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06年11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表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转变。近几年来,我国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提出并实行了“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工学交替”、“产学结合”等形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不断发展壮大的酒店培养、输送了大批应用性人才,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不可否认,目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本文将根据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出进一步完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 高职酒店管理 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 对策
一、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什么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世界合作教育协会的解释是:“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与之相关的、为真实的雇主效力且通常能获取报酬的工作实际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增长的见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进一步地分析与思考。”这种办学形式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突破口,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缩短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根本原则,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是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产物,也是我国职教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领域。
2006年11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标志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各高等职业院校遵照这一改革要求,纷纷对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进行改革,提出了“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工学交替”、“产学结合”等形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5年来,这一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不断发展壮大的酒店培养了大批应用性人才,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不可否认,现有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发育和成长,直到现在,仍然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及体制与机制缺失的制约, 严重地影响着“工学结合”模式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二、当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观念传统,学生操作技能不强。
酒店管理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然而,不少高职院校在制定课程体系的时候,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没有面向岗位设计课程、面向岗位培养技能,这使得课堂教学知识与实践内容存在脱节现象。另外,部分教材内容老化,无法适应酒店岗位的需要,书本知识针对性不强,学生到酒店实习时才发现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用不上。酒店也反映实习学生的技能水平、专业知识等方面达不到酒店的要求。
2、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双方利益难以保证。
校企双方合作的关键环节是顶岗实习。顶岗实习能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熟悉饭店运营管理、培养和提高学生将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酒店管理实践结合运用的能力;也降低了饭店管理的成本费用,充实了饭店的人力资源库。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实习时间安排与酒店经营的淡旺季时间不对接,对酒店经营造成负担;学生在酒店实习时,从事的岗位单一,基本上都是做服务生,很少被安排在管理岗位上,接受的专业培训也很少。也就是说,企业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安排实习生,而不是根据学校培养目标来安排、指导实习生。可以说,饭店在一定程度上是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来使用的,这样,学生大多也不安心在饭店实习,毕业后也很少留在饭店工作。
3、缺乏“双师”型师资队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难以衔接。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环节,不仅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教师也是一种挑战。酒店管理的专业教师不仅要能教学,更要能操作;不仅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也要有酒店管理的实践经验。而现实的情况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掌握了系统完整的学科理论知识,却缺乏实战的经验,在课堂教学中难以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教学中更显力不从心。
4、实习基地不规范(达标),难以胜任培养工作。
教学实习基地是指具有一定实习规模并相对稳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参加校内外实习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实习教学的质量,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基地存在缺乏相应的管理岗位供学生实习、合适的岗位又无法安排批量学生、酒店对实习生缺乏跟踪指导;甚至有的实习酒店本身管理不规范——员工缺乏团队精神、互相钩心斗角。选择这种实习基地势必会影响到整个实习效果,对企业、对学校、对实习生都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三、完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
1、树立现代教学管理理念,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好的思路、好的做法是需要相应制度来保障实施的。要使工学结合取得实效,就必须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这套制度至少应包括工学结合学生任务书、指导书,教师指导手册,考核制度,安全责任制度,课程教学大纲,告家长书,退回学生处理规定,住宿管理规定等内容。制度的设计应主要由学校负责,企业参与制定。做到专业设置紧贴市场发展趋势,紧跟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紧贴企业的需要;课程管理与课程设计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企业、工作岗位群,与行业、企业共同合作进行课程设计;课程实施突破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突破教学时空的局限,通过工学交替等途径,使教学与职业实践紧密结合;在教学资源的管理上,通过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教学资源管理的网络化,使课程教学的空间与时间得到拓展,进而实现向开放式教学管理的切实转变,让“工”与“学”有机结合。
2、加强校企联系,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工学结合的开展离不开学校与企业的密切配合和通力合作。
在校企合作中,双方必须要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则,讲求合作的效益。作为工学结合管理者和工學结合教学质量保证者的学校,既要关心学生素质能否提高、教学质量是否会下降;也要关心酒店的利益和需求。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科研和人才优势,为企业提供酒店管理的先进理论,为企业承办各类培训,共同研发服务项目,提高酒店服务质量与管理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出谋献策。
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要求酒店按照培养目标来安排、指导、培训实习生。另外,学校还需要选派一名教师固定联系企业,因为高职学生的自觉性、自控力较差。这样不仅提高了与企业结合的程度,而且还有效地提高了实习质量,也为双师教师的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
3、加强专、兼职教师的培养,建设合格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教师到企业实践既能接触行业最新资讯,在教学中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又能为企业服务,加强了校企合作的情感和意志的基础,可谓是一举四得的好事。为此,学校要采取相关措施,加强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力度,鼓励教师参加与教学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评定相关技术职称,到社会从事相应的兼职工作。创造条件鼓励专业教师走出校门学习、参与项目研发、到知名企业顶岗实践,建立专业教师轮流下企业锻炼的制度。
校外兼职教师也是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黄炎培说过:“凡职业学校欲聘专门教师,如不易得学校教授与经验并重者,毋宁聘用职业经验者,较之仅受学校教授者必差胜。” 体现了黄炎培先生对企业能工巧匠担任职业学校教师的高度重视。为此,学校在招聘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时不应拘泥于学历和专业,更要看重的是教学能力与企业经验的结合,最好是能从合作企业引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的、资深的饭店专业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聘请兼职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课程教学改革,参与专业常规教学活动,开设专题培训讲座,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
4、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教学条件。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必须具备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场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教学实习基地对于落实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怎样开发和建立合格的实践教学基地,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应根据学科、专业性质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能满足实习教学条件的单位,在协商的基础上建立多岗位、较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的选择,应该具备下列两个条件:
(1)管理正规严格,具有较高的档次。
选择档次较高、管理较好的企业,更易加深实习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尽量选择三星级以上的酒店,便于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 使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得到更好的锻炼。
(2)客源较充足、稳定。
在客源充足稳定的实习基地, 实习生在繁忙的接待工作中, 更易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 更好的学习掌握服务技能, 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
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大校内实践训练设施的投入力度,要建立起设施完备、效果仿真的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符合下列几个原:
(1)规模性,要让每一个学员都能得到实际的动手能力的训练、按岗位、按工位设计。
(2)仿真性,要模拟真实的企业环境。营造真实的企业氛围。
(3)系统性,安排得实训项目要成为体系,要满足专业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满足学生未来在不同企业、不同岗位的主观和客观的心理预期的要求。实训内容要全,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工作技能。
(4)超前性,教育的功能在于满足现实性需求, 更在于满足潜在性需求。在思想观念、思维方法、操作技巧方面要适当超前于企业的现状,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不至于被快速发展的科技所淘汰。
总之,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要能够互相补充、要能为饭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发挥各自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谢春山 贾一玉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J].旅游研究,2010年3月.
[2] 李成 对日本酒店业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借鉴,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0年4月.
[3] 马凤岗,邱春林.区域高校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3月.
[4] 周升铭.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7年5-月.
[5] 缪小玲.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初探[J].科教文匯,2008年10月.
[6] 刘昌雪,汪德根.高等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对81家旅游企业调查结果分析.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1月.
[关键词] 高职酒店管理 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 对策
一、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什么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世界合作教育协会的解释是:“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与之相关的、为真实的雇主效力且通常能获取报酬的工作实际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增长的见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进一步地分析与思考。”这种办学形式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突破口,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缩短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根本原则,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是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产物,也是我国职教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领域。
2006年11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标志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各高等职业院校遵照这一改革要求,纷纷对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进行改革,提出了“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工学交替”、“产学结合”等形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5年来,这一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不断发展壮大的酒店培养了大批应用性人才,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不可否认,现有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发育和成长,直到现在,仍然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及体制与机制缺失的制约, 严重地影响着“工学结合”模式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二、当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观念传统,学生操作技能不强。
酒店管理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然而,不少高职院校在制定课程体系的时候,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没有面向岗位设计课程、面向岗位培养技能,这使得课堂教学知识与实践内容存在脱节现象。另外,部分教材内容老化,无法适应酒店岗位的需要,书本知识针对性不强,学生到酒店实习时才发现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用不上。酒店也反映实习学生的技能水平、专业知识等方面达不到酒店的要求。
2、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双方利益难以保证。
校企双方合作的关键环节是顶岗实习。顶岗实习能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熟悉饭店运营管理、培养和提高学生将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酒店管理实践结合运用的能力;也降低了饭店管理的成本费用,充实了饭店的人力资源库。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实习时间安排与酒店经营的淡旺季时间不对接,对酒店经营造成负担;学生在酒店实习时,从事的岗位单一,基本上都是做服务生,很少被安排在管理岗位上,接受的专业培训也很少。也就是说,企业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安排实习生,而不是根据学校培养目标来安排、指导实习生。可以说,饭店在一定程度上是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来使用的,这样,学生大多也不安心在饭店实习,毕业后也很少留在饭店工作。
3、缺乏“双师”型师资队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难以衔接。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环节,不仅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教师也是一种挑战。酒店管理的专业教师不仅要能教学,更要能操作;不仅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也要有酒店管理的实践经验。而现实的情况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掌握了系统完整的学科理论知识,却缺乏实战的经验,在课堂教学中难以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教学中更显力不从心。
4、实习基地不规范(达标),难以胜任培养工作。
教学实习基地是指具有一定实习规模并相对稳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参加校内外实习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实习教学的质量,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基地存在缺乏相应的管理岗位供学生实习、合适的岗位又无法安排批量学生、酒店对实习生缺乏跟踪指导;甚至有的实习酒店本身管理不规范——员工缺乏团队精神、互相钩心斗角。选择这种实习基地势必会影响到整个实习效果,对企业、对学校、对实习生都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三、完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
1、树立现代教学管理理念,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好的思路、好的做法是需要相应制度来保障实施的。要使工学结合取得实效,就必须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这套制度至少应包括工学结合学生任务书、指导书,教师指导手册,考核制度,安全责任制度,课程教学大纲,告家长书,退回学生处理规定,住宿管理规定等内容。制度的设计应主要由学校负责,企业参与制定。做到专业设置紧贴市场发展趋势,紧跟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紧贴企业的需要;课程管理与课程设计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企业、工作岗位群,与行业、企业共同合作进行课程设计;课程实施突破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突破教学时空的局限,通过工学交替等途径,使教学与职业实践紧密结合;在教学资源的管理上,通过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教学资源管理的网络化,使课程教学的空间与时间得到拓展,进而实现向开放式教学管理的切实转变,让“工”与“学”有机结合。
2、加强校企联系,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工学结合的开展离不开学校与企业的密切配合和通力合作。
在校企合作中,双方必须要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则,讲求合作的效益。作为工学结合管理者和工學结合教学质量保证者的学校,既要关心学生素质能否提高、教学质量是否会下降;也要关心酒店的利益和需求。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科研和人才优势,为企业提供酒店管理的先进理论,为企业承办各类培训,共同研发服务项目,提高酒店服务质量与管理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出谋献策。
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要求酒店按照培养目标来安排、指导、培训实习生。另外,学校还需要选派一名教师固定联系企业,因为高职学生的自觉性、自控力较差。这样不仅提高了与企业结合的程度,而且还有效地提高了实习质量,也为双师教师的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
3、加强专、兼职教师的培养,建设合格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教师到企业实践既能接触行业最新资讯,在教学中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又能为企业服务,加强了校企合作的情感和意志的基础,可谓是一举四得的好事。为此,学校要采取相关措施,加强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力度,鼓励教师参加与教学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评定相关技术职称,到社会从事相应的兼职工作。创造条件鼓励专业教师走出校门学习、参与项目研发、到知名企业顶岗实践,建立专业教师轮流下企业锻炼的制度。
校外兼职教师也是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黄炎培说过:“凡职业学校欲聘专门教师,如不易得学校教授与经验并重者,毋宁聘用职业经验者,较之仅受学校教授者必差胜。” 体现了黄炎培先生对企业能工巧匠担任职业学校教师的高度重视。为此,学校在招聘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时不应拘泥于学历和专业,更要看重的是教学能力与企业经验的结合,最好是能从合作企业引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的、资深的饭店专业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聘请兼职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课程教学改革,参与专业常规教学活动,开设专题培训讲座,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
4、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教学条件。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必须具备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场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教学实习基地对于落实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怎样开发和建立合格的实践教学基地,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应根据学科、专业性质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能满足实习教学条件的单位,在协商的基础上建立多岗位、较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的选择,应该具备下列两个条件:
(1)管理正规严格,具有较高的档次。
选择档次较高、管理较好的企业,更易加深实习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尽量选择三星级以上的酒店,便于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 使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得到更好的锻炼。
(2)客源较充足、稳定。
在客源充足稳定的实习基地, 实习生在繁忙的接待工作中, 更易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 更好的学习掌握服务技能, 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
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大校内实践训练设施的投入力度,要建立起设施完备、效果仿真的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符合下列几个原:
(1)规模性,要让每一个学员都能得到实际的动手能力的训练、按岗位、按工位设计。
(2)仿真性,要模拟真实的企业环境。营造真实的企业氛围。
(3)系统性,安排得实训项目要成为体系,要满足专业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满足学生未来在不同企业、不同岗位的主观和客观的心理预期的要求。实训内容要全,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工作技能。
(4)超前性,教育的功能在于满足现实性需求, 更在于满足潜在性需求。在思想观念、思维方法、操作技巧方面要适当超前于企业的现状,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不至于被快速发展的科技所淘汰。
总之,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要能够互相补充、要能为饭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发挥各自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谢春山 贾一玉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J].旅游研究,2010年3月.
[2] 李成 对日本酒店业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借鉴,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0年4月.
[3] 马凤岗,邱春林.区域高校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3月.
[4] 周升铭.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7年5-月.
[5] 缪小玲.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初探[J].科教文匯,2008年10月.
[6] 刘昌雪,汪德根.高等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对81家旅游企业调查结果分析.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