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高职学生思想状况特点及成因分析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nybo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涉农高职学生是思维最为活跃、接受新事物最为迅速的一族,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调查发现涉农高职学生思想轨迹中既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在理想、信念、国家观念、政治意识、职业观念及价值取向等方面都表现矛盾性的情况。文章从多个层面分析了造成这一内在矛盾的成因。
  【关键词】涉农 高职学生 思想状况 特点 成因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涉农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规律及路径研究》(项目号:13JDSZ2079)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化和推动涉农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培养学农、爱农、乐农并自觉献身中国农业事业的建设。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涉农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规律及路径研究》课题组,对省内外十一所涉农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了抽样专题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初步掌握了涉农高职学生思想状况的一些特点。
  涉农高职学生思想状况特点
  涉农高职院校具备高等教育的普遍性,又有农业行业的特殊性。涉农高职学生既具有当代高职学生的一般特点,又有农村青年的特殊印记,他们中的多数来自农村、家庭经济较为困难,多数属于多子女家庭,他们朴实、勤奋、进取心强。但是,由于受自身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对是非真假、善恶美丑,缺乏甄别能力,表现出其在思想认知、个性心理和行为方式方面的一些矛盾特点,具体表现在:
  1.底子薄有个性,基础弱有特长
  涉农高职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经济状况和生活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如在对“你的家庭经济状况是”一项调查中:富裕家庭占3.97%,中等家庭占59.00%,困难家庭占37.03%;在对“你的生活消费状况是”一项调查中:每月生活消费在300-500元的占28.53%,在500-800元占45.77%,在800-1000元占20.18%,在1000元以上仅占5.52%。拥有网络条件几乎是个“空挡”,很难从网上了解外部世界,知识面偏窄,底子薄,基础弱,如在对“你的入学成绩是”一项调查中:高出录取线10-20分占41.42%,高出录取线20-50分占29.47%,高出录取线50-100分占29.11%。他们既有自我约束力差的弱点,也有依赖性少、自主性强的优点。在“您的课余时间主要是”的调查中,“体育活动、听音乐”是首选,占56.41%,学习或去阅览室看书占46.35%,上网聊天或游戏占36.92%,参加社团活动占到了23.92%。在“您上高职的理由是什么”的一项调查中,依次是“多学些东西,提升自己”占到58.94%,“学习更多的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占到53.65%,“找份好工作”占到49.11%;他们勤劳、踏实、简朴,身上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品格,大部分能认识到知识的价值,意识到知识的多少和能力的强弱对自己未来的意义,有一定的学习潜力。
  2.价值多元,性格自我
  当今世界迎来全球化浪潮,各种思想观念大碰撞,各种文化大交融,在价值观方面也发生了剧烈的震荡,致使青年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在“您对生命的理解是什么”这一问题回答中,首选“生命对一个人只有一次,要珍惜”的学生占70.39%;而选择“生命的意义在于实现社会价值”的学生仅占16.50%;竟然还有13.11%的人选择“如果生无可恋,不如一死了之”。在市场经济利益驱动影响下,涉农学生的理想主义热情减退,性格更加自我,生活情趣趋于庸俗化、非理性化。如在“您最想成为哪种人”的调查选项中,答案呈现多样化状态,有选择“对社会有用的人”,有选择“有能力的人”,还有选择“事业成功的人”、“有权的人”、“有修养的人”和“有钱的人”。
  3.道德认知明晰,但知行相悖
  涉农高职学生对社会道德和法律认知明晰,对真善美、诚实守信、宽容、责任感、勤俭节约、创新意识、素质能力和法律意识和法纪精神等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普遍认可。如在“您对于大学生在求职履历上作假怎么看待”选项中,“诚信缺失,用人单位应拒绝录用”,位居首位占到61.93%。但同时,涉农高职学生知与行上存在着严重相悖现象。主要表现在学生自我评价不高、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践行效果自我评价模糊,具有内在矛盾性,他们在观念上认同伦理道德要求的合理性,然却不付诸行动或不依照道德要求去行动,“知而不行”或“知而错行”。如在问到“当遇到坏人做坏事时,你会干预吗”问题时,90.57%的人选择了“看情况”。这里的“模棱两可”的“看情况”的观点最终必然会滑向在他人身处危难时、在面对社会的不良现象时,表现出冷漠、麻木不仁、充当看客。表明了涉农高职生的道德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停留在观念层次上,未形成良好而自觉的行为。
  4.政治理性务实,困惑与希望同行
  涉农高职学生政治方向明确,旗帜鲜明,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较高的认同感,关心改革,支持改革,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如在“您对中国发展前景的看法”问题调查中,81.43%学生选择了“中国发展成就辉煌,崛起指日可待”;在“您对当前国家宣传的‘中国梦’的看法是什么”的选项调查中,64.74%的人选择了中国梦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的梦。但部分涉农高职学生在政治思想认识和行为表现上,呈现出困惑与希望同行的矛盾认知。相当一部分人的政治意识被物质、金钱等所遮蔽和消解,政治认知和政治行为取向呈现矛盾状态。如在“对下列观点,您赞同的是”调查中,选择“不管实行什么制度,只要民富国强就行”的人占24.61%。
  5.专业思想不牢固,学农但难爱农
  涉农高职学生专业思想不牢固,学农难爱农。如在“您认为学习涉农类专业是否有前途”选项中,超过60%的学生不清楚。选择农业院校,对于多数人来说,多少有些无奈和失落;在关于“你对国家有关‘三农’政策及涉农高职学生就业政策是否了解”问题调查中,认为“很了解”的仅占18.87%,有所了解和不关注的分别占52.26%和28.87%。据访谈记录,涉农高职学生真正愿意去农村就业的学生不到被调查者的一半,很大一部分学生毕业不愿意深入农村、服务农村,缺乏为社会主义城乡一体化建设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意识。   涉农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和心理特点成因分析
  1.市场经济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在大学校园里也引起强烈反响:价值取向由精神尺度趋向物质尺度;贪图享受、拜金主义;崇拜自我,个人主义盛行等。赚钱成为一些学生的首要任务,并将其作为展示自己才能的表现形式。涉农高职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生活视野较窄,为改变自己的农民“落后”身份和家乡贫穷落后面貌,他们也重实惠,轻思想,人际关系功利化。专业思想不牢固,学农但难爱农。
  2.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不当教育
  在当前,高职院校的德育中存在一定“失真”现象,带来了知行分离现象的蔓延。在不少学校德育被当作“软指标”,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华而不实。德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比较严重:在教育理念上只注重一般道德知识教育,却忽视道德践行,导致学生“眼高手低”;在内容传授上过分强调先进性道德的提倡,考虑国家和社会层面的多,而忽视宣传广泛性的道德要求,考虑学生个体要求的少,致使德育“可敬而不可行”;在德育方法上过分突出主导者的地位,教育对象过于客体化;在德育评价上学校只强调“知”的评价标准,忽视了“行”的评价指标,从而造成知行分离。
  3.城镇化进程中的家庭教育的缺位对学生的影响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逐步实现,社会结构也发生着变化,特别在广大农村,城镇化道路成为必然选择。一方面家庭教育的独特优势明显,家庭关系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至关重要。另一方面是面对城镇化道路家庭教育的缺位,家庭德育的处境极为尴尬。现在的高职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留守儿童身份,在成长过程中长期处于先辈的宠爱之中,由于家长的过分溺爱,随意偏袒孩子的过失,致使一部分孩子在价值判断上失真,缺少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城镇化进程中的家庭教育的缺位,久而久之使青年在行为选择时茫然无措。
  4.涉农高职学生的个体因素
  高职生自身心理发展的不成熟,缺乏良好习惯养成的个体因素,是他们产生道德知行分离现象的主观因素。高职学生的年龄和经历决定了他们在心理上缺乏调控能力,极易受社会环境的左右而在道德认识上出现偏差。主体的道德实践活动是知、情、意、行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道德情感在道德实践活动中起动力作用。道德意志则直接决定着道德实践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它是道德实践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决定性机制。部分学生不仅缺乏道德意志的锤炼,而且缺乏基本的道德情感与道德信念培养,造成他们道德心理的不成熟和矛盾。心理适应力强,然而自卑感也强。
  鉴于涉农高职学生思想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及成因,笔者所在的项目组经过理论探索和实践总结,特别是结合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积累的经验,探寻出了一些具有涉农高职教育特色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对策和路径,像主辅结合的课程路径、主题推进的活动路径、农蕴深厚的校园文化路径、深度合作的社会化路径、温暖贴心的服务路径。在此基础上,创新构建了涉农高职院校“思想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相结合,成长教育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三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建了涉农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指导,领导牵头,机构保障,活动推进”的运行机制。这些对策、路径和教育模式已经和必将在深化和推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农、爱农、乐农并自觉献身中国农业事业的高素质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殿红:《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涉农职业院校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第18期。
  [2]徐永慧、郭艳坤:《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以黑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北方经贸》2012年第3期。
  [3]钱昌照:《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蕴与路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年第1期。
  作者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杨凌
其他文献
从中国1978-2005年间金融发展的模式以及在这一过程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性和它们之间的动态特性可以看到,广义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指标GDP的长期均衡关
依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对泡沫产生根源、泡沫测度与泡沫膨胀机制进行系统得出,虽然泡沫是商品经济虚拟化的必然产物,且泡沫过度膨胀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但是泡
当前我国商业社会的蓬勃发展,极大满足了人们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诚信危机。笔者在简要论述西方社会法律体系中诚信制度构建方式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国诚信
不同于凯恩斯等学派的货币产出关系论,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是产出等真实经济决定货币变动而不是相反,货币只是纯粹的面纱。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关于货币政策作用机制的论述代表了
教育部2月19日发布了《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规程》对高校学术委员会的组成、职责及运行等重要问题分别作了规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台的首部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国家规范,已于3月1日起正式实施。  《规程》强化了学术委员会在学校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依法设立学术委员会,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并以学术委员会作为校内最高学术机构,
中国的金融制度安排是内生于经济转轨时期的政府给予经济改革中的利益受损集团以利益补偿的需要:在这种内生性金融制度安排下,金融资源配置不可避免的具有强烈的政府偏好,导致了
在中国金融业即将对外全面开放的前夕,我们迎来了一个“穷人的银行家”获奖的喜讯:2006年10月13日,20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孟加拉银行家穆罕默德·尤努斯及其创立的格菜
[摘 要]本文结合当前教育改革要求,研究新形势下外语教学能力的构成因素,得出结论: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在外语教学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并相应地提出了几点关于加强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监控能力的建议,希望能符合新的英语教学改革需求,大幅提升英语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 增强 教学监控 能力  外语教师最主要的活动是外语教学,外语教学中形成的特殊能力称作外语教学能力,外语教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