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训基地是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培训和职业素质训导为一体的职业教育的场所。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和质量直接关系到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为此,高等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做到“四个面向”。
一、面向理论教学的需要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课程教学的中心任务。高职课程应该以实践为导向,能力为本,实践优先,这是从职业教育的使命出发作出的必然选择。校内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中配合理论教学而设置的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保证学生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场所,是验证基础理论、巩固专业知识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法的实践基地,利用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并掌握生产流程或工艺的原理,以及生产工艺、基本技能、专业技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探究新知识,并不断拓宽与丰富其专业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因此,校内实训基地是与理论教学相适应的教学实践场所,实训过程也是学生掌握、运用、探究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
二、面向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需要
高等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在基地建设与发展中应围绕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需要。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不仅要突出对本专业关键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且要体现对学生基本生存能力、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适应职业变化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各种能力的关注,为学生未来就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实训课程的设置和内容安排要紧密结合就业岗位职能的需求,根据职业岗位群或专业技术领域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制订相应的培训大纲,设置培训项目,使学生通过实训不仅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而且熟悉和了解与专业相关的技能,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专业的发展情况、相关就业领域的人才需求的改变,对相关课程和实训环节加以调整,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熟悉、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方向、工艺路线和技术应用的本领。按照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及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对职业技能鉴定的具体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与考核,使其在校期间就能积累先期的工作经验,提前与社会接轨,缩短学生就业上岗后的适应期。因此,实训基地建设要充分考虑其“仿真性”,充分体现生产现场的特点,模拟专业岗位实施实际操作训练,设置具有针对性强的、数量和场地足够的、与社会上实际的生产和服务场所尽可能一致的实训环境,使学生体验生产操作的全过程,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
三、面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际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就是指高职院校的教师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要求,经过持续不断的学习研究,逐渐提高自己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使自己从新手逐渐成长为该行业的专家的过程”[1]。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对教师的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师尤其是实训教师不同于基础课程的教师,不仅要有一般教师的丰富的专业知识、很强的教学技能,而且还要有技师娴熟的本专业实践操作技能,要具备传授基本专业知识和指导学生具体操作的能力,即“双师型”的教师,因此,高职教师的专业化是一种特殊的专业化。校内实训基地不仅是训练学生职业技能的场所,同时也应该是教师成长的地方,教师利用实训基地可以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为教学提供第一手资料,更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双师”素质。学校可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考察,让教师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有关技能考核等级证书,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整体素质,增强实训指导能力。实训基地建设除了要为教师的教学素质发展提供条件外,还应重视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实际需要。学校要创造条件,鼓励高职教师利用实训基地的良好条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等活动,承接与工艺技术和成果转化有关的应用项目。教师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还会为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提供实践平台,校内实训基地应成为教师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的开发基地。
四、面向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
学校培养的人才要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是学生施展才能的舞台,面向现代企业发展的实际也是面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就是以职业为导向。正如有学者提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职业性原则”,认为“校内实训基地要应努力营造现代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真实的或仿真的职业环境,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2]。随着现代企业高新技术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具有高技术含量的职业岗位,高科技、高质量、高效能将成为未来企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新产品越来越依靠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职业岗位对新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才培养也必须适应未来市场的需求。设置高职院校实训内容与项目,需要及时甚至超前地分析本地区、行业、社会的发展需要,分析职业群里不同专门方向或相关新职业的发展动向,从而确定实训项目。加强对实训基地设备的投入,尽可能体现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体现现有行业中高技术含量。与生产一线同步,可以让学生掌握生产流程,熟悉生产工艺,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未来职业岗位群对基本技能的要求,使其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努力实现学校与企业、学生未来岗位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唐晓鸣,陈松洲.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J].教育探索,2009,(6).
[2]白福民.高职教育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几点思索[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
(责任编辑:刘福才)
一、面向理论教学的需要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课程教学的中心任务。高职课程应该以实践为导向,能力为本,实践优先,这是从职业教育的使命出发作出的必然选择。校内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中配合理论教学而设置的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保证学生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场所,是验证基础理论、巩固专业知识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法的实践基地,利用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并掌握生产流程或工艺的原理,以及生产工艺、基本技能、专业技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探究新知识,并不断拓宽与丰富其专业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因此,校内实训基地是与理论教学相适应的教学实践场所,实训过程也是学生掌握、运用、探究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
二、面向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需要
高等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在基地建设与发展中应围绕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需要。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不仅要突出对本专业关键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且要体现对学生基本生存能力、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适应职业变化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各种能力的关注,为学生未来就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实训课程的设置和内容安排要紧密结合就业岗位职能的需求,根据职业岗位群或专业技术领域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制订相应的培训大纲,设置培训项目,使学生通过实训不仅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而且熟悉和了解与专业相关的技能,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专业的发展情况、相关就业领域的人才需求的改变,对相关课程和实训环节加以调整,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熟悉、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方向、工艺路线和技术应用的本领。按照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及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对职业技能鉴定的具体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与考核,使其在校期间就能积累先期的工作经验,提前与社会接轨,缩短学生就业上岗后的适应期。因此,实训基地建设要充分考虑其“仿真性”,充分体现生产现场的特点,模拟专业岗位实施实际操作训练,设置具有针对性强的、数量和场地足够的、与社会上实际的生产和服务场所尽可能一致的实训环境,使学生体验生产操作的全过程,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
三、面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际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就是指高职院校的教师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要求,经过持续不断的学习研究,逐渐提高自己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使自己从新手逐渐成长为该行业的专家的过程”[1]。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对教师的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师尤其是实训教师不同于基础课程的教师,不仅要有一般教师的丰富的专业知识、很强的教学技能,而且还要有技师娴熟的本专业实践操作技能,要具备传授基本专业知识和指导学生具体操作的能力,即“双师型”的教师,因此,高职教师的专业化是一种特殊的专业化。校内实训基地不仅是训练学生职业技能的场所,同时也应该是教师成长的地方,教师利用实训基地可以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为教学提供第一手资料,更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双师”素质。学校可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考察,让教师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有关技能考核等级证书,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整体素质,增强实训指导能力。实训基地建设除了要为教师的教学素质发展提供条件外,还应重视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实际需要。学校要创造条件,鼓励高职教师利用实训基地的良好条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等活动,承接与工艺技术和成果转化有关的应用项目。教师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还会为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提供实践平台,校内实训基地应成为教师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的开发基地。
四、面向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
学校培养的人才要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是学生施展才能的舞台,面向现代企业发展的实际也是面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就是以职业为导向。正如有学者提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职业性原则”,认为“校内实训基地要应努力营造现代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真实的或仿真的职业环境,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2]。随着现代企业高新技术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具有高技术含量的职业岗位,高科技、高质量、高效能将成为未来企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新产品越来越依靠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职业岗位对新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才培养也必须适应未来市场的需求。设置高职院校实训内容与项目,需要及时甚至超前地分析本地区、行业、社会的发展需要,分析职业群里不同专门方向或相关新职业的发展动向,从而确定实训项目。加强对实训基地设备的投入,尽可能体现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体现现有行业中高技术含量。与生产一线同步,可以让学生掌握生产流程,熟悉生产工艺,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未来职业岗位群对基本技能的要求,使其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努力实现学校与企业、学生未来岗位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唐晓鸣,陈松洲.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J].教育探索,2009,(6).
[2]白福民.高职教育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几点思索[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
(责任编辑:刘福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