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应该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而时下的课堂多半是在围绕知识传授和应试能力组织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人的个性差异和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品德的培养。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认为:一、课堂上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特别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二、课堂上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三、课堂上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四、课堂上知识与能力的生成要和生活乃至人生紧密相连。五、课堂上应让学生彰显个性、快乐成长。
【关键词】课堂;人;全面发展
【正文】
学校教育千头万绪,涉及方方面面,而课堂上对学生的教育,无论从内容、时间和空间上讲都是至关重要的,甚至是最最重要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知识、智力、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形成的主要场所。反观我们的课堂,老师使劲地教,学生拼命地学,学校不时地考,教、学、考得几乎都是单纯的知识和智力,也就是说,课堂主要成了知识与智力的集散地、训练场,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人的个性差异和全面发展。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全面发展,德育为先。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哪?我想谈点粗浅而朴素的看法。
1. 课堂上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教书育人是我们教师的天职。课堂上不仅有知识,更应该有理想、道德、纪律、文明、礼仪等,课堂是我们管理与教育学生的主阵地,老师应认真落实课标要求,高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特别是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事实上,我们很多学校的课堂都是在围绕知识组织教学,知识容量大、考试分数高即是高效课堂。我常常想:“考试高分的孩子就是我们想要的孩子吗?就是社会需要的人才吗? 从某种意义上讲,也许考试成绩越高的学校,恰恰是背离人性甚至摧残人性最厉害的学校”。因为它牺牲或透支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忽略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违背了人性和教育规律。汶川大地震中的孩子在记者调查时不是说过这样一句话吗?“我们终于可以不上学了”。在他们看来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知识固然重要,但学生的身心健康更重要。我认为在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小学时期,健康和快乐才是第一位的。课堂上,在知识的传授和生成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好学,同时要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具备优秀的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因此,课堂上老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2. 课堂上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是先教人做人,后教人读书。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纵观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人品在起着主导作用。做人成功才是最大的成功。一位名人曾说过:“人最终的较量是人品的较量”,可见做人之重要。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就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所以,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做人首先要诚实,课堂上,说话要诚恳,做事要认真,待人要诚心;其次要有爱心,就是爱祖国,爱学校,爱师长,爱学生,爱同学,有同情心、悲悯心;再次要文明,就是有礼貌,待人接物有礼有节;然后有责任心,敢于担当;还应该有信仰、有理想、有自信心、自尊心等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是学生的示范、榜样。我常常想:“为什么我们总教育不好我们的学生,多半是因为我们是那样说的,但不是那样做的”。老师不仅要说给学生该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身体力行做给学生看。教育远不是语言能解决的,需要的是和孩子们一起行动,在行动中感受,在感受之后反思。所以,只要有爱、有心,教育其实很简单。比如:学生纠正了老师的板书或口误,老师能诚恳的说声“谢谢”;当我们错对学生时,能放下架子给学生诚恳的说声“对不起”;要求学生不迟到,老师一定要提前到课堂;要求学生写工整,老师先写好板书;黑板上方的国旗老师能仔细的擦干净;上课时学生不舒服吐了,老师能弯腰把污物处理干净;学生的铅笔掉在地上,老师能主动捡起;测试时,老师能认真地和学生展开竞赛;遇到疑难问题老师能平等和学生探讨;学生回答不上来時,老师能耐心地等上几分钟;能发自内心地为学困生的一次正确回答鼓掌叫好,等等。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改变着学生,培养着学生,远比老师端着架子、高高在上、发号施令、光说不练要好得多。
3. 课堂上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 好学不如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我认为,兴趣不如有良好的习惯。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习惯看起来事小,却关乎一个人终生的发展和一个民族的素养。人的成功也往往取决于是否具备良好的习惯。课堂是培养学生的主阵地,老师是设计师、制造师,所以老师要在课堂上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包括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比如:按时完成作业,不抄袭;书写工整认真;会读书、好读书;积极回答问题;能合作探究;思维严谨,有逻辑性;能独立思考;能举一反三;等等。这些习惯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和细节上逐步规范、强化。比如:回答问题这个环节,有的学生爱表现,急于发言,其实是一知半解,老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独立认真思考,有完整答案后再举手回答。有的学生因为缺乏自信,有答案也不敢发言,老师要激励他大胆说出来,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次数多了他就能积极回答了。习惯的培养往往从强制开始,同时也是一个反复而且漫长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要有耐心。老师的示范作用特别重要,小学生可塑性强,习惯于向老师看齐。学校是社会的缩影,课堂是学校的缩小,课堂上形成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会伴随学生一生。
4. 课堂上知识与能力的生成要和生活乃至人生紧密相连 因为学生考试与教师考核的原因,时下的课堂多是以强化知识学习和训练解题能力为主,课堂与生活实际、人的全面发展脱节严重。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所以,课堂上老师要善于把知识与生活、与人生密切相连,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实践能力。比如:音乐课上不仅仅是学几首歌,学点音乐常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知音乐的美妙和震撼,让音乐陶冶人的性情,鼓舞人的士气,让人在快乐中成长;美术课上不仅是画几幅画,学点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欣赏美、享受美,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体育课上也不仅仅是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品质,令行禁止,规范有序的规则意识。比如:在西方一次空难中,飞机还有几分钟就要爆炸,一百多名旅客礼让着、搀扶着迅速而有序地跑出机舱,只有几名旅客遇难,创造了空难史上的奇迹。如果人们争吵拥挤,互不相让,后果将不堪设想。其他科目应该和现实生活联系更加紧密。因此,老师要善于把课堂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既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知识的理解,更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5. 课堂上应让学生彰显个性、快乐成长 英国的著名教育家尼尔认为:“生命是一个过程,重在追求幸福,寻找快乐。教育是一种手段,旨在帮助人生的预备”。所以,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彰显个性,挥洒天性的欢乐场,老师应该努力创造“人性化”课堂。人性化课堂就是在课堂上体现对人性的关怀,对个性的尊重,充满人情味,提倡高尚的人文精神,创造一个温馨、和谐、舒适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性化课堂强调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关注学生的需要,开发学生的潜能;人性化课堂老师要努力设计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充分体现“参与活动、彰显个性、体验成功、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总之,人性化课堂充满了欣赏、激励、尊重、宽容,体现了激情、创造、张扬、快乐,这样的课堂,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收获了健全的人格,享受到了成长的快乐。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既要重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更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的身心发展,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校长、老师应努力使课堂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课堂,让学生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幸福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课堂;人;全面发展
【正文】
学校教育千头万绪,涉及方方面面,而课堂上对学生的教育,无论从内容、时间和空间上讲都是至关重要的,甚至是最最重要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知识、智力、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形成的主要场所。反观我们的课堂,老师使劲地教,学生拼命地学,学校不时地考,教、学、考得几乎都是单纯的知识和智力,也就是说,课堂主要成了知识与智力的集散地、训练场,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人的个性差异和全面发展。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全面发展,德育为先。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哪?我想谈点粗浅而朴素的看法。
1. 课堂上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教书育人是我们教师的天职。课堂上不仅有知识,更应该有理想、道德、纪律、文明、礼仪等,课堂是我们管理与教育学生的主阵地,老师应认真落实课标要求,高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特别是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事实上,我们很多学校的课堂都是在围绕知识组织教学,知识容量大、考试分数高即是高效课堂。我常常想:“考试高分的孩子就是我们想要的孩子吗?就是社会需要的人才吗? 从某种意义上讲,也许考试成绩越高的学校,恰恰是背离人性甚至摧残人性最厉害的学校”。因为它牺牲或透支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忽略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违背了人性和教育规律。汶川大地震中的孩子在记者调查时不是说过这样一句话吗?“我们终于可以不上学了”。在他们看来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知识固然重要,但学生的身心健康更重要。我认为在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小学时期,健康和快乐才是第一位的。课堂上,在知识的传授和生成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好学,同时要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具备优秀的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因此,课堂上老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2. 课堂上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是先教人做人,后教人读书。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纵观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人品在起着主导作用。做人成功才是最大的成功。一位名人曾说过:“人最终的较量是人品的较量”,可见做人之重要。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就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所以,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做人首先要诚实,课堂上,说话要诚恳,做事要认真,待人要诚心;其次要有爱心,就是爱祖国,爱学校,爱师长,爱学生,爱同学,有同情心、悲悯心;再次要文明,就是有礼貌,待人接物有礼有节;然后有责任心,敢于担当;还应该有信仰、有理想、有自信心、自尊心等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是学生的示范、榜样。我常常想:“为什么我们总教育不好我们的学生,多半是因为我们是那样说的,但不是那样做的”。老师不仅要说给学生该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身体力行做给学生看。教育远不是语言能解决的,需要的是和孩子们一起行动,在行动中感受,在感受之后反思。所以,只要有爱、有心,教育其实很简单。比如:学生纠正了老师的板书或口误,老师能诚恳的说声“谢谢”;当我们错对学生时,能放下架子给学生诚恳的说声“对不起”;要求学生不迟到,老师一定要提前到课堂;要求学生写工整,老师先写好板书;黑板上方的国旗老师能仔细的擦干净;上课时学生不舒服吐了,老师能弯腰把污物处理干净;学生的铅笔掉在地上,老师能主动捡起;测试时,老师能认真地和学生展开竞赛;遇到疑难问题老师能平等和学生探讨;学生回答不上来時,老师能耐心地等上几分钟;能发自内心地为学困生的一次正确回答鼓掌叫好,等等。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改变着学生,培养着学生,远比老师端着架子、高高在上、发号施令、光说不练要好得多。
3. 课堂上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 好学不如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我认为,兴趣不如有良好的习惯。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习惯看起来事小,却关乎一个人终生的发展和一个民族的素养。人的成功也往往取决于是否具备良好的习惯。课堂是培养学生的主阵地,老师是设计师、制造师,所以老师要在课堂上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包括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比如:按时完成作业,不抄袭;书写工整认真;会读书、好读书;积极回答问题;能合作探究;思维严谨,有逻辑性;能独立思考;能举一反三;等等。这些习惯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和细节上逐步规范、强化。比如:回答问题这个环节,有的学生爱表现,急于发言,其实是一知半解,老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独立认真思考,有完整答案后再举手回答。有的学生因为缺乏自信,有答案也不敢发言,老师要激励他大胆说出来,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次数多了他就能积极回答了。习惯的培养往往从强制开始,同时也是一个反复而且漫长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要有耐心。老师的示范作用特别重要,小学生可塑性强,习惯于向老师看齐。学校是社会的缩影,课堂是学校的缩小,课堂上形成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会伴随学生一生。
4. 课堂上知识与能力的生成要和生活乃至人生紧密相连 因为学生考试与教师考核的原因,时下的课堂多是以强化知识学习和训练解题能力为主,课堂与生活实际、人的全面发展脱节严重。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所以,课堂上老师要善于把知识与生活、与人生密切相连,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实践能力。比如:音乐课上不仅仅是学几首歌,学点音乐常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知音乐的美妙和震撼,让音乐陶冶人的性情,鼓舞人的士气,让人在快乐中成长;美术课上不仅是画几幅画,学点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欣赏美、享受美,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体育课上也不仅仅是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品质,令行禁止,规范有序的规则意识。比如:在西方一次空难中,飞机还有几分钟就要爆炸,一百多名旅客礼让着、搀扶着迅速而有序地跑出机舱,只有几名旅客遇难,创造了空难史上的奇迹。如果人们争吵拥挤,互不相让,后果将不堪设想。其他科目应该和现实生活联系更加紧密。因此,老师要善于把课堂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既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知识的理解,更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5. 课堂上应让学生彰显个性、快乐成长 英国的著名教育家尼尔认为:“生命是一个过程,重在追求幸福,寻找快乐。教育是一种手段,旨在帮助人生的预备”。所以,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彰显个性,挥洒天性的欢乐场,老师应该努力创造“人性化”课堂。人性化课堂就是在课堂上体现对人性的关怀,对个性的尊重,充满人情味,提倡高尚的人文精神,创造一个温馨、和谐、舒适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性化课堂强调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关注学生的需要,开发学生的潜能;人性化课堂老师要努力设计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充分体现“参与活动、彰显个性、体验成功、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总之,人性化课堂充满了欣赏、激励、尊重、宽容,体现了激情、创造、张扬、快乐,这样的课堂,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收获了健全的人格,享受到了成长的快乐。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既要重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更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的身心发展,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校长、老师应努力使课堂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课堂,让学生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幸福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