给,着实成了欠款。”
电视台为什么会拖欠购片款呢?
第一,也是最通常的情况是片子播出效果不好,电视台对制作方有埋怨,颇有负气的成分。如果播出效果很好,购销双方自然皆大欢喜,谁也不愿损害信用,影响下一回的合作。
第二,电视台的电视剧审批程序过于繁琐,这也是尾款无法及时支付的原因。“一笔购片款拨出,先得从购片部门主任签字,然后台长、再到集团领导,最后财务总监,甚至当地财政机关,过程十分冗长。其中哪位领导万一出个差,审批就只能往后拖了。”林莉说。如此一来,一笔款项得经过漫长的周转才能到制作公司的账上。电视台行政化的办事效率和作风,确实让这些私人老板难以适应。
第三种,电视台领导换岗导致。铁佛向记者解释说,电视台上一任领导计划拿出1个亿购片,到了下一任缩减到了8千万,但购片合同已经签出去了,但台里资金不足以支付原来的合同,只好往后拖了,这类情况时有发生。
第四种情况则最为糟糕。由于购片价格不断上升,省级卫视的资金投入越来越大,其资金压力也不小,因此电视台希望拉长资金投入的周期,缓解资金压力。在采访中,甚至有不少公司反应,前几年,中部某家具有很强实力的广电集团成为拖欠款的重灾区。“他们并不是没有钱支付,只是不愿意给。他们认为钱始终会给,但拖一拖又有何不可?所以他们就拿这些钱去搞其他投资,这让当时很多制片公司都遭了秧。”林莉对《综艺》说。
谁在拖欠
由来已久的拖欠款问题,近年由于省级卫视的竞争升级,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缓解。包括付款及时程度、预付比例都比以往有所改善。湖南电广传媒节目分公司执行总经理王鹏举对记者坦言:“现在卫视竞争升级,买剧的资金充裕,而且一部好剧大家都来抢。付款还是比较及时的。如果某家台这回拖欠了款,下回我有好剧就不卖给他了。”
各家卫视对优秀电视剧资源的争夺,确实让一些制片公司得到了优待。重庆卫视购片主任邓昌明也表示,“好剧我们抢着付都来不及。现在省级台通常都能比较及时的支付。个别台会有这种(拖欠款)情况。我们付款还是比较及时的。”在采访中,制作方也普遍表示,目前省级电视台的拖欠款问题有了改善,但城市电视台仍然屡屡出现这一问题。
“城市台的拖欠款要比省级台严重,经常发生,尤其是一些实力不强的城市台。”林莉向《综艺》说,“拖还不要紧,一般拖上三四个月还算正常,最怕的是不给。我们拿着一纸合同,根本拿他们毫无办法。”
据了解,东方传奇生产的6部剧中的《小鱼儿与花无缺》,当年某家城市台牵头组成的城市电视台购片体联合购买了该剧的版权,但播出后,就有两家城市台合近100万元款项至今没能回笼。
面对制片方的抱怨,城市台感到颇为委屈。“我倒是觉得城市台的回款比省级台要好。”南宁电视台节目部主任罗春子很不认同这对城市台的埋怨,“这几年城市台受到省级台的打压,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公司现在已经不向城市台发片了,我们要是再不努力及时付款,更没法和省级台竞争了。”据她介绍,目前南宁电视台的电视剧购片预算是其全年广告收入的15%-17%。这笔资金还得随时根据广告的收入来浮动调整。购片款项,除了要经过台里层层审批,还要到南宁财政局去申报待批。烦冗复杂的程序,难免会耽误付款的时间。
但罗春子也坦言,对于一些剧集和公司确实有过拖款的情况,“有些片子,我们先买了,但看到其他台先播,结果收视很低,我们也不敢播了,这样的剧我们会拖一拖。”
痛苦的合同
虽然原因林林总总,但铁佛一针见血地指出,“电视台拖欠尾款之所以理直气壮,归根结底就是没有合同来对买方进行约束。”
在调查中,制片方普遍反映,电视台的“霸王合同”是拖欠款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位制片公司总经理愤怒地对记者说,“我们拿着自己的合同去和电视台签,电视台根本不理。他们说,要签,只能用电视台给出的合同样本,否则免谈。电视台提供的合同里的条款对他们没有约束力,签了这样的合同即使他们欠款,打官司都没法打。这等于签了不平等条约。”
“甚至个别电视台的合同里连尾款支付时间都没有。他想什么时候给,就什么时候给,有时候为了卖片,不签也得签啊。”铁佛唉叹道。
因此,制片方一直强烈呼吁有关部门出台一份关于电视剧购买的行业规范合同来取代电视台的单边合同。对此电视台表示无法接受。邓昌明认为,“现在销售方式这么多,什么独播啦、4+1啦、4+2啦,花样百出,而交易细则也千变万化。如果用一份统一合同,恐怕很难将各种交易细则都列上去。这并不现实,也会给交易带来不便。”
罗春子也表示,这样的统一合同将会造成新的不平等,无法保证电视台的利益。“如果出台这样的合同,保证了制片方的利益,那我们电视台的利益怎么保障?除非加上保证收视率能达到多少点,否则,这种合同对电视台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其实该问题早已引起国家广电总局的重视。
在去年年底的“长沙会议”上,解决电视台拖欠款问题被主管部门重点提及。而且国家广电总局有关部门经过近一两年的调研、搜集多方意见后,正在制定一项行业性规范方案。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秘书长、湖南电广传媒节目分公司执行总经理王鹏举一直以来就此问题与主管部门频繁沟通。他向《综艺》透露,一个关于电视剧购片合同的指导性意见已经在制定之中,有望年内出台。该指导性条款将会对购片方付款时间有明确界定,以及明确播出方的播出次数等版权问题。这将成为中国电视剧交易市场形成以来首个指导性意见。
虽然对于这个呼之欲出的指导性意见制作公司普遍期待,但依然有不少制片公司持审慎态度。“实际上即便有了规范条款,得不到监督执行,那也是一张白纸。如果电视台还是照旧拖欠款,制作公司敢起诉电视台吗?还想不想在这行里混了?得罪不起啊!”林莉说。电视台的强势地位,让制作方依然对法律维权心有忌惮。
金融危机之下的阵痛
在采访中,多家电视台均表示今年的购片费用将与去年持平,暂时还没有缩减的计划,而且有的还像上海文广一样不降反升,上海文广将2009年的购片预算提升到了5个亿,另外还拿出2亿资金进行影视节目投资。
但购片费与广告挂钩是事实,如果广告收入出现波动,势必对购片预算造成不小的影响。有制作公司表示:“各个台2009年的广告招商会上,大部分都是利好消息,只有个别的台可能会有小幅的下降。在这一点上,大家可能都持较乐观的观望态度。但如果到了7、8月份广告见底,合同的履约就会成为问题。”
一些电视台的审慎态度则印证了这种说法。邓昌明表示:“重庆台今年购片预算是2个亿,但不排除在年中的时候,根据当时台里的广告收入进行调整。”
面对充满变数的前景,许多制作公司开始纷纷缩减今年的项目预算。“从去年开始,大家都格外谨慎。”华谊兄弟旗下的制片人周冰冰对记者说,“由于对今年的形势不乐观,很多公司都消减了项目数量,投资成本也在缩减。”
国家广电总局2月19日给出的最新统计显示,2008年度全国生产完成并获准《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剧目共计502部14498集。同比2007年529部14670集,减少了27部,172集。国产电视剧数量从2003年开始,都以每年1000多集的数字在增加,但到了2008年,该数字不增反降,电视剧生产的拐点骤然显现。从记者调查情况来看,2009年的产量还会继续缩减。
在全球经济危机以及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大形势下,影视剧投资收紧,一些业外资本开始撤离。在制作公司纷纷节衣缩食准备熬过“寒冬”时,拖欠款问题再次骤然凸显。
上海一家制片公司的发行人员对记者说,“我们正在加紧催促电视台付款,这个形势下如果没有现金流,不说新项目,就连发工资都危险。”
周冰冰也表示,电视剧融资本来就不规范,资金链很脆弱。这个时候,对于制作公司来说形势更为严峻。“上游融资难了,中间制作成本在涨,要是下游回款再收不回来,加大了公司的资金运转成本,现金流断裂,很容易就跨掉了。”
铁佛指出,电视剧公司的资金回收周期不固定,下一论投资计划根本无法按期执行,风险性加大。这造成了中国的制片公司很难形成稳定的规模性生产,都是项目型的公司,有一单做一单,公司规模永远做不大。“中国哪家制片公司能列出未来几年的投资经营计划?没有!除非他手头握着金库。”
因此业内遍地都是小公司,能够稳产稳销的集团性质的大公司凤毛麟角。所以有人形容中国电视剧民营制片业的现状时戏称,“只见森林,不见树木”。
尽管很多人都在期待主管部门出台指导意见,来进一步规范市场。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电视台拖欠款问题归根结底是体制问题,现有传媒体制不改变,类似事件依然会发生。该人士认为:“电视剧的制作方和播出方,分属于两种不同的体制。一个是国有垄断,一个是民营市场。现有情况下,购销双方身份天生不对等,再加上法规不健全,弱势的一方自然‘受欺负’。电视台形成市场化的体制,这个问题才能根本解决。简单说,在这场渠道和内容的博弈中,只有渠道放下身段,内容才能够真正为王。”
(文中林莉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