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新颖、有效的教学模式,然而它在现阶段却只能跟课堂教学生硬地绑在一起,无法在学生人格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起到相应的作用,而这里面以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作用最为关键。
关键词中学数学 问题教学 教师引导 健康人格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教学模式及其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教学模式是现阶段较为新颖的一种教学模式,相对于书本教学,这种模式很显然是一种针对性更强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效果上也让目前的中小学课堂教学焕发出了一定的生机。问题教学模式又称发现式教学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倡导的。按照布鲁纳的设计,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会从事系统的、独立的探索活动,并与其掌握现代的科学知识配合进行,其方法体系建立在问题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提出、解决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方式来看,问题教学的核心应该在于学生的“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心理品质。
然而,这种既可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又可使其人格健康成长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国内目前的教学环境之下却很难完全有效地推行和发展。下面是问题教学模式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简要论述如下:
课程内容是等比数列前n项和。上课前,这位教师在教学目标、学习要求、教学用具以及课程的重难点等方面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学习公式之前,他先联系一些实际情况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超级富豪陈老师准备奖励本次数学月考得100分的同学。方案1:成绩出来后第二天就给该同学10万。方案2:第一天给1分钱,第二天给2分钱,第三天给4分钱,第四天给8分钱,依此类推,每天给的钱都是前一天的2倍,直到期末考试(40天)。如果你得了100分,你会选择哪种奖励方式,为什么?”
这一问题对学生们来说比较有新颖,因此引起了学生较为激烈的反响。在教授了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了上面提出的问题后,这位教师的讲课就进入了常规的思考性练习及课下思考问题。当然,这些也都是以问题的形式提出的,可以说这位教师将问题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结合得相当不错,而且提的问题也比较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按照目前的标准看,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问题教学课例。尽管比较成功,却不能不引发我们的思考:学生是否在这样的引导下真的能够具备问题意识?学生上完这节课,并解决了老师提出的问题后,还会不会提出其他的问题,并试图自己解决呢?学生会将这些知识或者思维方法用到他们平常的生活中去吗?答案不言而喻,接下来等待他们的将是为数不少的强化练习题!
在这堂课中,这位教师提出的问题虽然是跟实际有一些关系,但仍然是教材中的知识点与现实的简单结合,并且这样的问题只会在某节课的课堂上提出,所以对于教师来说,问题意识同样是一种非常态,就更不用说学生了。将问题教学模式运用较好的尚且无法突破课堂及教科书的局限,那些运用较差的例子就更是生搬硬套了。在问题教学模式引进之初,曾暴露出相当多的问题,如教师提的问题表现为标签式、句号式、钓鱼式等,十分低效,而学生的提问则是为了迎合老师或应付考试等,显得十分功利。在实际的教学中这样的问题仍然大量存在。
2 问题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模式下,被课堂和教材所束缚的不仅仅是学生而已,绝大多数的老师也未能跳出纯粹的知识层面,上升到思维层面甚至意识层面。而在问题教学中,教师的真正作用就要发生质的变化。数学这门学科并不同于其他学科,它的知识更纯粹,而思维却更抽象,在数学教学中,就更需要教师去正确地引导学生从知识层面上升到思维和意识层面。具体来说,就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在学生自主探索过程中,加以点拨、启发和引导,让他们学会自己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如图书室、互联网、同学讨论、请教老师等等,去解决已经发现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科学知识的获取、主体意识的自觉等,以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比如这样一个题目:“某地区上年度电价为0.8元/度,每年用电量为a度,本年度计划将电价降到0.55元/度和0.75元/度之间,而用户期望电价为0.4元/度,经测算,下调电价后新增的用电量与实际电价和用户期望电价的差成反比,比例系数为k,该地区电力的成本价为0.3元/度(收益=实际用电量€?实际电价一成本价))问题:(1)写出本年度电价下调后,电力部门收益y与实际电价x的函数关系式;(2)设k=0.2a,当电价最低定为多少元/度时仍可保证电力部门的收益比上年至少增长20%。”
这个问题与实际联系比较紧密,但与学生生活就比较远了,在学生看来题目中就只有数字与相关的数学模型,学生解题的时候就会感到比较枯燥,一些同学在接受这一方面知识时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更别说把相关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了。所以,这时就需要老师做一些引导,将死的书本问题变成活生生的现实问题,如让学生回家调查自己家的电费、每年每月的用电量、用电情况的影响因素等等,学生在做这些调查的时候,就会不断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以及(下转第118页)(上接第116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上述题目的时候,他所联想到的就不仅仅是枯燥的数学模型,而是有着实际意义的数字,这就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此类问题的印象。老师在此阶段的引导属于事前引导,即以真正的实际问题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除了在事前對学生进行发现问题的培养之外,在学生已经发生兴趣时仍然需要正确地引导。当问题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时,学生所产生的问题往往比教材中的模型复杂得多,而且具有极强的跳跃性和较大的跨度,可能这时他所提出的问题会完全超出他此时的知识水平以及认知思维,此时老师所起的作用就会十分关键。有的老师因受到应试教育直接影响,认为学生的问题超出此阶段或此学期学习内容,就以“这个问题对你来说太难了!”“这个问题你以后就会学到的。”“这个问题现在你还无法理解!”等等的说法回答学生,殊不知这样的回答最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无形中就把学生定位在了目前的阶段。所以,如果要实行真正的问题教学模式,就不应该将学生定位在目前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上,而应该将他们中的每一个都当做“天才”来对待,并在他们对某些问题产生兴趣时引导他们做进一步的探索,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 问题教学模式下,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
在真正的问题教学模式下,学生所直接接触的不是一个知识点接着一个知识点的教科书,而是他们平时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从身边的生活中提炼数学问题,并试图解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以自我的形式面对生活,而他们也会对自己所提出和解决的问题有一种最初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恰恰是一个健康的人格所必须具备的。自己从生活中提炼数学问题无疑要比直接从课本中学习艰难得多,但是这种方式却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从运动会长跑比赛的“套圈”现象中解决“追逐”系列的问题,从扑克、麻将等游戏中引申出概率问题等等。当然这里面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让学生直接去建立数学模型是不现实的,然而正是在这种半探索半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理解力就会得到大大增强,自我的意识也会逐渐积累。
“问题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虽然在现阶段真正的问题教学模式还很难实现,但只要我们的一线教师首先具备了这种问题意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有效的教育改革就会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强国.数学问题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中小学教材教学(月刊),2006(6).
[2]陈华强.问题教学策略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等比数列前n项和”课例与思考.方法交流,2009.12.
[3]陆国华.数学“问题教学”课堂模式探微.教学设计.
关键词中学数学 问题教学 教师引导 健康人格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教学模式及其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教学模式是现阶段较为新颖的一种教学模式,相对于书本教学,这种模式很显然是一种针对性更强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效果上也让目前的中小学课堂教学焕发出了一定的生机。问题教学模式又称发现式教学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倡导的。按照布鲁纳的设计,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会从事系统的、独立的探索活动,并与其掌握现代的科学知识配合进行,其方法体系建立在问题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提出、解决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方式来看,问题教学的核心应该在于学生的“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心理品质。
然而,这种既可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又可使其人格健康成长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国内目前的教学环境之下却很难完全有效地推行和发展。下面是问题教学模式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简要论述如下:
课程内容是等比数列前n项和。上课前,这位教师在教学目标、学习要求、教学用具以及课程的重难点等方面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学习公式之前,他先联系一些实际情况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超级富豪陈老师准备奖励本次数学月考得100分的同学。方案1:成绩出来后第二天就给该同学10万。方案2:第一天给1分钱,第二天给2分钱,第三天给4分钱,第四天给8分钱,依此类推,每天给的钱都是前一天的2倍,直到期末考试(40天)。如果你得了100分,你会选择哪种奖励方式,为什么?”
这一问题对学生们来说比较有新颖,因此引起了学生较为激烈的反响。在教授了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了上面提出的问题后,这位教师的讲课就进入了常规的思考性练习及课下思考问题。当然,这些也都是以问题的形式提出的,可以说这位教师将问题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结合得相当不错,而且提的问题也比较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按照目前的标准看,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问题教学课例。尽管比较成功,却不能不引发我们的思考:学生是否在这样的引导下真的能够具备问题意识?学生上完这节课,并解决了老师提出的问题后,还会不会提出其他的问题,并试图自己解决呢?学生会将这些知识或者思维方法用到他们平常的生活中去吗?答案不言而喻,接下来等待他们的将是为数不少的强化练习题!
在这堂课中,这位教师提出的问题虽然是跟实际有一些关系,但仍然是教材中的知识点与现实的简单结合,并且这样的问题只会在某节课的课堂上提出,所以对于教师来说,问题意识同样是一种非常态,就更不用说学生了。将问题教学模式运用较好的尚且无法突破课堂及教科书的局限,那些运用较差的例子就更是生搬硬套了。在问题教学模式引进之初,曾暴露出相当多的问题,如教师提的问题表现为标签式、句号式、钓鱼式等,十分低效,而学生的提问则是为了迎合老师或应付考试等,显得十分功利。在实际的教学中这样的问题仍然大量存在。
2 问题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模式下,被课堂和教材所束缚的不仅仅是学生而已,绝大多数的老师也未能跳出纯粹的知识层面,上升到思维层面甚至意识层面。而在问题教学中,教师的真正作用就要发生质的变化。数学这门学科并不同于其他学科,它的知识更纯粹,而思维却更抽象,在数学教学中,就更需要教师去正确地引导学生从知识层面上升到思维和意识层面。具体来说,就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在学生自主探索过程中,加以点拨、启发和引导,让他们学会自己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如图书室、互联网、同学讨论、请教老师等等,去解决已经发现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科学知识的获取、主体意识的自觉等,以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比如这样一个题目:“某地区上年度电价为0.8元/度,每年用电量为a度,本年度计划将电价降到0.55元/度和0.75元/度之间,而用户期望电价为0.4元/度,经测算,下调电价后新增的用电量与实际电价和用户期望电价的差成反比,比例系数为k,该地区电力的成本价为0.3元/度(收益=实际用电量€?实际电价一成本价))问题:(1)写出本年度电价下调后,电力部门收益y与实际电价x的函数关系式;(2)设k=0.2a,当电价最低定为多少元/度时仍可保证电力部门的收益比上年至少增长20%。”
这个问题与实际联系比较紧密,但与学生生活就比较远了,在学生看来题目中就只有数字与相关的数学模型,学生解题的时候就会感到比较枯燥,一些同学在接受这一方面知识时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更别说把相关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了。所以,这时就需要老师做一些引导,将死的书本问题变成活生生的现实问题,如让学生回家调查自己家的电费、每年每月的用电量、用电情况的影响因素等等,学生在做这些调查的时候,就会不断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以及(下转第118页)(上接第116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上述题目的时候,他所联想到的就不仅仅是枯燥的数学模型,而是有着实际意义的数字,这就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此类问题的印象。老师在此阶段的引导属于事前引导,即以真正的实际问题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除了在事前對学生进行发现问题的培养之外,在学生已经发生兴趣时仍然需要正确地引导。当问题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时,学生所产生的问题往往比教材中的模型复杂得多,而且具有极强的跳跃性和较大的跨度,可能这时他所提出的问题会完全超出他此时的知识水平以及认知思维,此时老师所起的作用就会十分关键。有的老师因受到应试教育直接影响,认为学生的问题超出此阶段或此学期学习内容,就以“这个问题对你来说太难了!”“这个问题你以后就会学到的。”“这个问题现在你还无法理解!”等等的说法回答学生,殊不知这样的回答最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无形中就把学生定位在了目前的阶段。所以,如果要实行真正的问题教学模式,就不应该将学生定位在目前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上,而应该将他们中的每一个都当做“天才”来对待,并在他们对某些问题产生兴趣时引导他们做进一步的探索,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 问题教学模式下,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
在真正的问题教学模式下,学生所直接接触的不是一个知识点接着一个知识点的教科书,而是他们平时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从身边的生活中提炼数学问题,并试图解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以自我的形式面对生活,而他们也会对自己所提出和解决的问题有一种最初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恰恰是一个健康的人格所必须具备的。自己从生活中提炼数学问题无疑要比直接从课本中学习艰难得多,但是这种方式却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从运动会长跑比赛的“套圈”现象中解决“追逐”系列的问题,从扑克、麻将等游戏中引申出概率问题等等。当然这里面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让学生直接去建立数学模型是不现实的,然而正是在这种半探索半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理解力就会得到大大增强,自我的意识也会逐渐积累。
“问题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虽然在现阶段真正的问题教学模式还很难实现,但只要我们的一线教师首先具备了这种问题意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有效的教育改革就会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强国.数学问题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中小学教材教学(月刊),2006(6).
[2]陈华强.问题教学策略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等比数列前n项和”课例与思考.方法交流,2009.12.
[3]陆国华.数学“问题教学”课堂模式探微.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