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在患者临床护理中,始终将人文关怀融入其中,满足每一位病人的心理需求,提高患者知情权,从而进一步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方法:以护理程序为基本框架,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操作流程以及评分表中,从而将人文关爱服务理念充分体现出来,本研究经15个临床科室实践,参加护士共100名,护理实践200次,随机对60例患者以及50例家属进行调查。结果:达到预期目标的护理实践次数198例,达标率99%。所有病人和家属均表示希望得到同样护理。结论:在临床护理操作过程中,始终将人文关怀服务融入其中,使病人以及家属更加有效、平和的接受护理工作,使临床护理操作得到优化,满足患者对现代医学的要求。
【关键词】人文关怀;临床实践;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43-01
从当前的发展趋势中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出,对于不同文化层次的护理对象而言,需要采取不同的人文关怀模式,而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患者的护理、保健、治疗以及疾病的认识以及需求都有所不同,从整体上讲,临床护理主要涉及到宗教信仰、护理操作步骤、伦理道德、饮食习惯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当病人在接受护理之前,通常会了解为什么需要接受这种护理,根据病人的需求,以护理程序为基本框架,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操作流程以及评分表中,从而将人文关爱服务理念充分体现出来,满足患者各项需求。
1 一般资料与目的
本研究以护理程序为基本框架,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操作流程以及评分表中,从而将人文关爱服务理念充分体现出来,我院于2012年4月-2012年12月之间,整体培训了15个临床科室以及100名护士,护理实践200次,随机对60例患者以及50例家属进行调查,结果均经过统计学检验,判定实践研究成果。达到预期目标的实践护理共198次,总达标率为99%,所有病人和家属均表示希望得到同样护理。
2 方法
首先对医院所有护士传授人文理念,对重症病人人文关怀护理示范展开教学,在医院内部制订规范流程图以及评价标准,与此同时在医院内展开专题讲座,创造一个以人文关怀为中心的精神与氛围。制订出的操作流程图主要以PDCA护理程序为基础,在原来操作不变的基础上,将人性关爱语言的评估指标加入其中,即:(1)在对患者进行护理之前,首先了解患者的伦理观、价值观、文化背景以及生活习惯,并自我介绍。(2)向患者解释护理的目的、过程以及护理过程中可能对患者造成的各种影响、不良反应以及应对措施,了解患者是否愿意接受护理,并准备护理材料。(3)在护理过程中再一次向患者强调护理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感,了解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实际感受,给予鼓励,并随时间调整速度以及护理力度;(4)护理完毕之后询问病人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看法,方便下次改进,根据各部门自身特点,通过“聆听”呼唤式护理,在医院内部构建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
3 结果
从最开始的模拟学习,直至最后的真正掌握,人文关怀护理模式都需要经过科学、全面、系统以及反复的实践操作。现代护理的需要和要求,是让护士将所学的人文关怀用于实践,掌握好各种动作技能,结合各种案例将其扩展为个性化解释内容,用所学的知识向病人开展健康教育。我院对100名接受人文关怀培训的护士进行调查,其中有96.5%的护士希望今后使用PDCA作为护理框架,编写人文关爱护理模式流程图。对其中26例临床毕业实习护士进行调查,有95%的护士认为对患者解释护理流程图的内容以及操作步骤,有利于和病人进行进一步沟通,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在此基础上也有利于护士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有90%以上的护理对象在接受护理之前,希望了解自己将接受怎样的护理过程以及产生怎样的结果。因此,有绝大部分患者以及家属认为在护理前、中、后三个阶段的解释能够有效的减轻心理紧张,只有对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不断做出改进和整体优化,才可以让护士成为具备人文关怀的特质护理人员,使人文关怀模式真正满足病人的各项要求。
4 评价效果
让护理操作从传统单方面的机械操作逐渐向全方位整体护理过度,充分了解了患者对人文关怀的认可度以及感知。我院对15个临床科室以及100名护士的临床实践,使人文关怀预期目标达到99%,对于未达标的原因做出了分析:少部分护士刻意去设置某些话题,结果并未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考核人员在对护士人文关怀进行考核时,首先要注重“人文关怀”的实质,将身心关怀充分体现出来,使用亲切、开放、多样式的谈话方式,彻底改变传统单调、机械的面貌,使护士们充分了解人文理念,注重以人为本的护理,从更加深层的角度阐述护理内涵,将现代化护理理念体现出来,将人文精神融入其中。
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以一种专业性的互动关系存在,双方都有属于自己的情感、感觉以及知识,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对疾病以及健康的看法和生活经验的不同会对相互之间的感觉和期望产生直接影响,在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产生一道隔膜,阻碍彼此之间的沟通,降低了整体的护理效果。护士只有掌握了沟通技巧,才能与患者之间保持一个良好沟通。换言之,人文护理的根本目的,就是让患者得到更多实惠、让患者体验到更加温馨、舒适的照顾,帮助病人加快身心康复,减少住院日,降低花费的医疗费用,提升患者以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5 总结
在对护士进行人文关怀服务模式培训的过程中,应加入对伦理学、心理学以及人文学科的学习,引用先进理念拓展护士的知识面,在实践过程中更好的发展多元化护理,为现代护理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友惠,施海红,尹金贵,叶良玉. 人文关怀服务模式在护理操作中的整体优化[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03:190-191.
[2] 陈玉华. 在护理操作实践中确立护生的人文关怀理念[J]. 考试周刊,2012,37:159-161.
[3] 卢秀兰. 人文关怀在护理操作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8:133-134.
[4] 胡杰. 护理人文关怀在护理操作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08:191-192.
[5] 胡文杰,崔洪岭,马丽,杨艳霞. 护理人文关怀在医院中的运用[J]. 中国医学创新,2013,31:120-125.
【关键词】人文关怀;临床实践;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43-01
从当前的发展趋势中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出,对于不同文化层次的护理对象而言,需要采取不同的人文关怀模式,而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患者的护理、保健、治疗以及疾病的认识以及需求都有所不同,从整体上讲,临床护理主要涉及到宗教信仰、护理操作步骤、伦理道德、饮食习惯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当病人在接受护理之前,通常会了解为什么需要接受这种护理,根据病人的需求,以护理程序为基本框架,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操作流程以及评分表中,从而将人文关爱服务理念充分体现出来,满足患者各项需求。
1 一般资料与目的
本研究以护理程序为基本框架,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操作流程以及评分表中,从而将人文关爱服务理念充分体现出来,我院于2012年4月-2012年12月之间,整体培训了15个临床科室以及100名护士,护理实践200次,随机对60例患者以及50例家属进行调查,结果均经过统计学检验,判定实践研究成果。达到预期目标的实践护理共198次,总达标率为99%,所有病人和家属均表示希望得到同样护理。
2 方法
首先对医院所有护士传授人文理念,对重症病人人文关怀护理示范展开教学,在医院内部制订规范流程图以及评价标准,与此同时在医院内展开专题讲座,创造一个以人文关怀为中心的精神与氛围。制订出的操作流程图主要以PDCA护理程序为基础,在原来操作不变的基础上,将人性关爱语言的评估指标加入其中,即:(1)在对患者进行护理之前,首先了解患者的伦理观、价值观、文化背景以及生活习惯,并自我介绍。(2)向患者解释护理的目的、过程以及护理过程中可能对患者造成的各种影响、不良反应以及应对措施,了解患者是否愿意接受护理,并准备护理材料。(3)在护理过程中再一次向患者强调护理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感,了解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实际感受,给予鼓励,并随时间调整速度以及护理力度;(4)护理完毕之后询问病人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看法,方便下次改进,根据各部门自身特点,通过“聆听”呼唤式护理,在医院内部构建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
3 结果
从最开始的模拟学习,直至最后的真正掌握,人文关怀护理模式都需要经过科学、全面、系统以及反复的实践操作。现代护理的需要和要求,是让护士将所学的人文关怀用于实践,掌握好各种动作技能,结合各种案例将其扩展为个性化解释内容,用所学的知识向病人开展健康教育。我院对100名接受人文关怀培训的护士进行调查,其中有96.5%的护士希望今后使用PDCA作为护理框架,编写人文关爱护理模式流程图。对其中26例临床毕业实习护士进行调查,有95%的护士认为对患者解释护理流程图的内容以及操作步骤,有利于和病人进行进一步沟通,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在此基础上也有利于护士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有90%以上的护理对象在接受护理之前,希望了解自己将接受怎样的护理过程以及产生怎样的结果。因此,有绝大部分患者以及家属认为在护理前、中、后三个阶段的解释能够有效的减轻心理紧张,只有对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不断做出改进和整体优化,才可以让护士成为具备人文关怀的特质护理人员,使人文关怀模式真正满足病人的各项要求。
4 评价效果
让护理操作从传统单方面的机械操作逐渐向全方位整体护理过度,充分了解了患者对人文关怀的认可度以及感知。我院对15个临床科室以及100名护士的临床实践,使人文关怀预期目标达到99%,对于未达标的原因做出了分析:少部分护士刻意去设置某些话题,结果并未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考核人员在对护士人文关怀进行考核时,首先要注重“人文关怀”的实质,将身心关怀充分体现出来,使用亲切、开放、多样式的谈话方式,彻底改变传统单调、机械的面貌,使护士们充分了解人文理念,注重以人为本的护理,从更加深层的角度阐述护理内涵,将现代化护理理念体现出来,将人文精神融入其中。
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以一种专业性的互动关系存在,双方都有属于自己的情感、感觉以及知识,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对疾病以及健康的看法和生活经验的不同会对相互之间的感觉和期望产生直接影响,在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产生一道隔膜,阻碍彼此之间的沟通,降低了整体的护理效果。护士只有掌握了沟通技巧,才能与患者之间保持一个良好沟通。换言之,人文护理的根本目的,就是让患者得到更多实惠、让患者体验到更加温馨、舒适的照顾,帮助病人加快身心康复,减少住院日,降低花费的医疗费用,提升患者以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5 总结
在对护士进行人文关怀服务模式培训的过程中,应加入对伦理学、心理学以及人文学科的学习,引用先进理念拓展护士的知识面,在实践过程中更好的发展多元化护理,为现代护理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友惠,施海红,尹金贵,叶良玉. 人文关怀服务模式在护理操作中的整体优化[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03:190-191.
[2] 陈玉华. 在护理操作实践中确立护生的人文关怀理念[J]. 考试周刊,2012,37:159-161.
[3] 卢秀兰. 人文关怀在护理操作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8:133-134.
[4] 胡杰. 护理人文关怀在护理操作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08:191-192.
[5] 胡文杰,崔洪岭,马丽,杨艳霞. 护理人文关怀在医院中的运用[J]. 中国医学创新,2013,31:1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