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迎:企业家就是伺候人的人

来源 :创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pp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29日,由《创业家》杂志主办的第1期“创业家沙龙”在长江商学院EMBA教室举行,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进行了“企业家应该做什么”的主题分享,并与数十位中小企业创始人互动。以下为张维迎演讲的部分内容和精彩观点。
  为什么市场逻辑会给人创造幸福?这跟企业家的关系比较大。有一些做企业的是技术出身,会有一种先天的自我欣赏,好坏自己说了算。但非常对不起,你说好坏不行,好坏由客户说了算。
  大家都觉得企业家很了不起,其实放低身段看一下,企业家干什么的?企业家就是伺候人的。就像按摩一样,让人舒服了就会来。企业家也是这样,要把消费者伺候舒服。这是人类历史上了不起的进步。历朝历代都是普通人伺候达官贵人,笨的人伺候聪明人。只有在市场经济情况下聪明人伺候笨蛋,比如iPhone手机,乔布斯比我聪明多了吧?他就得伺候我。我们经常说“企业老板”,在市场上,企业家不是老板,只有在企业内部才是老板,在市场上真正的老板是消费者。
  我们还要记住一点,消费者他没良心,他是不念旧情的。我们知道对人好有的人永生不忘,而消费者你伺候他好几年,好好的,他不高兴就走人了。大家都谈客户忠诚度,你把他伺候好了就对你忠诚,没伺候好就对你不忠诚。
  任何一个发明,最后真正受惠的是普通大众,而不是有钱有势的人。现在市场的发展,技术的创新,就是缩减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没有发明电之前,皇宫里面有蜡烛,它的照明其实蛮好的,我去过凡尔赛宫,几千平方米的大厅有几千个蜡台,老百姓那时候没有油,只能早点睡觉。今天有了电之后,(平民的)灯可以点得比 国家主席还亮。
  政府获得收入靠税收,企业只能靠价格。政府老说为人民服务,但它很难为人民服务,因为它不为人民服务照样获得收入,企业不为人民服务就完蛋了。所以,企业生存下去的前提是必须创造价值。
  市场是建立在这样的机制上:第一是自由。自由是一种权利,而不是特权。中国现在还不是市场经济,中国很多是特权,不是权利,包括做很多产业有很多限制,最近的吴英案就表现出这样的现象:说你在破坏经济秩序,说你不对要收拾你。另外,自由是不可剥夺的,要给每个人平等的自由权利。第二是产权。产权也可以理解为自由的一部分,也是自由的保障。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也希望做企业的享受这个权利的时候,要理解你享受的是特权还是权利。我们要争取把我们的特权变成权利。发达国家过去200年的历史就是由特权变成权利的历史。第三是企业家精神。市场当中客户说了算,但客户有一个特点——他经常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所以这才需要企业家。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最后的价值是由客户评价的,你这个东西值多少钱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的。大家学的劳动价值论(劳动创造价值)是错的,真正的价值往往都是人主观定的。
  企业生产的任何东西都有客户总的评价,我们叫做总价值。你要跟客户收的钱能不能高于总价值?不可能。差出来这一部分是什么?在经济上叫做消费者剩余。成本其实也是主观的,因为有时候你付多少成本依赖于你预期收入是多少。如果企业的产品价值高于成本就有利润。20世纪60年代一台计算机像现在的屋子那么大,它的功能比不上今天一部iPhone,多少钱?几十万元,而今天一部iPhone几百块钱(美元),技术进步创造的就是消费者剩余。市场竞争就是创造消费者剩余价值的竞争。中国的企业在过去30年里生产的东西,质量比不过美国,也比不过欧洲那些发达国家生产的东西,但为什么我们能够卖出去?就是给消费者带来了剩余价值。因为成本低,我们的产品就走向了世界。现在,中国企业的成本上升,以后怎么生存?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很重要,这就需要创新。
  我理解的创新就是两个方面:提高总价值,降低成本。如果不能满足这两个要求可能就不能叫创新。它可能是一种发明,但不能叫创新。发明和创新是不一样的,创新是创造出有价值的东西。很多技术出身的人容易把发明理解为创新,这就有问题。
  我们怎么提高总价值?首先要很好地理解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其实是企业的老板,但他并不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在这儿,把企业家划分成三类:第一类,最高明的企业家。他真正能够识别出连消费者自己都没有明白的需求,像当年的比尔 . 盖茨和刚去世的乔布斯,他们做的就是这样的事。苹果的成功就是乔布斯非常清楚这点,但有时候这是一种天性,大家知道乔布斯不做什么市场调研,他只是根据自己对人性的把握来安排苹果应该生产什么。成为第一类企业家非常难。第二类企业家,他能满足市场上已表现出来的需求,还可能通过改进把它做得更好,典型代表就是中国的制造业企业。第三类企业家,按订单生产。当然这要做大也不容易,因为有很多管理和技术要求。中国的企业家基本上停留在第二、第三类,有没有第一类?肯定有,李彦宏算一个,但中国还真的缺少像乔布斯那样的企业家。
其他文献
@陈陈泽文 : 这个月第一时间就收到你们家的杂志,时效性巨强,对于异常问题的反应机制算得上好,执行力度够,赞。祝越办越好。广州区。  @品牌吴之 : 对  @创业家杂志 说:本期杂志封面牛逼,很视觉!本期杂志86页的没有脖子以下的头像很不错,已经有一些  @财富中文版的感觉了!加油吧!  @陈陈泽文:我认为,这一期写得最好的,就是《挺不住的创业者》, 它唤起了人性深层的一些共鸣,谢谢  @创业家
期刊
语音统治世界  3月22日,科大讯飞发布新一代“语音云”,同时正式发布了智能语音手机软件——讯飞语点,它能实现全程语音交互、20项语音功能、智能语音聊天。2000多名开发者,柳传志等大腕悉数出席捧场,据说搜狗的人去得更多。可见业界对语音技术突破所带来的颠覆性充满期待。点评:当人类的一切指令只要动动嘴就能发出,那就不只是让苹果手机变得更炫那么简单,颠覆的也不止搜索行业。  尊酷网CEO被董事会踢出局
期刊
什么都有“中国式”,生意也是。至少有两类生意很有中国特色。  第一类生意乍一看不大起眼,比如莆田的医疗帮、木材帮、福建钢贸帮、沙县小吃这种“乡亲们的生意”;再比如中小企业培训、中小学一对一补习班、洗脚、楼宇广告、地下钱庄等等中国有、世界无的生意。作为产品,它们很初级,但却又都是不折不扣的暴赢生意。  这类生意的道德瑕疵和伦理争议也是显而易见的。垃圾广告会让你不胜骚扰,“大师”会让你想到传销,洗脚前
期刊
美容护肤品最能“谋杀”女人的钱包,无论市场规模还是利润率都远超普通行业。然而由于门槛不高,即使在十分细分的领域,也动辄有上千家企业,竞争异常惨烈。与此同时,一个新的品类——“美容食品”正在悄然兴起。“美容食品”是指具有美容、减肥、抗衰老等作用的食品或保健品,在国内仍然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其用户群体为年龄在35岁以下,受教育程度较高,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强,收入水平中等偏上的女性。  肌言堂正是瞄准这
期刊
周建平的米兰之行落空了,意大利的一纸拒绝把他关在了门外。和他一起失望的还有鑫诺等6家皮草企业老板。这意味着很多订单也被关在了门外,尤其是高档貂皮大衣的订单。  周建平是崇福皮毛协会副秘书长,他的职责之一是组织当地皮草企业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过去几年,这一举措已为当地企业带来很多订单,小镇工业产值接连攀升。现在,他们只得调转方向,奔向俄罗斯参加第13届国际皮衣展,顺便搞清“灰色清关”和“白色清关”等
期刊
饰品和衣服、化妆品一样是女人不可或缺的物件,闪耀着绚丽光芒的物体对女人具有致命的诱惑。正因如此,全中国的女人每年拨出300亿元的预算留给发饰品。  千千氏看准了这个商机,主打中高端流行发饰,同时配以彩妆、护肤、护发产品和化妆工具等辅助性产品。产品的生产研发采取“自主设计+买手制”的模式,20%—30%的产品由公司自行生产,其余则由其他工厂代工。  这些发饰通过区域代理进入终端加盟店,呈现在消费者眼
期刊
主持人回复  经纬的投资团队每年都要见几千家创业公司,我们不时听到有的创业者和我们讲:我有几个朋友,都是牛人,很看好这个项目,只要我拿到了投资,他们就会从大公司离职加入我的团队担任要职。  这话有问题吗?首先完全可以理解。一边是收入稳定的大公司,一边是冒着风险勒紧裤腰带的创业公司,在创业公司没有拿到投资的情况下跳下水,对于一般人来说,风险真的有点大。但我觉得,这样的说法对普通员工可能成立,但对非创
期刊
初次见面,很难相信熊虎这个外表时尚且青涩尚未褪尽的年轻人,曾经是一家年营收6亿元的企业的CEO。如今,他也加入创业大潮,已经是一家化妆培训学校的创始人,同时正在操盘一家日化公司的重生。  1999年冬天,熊虎揣着800元钱来到北京。在西单的地铁站打了一个星期的地铺,后来在一家发廊找到了工作,一边剪发,一边学化妆,逐渐在北京站稳了脚跟。随后的几年里,熊虎进入了上升通道,2002年获“中国十大化妆师”
期刊
2000年左右,中国消费品市场开始快速发展,女性消费起步略为滞后,但发展速度较快,巨大的市场空间是大家的共识。目前,资本市场高度关注消费领域,尽管大多数投行没有明确提出“女性消费”的概念,但在实际操作中都十分关注这一块。据第三方调研机构数据,女性的消费总额是男性的7倍(不包含汽车、房产),最直观的表现是商场女性服装一般有两层,而男性服装只有一层。君联资本已经投资的“女性消费”企业有星期六(女鞋)、
期刊
尚道营销做的是女性消费研究生意,但创始人张桓说,他从来都没有萌生过做女人生意的想法。尚道最初也只是一家汽车营销策划公司,可今天女性营销却成了他们的主营业务。  21岁那年,张桓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手里攥着汽车设计专业的文凭进入北方一家大型国企,很快成为城市区域经理,年薪10万,单位还给配手机。一年多以后,在朋友劝说下,他离职南下。福建莆田的一家整形医院成为张桓南方之行的首站,事后证明,这不是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