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助力边境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gh45h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东兴市马路镇中心小学推进乡村学校信息化建设、探索“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背景、措施和成效,该校通过建章立制、对照标准夯实硬件、“校”“点”互动、常态应用、专家引领等方式提高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边境地区 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一校带多点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A-0079-03
  加速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尤其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化基础建设,通过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对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县域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近两年来,东兴市马路镇中心小学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广西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7—2020年)》,积极推进乡镇和乡村学校信息化建设,主动探索“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实践,提高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极大地促进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开展“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教学的背景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东兴市马路镇中心小学是一所位于东兴市边境边远山区的乡镇中心小学,是陈济堂先生于1928年创办的,服务半径16.3公里,学校管辖2个村完小及12个教学点(其中有8个教学点的学生都是30人以下)。2018年春季学期,全镇小学共有学生1088人,开设55个教学班。学校树立了“互联网+绿色生态乡村学校”的办学定位,以“绿色生态、人文生态、科技生态”为宗旨推进办学。
  (二)学校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1.专业学科教师紧缺。马路镇中心小学普遍实行包班教学,有些村完小、教学点的音乐、美术、信息技术、英语等学科课程还没有专业教师,甚至有些教学点因缺少专业教师而使得一些课程基本形同虚设,教学质量与中心校和城区学校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2.师资队伍不稳定。马路镇中心小学所管辖的学校分布在马路镇各个村。距离乡镇最远的有16.3公里,给教师带来了交通、生活的不便,造成教师队伍不够稳定,人才引不进、留不住、扎不了根。即使是中心小学,许多年轻教师工作几年就希望调到城区学校,因此顶岗教师较多,但由于他们的经验不足,对学生的教学很不利。
  3.优质教学资源缺乏。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已较为完备,但是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仍较为紧缺,缺少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示范课例,各个版本教材的数字教学资源也较为紧缺。
  二、开展“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教学的措施
  (一)领导重视,建章立制
  面对学校发展的窘境,笔者带队奔赴各地学习先进的经验,召开中层领导会议商讨解决方案。一是成立了“东兴市马路镇中心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责任落实到位。二是由分管业务的副校长和教务处牵头负责教师校本培训,定期检查。
  (二)对照标准,夯实基础
  要确保乡镇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对照标准夯实硬件是前提。学校对照《广西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标准(试行)》,一是与中国电信东兴分司合作,所辖15所小学宽带网络接入都达到200M,全镇学校实现互联网全覆盖,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二是全镇小学全部教室配置交互式电子白板“班班通”设备,全镇累计建设计算机教室7间,实现中心校和村完小都配备计算机教室。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信息化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校”“点”互动,共享资源
  学校在东兴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著力解决专业教师短缺、优质资源匮乏的难点,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理念,促使同步互动课堂于2017年9月在中心校和所辖村小、教学点落地,并初步建成了东兴市马路镇中心小学云服务平台。
  学校的互动课堂实行“一主二辅”的模式,在中心校校本部建了两个直播主教室,在教学点建了4个辅教室,教学点的学生享受到了中心校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而其他教学点的教师或学生也可以登录云服务平台通过观看课堂实录来参加教学活动。同时,建设录播教室3间,网络在线同步互动课堂6个。利用云服务平台进行同步互动课堂授课,就是让相距较远的两所或三所偏远村小和教学点依靠网络带宽,借助录播教室进行视频、音频实时传输,搭建远程同步互动教学系统,真正实现双向同步互动教学。利用同步互动课堂教学,可以充分发挥乡镇中心校优质师资优势,让乡镇中心校教师作为教学点主讲教师,实施远程同步互动教学,承担教学点具体的教学任务。
  (四)常态应用,深化改革
  利用同步互动课堂设备和网络平台,中心校和村小、教学点积极探索“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教学模式。
  1.设备软件应用常态化
  学校所有班级都使用“畅言教学通”平台进行备课、授课,通过“畅言教学通”平台,使得学校教学、教研、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深度融合,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并大幅度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使用了“畅言教学通”教学平台进行授课后,教师的教学手段多样化了,教学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提高,马路镇小学每年都有1100多名学生和100多位教师从中受益。
  2.“一校带多点”常态化
  利用同步互动课堂和网络平台,中心校两个主教室的教师每周按照课表与教学点的教师开展常态化连线授课,每周固定连线6节英语课、4节美术课、4节音乐课,让教学点的孩子享受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成为一种常态。通过同步互动课堂,中心校的教师和教学点的孩子直接交流,教师能够依据孩子的不同学习情况和学习基础有针对性地授课,同时依据授课情况作适当的调整,而非简单的教育资源共享。如中心校的教师陶志娟就利用同步互动课堂连接两个教学点进行教学,让两个教学点的孩子都能通过互联网互动课堂的方式进行有趣的美术课学习,课堂中两个学校的孩子都与主课堂教师进行积极的互动。   从教学应用实践来看,乡镇中心校主讲教师在远程同步互动课堂中所起到的作用举足轻重,其教学水平、教学组织能力直接影响到远程同步互动课堂的效果。乡镇中心校主讲教师在远程同步互动课堂中的教学任务包括辅助教学点教师突破时空的限制进行远程集体备课、完成教学设计、实施教学活动以及进行课后教学反思,其在远程同步互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扮演着领导者、策划者、主导者和总结者的重要角色,是极其关键的一员。
  3.信息化教学活动常态化
  学校坚持以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来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引导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和教学水平提升。2013年以来,中心校组织教师每个学期都以“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为主题上一节教研课。这些教研课在全镇中进行分享,组织教师进行“说、授、评”教研活动,从而带动和促进了学区教研活动的开展。该举措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有力地推进了本校内部课堂教学的深化,促进了学区的课程整合。
  (五)专家引领,强抓培训
  学校在探索“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教学应用模式的过程中,加入广西教育技术学学会,推荐三个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加入学会,得到了广西师范学院教育技术专家的指导。学校一是培训“种子教师”,请学会对学校的“种子教师”进行培训,培训“种子教师”15名。二是抓好骨干教师。“种子教师”回到本校后,中心校在全镇各村完小中选出1—2位计算机基础较好的骨干教师到中心校集中培训,再让这些骨干教师回到各村校进行校本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中心校通过“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方式让乡村偏远小学和教学点教师先学会用起来。三是开展校本培训。中心校在每个村完小确定一位计算机技术基础好、学得好的教师当“专家”,负责各村校的培训和设备的管理,这样迫使教师一点点地学习,使每位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日增月长,教师的学习也由开始被迫的“要我学”逐步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明显提高,教学形式愈加丰富,教育教学成绩显著提高。而且,学校通过每学期开学初的校本培训对新老教师进行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现在学校全部教师都能熟练应用“畅言教学通”授课平台的各项功能,课堂上都能应用自如。
  三、开展“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教学的成效
  (一)应用取得显著成绩
  通过“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教学应用探索,中心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迅速的提升,2016年和2017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获得省部级的优课有5节。而且,教师都很积极晒课,参与率达到了98%,在2018年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晒课中,东兴市19所学校报送的课中共有27节获优秀课例奖,马路镇小学占7节。这些精品优质课在全镇中进行分享,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带动和促进了学区教研活动的提升。
  (二)推荐参加全国交流
  2018年5月,学校到北京参加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交流活动,进行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现场讲解,得到好评。
  (三)各级领导给予好评
  学校的信息化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教育同仁的高度评价。2017年9月12日,全区开学专项督导检查工作检查组、防城港市教育局、东兴市教育局等一行15人到马路镇北他教学点检查,同时观摩中心校与北他小學进行同步互动课堂的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
  (四)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的亮点
  2017年9月20日至21日,以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王滨为组长的督导评估组,来到东兴市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考察了学校同步互动课堂开展情况,学校同步互动课堂得到了专家们的好评及相关媒体的宣传报道。
  (五)兄弟学校参观学习
  马路镇中心小学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得到了各兄弟学校、教育局、广西师范学院、钦州学院的指导。如:桂林市全州县教育局领导等一行50人、钦州市教育局、钦州学院、各兄弟学校等多人次到我校进行参观考察并对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及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认可。
  通过“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教学应用探索,借助同步互动教学,教师不必流动,就可以解决偏远乡村学校和教学点没有艺体等紧缺学科专任教师,开不齐课、上不好课的问题,能有效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畅言教学通”平台能与各学科深度融合,帮助教师备好各学科的课程,上好每节课,使课堂的教学手段多样化,同时有利于中心校与教学点建立起帮扶关系。依托该平台,中心校和教学点每周进行常态化远程互动交流,实现了教学精准帮扶,促进了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基础,应用是核心,管理是保障,领导是关键,教研是抓手。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真正实现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的现代化。同时,一所学校的高位发展一定要走信息化、现代化办学之路,只有促进农村小学均衡发展,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注: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均衡发展背景下西南边疆地区乡村教师发展的校本支持研究”(课题编号:DKA8042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莫起辉(1978— ),男,壮族,一级教师,中共党员,一直在乡镇小学及村完小从事教育教学工作。2018年5月,代表学校到北京参加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交流活动,进行课堂教学展示说课和成果案例现场讲解。
  (责编 秦越霞)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缺乏精准扶贫的现状,在分析调研样本县小学教师队伍的基础上,论述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出现有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连片特困地区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机制。  【关键词】连片特困地区 乡村小学教师 建设机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A-0006-03  “扶贫先扶教,治贫先治愚。”教育扶贫为连片特困地区的
期刊
【摘要】本文以《认识小数》一课的教学为例,论述“516”数学课堂的操作策略,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解读教材,基于学情理清教学层次,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建议。  【关键词】“516”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 《认识小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A-0033-02  我校的“516”课堂教学模式关注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建构,要求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课建构“生自”课堂的做法,主要包括以课程标准为基点、课堂导入需自然生成、课堂活动必须植入现实生活元素、利用思维导图梳理课堂结构等。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生活) 回归生活 追求自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6A-0134-04  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的开展要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
期刊
【摘要】本文以横县幼儿园为例,论述集团化办园“龙头园+加盟园”办园模式的帮扶策略,提出通过规范园务管理、指导环境创设、多种形式开展师资培训、搭建交流互助平台等措施,提高加盟分园创建示范幼儿园通过率。  【关键词】集团化办园 “龙头园+加盟园” 办园模式 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A-0009-02  南宁市横县以“龙头园+加盟园
期刊
【摘要】本文以《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教学为例,论述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化学教学的途径,提出通过创设情境、开展探究活动、回归生活等教学建议,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答生活之谜,体会学习化学课程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初中化学 生活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A-0051-03  2015年桂林市开始使用科粤
期刊
【摘要】本文以《空气的成分》教学为例,论述落实科学探究常态化的初中化学教学途径,提出教师应重视科学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运用多媒体助力科学探究,适当地将课本演示实验、实验误差分析设计成探究性实验、学生实验等教学建议。  【关键词】初中化学 科学探究 常态化 空气的成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A-0048-03  《义务教育化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做好阅读教学“加法”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以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的三个教学片段为例,建议通过“阅读加法——补充阅读材料”,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 阅读材 加法 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A-0072-03  当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
期刊
【摘要】本文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阐述“图形与几何”阅读材料的编排情况,提出教师应重视阅读材料,明确编者的编排意图,结合课本中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由初步感知图形的魅力,到深度阅读感受祖先的智慧,培养数学思想。  【关键词】人教版数学教材 图形与几何 阅读材料数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A-0110-0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
期刊
【摘要】本文以东环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为例论述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途径,主要围绕关注文体特色教给阅读方法、拓展课外阅读激发阅读能动性、营造阅读氛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等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文体特色 拓展阅读 阅读习惯 语文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A-0070-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
期刊
【摘要】本文以南宁市第四十二中学开展的以雷锋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建设为例,阐述学校文化建设的模式和思路,即:以鲜明的文化理念引领学校文化建设;构建物质文化系统,让校园环境成为隐性课程;构建学校文化的活动载体——行为文化系统;构建学校文化的保障机制——制度文化系统。  【关键词】学校文化 雷锋精神 文化理念 物质文化 行为文化 制度文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