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读者服务是一种特殊服务,是图书馆根据读者对文献的需求,利用图书资源向读者提供信息和文献的活动,也被称作图书馆服务和读者工作。图书馆必须根据形势变化,不断更新服务理念,提倡人文关怀,实施人性化服务,不断提高完善管理模式,变革工作内容和方法。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提供新思想和价值。
【关键词】以人为本;图书管理;理念
一、针对内部因素的措施建议
1、建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读者为本的管理体系是以人为本管理体系的奠基石。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制度和模式,多以规范读者行为和使读者不犯错误为出发点,存在太多管制与约束,致使图书馆的管理僵化。当前,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生存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图书管理发展,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从发展目标、内涵要求、工作方法以及行为方式也应发生相应的改变。图书馆想要更好地生存发展,必须对传统的管理理念方式进行扬弃取舍,建立全新的管理运行机制。
规范图书馆的架位管理。图书馆业务管理涉及方方面面,随着藏书量的增加,图书馆的面积不足是影响图书馆藏书的大问题,每次新书上架都需要倒架。所以,库位设计得调整是一个整体工程。怎样做到规范省力,管理者应在本馆图书分类统计的基础之上,计算书架可容纳册数,对预留空间做通盘考虑,以避免做重复调整。
2、提高藏书质量,建立资源共享保障体系
每个图书馆都有自身的历史和特点,所以藏书侧重点上也有一定偏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主要需要针对读者人群进行新的定位,藏书时要结合相关特点,突出它的重点及特色内容。 文献资源建设是文献资源共享的前提条件,也是构筑文献资源共享建设的基础。它的建设是否顺利、充分,直接关系到文献资源整体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到网络文献资源共享能否顺利进行和发展。图书馆收藏的图书资料,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是人类长期积累的智力资源。与此同时,图书馆将这些图书资料提供利用,是开发图书馆用户的脑力资源。图书馆承担着人才培养的职能。在精神文明建设当中,图书馆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3、现代科学技术以及设备的应用
计算机、光盘数据库、自动监测、缩微技术等先进设备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如计算机的应用方便读者查找文献资料,节约了读者寻找信息的时间;复印机的应用节省了读者的摘录时间,同时也能缓解品种不足的矛盾
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围绕读者展开,网络环境下读者不仅需要信息管理和服务形式的电子化、科学化、智能化和信息化。而且需要倾注人文关怀,需要双赢的沟通。同时,读者到图书馆不仅要获得知识资源需求的满足,而且作为人的基本权益也应得到有效的保护与尊重。图书馆从业者都应爱护读者、尊重读者、方便读者,让图书馆向每一个人、每一种思维方式大开方便之门。
二、针对外部因素的措施建议
1、提高管理人员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是学好专业知识和掌握其他学科知识的前提。图书馆的专业性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质,了解图书馆发展动态,且采用科学管理模式,图书馆学是具有多类型、多学科、多层次的综合性学科。传统图书馆的研究对象以纸质印刷品为主,网络时代,图书馆的研究对象不断丰富,增加了网络出版物和电子出版物等新载体。因此,管理人员必须广学博览,熟练掌握图书馆学、情报学、目录学、文献学等基础知识,掌握与本学科相关的多种学科知识,同时,工作人员还应不断更新个人的技能和知识,保持良好的知识结构,做到思维活跃,视野开阔,正确把握图书馆事业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规律。以增强服务的针对性,提高服务水平。
2、具备较强的信息意识和科研素养
图书馆是资料信息整理中心,图书管理人员必须强化信息意识,具备快速分析、准确搜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与图书馆特有功能相协调,增强服务效果。只有了解服务对象的工作特点,才能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其次,应强化图书情报意识和能力。情报意识是构成社会意识的组成成分,是人脑对情报在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性质、地位、功能、价值认识的反映。它决定了人们捕捉判断、利用情报能力的自觉程度。情报能力是指情报用户收集、选择、判断、吸收、检索和利用情报的能力。从整个情报活动过程来看,情报能力是情报功能的延伸和情报意识的继续,是为情报需求服务的,将其作为手段和工具,用户的情报需求和欲望将会得到满足。如果图书管理人员的情报意识和能力较强,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就高,管理服务就会上一个层次。
3、树立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员素质
为读者提供优质的借阅服务是图书馆管理的主要职能。图书馆诸要素中,要把读者的要素放在第一位,重视发挥读者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应作为图书馆管理的具体环节。图书馆应突出读者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读者为中心的图书管理理念。读者的需要是我们的追求,应该想读者所想,为读者尽心服务。只有重视读者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才能调动他们的参与性,使读者和图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动性和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最终实现以读者为本的和谐图书管理。
4、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
激励是激发馆员创新意识,调动馆员积极性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建立有效的用人激励机制,可以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大优势。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有生理、社交、安全尊重、自我实现等需要,所以根据人的需要层次不同,激励机制也要具有多样性,包括奖金、工资、津贴、改善环境、职位晋升、工作自由等,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的不同需要,充分落实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激励机制。
5、实现馆员自身价值为本的管理思想
承认并尊重人的价值是实现以人为本管理的前提。馆员自身价值的实现是图书馆内部人本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是以人为本管理体系建立的核心内容。在此指导思想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只存在分工的不同,管理者应了解馆员工作的艰辛,并承认人的需求,个性发展的合理性,创造条件以满足馆员发展的需要,将这种需要作为图书馆良性发展的条件,为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人本管理应尊重人的价值,以建立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能力为最终目标的制度。弥补传统管理制度的不足,突破制度管理的僵化局限,给人以尊重感。以自由活动和发展的良性空间,让人在体验的同时,更体验到自己的价值与能力。
三、结束语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正处于不断变化和完善中,它的优越性在于无止境的灵活性、创造性以及对图书馆管理的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图书满足受众需求的才是有意义的,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应该重视藏书管理和保存,优化图书资源构成的同时更应该围绕读者阅读方面的需求,不断提高图书馆服务方面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有效地实现和发挥图书馆的职能,完善在图书馆相关服务工作。
总之,图书馆以人为本服务的本质是从以人为本中寻找创新的服务理念和执行机制,图书馆开展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是在宣传以人为本,实践以人为本。只有在适应读者的同时发展图书事业,才可以真正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因此,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必须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的创新意识,建立创新机制,与时俱进,使图书馆事业充满生机与活力,健康和谐地发展。图书馆只有用“以人为本”的精神服务于读者,才能取得竞争的相对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许李莉.探析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素质与服务质量的提升[J].华章,2012.30.
[2]张金鸾.网络文献资源共享及其保障体系建设[J].湖湘论坛,2000.3.
[3]马玉红.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4]邢海棠. 图书管理人员素质浅论[J].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3).
【关键词】以人为本;图书管理;理念
一、针对内部因素的措施建议
1、建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读者为本的管理体系是以人为本管理体系的奠基石。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制度和模式,多以规范读者行为和使读者不犯错误为出发点,存在太多管制与约束,致使图书馆的管理僵化。当前,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生存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图书管理发展,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从发展目标、内涵要求、工作方法以及行为方式也应发生相应的改变。图书馆想要更好地生存发展,必须对传统的管理理念方式进行扬弃取舍,建立全新的管理运行机制。
规范图书馆的架位管理。图书馆业务管理涉及方方面面,随着藏书量的增加,图书馆的面积不足是影响图书馆藏书的大问题,每次新书上架都需要倒架。所以,库位设计得调整是一个整体工程。怎样做到规范省力,管理者应在本馆图书分类统计的基础之上,计算书架可容纳册数,对预留空间做通盘考虑,以避免做重复调整。
2、提高藏书质量,建立资源共享保障体系
每个图书馆都有自身的历史和特点,所以藏书侧重点上也有一定偏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主要需要针对读者人群进行新的定位,藏书时要结合相关特点,突出它的重点及特色内容。 文献资源建设是文献资源共享的前提条件,也是构筑文献资源共享建设的基础。它的建设是否顺利、充分,直接关系到文献资源整体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到网络文献资源共享能否顺利进行和发展。图书馆收藏的图书资料,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是人类长期积累的智力资源。与此同时,图书馆将这些图书资料提供利用,是开发图书馆用户的脑力资源。图书馆承担着人才培养的职能。在精神文明建设当中,图书馆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3、现代科学技术以及设备的应用
计算机、光盘数据库、自动监测、缩微技术等先进设备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如计算机的应用方便读者查找文献资料,节约了读者寻找信息的时间;复印机的应用节省了读者的摘录时间,同时也能缓解品种不足的矛盾
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围绕读者展开,网络环境下读者不仅需要信息管理和服务形式的电子化、科学化、智能化和信息化。而且需要倾注人文关怀,需要双赢的沟通。同时,读者到图书馆不仅要获得知识资源需求的满足,而且作为人的基本权益也应得到有效的保护与尊重。图书馆从业者都应爱护读者、尊重读者、方便读者,让图书馆向每一个人、每一种思维方式大开方便之门。
二、针对外部因素的措施建议
1、提高管理人员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是学好专业知识和掌握其他学科知识的前提。图书馆的专业性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质,了解图书馆发展动态,且采用科学管理模式,图书馆学是具有多类型、多学科、多层次的综合性学科。传统图书馆的研究对象以纸质印刷品为主,网络时代,图书馆的研究对象不断丰富,增加了网络出版物和电子出版物等新载体。因此,管理人员必须广学博览,熟练掌握图书馆学、情报学、目录学、文献学等基础知识,掌握与本学科相关的多种学科知识,同时,工作人员还应不断更新个人的技能和知识,保持良好的知识结构,做到思维活跃,视野开阔,正确把握图书馆事业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规律。以增强服务的针对性,提高服务水平。
2、具备较强的信息意识和科研素养
图书馆是资料信息整理中心,图书管理人员必须强化信息意识,具备快速分析、准确搜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与图书馆特有功能相协调,增强服务效果。只有了解服务对象的工作特点,才能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其次,应强化图书情报意识和能力。情报意识是构成社会意识的组成成分,是人脑对情报在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性质、地位、功能、价值认识的反映。它决定了人们捕捉判断、利用情报能力的自觉程度。情报能力是指情报用户收集、选择、判断、吸收、检索和利用情报的能力。从整个情报活动过程来看,情报能力是情报功能的延伸和情报意识的继续,是为情报需求服务的,将其作为手段和工具,用户的情报需求和欲望将会得到满足。如果图书管理人员的情报意识和能力较强,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就高,管理服务就会上一个层次。
3、树立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员素质
为读者提供优质的借阅服务是图书馆管理的主要职能。图书馆诸要素中,要把读者的要素放在第一位,重视发挥读者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应作为图书馆管理的具体环节。图书馆应突出读者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读者为中心的图书管理理念。读者的需要是我们的追求,应该想读者所想,为读者尽心服务。只有重视读者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才能调动他们的参与性,使读者和图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动性和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最终实现以读者为本的和谐图书管理。
4、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
激励是激发馆员创新意识,调动馆员积极性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建立有效的用人激励机制,可以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大优势。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有生理、社交、安全尊重、自我实现等需要,所以根据人的需要层次不同,激励机制也要具有多样性,包括奖金、工资、津贴、改善环境、职位晋升、工作自由等,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的不同需要,充分落实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激励机制。
5、实现馆员自身价值为本的管理思想
承认并尊重人的价值是实现以人为本管理的前提。馆员自身价值的实现是图书馆内部人本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是以人为本管理体系建立的核心内容。在此指导思想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只存在分工的不同,管理者应了解馆员工作的艰辛,并承认人的需求,个性发展的合理性,创造条件以满足馆员发展的需要,将这种需要作为图书馆良性发展的条件,为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人本管理应尊重人的价值,以建立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能力为最终目标的制度。弥补传统管理制度的不足,突破制度管理的僵化局限,给人以尊重感。以自由活动和发展的良性空间,让人在体验的同时,更体验到自己的价值与能力。
三、结束语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正处于不断变化和完善中,它的优越性在于无止境的灵活性、创造性以及对图书馆管理的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图书满足受众需求的才是有意义的,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应该重视藏书管理和保存,优化图书资源构成的同时更应该围绕读者阅读方面的需求,不断提高图书馆服务方面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有效地实现和发挥图书馆的职能,完善在图书馆相关服务工作。
总之,图书馆以人为本服务的本质是从以人为本中寻找创新的服务理念和执行机制,图书馆开展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是在宣传以人为本,实践以人为本。只有在适应读者的同时发展图书事业,才可以真正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因此,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必须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的创新意识,建立创新机制,与时俱进,使图书馆事业充满生机与活力,健康和谐地发展。图书馆只有用“以人为本”的精神服务于读者,才能取得竞争的相对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许李莉.探析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素质与服务质量的提升[J].华章,2012.30.
[2]张金鸾.网络文献资源共享及其保障体系建设[J].湖湘论坛,2000.3.
[3]马玉红.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4]邢海棠. 图书管理人员素质浅论[J].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