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殊学生",指那些父母离异、丧父、丧母、失去双亲的不完整家庭孩子和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实践表明:儿童时期,自主、自尊、自信的建立,不仅是学业成功的关键,而且是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父母离异给子女埋下了畸形发展的祸根,家庭变故给这类孩子的心灵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为了使这类特殊学生的心灵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身心健康的成长,"九五"至"十一五"期间,笔者曾先后主持了《"不完全家庭"子女心理教育研究》、《小学特殊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研究》、《小学特殊学生语文学习心理素质优化研究》省、市、国家级立项课题,引领课题组成员对占全校学生总数27.3%的这类特殊学生的学习心态进行了心育科研,并着力优化他们的心理素质。为此,我校先后承办3次区级、1次市级心理健康教育观摩展示活动,并发展成为南京市学校示范心理咨询室、江苏省心理教育名校。笔者认为,教育这类学生,正确了解自己、悦纳自己、调节自己、学会学习、适应社会,这便是我们优化特殊学生心理素质的目标和归宿。
1.塑造"特殊学生"的健全心态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非常复杂,其中因心理问题造成的学习困难比较多见。因而,要塑造这类特殊孩子的健全心态,教师就要多出太阳少刮北风,而且必须从帮助他们培养学习自尊入手,主动地、积极地给其进行心理疏导。
疏导特殊学生的学习心理,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和心态是青少年面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条件。"实施素质教育与推进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的根本宗旨,是实现全体学生和谐发展。为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把心理健康教育视为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增强学生生活幸福、提升学生生命质量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和谐发展与健康成长的根本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与推进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把教育一个特殊学生与培养一个优等生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视为落实素质教育与推进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积极运用"心理疏导"这一提高健康心理品质的创新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其疏导个性心理问题,"复苏"正常心理、发展个性心理的主导作用,乐于做"心理医生"。
疏导特殊学生的学习心理,其次是要重视心理疏导的过程。比如:我校建立的"星星亮心"心理咨询室、"星星点灯"心理辅导广播站、师生"悄悄话"心理卡、"心理茶坊"宣传板、年级群体心理辅导周、开设的"春风吹"心育活动课,这些都是可操作性较强的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范式。校长、德育处主任、教科室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尤其是心理教育组成员,要争取做到:每天不管工作怎样忙都要挤出时间为他们开展心理沟通;上下班路上与他们拉拉家常;星期天、节假日带他们去"踏青"、逛街、游公园;班队会、课外小组、校外实践等活动中,有意识地安排他们说、读、讲、唱、算、画、猜;同时教育其他孩子不对他们另眼相看,免提他们家庭的创伤,不刺激他们的心灵,不挖苦他们。在心理疏导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多给鼓励。比如:当特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而缺乏解决问题的勇气时,教师要及时鼓励他们"别紧张,相信你能够把问题解决好!"当特殊学生有所创见时,教师要格外夸奖他们:"真聪明!老师没想到的你却想到了!"实践证明:这些赞赏,其激人奋进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好似一种心理的"壮秧剂"。诚然,在心理疏导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重视这类特殊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并逐个解决他们成长中的各种心理问题,以达到个性化和社会化的协调、和谐发展,塑造和完善人格品质。
疏导特殊学生的学习心理,另外就是重视心理疏导的内容。在心理疏导过程中,教师应启发他们,必须学会自立,不管家庭发生了什么变故都要好好地成长;引导他们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适、心理激励、心理暗示等简单的心理方法与技巧;初步掌握学会学习、人际交往、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帮助他们在学习上学会心理放松、心理测试、正确归因;帮助他们化解厌学情绪,排除交往烦恼,比如:让中、高年级这类孩子写《释去包袱》等作文;在品生(社)课上,结合课文进行勇于承认错误、乐于倾听别人意见的教育;从自尊动机、思维品质、心理体验、学习策略等方面进行点拨,引导他们排除心理障碍,走出心理误区,走向心理自尊,增强学习兴趣,端正学习动机,充满心理自信,提高学习适应。
爱,能使人的精神得到种种满足,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动力。所以,在疏导这类特殊学生心理的过程中,教师应有"角色替换"的心理换位能力,设身处地的理解这类特殊学生的心理自尊,不在公开场合下批评他们,尽可能给其营造一个合理宣泄的氛围;同时还要具备最开阔的胸襟,能接受理解他们的缺点,甚至宽容其"强词夺理";对他们的错误,坚持大道理讲在实处,小道理论出深度;并适时抓住"火候",鼓励他们努力改正,积极向上;同时对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点要紧紧抓住,若是潜在的,要扬其所长,尽量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之产生满意、愉快、赞赏、尊敬等内心体验。另外,教师还要经常与家长联系,要保持父母与教师意见相统一,关注学生的点滴成长,让他们在被关爱的环境中感受自身价值的存在。一句话,暖易心理相容,寒则心理相距。总之,我们要通过持久渗爱,沐浴阳光,真正让这类因家庭破裂而缺乏爱的无辜孩子,消除心理障碍,懂得爱祖国、爱生命、爱生活、爱学习、爱集体、爱他人,顺利达成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目标,最终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开发"特殊学生"的学习潜能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实践充分表明:这类特殊孩子一旦唤起自尊心理,就会转变原来那种"要我学"的被动学习心态。然而,要使他们充满学习的自信心,还必须帮助其巩固心理自尊。笔者以为,自尊心理必须以能力作依托;如果没有能力作依托,唤醒的自尊心肯定还是要逐渐泯灭的。因此,开发特殊学生的学习潜能,加强他们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调研,这些特殊孩子绝大多数人常常学习不肯用功,学习任务难以完成。显然,在塑造他们健全心态的同时,还要积极地为其创造机会,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开发,能力得以锻炼,智力得以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训练这类特殊学生的思维,要针对他们当中大多数人思维肤浅的特点,为其创造动口的机会;低年级可以把游戏引进课堂,让欢乐的活动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中给他们一方信任的天空,让他们语言揣摩、品词析句、朗读激情、看图说话;数学课中渗透竞争意识,让他们说条件与问题、说思考过程、说选择算法的根据等等。实践中,笔者发现那些思维被动、学业不佳的特殊学生,其实他们内心往往更期盼得到他人的重视。所以,课堂上当发现这类特殊学生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有所反应时,要优先让他们发言,并不管回答得正确与否都坚持以鼓励为主。此外,开主题班会时也可以让特殊学生亮相,比如:推荐他们上台做主持人或表演节目,让其在轻松的环境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思维通常是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根据这类特殊学生大多数人思维较为被动的特点,要主动引导他们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精心设计一些难度不大却灵活巧妙的口算题,放手鼓励他们主动探索不同的口算方法,借以开拓其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还可以用"一题多解"鼓励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多方位、多角度去思维。事实上,这样做并非加重他们的课业负担,而只是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在智能。
思源于疑。训练这类特殊学生的思维,还要把握他们当中大多数人思维呆板的特点,在平时多用疑问语句同他们谈话,给其提供兴奋点,达到思考问题的目的。教师一定要积极鼓励这类特殊学生多思考、多提问,也可以提一些辅助性问题为他们"搭梯子",还可以借图激疑或让他们眼、脑、手并用,诱导其求疑、求易、求广。诚然,教师的提问应由浅入深、由易渐难,并富有启发性,而且要问在思维的转折点上,一步一步地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让他们"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体会到获取知识的成功感、满足感,从而越发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根本目标。
3.培养"特殊学生"的坚强意志
古代思想家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显见,帮助这类特殊学生把积极的情感态度上升到意志领域,把可贵的自尊内化成坚强的意志,是提高他们心理素质的关键。
意志是人有意识地培养的结果。培养这类特殊学生的意志,首先要对他们进行生活目标教育。教师要教育这类孩子在生活道路上的每一阶段,给自己提出具体要求,明确目标;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帮助他们悦纳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心理品质。
培养这类特殊学生的意志,其次应帮助他们发展高尚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积极的、热情的情绪和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内在动力。根据这类特殊学生的心理咨询反映,造成他们过重学习负担的主要原因便是其过重的心理压力。因此,要减轻这类特殊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就必须引导他们减轻过重的心理压力,其做法有:1.保持适度的紧张情绪;2.提高意志品质;3.树立良好的自尊心、自信心;4.要有一个合理的正确评价。由此可见,培养这类特殊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调动其内驱力,就好比给他们注入心理力量,激发其心理潜能,从而通过心理减负,使学习"减负"真正到位。
培养这类特殊学生的意志,再次是引导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与困难作斗争。心理学认为:人的意志是在克服困难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多的是在学习活动中的锻炼。学习是艰苦的过程,困难是培养儿童的"磨刀石"。因而,教师要给这类特殊学生适度的挫折教育与弹性的培养,有目的、有意识地给他们创造磨难机会,经常安排适当难度的学习,让他们付出一定的意志,独立地去克服困难;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经受考验和锻炼,提高心理承受力。比如:从表达行为方面锻炼他们,口头表达要求声音响亮、语句完整;书面表达要求书写工整、规范、迅速,完成后认真复核、检验,反对只图快速,不讲究工整、规范;也可以开展优秀作业展览,树立榜样;或者分小组竞赛,鼓励积极向上;还可以设计一定数量的"问题解决"一类的作业,让他们去寻求解题的途径,在战胜挫折的过程中体验到"苦"的滋味、成功的喜悦,从而认清成长与环境的关系,提高挫折耐力,培养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
培养这类特殊学生的意志,另外就是帮助他们提高自我培养的自觉性。教师要满腔热情地启发和帮助这类特殊学生学会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命令、自我调控、自我鼓励。比如:训练他们的自制力,可以遵循如下操作规范细则:1.上课不做小动作,不想与学习无关的事;2.认真听讲,大胆发言;3.和同学有争执时,能自我克制,耐心劝说和仔细倾听;4.不必要的学具不乱买,不必要的开支不乱开支;5.课后独立作业,不 做完作业不玩耍;6.不进电子游戏机房。
春风缕缕沁人心,心育之花春满园。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使参与实验的特殊学生学会助人自助,智慧得以增长,情绪得以愉悦,情感得以陶冶,意志得以磨炼,性格得以优化,个性得以完善,心灵得以升华;从而较为主动地确立学习目标,了解学习潜能,计划学习活动,研究学习方法,讲究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成效。
爱是人的价值和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是人性丰富的表现,是心灵崇高的标志,是追求真、善、美的高尚行为规范。课题研究与教育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持根据特殊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共性规律,有效实施"自我认识--动情晓理--策略导行--反思内化--形成品质"的心理健康教育环节,就一定能事半功倍地培养特殊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
1.塑造"特殊学生"的健全心态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非常复杂,其中因心理问题造成的学习困难比较多见。因而,要塑造这类特殊孩子的健全心态,教师就要多出太阳少刮北风,而且必须从帮助他们培养学习自尊入手,主动地、积极地给其进行心理疏导。
疏导特殊学生的学习心理,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和心态是青少年面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条件。"实施素质教育与推进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的根本宗旨,是实现全体学生和谐发展。为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把心理健康教育视为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增强学生生活幸福、提升学生生命质量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和谐发展与健康成长的根本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与推进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把教育一个特殊学生与培养一个优等生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视为落实素质教育与推进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积极运用"心理疏导"这一提高健康心理品质的创新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其疏导个性心理问题,"复苏"正常心理、发展个性心理的主导作用,乐于做"心理医生"。
疏导特殊学生的学习心理,其次是要重视心理疏导的过程。比如:我校建立的"星星亮心"心理咨询室、"星星点灯"心理辅导广播站、师生"悄悄话"心理卡、"心理茶坊"宣传板、年级群体心理辅导周、开设的"春风吹"心育活动课,这些都是可操作性较强的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范式。校长、德育处主任、教科室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尤其是心理教育组成员,要争取做到:每天不管工作怎样忙都要挤出时间为他们开展心理沟通;上下班路上与他们拉拉家常;星期天、节假日带他们去"踏青"、逛街、游公园;班队会、课外小组、校外实践等活动中,有意识地安排他们说、读、讲、唱、算、画、猜;同时教育其他孩子不对他们另眼相看,免提他们家庭的创伤,不刺激他们的心灵,不挖苦他们。在心理疏导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多给鼓励。比如:当特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而缺乏解决问题的勇气时,教师要及时鼓励他们"别紧张,相信你能够把问题解决好!"当特殊学生有所创见时,教师要格外夸奖他们:"真聪明!老师没想到的你却想到了!"实践证明:这些赞赏,其激人奋进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好似一种心理的"壮秧剂"。诚然,在心理疏导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重视这类特殊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并逐个解决他们成长中的各种心理问题,以达到个性化和社会化的协调、和谐发展,塑造和完善人格品质。
疏导特殊学生的学习心理,另外就是重视心理疏导的内容。在心理疏导过程中,教师应启发他们,必须学会自立,不管家庭发生了什么变故都要好好地成长;引导他们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适、心理激励、心理暗示等简单的心理方法与技巧;初步掌握学会学习、人际交往、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帮助他们在学习上学会心理放松、心理测试、正确归因;帮助他们化解厌学情绪,排除交往烦恼,比如:让中、高年级这类孩子写《释去包袱》等作文;在品生(社)课上,结合课文进行勇于承认错误、乐于倾听别人意见的教育;从自尊动机、思维品质、心理体验、学习策略等方面进行点拨,引导他们排除心理障碍,走出心理误区,走向心理自尊,增强学习兴趣,端正学习动机,充满心理自信,提高学习适应。
爱,能使人的精神得到种种满足,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动力。所以,在疏导这类特殊学生心理的过程中,教师应有"角色替换"的心理换位能力,设身处地的理解这类特殊学生的心理自尊,不在公开场合下批评他们,尽可能给其营造一个合理宣泄的氛围;同时还要具备最开阔的胸襟,能接受理解他们的缺点,甚至宽容其"强词夺理";对他们的错误,坚持大道理讲在实处,小道理论出深度;并适时抓住"火候",鼓励他们努力改正,积极向上;同时对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点要紧紧抓住,若是潜在的,要扬其所长,尽量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之产生满意、愉快、赞赏、尊敬等内心体验。另外,教师还要经常与家长联系,要保持父母与教师意见相统一,关注学生的点滴成长,让他们在被关爱的环境中感受自身价值的存在。一句话,暖易心理相容,寒则心理相距。总之,我们要通过持久渗爱,沐浴阳光,真正让这类因家庭破裂而缺乏爱的无辜孩子,消除心理障碍,懂得爱祖国、爱生命、爱生活、爱学习、爱集体、爱他人,顺利达成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目标,最终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开发"特殊学生"的学习潜能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实践充分表明:这类特殊孩子一旦唤起自尊心理,就会转变原来那种"要我学"的被动学习心态。然而,要使他们充满学习的自信心,还必须帮助其巩固心理自尊。笔者以为,自尊心理必须以能力作依托;如果没有能力作依托,唤醒的自尊心肯定还是要逐渐泯灭的。因此,开发特殊学生的学习潜能,加强他们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调研,这些特殊孩子绝大多数人常常学习不肯用功,学习任务难以完成。显然,在塑造他们健全心态的同时,还要积极地为其创造机会,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开发,能力得以锻炼,智力得以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训练这类特殊学生的思维,要针对他们当中大多数人思维肤浅的特点,为其创造动口的机会;低年级可以把游戏引进课堂,让欢乐的活动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中给他们一方信任的天空,让他们语言揣摩、品词析句、朗读激情、看图说话;数学课中渗透竞争意识,让他们说条件与问题、说思考过程、说选择算法的根据等等。实践中,笔者发现那些思维被动、学业不佳的特殊学生,其实他们内心往往更期盼得到他人的重视。所以,课堂上当发现这类特殊学生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有所反应时,要优先让他们发言,并不管回答得正确与否都坚持以鼓励为主。此外,开主题班会时也可以让特殊学生亮相,比如:推荐他们上台做主持人或表演节目,让其在轻松的环境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思维通常是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根据这类特殊学生大多数人思维较为被动的特点,要主动引导他们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精心设计一些难度不大却灵活巧妙的口算题,放手鼓励他们主动探索不同的口算方法,借以开拓其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还可以用"一题多解"鼓励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多方位、多角度去思维。事实上,这样做并非加重他们的课业负担,而只是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在智能。
思源于疑。训练这类特殊学生的思维,还要把握他们当中大多数人思维呆板的特点,在平时多用疑问语句同他们谈话,给其提供兴奋点,达到思考问题的目的。教师一定要积极鼓励这类特殊学生多思考、多提问,也可以提一些辅助性问题为他们"搭梯子",还可以借图激疑或让他们眼、脑、手并用,诱导其求疑、求易、求广。诚然,教师的提问应由浅入深、由易渐难,并富有启发性,而且要问在思维的转折点上,一步一步地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让他们"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体会到获取知识的成功感、满足感,从而越发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根本目标。
3.培养"特殊学生"的坚强意志
古代思想家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显见,帮助这类特殊学生把积极的情感态度上升到意志领域,把可贵的自尊内化成坚强的意志,是提高他们心理素质的关键。
意志是人有意识地培养的结果。培养这类特殊学生的意志,首先要对他们进行生活目标教育。教师要教育这类孩子在生活道路上的每一阶段,给自己提出具体要求,明确目标;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帮助他们悦纳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心理品质。
培养这类特殊学生的意志,其次应帮助他们发展高尚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积极的、热情的情绪和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内在动力。根据这类特殊学生的心理咨询反映,造成他们过重学习负担的主要原因便是其过重的心理压力。因此,要减轻这类特殊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就必须引导他们减轻过重的心理压力,其做法有:1.保持适度的紧张情绪;2.提高意志品质;3.树立良好的自尊心、自信心;4.要有一个合理的正确评价。由此可见,培养这类特殊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调动其内驱力,就好比给他们注入心理力量,激发其心理潜能,从而通过心理减负,使学习"减负"真正到位。
培养这类特殊学生的意志,再次是引导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与困难作斗争。心理学认为:人的意志是在克服困难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多的是在学习活动中的锻炼。学习是艰苦的过程,困难是培养儿童的"磨刀石"。因而,教师要给这类特殊学生适度的挫折教育与弹性的培养,有目的、有意识地给他们创造磨难机会,经常安排适当难度的学习,让他们付出一定的意志,独立地去克服困难;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经受考验和锻炼,提高心理承受力。比如:从表达行为方面锻炼他们,口头表达要求声音响亮、语句完整;书面表达要求书写工整、规范、迅速,完成后认真复核、检验,反对只图快速,不讲究工整、规范;也可以开展优秀作业展览,树立榜样;或者分小组竞赛,鼓励积极向上;还可以设计一定数量的"问题解决"一类的作业,让他们去寻求解题的途径,在战胜挫折的过程中体验到"苦"的滋味、成功的喜悦,从而认清成长与环境的关系,提高挫折耐力,培养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
培养这类特殊学生的意志,另外就是帮助他们提高自我培养的自觉性。教师要满腔热情地启发和帮助这类特殊学生学会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命令、自我调控、自我鼓励。比如:训练他们的自制力,可以遵循如下操作规范细则:1.上课不做小动作,不想与学习无关的事;2.认真听讲,大胆发言;3.和同学有争执时,能自我克制,耐心劝说和仔细倾听;4.不必要的学具不乱买,不必要的开支不乱开支;5.课后独立作业,不 做完作业不玩耍;6.不进电子游戏机房。
春风缕缕沁人心,心育之花春满园。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使参与实验的特殊学生学会助人自助,智慧得以增长,情绪得以愉悦,情感得以陶冶,意志得以磨炼,性格得以优化,个性得以完善,心灵得以升华;从而较为主动地确立学习目标,了解学习潜能,计划学习活动,研究学习方法,讲究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成效。
爱是人的价值和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是人性丰富的表现,是心灵崇高的标志,是追求真、善、美的高尚行为规范。课题研究与教育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持根据特殊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共性规律,有效实施"自我认识--动情晓理--策略导行--反思内化--形成品质"的心理健康教育环节,就一定能事半功倍地培养特殊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