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碎片拾遗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iao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整理“文革”报纸,看到满纸荒唐的口号和报道,心里特别沉闷,一段段自己孩提时所经历过的往事不断在脑海里放映……
  
  一
  
  1966年盛夏的一天下午,刚放学回家,就听后街锣鼓喧天,口号不断,“坚决拥护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坚决拥护毛主席亲自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打倒一切牛鬼蛇神”……,声音越来越近,正要出去看热闹,就见一群戴着红袖章的年轻人气势汹汹地闯进院子,带头的一个姓于,一个姓李,都是远邻。他们严肃地对我父母说,要破除迷信,把家里的古旧物品拿出来烧掉,说着进门就翻箱倒柜,将家里翻了个底朝天,出门时,将在房门东侧盏窑(用砖砌出房子造型,旧时放灯照用的)砸碎,边打边说,这就是迷信产物。刚建一年的造型装饰顷刻间毁灭了。从此这个原本寂静村庄再也没了安宁,村里的大喇叭整天高声叫嚷着“夺权!夺权!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等口号。戴红卫兵袖标的青年这一阵特别忙碌,整天出入地主、富农家庭,村里的几个老干部也陆续被揪斗。
  
  二
  
  一天,爸爸买来三枚红底镀金毛主席像章,三分钱一枚,漂亮极了,分给哥哥妹妹我们每人一只,然后帮我们别在胸前。破旧不堪的蓝粗布上衣,顿时格外耀眼。孩子们天性爱显摆。戴上不久,我便到西边邻村安固的姨家串门,目的是向表兄炫耀这枚金灿灿的毛主席像章。
  俗话说乐极生悲,不幸的事终于发生了。刚到安固供销社墙角,便被一个比自己大些的孩子拦住,索要这枚毛主席像章。我挺胸突出像章让他观看,没想到这家伙一把劈胸将像章揪走,边跑边说:“毛主席像章许拾、许抢、许要!你追也白追”。痛失珍宝怎肯甘心,于是一边哀求一边追。然而,那家伙转了几个胡同就消失了。当时心情真是痛苦极了,委屈极了,也懊悔极了。这是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九年来吃的第一个大亏。
  
  三
  
  不久,《毛主席语录》和“老三篇”单行本发行下来,全村到处组织学习,就连当街坐着的老太太也得学。一天晚上,父亲要我和哥哥一起练习说快板,宣传学习毛主席语录意义,快板词由他自己编写,竹板也由他制作——从竹板梢门上截取四块竹板,钻两个孔,用绳子一穿就成了。为了营造特技效果,还用一根木条做出一排锯齿,打板过程中不时用木锯条在板上端拉几下。背熟快板词后当晚上街,“打竹板,响叮当,毛主席著作闪金光,逐字逐句认真背,越学心里越亮堂。……”由于我们俩个头小,声音脆,吸引了很多邻居和过往行人演说,每晚说几遍,有时还流动演说,受到大家称赞。十几天后被邀去参加大队文艺演出。平谷县夏各庄是全北京郊区最大的村庄,当时就有7300多口人,街心新建一座大戏台,上台后往台下一看,黑压压一片,紧张得心里直打颤。上了几场以后,其他形式的演出越来越丰富,我的“艺术生涯”也就宣告结束了。
  
  四
  
  1967年春开始实行“早请示晚汇报”。早晨起来第一件事是洗脸,然后全家人横向排成一排,恭恭敬敬地站在毛主席像前,先齐声高唱《东方红》,然后向毛主席表示,这天自己将怎样学习,回家后怎样劳动。那时家里很穷,很少吃早饭,所以请示完就上学去。即便吃,也是很稀的玉米粥。晚饭前,还是那样排队,对着毛主席像汇报当天的学习和劳动情况,完后高唱《大海航行靠舵手》。现在回想起来,决不是摆样子,而是非常虔诚。当时我曾想,都是家里人,又没有外人看到,何必那样认真呢?父亲发现我有活思想,严肃地告诫我说,你对着毛主席像好好看看他的眼睛,然后再换个角度看,是什么样子。我按照他的说法一试,吓了一跳,原来毛主席像上的两只眼睛永远都是慈祥而又严肃地盯着自己,无论任何角度。父亲说,毛主席时刻都在看着咱们的行动,你不在他面前时,他也能看到你。
  孩子毕竟有爱玩的天性,时间一长还是克制不住自己,放学后不回家,而是到村外树上掏鸟,晚上汇报时故意隐瞒不报。开始还有些忐忑不安,不知道这样做会出现什么结果。不知是毛主席一时疏忽没有看到,还是他老人家看到以后宽宏大度没有追究,几天过去了居然什么不良反应都没有。然而父亲的眼光却依然很严肃,每天都要求我们严格按毛主席说的去做。
  
  五
  
  一个周末的晚上,父亲组织全家人坐在炕上评选先进,要求大家谈谈一周内都干了些什么,学习怎样,汇报完后开始评选。这会儿纪念章也多了,还有一种最新鲜的语录牌,上边刻着“为人民服务”,白地黄边,很好看。所以,一等奖是语录牌,二等奖是纪念章。他本人不参加选举,选举范围只对妈妈和我们兄妹三个。第一周因刚买了一对小灰兔,自己特别喜爱,打草很勤,所以被评为一等奖,光荣地戴上了语录牌。第二周因偷吃生产队喂小猪的豆饼,被妹妹举报,语录牌被追回,奖给了妹妹。
  
  六
  
  那年月最频繁是斗争大会,几乎每天都开。白天在学校斗校长和老师,晚上在生产队或大队斗争地主。糊个大纸帽子给他们戴上,胸前还挂一个大木牌,牌上和纸帽子上都写着“打倒×××”字样,让他们游街,前边锣鼓开道,后边跟着全村近1400多学生,沿着大街边喊口号便跟着前边人走,队伍很长。大约一年多都是这样。
  
  七
  
  1968年1月发生件颇为不理解的事。
  那阵整天斗争“地主婆”一一个68岁的徐老太太。大年三十那天,贫下中农都在家里热热闹闹地准备过新年,却让36名“地富反坏右”分子到北大道去刨树根,其中包括这位老太太。老太太实在独立完成不了,便在街口提愿出一块钱雇人挖。第四生产队队长家里7口人,其中4个孩子,过年买不起肉,为得到这一块钱,便和徐氏秘密达成“协定”。 30多个“异类分子”间夹着一个生产队干部在那里刨树根,引起警惕性很高的大队民兵注意,向组织作了汇报。结果大年初一晚上生产队召开紧急会议,批斗他们二人。主题意思是徐某某解放前就靠剥削百姓过着糜烂的腐化生活,现在依然梦想夺回她已失去的天堂生活,用糖衣炮弹向我们的革命干部进攻;批判李队长的原因是,作为革命干部,经不起阶级敌人用糖衣裹着的炮弹袭击,被敌人的金钱所收买。这件事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第一次产生震动一 那么大岁数老太太刨冰冻三尺的大树根,能行吗?队长家那么穷,为能让孩子吃上一口肉,自己不惜花一天时间将两棵树根刨下,不就是没办法吗?怎么算是被糖衣炮弹打倒了呢?这应该是自己对这场伟大运动的第一次不解。
  
  八
  
  1969年4月25日,党的九大闭幕。第二天上午全村人包括学生都集中到村中心的大戏台参加联欢会。高高的戏台两侧悬挂着从没有见过的那么大的鞭炮。革委会主任宣布开会后燃放爆竹。然后宣读召开九大喜报。九大是历次党代会最隆重的一次,也是最不正常的一次。九大闭幕后,大红字喜报到处张贴。后来我在收藏“文革”报时,还特意多存几份。
  
  九
  
  1970年,学校为每个学生购买一张新闻纸制六寸大毛主席像,一分钱一张,端端正正地贴在桌子的右上角,以便随时接受他老人家监督。一次课间休息,同学秦福顺和张富增追逐,秦福顺用手指蘸口水弹对方,不料口水竟然落到了课桌的毛主席像上,有位同学立即向班主任作了汇报,班主任进来后立即将秦福顺找到办公室。大家不由一阵紧张。班主任回到班上后立即组织现场批判。同学马三九主持,他高声喊道:“现在,把现行反革命分子秦福顺带上来!”班主任觉得不妥,马上纠正说:“现在还不能说是现行反革命。”
  
  十
  
  1971年9月13日林彪叛逃,中央对外高度保密。但没有不透风的墙。对新闻敏感的人逐渐察觉异常,报纸怎么没有了林彪的消息,国庆活动安排也很简单,而且报纸不断刊登“要团结不要分裂”,“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等毛主席提出的新口号。国庆节后,邻居一位在海军当干部的叔叔回家,将他所知道的真情秘密告诉了家人,并嘱咐家人千万不许说出去。但是这样的重大新闻怎么能控制得住呢?消息悄悄地在频繁秘传,每次传递最后都嘱咐一句,“千万不要外说”。我是在一天的中午得知的,那位叔叔的堂弟神神秘秘地来到我家,把正在吃饭的我叫出去,低声告诉了这件事。开始我不敢相信,但联想近一时期确实没有了林彪的活动报道,所以才半信半疑。
其他文献
11月22日至24日,北京诚轩2009年秋季拍卖会将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共推出中国书画、瓷器工艺品、油画雕塑及邮品钱币(11月13日至16日)四个项目8个专场。  中国书画近600件拍品分作(一)(二)2个专场举行,近现代大家均有佳作参拍。张大千《仿石溪山水》和《松阴滴翠》为“创造自我独立之风格”的变古之作,前者以石溪意趣写宋人诗意,后者笔法上更多显露王蒙画风细润精致的影响。另幅《竹园精合》为19
期刊
傅抱石画作行情的上涨轨迹  出身平民家庭的傅抱石,17岁即仿刻赵之谦印售卖养家,成名后,卖画收入长期是养家糊口的重要经济来源,其画作走向市场较早,这一点极似齐白石。  从资料推测,傅抱石画作一开始售卖价格就不低。游学日本的傅抱石得郭沫若、金原省吾支持,1934年5月10日至14日在东京银座松坂屋举办“傅抱石中国画展览”,展出篆刻、书画作品170余件,传说参展作品大部分售出。返国后,傅抱石分别于19
期刊
中国大陆收藏活动60年来经历了从低潮向高潮,从少数人向广大群众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运动使地主老财的家当被分给贫下中农,除极少数开明人士外,农村已无收藏意义上的大户人家;在城市,收藏文物的各届人士常将珍藏献给国家,如北京张伯驹、天津周叔繡、上海潘达于、合肥刘肃等,郭沫若、郑振铎等国家干部更是将收藏的甲骨、陶器等悉数交给国家。这些慷慨捐赠,缓解了故宫等处大量宝物被运至台湾而造成博物
期刊
影像是人类文化和历史最直接、最生动、最真实、最持久的认知形式和传承方式。影像收藏不只是从内容和视觉资讯上将历史文化保留下来,还可以从视觉艺术、视觉表达和技术技法让人们感受摄影文化和影像魅力。同时,摄影收藏还是认知艺术家最重要的方式。  2006年北京华辰秋拍的影像专场拍卖,启动了中国的摄影收藏,推动了摄影画廊和影像艺术品的繁荣,并逐步建立起了中国影像收藏的类别和规则,摄影收藏的法律法规也逐渐建立和
期刊
编者按:9月24日,芷兰雅集艺术月谈举行了第三期讲座,邀请美术评论家龚继遂先生担任主讲嘉宾,讲题是“百代标程千年际遇——宋元绘画的欣赏与收藏”。龚继遂先生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赴美留学,攻读中国美术史专业。1993年即在苏富比拍卖公司任职中国书画部主任,随后主持香港中国当代油画的拍卖工作。自1997年起,龚继遂先生在美国成立公司,专职从事有关中国艺术品的估价工作,包括保险估价、捐赠估价、财务
期刊
最近因为筹备《打开尘封的记忆——中国民间手写家书展》,阅读了大量来自民间的家书原件,许多尘封已久的记忆一一浮出水面。解放前,受教育普及程度的局限,加上社会动荡,书写和阅读家书只是一部分人的专利。而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教育和邮政事业的发展,家书的写作、寄递更加普遍,家书在传递信息、表达亲情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家书文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历经“文革”、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时期,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
期刊
从收藏的角度来看宣传画,图文并茂、记载特定历史画面,正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宣传画本身也是书画作品,它是时代的产品,画风绝无仅有。其中,新中国成立后的宣传画正在以其印制精美、历史感强等特性,成为人们热中的收藏对象。  宣传画在中国的兴起,是20世纪革命运动和战争的需要,曾经在革命运动和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战争的结束和社会政治运动的减少,以及宣传工作在社会生活中的转换,宣传画在20世纪80年代
期刊
20世纪在中国收藏史上的重要性,怎么评价也不过分。尤其是20世纪初和世纪末,因为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而使收藏活动及收藏观都带有鲜明的转型特征。  与中国传统收藏相比,20世纪中国近现代收藏呈现出两个转折:一是传统秘藏观逐渐被公用公享的新式收藏观所取代, “公藏”成为中国收藏发展的主流;一是收藏主要由怡情养性和考证研究而日益向投资、投机的方向靠拢,致使原本属于小众的雅好,渐成为大众分享的“盛宴”。前
期刊
1966年春天,从广播电台收听到河北省邢台地区发生大地震的消息,有30个人民公社,34万人受灾。周恩来总理还亲自到灾区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救灾工作。可是过了没有多久,就听不到关于邢台地震的消息了。  接着的是批判邓拓、吴晗、廖沫沙在《北京晚报》上写的《三家村札记》和《燕山夜话》,说他们的三家村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那时我最爱听的是教唱《大海航行靠舵手》的节目。当时有两个版本,一个是笛子伴奏,一个
期刊
琉璃厂是北京著名的文化街市,从清代乾隆年间起这里成为书籍、字画、碑帖、文具、金石文玩等商品的集散地和交易中心。在这里陈设和买卖的书籍文玩对于学术文化的繁荣发达有切实的贡献。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鸦片战争后至民国年间,中国国势衰弱,琉璃厂也经历了几度盛衰,而其繁荣也具有了畸形的色彩。到解放前夕,原本兴盛的书业奄奄一息,而文物古玩则大兴。琉璃厂商肆竟成为帝国主义分子掠夺我民族文化财产的场所,一些珍贵古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