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29日,由《创业家》杂志主办的第1期“创业家沙龙”在长江商学院EMBA教室举行,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进行了“企业家应该做什么”的主题分享,并与数十位中小企业创始人互动。以下为张维迎演讲的部分内容和精彩观点。
为什么市场逻辑会给人创造幸福?这跟企业家的关系比较大。有一些做企业的是技术出身,会有一种先天的自我欣赏,好坏自己说了算。但非常对不起,你说好坏不行,好坏由客户说了算。
大家都觉得企业家很了不起,其实放低身段看一下,企业家干什么的?企业家就是伺候人的。就像按摩一样,让人舒服了就会来。企业家也是这样,要把消费者伺候舒服。这是人类历史上了不起的进步。历朝历代都是普通人伺候达官贵人,笨的人伺候聪明人。只有在市场经济情况下聪明人伺候笨蛋,比如iPhone手机,乔布斯比我聪明多了吧?他就得伺候我。我们经常说“企业老板”,在市场上,企业家不是老板,只有在企业内部才是老板,在市场上真正的老板是消费者。
我们还要记住一点,消费者他没良心,他是不念旧情的。我们知道对人好有的人永生不忘,而消费者你伺候他好几年,好好的,他不高兴就走人了。大家都谈客户忠诚度,你把他伺候好了就对你忠诚,没伺候好就对你不忠诚。
任何一个发明,最后真正受惠的是普通大众,而不是有钱有势的人。现在市场的发展,技术的创新,就是缩减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没有发明电之前,皇宫里面有蜡烛,它的照明其实蛮好的,我去过凡尔赛宫,几千平方米的大厅有几千个蜡台,老百姓那时候没有油,只能早点睡觉。今天有了电之后,(平民的)灯可以点得比 国家主席还亮。
政府获得收入靠税收,企业只能靠价格。政府老说为人民服务,但它很难为人民服务,因为它不为人民服务照样获得收入,企业不为人民服务就完蛋了。所以,企业生存下去的前提是必须创造价值。
市场是建立在这样的机制上:第一是自由。自由是一种权利,而不是特权。中国现在还不是市场经济,中国很多是特权,不是权利,包括做很多产业有很多限制,最近的吴英案就表现出这样的现象:说你在破坏经济秩序,说你不对要收拾你。另外,自由是不可剥夺的,要给每个人平等的自由权利。第二是产权。产权也可以理解为自由的一部分,也是自由的保障。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也希望做企业的享受这个权利的时候,要理解你享受的是特权还是权利。我们要争取把我们的特权变成权利。发达国家过去200年的历史就是由特权变成权利的历史。第三是企业家精神。市场当中客户说了算,但客户有一个特点——他经常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所以这才需要企业家。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最后的价值是由客户评价的,你这个东西值多少钱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的。大家学的劳动价值论(劳动创造价值)是错的,真正的价值往往都是人主观定的。
企业生产的任何东西都有客户总的评价,我们叫做总价值。你要跟客户收的钱能不能高于总价值?不可能。差出来这一部分是什么?在经济上叫做消费者剩余。成本其实也是主观的,因为有时候你付多少成本依赖于你预期收入是多少。如果企业的产品价值高于成本就有利润。20世纪60年代一台计算机像现在的屋子那么大,它的功能比不上今天一部iPhone,多少钱?几十万元,而今天一部iPhone几百块钱(美元),技术进步创造的就是消费者剩余。市场竞争就是创造消费者剩余价值的竞争。中国的企业在过去30年里生产的东西,质量比不过美国,也比不过欧洲那些发达国家生产的东西,但为什么我们能够卖出去?就是给消费者带来了剩余价值。因为成本低,我们的产品就走向了世界。现在,中国企业的成本上升,以后怎么生存?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很重要,这就需要创新。
我理解的创新就是两个方面:提高总价值,降低成本。如果不能满足这两个要求可能就不能叫创新。它可能是一种发明,但不能叫创新。发明和创新是不一样的,创新是创造出有价值的东西。很多技术出身的人容易把发明理解为创新,这就有问题。
我们怎么提高总价值?首先要很好地理解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其实是企业的老板,但他并不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在这儿,把企业家划分成三类:第一类,最高明的企业家。他真正能够识别出连消费者自己都没有明白的需求,像当年的比尔 . 盖茨和刚去世的乔布斯,他们做的就是这样的事。苹果的成功就是乔布斯非常清楚这点,但有时候这是一种天性,大家知道乔布斯不做什么市场调研,他只是根据自己对人性的把握来安排苹果应该生产什么。成为第一类企业家非常难。第二类企业家,他能满足市场上已表现出来的需求,还可能通过改进把它做得更好,典型代表就是中国的制造业企业。第三类企业家,按订单生产。当然这要做大也不容易,因为有很多管理和技术要求。中国的企业家基本上停留在第二、第三类,有没有第一类?肯定有,李彦宏算一个,但中国还真的缺少像乔布斯那样的企业家。
为什么市场逻辑会给人创造幸福?这跟企业家的关系比较大。有一些做企业的是技术出身,会有一种先天的自我欣赏,好坏自己说了算。但非常对不起,你说好坏不行,好坏由客户说了算。
大家都觉得企业家很了不起,其实放低身段看一下,企业家干什么的?企业家就是伺候人的。就像按摩一样,让人舒服了就会来。企业家也是这样,要把消费者伺候舒服。这是人类历史上了不起的进步。历朝历代都是普通人伺候达官贵人,笨的人伺候聪明人。只有在市场经济情况下聪明人伺候笨蛋,比如iPhone手机,乔布斯比我聪明多了吧?他就得伺候我。我们经常说“企业老板”,在市场上,企业家不是老板,只有在企业内部才是老板,在市场上真正的老板是消费者。
我们还要记住一点,消费者他没良心,他是不念旧情的。我们知道对人好有的人永生不忘,而消费者你伺候他好几年,好好的,他不高兴就走人了。大家都谈客户忠诚度,你把他伺候好了就对你忠诚,没伺候好就对你不忠诚。
任何一个发明,最后真正受惠的是普通大众,而不是有钱有势的人。现在市场的发展,技术的创新,就是缩减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没有发明电之前,皇宫里面有蜡烛,它的照明其实蛮好的,我去过凡尔赛宫,几千平方米的大厅有几千个蜡台,老百姓那时候没有油,只能早点睡觉。今天有了电之后,(平民的)灯可以点得比 国家主席还亮。
政府获得收入靠税收,企业只能靠价格。政府老说为人民服务,但它很难为人民服务,因为它不为人民服务照样获得收入,企业不为人民服务就完蛋了。所以,企业生存下去的前提是必须创造价值。
市场是建立在这样的机制上:第一是自由。自由是一种权利,而不是特权。中国现在还不是市场经济,中国很多是特权,不是权利,包括做很多产业有很多限制,最近的吴英案就表现出这样的现象:说你在破坏经济秩序,说你不对要收拾你。另外,自由是不可剥夺的,要给每个人平等的自由权利。第二是产权。产权也可以理解为自由的一部分,也是自由的保障。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也希望做企业的享受这个权利的时候,要理解你享受的是特权还是权利。我们要争取把我们的特权变成权利。发达国家过去200年的历史就是由特权变成权利的历史。第三是企业家精神。市场当中客户说了算,但客户有一个特点——他经常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所以这才需要企业家。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最后的价值是由客户评价的,你这个东西值多少钱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的。大家学的劳动价值论(劳动创造价值)是错的,真正的价值往往都是人主观定的。
企业生产的任何东西都有客户总的评价,我们叫做总价值。你要跟客户收的钱能不能高于总价值?不可能。差出来这一部分是什么?在经济上叫做消费者剩余。成本其实也是主观的,因为有时候你付多少成本依赖于你预期收入是多少。如果企业的产品价值高于成本就有利润。20世纪60年代一台计算机像现在的屋子那么大,它的功能比不上今天一部iPhone,多少钱?几十万元,而今天一部iPhone几百块钱(美元),技术进步创造的就是消费者剩余。市场竞争就是创造消费者剩余价值的竞争。中国的企业在过去30年里生产的东西,质量比不过美国,也比不过欧洲那些发达国家生产的东西,但为什么我们能够卖出去?就是给消费者带来了剩余价值。因为成本低,我们的产品就走向了世界。现在,中国企业的成本上升,以后怎么生存?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很重要,这就需要创新。
我理解的创新就是两个方面:提高总价值,降低成本。如果不能满足这两个要求可能就不能叫创新。它可能是一种发明,但不能叫创新。发明和创新是不一样的,创新是创造出有价值的东西。很多技术出身的人容易把发明理解为创新,这就有问题。
我们怎么提高总价值?首先要很好地理解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其实是企业的老板,但他并不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在这儿,把企业家划分成三类:第一类,最高明的企业家。他真正能够识别出连消费者自己都没有明白的需求,像当年的比尔 . 盖茨和刚去世的乔布斯,他们做的就是这样的事。苹果的成功就是乔布斯非常清楚这点,但有时候这是一种天性,大家知道乔布斯不做什么市场调研,他只是根据自己对人性的把握来安排苹果应该生产什么。成为第一类企业家非常难。第二类企业家,他能满足市场上已表现出来的需求,还可能通过改进把它做得更好,典型代表就是中国的制造业企业。第三类企业家,按订单生产。当然这要做大也不容易,因为有很多管理和技术要求。中国的企业家基本上停留在第二、第三类,有没有第一类?肯定有,李彦宏算一个,但中国还真的缺少像乔布斯那样的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