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以来,珠峰的商业攀登活动越来越多,喜好清静的最专业的攀登者,恐怕都不喜欢来到珠峰。高手们要来也会选择不同寻常的路线,比如西南山脊,西山脊或北壁直上。2007年春季珠峰的攀登人数已高达500人,这比1980年代的五年累计数量还多。其中绝大多数是商业队伍。
进人21世纪以来,以珠峰为代表的商业登山时代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或许“有纯粹倾向”的攀登者会不屑这个时代的潮流和时尚,但不管如何刻薄或如何不屑,没有人会忽略这个“珠峰商业时代”,每年的5月、10月两个登山季节里,商业社会的笔触和目光都盯向了珠峰那是个容易发生故事的地方。
意大利的著名登山作家阿尔迪托著有《现代登山探险史》,从200年前的阿尔卑斯山一直写到近前的1999年在他的历史划分里,1 980~1999年是“轻装攀登喜马拉雅”时代,是“自由攀登时代”,不过这是西方专业顶尖攀登者的历史。谁会把这个珠峰的商业时代写进历史呢?这恐怕是马洛里所从没有想到过的,在他的历史时代,他是世界上最好的攀登者,但如此孤独并命陨珠峰……如同以前的玉佩是需要最好的工艺大师一点点精心制作,但现在却成了一个机器时代的攀登。珠峰竟然变成如此商业化的山峰了。
而精英们不得不转移他们的目光了,2004年5月,俄罗斯人攀登珠峰北壁直上路线,在7000米位置从他们头顶掉下来常规路线商业队抛弃的氧气瓶。世俗攀登者差点砸死专业高手。这是历史的对话,商业与专业之争?前者围绕的是金钱和个人目的的登山,后者是专业的登山艺术创造者。
如果真要把21世纪的登山探险加入新历史,那么恐怕2004年的珠峰北壁直上是一个转折点。商业登山只能作为一种现象在“现代登山探险史”中提一提,而具体商业登山者是不配进入“现代登山探险史”的。2004年5月30日,俄罗斯人先后有8人登顶,“4500米的攀登距离里,海拔上升2500米,8600米处攀登一处难度级别六级以上的大岩壁,担任领攀的队员必须在这个高度奋战3天2夜,而且这期间只能悬挂在岩壁上,无法在睡袋里过夜。”“最大的难度是那个高度上的岩石。当我第一次看见北壁的时候,我真想马上就去爬……这个最高山峰的巨大的,宏伟的,漂亮的石壁。我们的队伍非常强大,我们发誓尽了最大努力去攀登这条珠峰的新俄罗斯线路”。历史总是由最具有探险精神的高难作品构成的只有那些令人兴奋的攀登才能称之为作品。从这一特征来讲,21世纪的登山探险史需要加上俄罗斯人的这一笔了。
这一“21世纪的登山探险史”,发展到今年达到高潮,历史的缔造者仍旧是俄罗斯人。这就是所谓的“后珠峰时代的K2”。
后珠峰时代的特点是,伟大的攀登者们将技术难度,体力极限带入到了更高级别的8000米山峰。尤其在K2的实现,使之达到高潮。虽然,在1890年代乃至2006年,西欧和北美攀登者仍出产诸多个人英雄攻坚8000米山峰,并且用的是阿尔卑斯方式。俄罗斯人的攀登方式同他们比较起来,似乎显得不那么优美,有点笨重。但从2007年的后珠峰时代的K2整体来讲:高海拔、高寒冷及无氧,高技术难度(混合攀登,大岩壁,冰雪混合)团队作业多人次登顶,这一成就显得如此非同寻常。
这就是2007年的世界攀登,后珠峰时代的K2。
今年夏天前独联体的三个队伍,一支是维克托·科兹洛夫率领的K2西壁队,多达11人次完成了堪称世界上综合难度系数最高的K2西壁。持续90多天的西壁攀登取得了巨大成功强悍的俄罗斯人克服各种困难创造了现代登山史上的又一个奇迹——无情的暴风雪艰难的地形、无氧、困在8000米以上的死亡地带长达四天。K2西壁路线是近十年来在K2出现的首条全新路线,它也是K2第十一条被成功攀登的线路。此后,哈萨克登山家DenIs Urubko与Serguey Samoilov联手出击向K2北壁发起挑战,但频繁雪崩阻止了他们前进的脚步,最后他们不得不选择西北山脊路线,并且于10月2日成功登顶K2。虽然没有能够开辟新路线攀登K2成功,但是他们的成功同样值得骄傲。这是11年来首次从中国一侧攀登K2成功。俄罗斯人总是引起争议,全程的固定绳、电钻和过多的挂片,岩锥。没有争议的是他们的集体的忍耐力:抗寒冷、抗恐惧,抗疲倦与魔鬼的乏味。
2007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登山在8000米高度的一个突破年。从登山标志,成就“大小”来讲,珠峰的时代逐渐成为普及型的8000米山峰而更强大的登山家开始在K2上进行登山作品的创作。K2接续着前珠峰时代的大旗:登山在专业高手这里还单纯,虽然有一些商业赞助,但商业运作只是帮助攀登者完成作品,而不是攀登者为了收益去攀登或单纯为了目标而攀登。这里不存在被人引导的商业客户。更多攀登者还是在享受这些登山……
后珠峰时代的K2,似乎开始迎来登山家们“竞赛”的舞台,是俄罗斯人掀开了这一幕。这是一个越来越平民化的喜马拉雅时代,要寻找英雄往往只能到那些商业客户无法攀登的K2地区了。而历史往往是以英雄为标识的。
后珠峰时代的2007年,喜马拉雅的攀登分化为两极,一种是更多的商业队和客户攀登珠峰,并以很少伤亡的代价取得极高登顶率,另一种是专业型登山者,尤以俄罗斯人为代表,攻坚常规高手级登山家都望而却步的K2西壁……
而这俄罗斯方式,是否是一种世俗精神的侵袭开端?目的性显得似乎为过了?为了攀登而固定路绳,集体作业如同一场战争的攀登。但可以肯定,在K2是无法开展最世俗的商业登山的,同时,今年美国、法国的高手们,如美国强人Steven House,虽然以极大难度和优美的攀登风格带领美国队登顶K7,但在震撼力上就逊色很多。俄国人是狠到玩两回命的程度去闯K2,气势自然太大了。虽然攀登者的体力,技术在革新,登山装备器材在发展,但在K2稀薄的空气下,许多真实的危险依然客观存在。这一悲哀的事实是过去几十年中许多优秀攀登者的生命总结出来的,而且未来将依然继续。
至于两个月后的金冰镐奖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恐怕这次还得落入俄罗斯人的口袋了。毕竟,这是一场依靠强大技术实力并以生命赌博的成功。
进人21世纪以来,以珠峰为代表的商业登山时代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或许“有纯粹倾向”的攀登者会不屑这个时代的潮流和时尚,但不管如何刻薄或如何不屑,没有人会忽略这个“珠峰商业时代”,每年的5月、10月两个登山季节里,商业社会的笔触和目光都盯向了珠峰那是个容易发生故事的地方。
意大利的著名登山作家阿尔迪托著有《现代登山探险史》,从200年前的阿尔卑斯山一直写到近前的1999年在他的历史划分里,1 980~1999年是“轻装攀登喜马拉雅”时代,是“自由攀登时代”,不过这是西方专业顶尖攀登者的历史。谁会把这个珠峰的商业时代写进历史呢?这恐怕是马洛里所从没有想到过的,在他的历史时代,他是世界上最好的攀登者,但如此孤独并命陨珠峰……如同以前的玉佩是需要最好的工艺大师一点点精心制作,但现在却成了一个机器时代的攀登。珠峰竟然变成如此商业化的山峰了。
而精英们不得不转移他们的目光了,2004年5月,俄罗斯人攀登珠峰北壁直上路线,在7000米位置从他们头顶掉下来常规路线商业队抛弃的氧气瓶。世俗攀登者差点砸死专业高手。这是历史的对话,商业与专业之争?前者围绕的是金钱和个人目的的登山,后者是专业的登山艺术创造者。
如果真要把21世纪的登山探险加入新历史,那么恐怕2004年的珠峰北壁直上是一个转折点。商业登山只能作为一种现象在“现代登山探险史”中提一提,而具体商业登山者是不配进入“现代登山探险史”的。2004年5月30日,俄罗斯人先后有8人登顶,“4500米的攀登距离里,海拔上升2500米,8600米处攀登一处难度级别六级以上的大岩壁,担任领攀的队员必须在这个高度奋战3天2夜,而且这期间只能悬挂在岩壁上,无法在睡袋里过夜。”“最大的难度是那个高度上的岩石。当我第一次看见北壁的时候,我真想马上就去爬……这个最高山峰的巨大的,宏伟的,漂亮的石壁。我们的队伍非常强大,我们发誓尽了最大努力去攀登这条珠峰的新俄罗斯线路”。历史总是由最具有探险精神的高难作品构成的只有那些令人兴奋的攀登才能称之为作品。从这一特征来讲,21世纪的登山探险史需要加上俄罗斯人的这一笔了。
这一“21世纪的登山探险史”,发展到今年达到高潮,历史的缔造者仍旧是俄罗斯人。这就是所谓的“后珠峰时代的K2”。
后珠峰时代的特点是,伟大的攀登者们将技术难度,体力极限带入到了更高级别的8000米山峰。尤其在K2的实现,使之达到高潮。虽然,在1890年代乃至2006年,西欧和北美攀登者仍出产诸多个人英雄攻坚8000米山峰,并且用的是阿尔卑斯方式。俄罗斯人的攀登方式同他们比较起来,似乎显得不那么优美,有点笨重。但从2007年的后珠峰时代的K2整体来讲:高海拔、高寒冷及无氧,高技术难度(混合攀登,大岩壁,冰雪混合)团队作业多人次登顶,这一成就显得如此非同寻常。
这就是2007年的世界攀登,后珠峰时代的K2。
今年夏天前独联体的三个队伍,一支是维克托·科兹洛夫率领的K2西壁队,多达11人次完成了堪称世界上综合难度系数最高的K2西壁。持续90多天的西壁攀登取得了巨大成功强悍的俄罗斯人克服各种困难创造了现代登山史上的又一个奇迹——无情的暴风雪艰难的地形、无氧、困在8000米以上的死亡地带长达四天。K2西壁路线是近十年来在K2出现的首条全新路线,它也是K2第十一条被成功攀登的线路。此后,哈萨克登山家DenIs Urubko与Serguey Samoilov联手出击向K2北壁发起挑战,但频繁雪崩阻止了他们前进的脚步,最后他们不得不选择西北山脊路线,并且于10月2日成功登顶K2。虽然没有能够开辟新路线攀登K2成功,但是他们的成功同样值得骄傲。这是11年来首次从中国一侧攀登K2成功。俄罗斯人总是引起争议,全程的固定绳、电钻和过多的挂片,岩锥。没有争议的是他们的集体的忍耐力:抗寒冷、抗恐惧,抗疲倦与魔鬼的乏味。
2007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登山在8000米高度的一个突破年。从登山标志,成就“大小”来讲,珠峰的时代逐渐成为普及型的8000米山峰而更强大的登山家开始在K2上进行登山作品的创作。K2接续着前珠峰时代的大旗:登山在专业高手这里还单纯,虽然有一些商业赞助,但商业运作只是帮助攀登者完成作品,而不是攀登者为了收益去攀登或单纯为了目标而攀登。这里不存在被人引导的商业客户。更多攀登者还是在享受这些登山……
后珠峰时代的K2,似乎开始迎来登山家们“竞赛”的舞台,是俄罗斯人掀开了这一幕。这是一个越来越平民化的喜马拉雅时代,要寻找英雄往往只能到那些商业客户无法攀登的K2地区了。而历史往往是以英雄为标识的。
后珠峰时代的2007年,喜马拉雅的攀登分化为两极,一种是更多的商业队和客户攀登珠峰,并以很少伤亡的代价取得极高登顶率,另一种是专业型登山者,尤以俄罗斯人为代表,攻坚常规高手级登山家都望而却步的K2西壁……
而这俄罗斯方式,是否是一种世俗精神的侵袭开端?目的性显得似乎为过了?为了攀登而固定路绳,集体作业如同一场战争的攀登。但可以肯定,在K2是无法开展最世俗的商业登山的,同时,今年美国、法国的高手们,如美国强人Steven House,虽然以极大难度和优美的攀登风格带领美国队登顶K7,但在震撼力上就逊色很多。俄国人是狠到玩两回命的程度去闯K2,气势自然太大了。虽然攀登者的体力,技术在革新,登山装备器材在发展,但在K2稀薄的空气下,许多真实的危险依然客观存在。这一悲哀的事实是过去几十年中许多优秀攀登者的生命总结出来的,而且未来将依然继续。
至于两个月后的金冰镐奖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恐怕这次还得落入俄罗斯人的口袋了。毕竟,这是一场依靠强大技术实力并以生命赌博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