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2015年黑龙江省极端气温指数变化特征

来源 :黑龙江气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sun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黑龙江省极端气温的变化特点及规律,提供气象灾害预警理论依据.利用黑龙江省80个气象站点1971-2015年逐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观测资料,采用国际通用的极端气温指数定义计算了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霜冻日数、结冰日数、夏天日数,利用趋势分析、小波分析、EOF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极端气温指数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和夏天日数均呈增加趋势,霜冻日数和结冰日数呈减少趋势.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结冰日数、夏天日数空间分布模态呈现一致的正变化趋势,霜冻日数空间分布模态呈现正、负相间变化趋势.极端气温指数受地理环境影响较大,区域特征差异明显.近44 a时间尺度上各种极端气温指数存在3种较为明显的周期变化,即22-28 a长周期,10-18 a中周期,5-8a短周期.
其他文献
基于1+X证书制度,对高职护理专业母婴护理教学书证融通实践进行探讨.要融合专业教学标准,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优化智能家居设置,加强产教融合,加强信息化建设.1+X制度是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积极进行1+X母婴护理教学书证融通实践能够实现学生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有机统一,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分析临洮县域孕产妇围产期保健及健康教育的施行情况.选取80例孕产妇,通过对比方式,采用计算机将孕产妇排序后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并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指导.参照组接受常规围产期保健,研究组接受保健+健康教育,比较孕产妇各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记录母婴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孕产妇对保健知识、孕期营养、产后指导等方面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母婴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孕产妇围产期中应用保健及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孕产妇对孕期
分析硝苯地平与拉贝洛尔联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选择97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拉贝洛尔组和联合降压组.拉贝洛尔组给予拉贝洛尔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硝苯地平治疗,分析两组患者24h尿蛋白总量改变以及血压值变化情况,并监测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联合降压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2.24%,显著低于拉贝洛尔组的25.00%(P<0.05).硝苯地平与拉贝洛尔联合降压治疗,可有效提升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并可改善尿蛋白症状,降低不良妊娠结局风险,改善预后,保证母婴安全.
为避免塑料给水管材对水质安全产生不良影响,分析了塑料管材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塑料给水管材对水质安全性的影响,包括重金属、有机物、塑料水管透光性对水质安全的影响.应对输送管材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探讨塑料给水管材对水质安全的影响,保证日常生活用水安全,为人们生活用水及监管提供保障支持.
探讨倍他乐克联合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选取11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5例.两组均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阿司匹林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联合应用倍他乐克治疗,观察组联合倍他乐克、通心络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后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大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联合应用倍他乐克、通心络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改善显著.
为了提升高职康复课程教学质量,探讨了高职康复课程教学问题与改善策略.针对高职康复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职康复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应在课程设计中贯穿工匠精神,加强任务驱动法在康复治疗技术教学中的运用,运用问题导向法开展教学,运用辩证教学法进行专业知识教学,从而提高高职康复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为进一步提高基础护理学教学质量,选取护理学专业17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设为参考组与试验组,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依托于微信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基础护理学教学.教学完成后,对两组学生的理论知识、实验技能、自学能力进行考核,调查教学满意度情况.试验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实验成绩及满意度情况均高于参考组(P<0.05),试验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优于参考组(P<0.01).依托于微信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学生的自学水平.
利用牡丹江地区1967-2012年年初霜日、终霜日、无霜期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多项式趋势等统计方法,分析牡丹江地区46 a来霜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表明,牡丹江地区初霜日平均值为9月23日,时间序列绝对变率为5.27 d,线性倾向率为2.6 d/10 a,呈缓慢延迟趋势,46 a初霜日平均推迟了12 d;终霜日平均值为5月9日,时间序列绝对变率为5.20 d,线性倾向率为-1.90 d/10 a,呈缓慢提前趋势,46 a终霜日平均提前了9 d;无霜期平均值为136 d,绝对变率为8.26 d,线性倾向
本文利用1979-2019年ERA5再分析资料通过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等方法探讨高温日数变化与气候变暖、海表温度等气候因子的可能联系,EOF分析中前两个模态分别表现出一致型变化特征.分析表明,伴随全球变暖,副热带高压向北扩张和哈德莱环流的增强,有利于北半球高温日数的增加.在大西洋,三个主要异常中心分别位于北大西洋高纬度、中纬度和低纬度海域,在太平洋,异常区域主要位于赤道中东太平洋,说明北大西洋三极型SST异常、ENSO、Mega-ENSO可能是影响因素之一.
2020/2021年冬季黑龙江省表现为“前冬暖、后冬冷”的气候特征.在500 hPa欧亚中高纬地区为“两槽一脊”环流形势,东亚大槽位置偏西、强度偏强,以经向环流为主,利于引导冷空气南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负异常、AO的负位相、北半球极涡面积偏大,均与黑龙江省冬季气温有较好的相关性.季节内东亚冬季风阶段性转换特征明显,出现明显低温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