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糖尿病,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n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6月9日,在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年会上,中日友好医院的李光伟教授亲自报道了大庆糖尿病研究20年随访结果。该研究证明,生活方式干预可使糖尿病的发病率下降43%,并可维持长达14年。目前,这一新的研究结果已由国际著名的《柳叶刀》杂志发表。记者日前专门就此采访了李光伟教授。
  
  为何会选中大庆?
  
  谈到大庆研究的背景,李光伟教授介绍说,当时世界上没有人能够证明,生活方式的干预是否能预防糖尿病。之所以将试验地点选在大庆,是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大庆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在上世纪80年代,大庆油田的石油产量占全国的50%。相应地,职工的福利待遇、医疗条件等比其他地区高很多,工厂经常会给职工发油、糖、肉、酒等。在建设大庆的初期,工人主要从事体力劳动;等到油田逐步建成之后,工人们吃得好,运动得少,肥胖者不断增加,糖尿病也就越来越多了。因此,那一地区很可能会代表中国将来的社会发展趋势。”
  另外,大庆地区的人口流动相对较小,因此可以保证长期随访。并且,当地的医务人员较为齐全,责任心强,而且非常愿意做慢性疾病的预防工作。从各个方面考虑,大庆的条件都相对较为理想。
  
  里程碑式的干预研究
  
  6年的“大庆糖尿病预防前瞻性研究”证实,生活方式的干预,无论对肥胖的人还是较瘦的人,都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发生率。其中较瘦的人可以减少将近50%。李光伟教授谈到,他们采取的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饮食与运动两个方面。即每天摄入的食物总热量控制在30千卡/公斤体重,瘦的人要控制糖、酒的摄入,肥胖者还要减轻体重,力求降低到标准体重。运动方面,每天要锻炼30-45分钟,如走路、慢跑等,每周运动5天。“这些措施都很简单,容易被大家所接受。否则的话,受试者无法坚持6年,而我们这种中等强度的生活方式的干预,约有90%的人能够坚持下去。”
  随后,美国和芬兰也参照中国大庆研究的模式,陆续推出了美国糖尿病预防计划(DPP)和芬兰糖尿病预防研究(DPS),都印证了大庆研究的结论。这三项研究,被国际上公认为通过进行生活方式干预预防糖尿病的里程碑。
  
  14年后效果仍明显
  
  虽然1992年结束的“大庆糖尿病预防前瞻性研究”已经有了结论,但李教授的团队仍不能确定的是,在这种干预治疗结束之后的若干年,糖尿病是否仍能得到预防。“让一个人一辈子都接受生活方式干预,比较困难。如果只有几年进行干预,以后就能获得很好的收益,大家会更容易接受。其次,生活方式的干预能否减少心血管疾病,仍是未知数。此外,培养一个好的生活习惯能够坚持多久,这也没有结论。这就是我们进行大庆20年随访的目的。”
  随访很快有了结果,大庆研究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证明,6年的生活方式干预能够在以后的14年中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其中对照组有93%的人发展为糖尿病,而干预组只有80%。糖尿病年平均发生率在干预组为7%,而在对照组为11%,也就是14年后,糖尿病的发生率仍然下降了43%。
  李光伟教授还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让患者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他们会在接下去的若干年中,仍然自觉地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我们称之为‘生活方式的记忆’。与药物治疗不同,这种行为的记忆是可以受益多年的。芬兰DPS研究仅持续了3年左右,我们则随访了14年。”
  
  喜悦之后的总结
  
  “我们的研究证实,生活方式的干预确实能够有效、长期、稳定地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每干预6个人,就能预防1例糖尿病的发生。”李光伟教授指出,大庆研究告诉我们几件事情:
  1、糖耐量损害(IGT)患者是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高危人群,20年后几乎所有的IGT患者都会发展为糖尿病。原来的观点认为,有1/3的IGT患者可恢复正常,但现在看来并非如此。IGT人群发生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风险很高。在大庆研究随访的20年中,有1/4的人已经因心肌梗死或脑梗死而死亡。而且,同一个患者可以多次发生心肌梗死或脑梗死。
  2、生活方式的干预可能还需要更长的时间,6年还是不够,可能要持续10年、12年甚至更长。
  3、在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时,不能仅仅盯着血糖,血压、血脂可能也需要干预,而且可能需要采取更强的干预方式。这样才可能对心血管疾病和死亡有较强的作用。
  4、糖尿病虽然危险,但仍然是可以预防的。
  李光伟还补充说,大庆糖尿病研究的随访结果显示,在20年内,受试者的心血管死亡率降低了17%,但没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我们收集的样本量(577例)比较小的缘故,目前只是提示,生活方式的干预对心血管病死亡率有一定的影响,要想取得更直接的证据,仍有待今后更大规模的研究证实。”
  
  做好预防才有希望
  
  作为普通糖尿病患者,一般比较关心如何进行正确的生活方式干预。李光伟教授坦言,生活方式的干预虽然很简单,但操作起来又很困难。“人们通常很难接受。有谁不想吃得好呢?比如50元的自助餐,非吃够70元才觉得值,结果反而吃出一身病。要知道,饭是人家的,身体是自己的。再比如,糖尿病患者的数量这么多,这与脂肪摄入过多有很大关系。因为油比较便宜,人们生活水平改变一点点,就可以有很多油吃。”
  李光伟教授认为,要解决糖尿病的问题,光靠教育还不行,必须要有正确的政策。这需要政府、企业、医务人员、媒体的共同介入,单靠医生远远解决不了问题。没有资金的投入,很多预防工作难以进行。他们在进行大庆糖尿病研究时就发现,如果没有筛查的话,每100个人中,只有25个人会主动去医院看病。“现在,要想从人群中筛选出高血压患者的确切数字,非常困难,没有人愿意去做这项工作,预防是没有钱赚的。糖尿病光靠治疗治不起,只有预防才有前途。比如,偏瘫、透析等,每年的治疗费用非常昂贵。所以,良好有效地预防糖尿病,将可以节省一大笔钱!”
  
  编后语
  
  正如《柳叶刀》杂志在评论此研究时说的那样:“挑战在于需要将研究结果转化为,临床实践,尽管前景是乐观的,但我们仍不能完全肯定。”我们希望这一先进的研究结果能为国家相关部门提供理论依据,并尽快转化为公共卫生决策,真正为广大糖尿病患者所用。
其他文献
在糖尿病的三级预防中,健康教育是整个防治工作的核心内容。当前,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猛增与教育普及严重不足之间的尖锐矛盾日益突出。各级政府部门、医疗单位和医务工作者,也都在探寻更加行之有效的糖尿病教育模式。大力开展社区教育,已成为未来糖尿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方向。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普及社区教育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抛砖引玉,旨在为糖尿病社区教育的实施提供一些值得推广的思路。    2006年2月23
期刊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日益增高,购买一台血糖仪已成为糖尿病病人的需要。    只买对的,不选贵的    无论选购哪一款,关键是把质量与准确放在第一位,价格放在第二位。不要轻信商家的一家之言,患者在购买时要多打听,多比较,尽量买到性价比较为合理的血糖仪。另外,不同厂家的血糖仪是与其自己的试纸相匹配的,互不通用,故选择血糖仪时,既要考虑结果的准确性,又要考虑试纸的购买价格是否合适、购买是否方便。    产生
期刊
目前糖化血红蛋白被认为是评价血糖控制情况的金标准,它能反映过去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在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中证实,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0%,糖尿病相关死亡率降低21%,心梗发生率下降14%,脑卒中发生率下降12%,微血管病变发生率下降37%。因此,糖化血红蛋白反映了糖尿病治疗效果和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  指南
期刊
随着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作为人类健康“第一杀手”的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心脏也有属于自己的血管——冠状动脉。冠状动脉是由于人体摄入过多的脂肪、高胆固醇食物、体力活动少、生活节奏紧张、吸烟等因素,使得血液中的脂质成分沉积在动脉壁的内膜下,逐渐演变成动脉硬化斑块,在各种致病危险因素作用下,斑块体积不断扩大,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血管管壁僵硬,管腔狭窄,使心肌供血不足,
期刊
如果告诉你,10个高血压的男人中,有5个患有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你信吗?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教授、中华男科学会副主任委员邓春华告诉我们,这一数字并未夸大。  ED是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简称。一般人认为,绝大多数的ED是心因性的。有些男人即使出现了ED的症状,也认为这是让男子汉尊严扫地的“尴尬事”,藏着掖着,隐忍不言。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男科副主任医师马胜利提醒,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
期刊
我先生患Ⅰ型糖尿病3年多,结婚后,我开始全面负责他的糖尿病日常控制。到目前为止,他的各项检查结果都不错,几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均在5.4%左右。现总结几点经验与大家交流。    饮食    1、饮食以全面为原则,种类要多。基本每天保证吃20种以上食物,但不刻意多吃某单一品种。还要根据自己口味,喜欢的多吃点(垃圾食品除外、不喜欢的就不要勉强自己。  2、每日菜单注意营养颜色和种类的搭配,还要注意油和盐
期刊
有假设认为,由糖化血红蛋白计算得出的平均血糖水平(ADAG)有望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一项由美国糖尿病学会(ADA)赞助的研究,在150例I型糖尿病患儿和1439例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DCCT)试验参试者中,对上述假设进行了验证,发现近1/3的患者自我监测的平均血糖水平(PMAG)与ADAG间具有显著的不一致性(两者之差≥1.72mmol/L)。研究者因此担忧,在ADAG高估了患者的实际血糖水平时,
期刊
多年的糖尿病让我深切体会到:糖尿病患者生活一定要坚持规律化。这是因为只有相对的生活规律,才能做到吃饭定时、定量、定餐,才能按时用药,按时运动并顾及到其他疾病的治疗,才能不影响工作,并能从事喜爱的业余活动,才能按时休息保证睡眠,有充足的精神、饱满的乐观情绪,才能有自己的生物钟,不会漏服药物,才能真正适应糖尿病这个终身病的特点。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同时也受到各种人际关系的制约,而糖尿病往往会打乱我们
期刊
1个月前的7月1日,姜丽娟作为银川市的第9棒火炬手,从郭文斌手中接过了奥运圣火。  对于被称为“春蕾奶奶”的姜丽娟,许多人并不陌生。在10多年的时间里,她动员了600多人参加“春蕾计划”,募集到资金200多万元,开办了38个春蕾班,资助了2600多名失学女童重返校园。期间,姜丽娟还救助了许多少管所的失足少年。  她的行为有时会让人们忘记:她是一个需要终身治疗的糖尿病病人。或许,心里被孩子挤满的她,
期刊
空腹血糖(基础血糖)和餐后血糖是诊断糖尿病时的两个指标。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的高低,受糖尿病治疗和控制状况的影响,如饮食不控制、无运动或运动量过小、用药量过低,空腹血糖会升高;餐后血糖的水平与空腹血糖水平密切相关,随空腹血糖变化而变化。空腹血糖水平直接影响到餐后血糖水平和升幅。影响餐后血糖的因素有很多,餐后胰岛素第一时相的分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肌肉、肝脏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餐前血糖水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