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中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推进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leng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幼儿园大班“打地鼠”四次游戏探索实践为例,论述推进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学习与发展的策略,通过集体情感和认知学习让儿童参与规则制订,有效干预与控制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拓展主题活动话题,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关键词】自主游戏 打地鼠 游戏探索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A-0096-03
  “打地鼠”游戏源于大班幼儿的自主游戏,教师通过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解读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幼儿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丰富游戏的内容与玩法,推进幼儿多元核心经验的发展。
  一、游戏的生成
  打闹游戏是指儿童之间彼此打击、推搡、追逐、突袭和互相捶打的行为。在打闹游戏中,幼儿是自由、愉悦的,打闹游戏深受幼儿喜欢。幼儿进入大班以后,同伴群体意识增强,幼儿在户外游戏中喜欢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自主开展打闹游戏。幼儿园户外材料区新投放若干1米和30厘米的圆柱形泡沫软棒,被大班幼儿发现后,他们将长短不一的软棒组合成“锤子”,开启了愉快的追逐打闹游戏之旅。在打鬧游戏中,瀚锋发现了其他游戏区的空纸箱,并钻进纸箱内藏身,阳阳追上来不停地用泡沫软棒击打纸箱。这个游戏情境让瀚锋联想到“打地鼠”游戏,于是瀚锋召唤同伴玩“打地鼠”的游戏。教师相机给他们增加干净的废旧纸箱,于是一部分幼儿拿“锤子”,另一部分幼儿躲在纸箱里,“打地鼠”游戏开始了。
  二、游戏材料与环境创设
  (一)游戏材料
  1.1米和30厘米的圆柱形泡沫软棒、纸箱。
  2.骑行帽、布艺箱子、角色扮演所需的“食物”。
  (二)环境创设
  1.物质环境:创造户外空间以促进幼儿自发游戏。幼儿初次“打地鼠”的活动区域是在较窄的水泥过道上,考虑到幼儿在水泥过道追逐的不安全因素,教师引导幼儿将游戏区域调整至宽敞的、悬浮地板材质的操场和有孔的大型玩具区。于是产生两种“地洞”——纸箱地洞和大型玩具塑料地洞。地洞数量和游戏空间的增加,充分满足更多幼儿同时在安全的游戏场地开展游戏。
  有孔的大型玩具区为幼儿提供更多活动和锻炼肌肉的机会。塑料“地洞”的前、后、左、右、上侧都有孔,“地洞”之间有圆柱形“通道”衔接,幼儿可钻、可爬;约80厘米高的“地洞”和“通道”上方可供幼儿走动和跳跃,这些因素能够为幼儿的大肌肉运动提供具有挑战性的自发游戏运动行为。
  2.心理环境:营造自由、轻松的游戏氛围,观察和追随幼儿游戏开展的过程,让幼儿能够安全地开展打闹游戏。
  三、幼儿的前期经验与教师预期
  (一)幼儿的前期经验
  1.具有合作游戏的意识。
  2.熟悉“打地鼠”游戏和《老鼠偷油》的故事。
  3.具备一定的绘画水平和规则意识。
  4.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师预期
  1.幼儿能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分析原因。
  2.尝试与同伴协商解决问题,制订和改进规则。
  3.尝试用图画和符号传达自己的想法。
  四、游戏玩法与规则
  (一)游戏玩法
  幼儿将圆柱形软棒当作“锤子”,将纸箱和有孔的大型玩具当作“地洞”,幼儿分别扮演地鼠和猫(即“打地鼠”者)。地鼠需要跑出洞偷食物,猫负责用“锤子”击“打地鼠”,在规定的时间内若是地鼠全部被猫打中则猫获胜,反之地鼠获胜。
  (二)游戏规则
  1.地鼠在地洞里未冒头时,猫不能击打。
  2.要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游戏,不能跑出划定的区域。
  3.犯规的幼儿暂停游戏,被击中的地鼠到猫家中囚禁。
  4.救援规则:未被击中的地鼠触碰到被击中的地鼠则救援成功,被击中的地鼠可以重新进入游戏。
  五、游戏过程实录
  (一)第一次“打地鼠”游戏
  1.幼儿以自由分组的形式开展“打地鼠”游戏(每组均为3—5人)
  A组游戏中,游戏进行大约5分钟后,四位幼儿围着地洞一直用“锤子”击打“地鼠”,扮演地鼠的睿睿蹲在地洞里不敢冒头,子岩忍不住撕扯纸箱“地洞”,纸箱裂开了,睿睿生气地离开游戏区。教师及时给睿睿安慰,并通过聊天的方式了解睿睿生气的原因及需求。
  B组游戏中,三名幼儿围打“地鼠”阳阳。一分钟后,阳阳的面部表情由“晴”转“阴”,并用拳头“反击”。阳阳的反击没有成功阻止三位幼儿的围打行为,阳阳举起“地洞”跑开,恺恺穷追不舍直至大型攀爬区,差点撞到攀爬区排队等候游戏的幼儿。教师引导幼儿回归有孔的大型玩具区,并引导幼儿感受阳阳的情绪变化,提醒幼儿避免攻击性行为。
  2.第一次游戏出现的问题
  地鼠未冒头就遭到多人围打,导致地鼠不敢“出洞”;“打地鼠”变成打闹,游戏中出现攻击性行为;幼儿追逐过程中无边界乱跑,影响其他幼儿游戏。
  3.教师的支持与回应
  细心观察,适时介入;通过回放游戏视频,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帮助幼儿将问题汇总,鼓励幼儿用图片和符号表征;与幼儿共同讨论如何解决问题,鼓励幼儿自己制订游戏规则,通过投票方式统一规则。根据幼儿需求提供新材料:保护头部的骑行帽、控制游戏时间的音乐。
  幼儿经过讨论制订游戏规则:用材料界定角色,戴骑行帽的是地鼠,拿“锤子”的是“打地鼠”者,材料的数量决定角色数量;地鼠冒头时打“地鼠者”要轻轻击打;地鼠不能随意跑出地洞;用音乐控制游戏时间,音乐结束时换人进行游戏。
  (二)第二次“打地鼠”游戏
  经过第一次“打地鼠”游戏后讨论制订规则,幼儿开始第二次游戏。他们将原来3—5人分组游戏的形式改为10人一个大组轮流游戏的形式。幼儿尊重自己制订的游戏规则并严格遵守规则,游戏有序地进行。   1.第二次游戏出现的问题
  一是“打地鼠”者拿着“锤子”牢牢守住一个地洞口,该地洞内的幼儿不敢出洞,形成角色僵持局面。二是地鼠和鼠洞数量相同,地鼠转移到别的洞里,两只地鼠挤在一起无法动弹,游戏中止。地鼠冒出头后往往只看前面,很容易被“打地鼠”者从后面偷袭。
  2.教师的支持与回应
  通过回放视频、游戏小结、分享经验,将幼儿的个别经验转化为集体经验。跟进并丰富游戏主题,引进《老鼠偷油》的角色游戏,创设“老鼠偷油,猫捉老鼠”的游戏情境。与幼儿共同调整和丰富游戏规则。将原先不能随意跑出地洞的规则调整为允许地鼠跑出地洞偷食物。为了避免幼儿无限制地追逐,限定游戏范围,被击中的地鼠暂停游戏,需到猫家中“囚禁”,同时增加老鼠偷食所需的“食物”道具。
  教师引导幼儿开展了“聪明策略”大讨论,总结了聪明的地鼠策略和聪明的“打地鼠”策略,将幼儿的个别经验转化成集体经验。
  (三)第三次“打地鼠”游戏
  丰富了游戏角色、游戏道具、游戏规则和游戏策略后,尤其是“偷食物”环节紧张、刺激,幼儿游戏场面激烈。
  1.第三次游戏出现的问题
  食物放在同一个地方,猫只要守在食物旁就可以很快将老鼠击打完毕,地鼠在五分钟内全军覆没,游戏时间太短,无法满足幼儿游戏与运动的需求。
  2.教师的支持与回应
  回放视频,引导幼儿发现地鼠很快就全部被打中的原因。师幼共同讨论如何才能延长游戏的时间。当幼儿想法受局限时,教师提出:被“囚禁”的地鼠还想出来玩,怎么办?于是生成了救援法则,被击中的地鼠可以重新回归游戏。
  (四)第四次“打地鼠”游戏
  将原来集中摆放食物的形式改成分散摆放,双方互动的范围和机会都增加了。救援环节给幼儿带来更多的挑战和刺激,使地鼠有机会重新回归游戏,延长游戏时间,幼儿玩得既充分又激烈。
  六、游戏活动的特点及价值分析
  (一)活动的特点
  “打地鼠”游戏是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自发组织的户外游戏。游戏包含“猫”和“地鼠”两种角色,角色分明,主题突出,幼儿围绕着猫和老鼠的主题逐渐深入开展游戏。“打地鼠”游戏不仅是角色游戏,也是打闹游戏。活跃的打闹游戏容易使幼儿在跑、追逐、捉人等活动中获得快乐的体验,将幼儿发展与新的学习整合起来,使幼儿体验到思考、对话、与玩伴或教师协商时的认知与社会需求。
  (二)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价值
  1.幼儿健康领域的发展
  扮演地鼠的幼儿在反复蹲下和站立的过程中大肌肉力量获得了发展。双方在游戏中不断调整身体的姿势和位置,发展了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在追逐中发展耐力。“地鼠”偷食的紧张,救援中的兴奋,等待救援的迫切,获救后的欣喜,同伴呐喊助威时对团队力量和成功自信的感知,这些珍贵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积极情绪的发展。
  2.幼儿社会领域的发展
  在游戏小结时,幼儿通过观看游戏视频、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策略、协商统一等环节,不断增强合作意识和能力。幼儿自己制订游戏规则、改进游戏规测、拓展游戏策略等,使自身的规则意识和行为规范不断得到强化。
  3.幼儿语言与艺术领域的发展
  幼儿的语言能力在描述问题、分析原因、与同伴沟通协商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获得发展。整个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用独特的方式将问题、规则表现出来。幼儿在用图画表征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箭头、打勾、打叉、数字、加号、游戏地图等符号,多元的表征方式说明幼儿表征能力得到提升。
  4.幼儿科学领域的发展
  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数量关系,并对问题的分析、对规则的探索,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自己制订的规则还能用数字、图画、图表等符号记录下来,发展了探究欲望,提升了探究能力。
  七、游戏中教师支持行为的适切性分析与支持策略
  教师在推进幼儿游戏的过程中遵循“幼儿主体,教师主导”的教育理念。教师追随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通过“活动—发现问题—任务式提问—研讨策略,探讨问题解决方案—再活动”不断循环上升的方式,在游戏中推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1.教师发现幼儿生气时,采用“认同情绪”的方法安慰幼儿,使幼儿平复情绪,然后以观察者的身份与幼儿进行交谈,了解到幼儿需要有序的游戏规则并与他人达成共识才愿意继续游戏。集体式的情感和认知的学习为个体儿童创造了全新的机会。儿童不仅学会适应社会,而且在参与社会化的过程,学会怎样成为更好的个体。在交往互动中,幼儿因相异的非智力因素互相影响,实现榜样激励和“个体与集体”的共生共长。关注到班上大部分幼儿都喜欢“打地鼠”游戏,为顺应幼儿对规则的需求,教师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对5—6岁儿童发展目标的界定,将“能与同伴协商制订游戏和活动规则”作为下一步活动的目标,开展了“打地鼠游戏规则的制订”集体教育教学活动,使全班幼儿参与规则的制订,统一关于游戏规则的想法。
  2.“打地鼠”游戏发展成打闹游戏,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帮助幼儿识别如何控制明显的攻击性冲动尤为重要,教师必须直接进行干预。如果教师此时不进行干预,幼儿的打闹游戏就有可能发展成打架。当幼儿闯入别的游戏区打扰其他儿童游戏时,教师直接介入,及时维持游戏秩序。
  3.当游戏处于僵持、停滞状态,幼儿感到游戏无趣、无挑战的阶段时,教师引进《老鼠偷油》的故事丰富游戏角色和情境,让新的游戏情境“老鼠偷油,猫捉老鼠”激发幼儿的游戏欲望。教师通过引发游戏范围的界定、被击中的地鼠怎么办等相关讨论,鼓励并促进幼儿主导协商活动。教师创设的新情境有效拓展了主题活动的话题,使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当幼儿的想法受限时,教师通过补充提问来深化幼儿游戏。如教师的提问使幼儿生成了救援法则,救援环节的增加延长了同伴的互动游戏的持续时间,满足了幼儿活动的需要。
  在“打地鼠”的游戏活动中,教师的任务是支持和帮助兒童从原有的经验和水平出发建构新的经验。当地鼠熟悉和掌握偷食路线和技巧后,偷食将变得越来越容易。为进一步满足幼儿运动、游戏、挑战、冒险、社会交往的需求,教师应对户外活动场所进行更加合理的规划,创设更复杂的环境增加活动的挑战性,投放新材料——呼啦圈作为“陷阱”,让地鼠和猫在追捕过程中避开“陷阱”,若是“落入陷阱”则游戏暂停;鼓励幼儿讨论“落入陷阱”的救援方法,让儿童通过活动进一步增强胜任感和成功感。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游戏精神的幼儿园课程研究”(编号2019A053)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刘利红(1971— ),广西博白人,广西大学第二幼儿园业务园长,华中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士,高级教师职称,主要研究方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幼儿园园本教研、幼儿园课程建设等。
  刘秋华(1983— ),广西武鸣人,广西大学第二幼儿园保教主任,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士,一级教师职称,主要研究方向: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幼儿园健康领域游戏课程等。
  (责编 杨 春)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教学为例,论述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化学教学的途径,提出通过创设情境、开展探究活动、回归生活等教学建议,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答生活之谜,体会学习化学课程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初中化学 生活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A-0051-03  2015年桂林市开始使用科粤
期刊
【摘要】本文以《空气的成分》教学为例,论述落实科学探究常态化的初中化学教学途径,提出教师应重视科学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运用多媒体助力科学探究,适当地将课本演示实验、实验误差分析设计成探究性实验、学生实验等教学建议。  【关键词】初中化学 科学探究 常态化 空气的成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A-0048-03  《义务教育化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做好阅读教学“加法”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以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的三个教学片段为例,建议通过“阅读加法——补充阅读材料”,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 阅读材 加法 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A-0072-03  当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
期刊
【摘要】本文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阐述“图形与几何”阅读材料的编排情况,提出教师应重视阅读材料,明确编者的编排意图,结合课本中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由初步感知图形的魅力,到深度阅读感受祖先的智慧,培养数学思想。  【关键词】人教版数学教材 图形与几何 阅读材料数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A-0110-0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
期刊
【摘要】本文以东环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为例论述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途径,主要围绕关注文体特色教给阅读方法、拓展课外阅读激发阅读能动性、营造阅读氛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等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文体特色 拓展阅读 阅读习惯 语文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A-0070-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
期刊
【摘要】本文以南宁市第四十二中学开展的以雷锋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建设为例,阐述学校文化建设的模式和思路,即:以鲜明的文化理念引领学校文化建设;构建物质文化系统,让校园环境成为隐性课程;构建学校文化的活动载体——行为文化系统;构建学校文化的保障机制——制度文化系统。  【关键词】学校文化 雷锋精神 文化理念 物质文化 行为文化 制度文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东兴市马路镇中心小学推进乡村学校信息化建设、探索“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背景、措施和成效,该校通过建章立制、对照标准夯实硬件、“校”“点”互动、常态应用、专家引领等方式提高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边境地区 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一校带多点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A-00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标点符号教学对阅读素养的促进作用,以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穷人》一课为例,建议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体会标点符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不同表达效果,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解决阅读教学中教师忽略标点符号、将学习标点符号与阅读理解截然分开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标点符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
期刊
【摘要】本文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的教学为例,论述教师要站在单元高度,对习作例文进行整合,以便充分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有效指导学生开展习作训练。  【关键词】统编教材 例文 例子 单元整合 习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A-0107-02  相比其他版本,统编教材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单元编排紧紧围绕语文要素进行。
期刊
【摘要】本文以特级教师刘松执教的《倍的认识》一课为例,论述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图示开展教学的途径,认为运用图示进行教学能够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建立概念,使学生真正理解“倍”的内涵及本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倍的认识》 图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A-0094-03  数学概念是客观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