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践活动是人的生存活动的本身,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活动包括生产活动、交往活动和内在自我创生活动。本文旨在分析管理对人的实践活动即人的生产实践、交往实践和生活实践的规范,强调了人的实践活动离不开管理,否则就没有人的实践,管理是实践之所以成为人的存在方式的原因。
关键词:管理;实践活动;规范;自我创生
中图分类号:B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9-0135-03
实践活动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一方面,管理是以人的实践活动为载体,没有实践作为载体,管理也就不存在。另一方面,管理不是简单的迎合、适应实践活动,它是作为一种规范、一种标准引导人的实践活动。因为只有通过管理进行规范后,实践活动才能成为现实的实践,否则人类不仅没有实践活动,更无从谈及实践发展的飞跃。管理具有渗透性,它能广泛地渗透到实践活动的各个角落,使人们的实践领域更为宽阔、手段更为多样、层次更为丰富。
一、管理对人生产实践活动的规范
生产实践是人类最早进行的实践活动,它也是人类得以产生的基础和前提。“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①而“一旦人们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同时也就生产他们的物质生活本身”,②人们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将动物的生存状态转变为人的生活状态。因此,我们可以推知管理对人生产实践活动的规范即主要表现为管理对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过度的物质消费行为的规范。
(一)管理对生产力的规范
生产力是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它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劳动者和劳动资料在社会的生产过程中改造劳动对象的主动运动。这种运动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是一种有机的结构系统,并且按照一定的程序有序的运行。这个有机结构系统不会自发形成,必须要将一定的管理规范渗入其中帮助其实现有序运行。管理师生产力实现的必要条件,它的规范作用渗透于生产力各要素有机结合过程中,使生产力由潜在转变为现实。没有管理规范作用渗透其中,生产力的各要素就不能协调发展,更不会产生强大的推动力。简而言之,只有管理这种因素存在,并发挥着规范作用,生产力才能形成,人类的实践活动才能进步。
(二)管理对生产关系的规范
生产关系是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生产活动中,一定的生产关系外化为各种具体的管理关系,这是因为管理作为一种媒介生产关系各方面相互联结发生作用通过管理关系而产生。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核心,只有当它与一定的管理活动相互作用,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利益才能得以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所形成的关系是最基本的生产关系,这种结合是通过一定的管理关系显现出来,主要表现为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同时管理作为一种专门赋予资源、要素以生产力的社会机制,在结成的管理关系中,劳动、绩效、福利、工资、晋升等制度的产生,使得一系列的分配关系和消费关系产生并最终使得生产关系更加紧密和规范。因此,管理关系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推动现实生产力发展和提高的最重要关系。
(三)管理对过度的物质消费行为的规范
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生产就要进行必要的物质资料生产和消费。然而在现代社会,铺天盖地的广告把人们的欲望充分调动起来,促使人们进行“过度”的物质消费,这种消费习惯加重了环境资源的负担,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巨大威胁。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种异化消费观的危害性,为了引导人们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各国纷纷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倡导适度消费,促使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有一个资源丰富、生态和谐的地球。
二、管理对人的交往实践的规范
交往,通俗地说就是人们之间的交际和来往。它与人类相伴而生,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个人的衣、食、住、行的满足都需要通过与他人进行分配、交换和消费才能得以实现,国家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也要通过与别的国家和地区相互接触和交往才能得以实现。因此,为了让这些交往活动更好的发挥作用,需要一种大家都认可并且实际有效的力量来规范,这种力量就是管理。回溯历史可以发现,如果实施了一种可以得当规范交往活动的管理,难么在交往活动中的每个人都可以获得最大化的利益,实现共赢,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相反,没有管理的规范,杂乱无章的交往只会破换生产力的发展,会导致仇杀行为的发生甚至战争的产生。“交往活动是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所必需具备的,但人类的交往活动并不是天然有序的,有时也会混乱无章。为了使交往活动更加的合理化、有序化和有效化,就需要通过管理予以规范。通过管理的规范、协调和控制作用,使各种要素有机结合,各种力量团结凝聚。”③只有通过管理,才能充分调动各种积极性,才能建立起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社会功能和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一)管理对人的物质交往活动的规范
人们的各种物质关系的总和构成了人的物质交往活动。物质交往是基础,是制约和派生其他一切交往活动的基础。物质交往活动具有普遍性,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人们的交换活动如消费者购买生产者生产的食品、服装、工具等就是最具有普遍性的物质交往活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提出自由市场并不是混乱而毫无拘束的,它是由一双“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引导市场自动调整,自发形成秩序。但历史实践告诉我们,这种说法有其局限性,并不完全符合现实。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市场主体为了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往往会不择手段、投机取巧,严重危害市场和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因此,为了保证人的经济行为和市场活动有条理、按秩序的进行,就需要管理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人的物质交往活动。
(二)管理对人的精神交往活动的规范 人们各种精神活动的总和构成了人的精神交往活动。精神交往包括政治、法律、艺术、道德、宗教等的交流沟通,其支柱性作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作为一种重要的交往方式,精神上的交往不同于物质交往,具有其内在发展的特点。但在现实生活中,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物质是构筑精神家园的基石,精神是提升物质内涵的重要内容。自从实现改革开放,国门大开,大量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外来文化也随之进入。“人们在享受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服务时,无形之中接受了他们随之而来的消费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这些文化价值观中的积极因素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它的消极因素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④为了避免交往中产生的诸多消极影响,我们必须运用管理予以规范,尤其是通过法律手段惩治和处罚危害人们正常交往的行为,促进积极向上的交往氛围的扩大。
三、管理对人的生活实践的规范
实践既包括外在的人有目的的活动即外在实践,也包括内在的人的自我创生过程即内在实践,人的生活实践是集人的外在实践和内在实践于一体的实践活动。管理对人的生活实践的规范就表现为管理对人的外在实践和内在实践的规范。
(一)管理规范人的外在实践
外在实践是源于人和外部世界的关系所建立起的一种实践关系,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包括物质生产实践活动、科学技术实践活动和社会关系实践活动。它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表现为自然界的“文化”,是一种“显性”的社会性物质活动,其结果体现为人对现实生活的变革和创造。人的外在实践活动是需要通过管理来规范,没有管理进行规范,外在实践活动更多的具有自私性和盲目性,产生更大的经济的、环境的、社会的和心里的代价。因此,在人的外在实践活动中,管理给人的外在实践提供了标准和规范,使人们的外在实践不偏离方向,同时,对人的外在实践进行约束和指引,使外在实践少走弯路。
(二)管理规范人的内在实践
内在实践是人和自身这一客观存在所构建的一种实践关系,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身的内心世界的活动,它创造了人的主体文明,是人的理想境界和道德精神提升的过程,表现为人的“心化”,是一种“隐性”的道德精神活动,其结果表现为人的意志情感、道德境界的提升和心智的创生。人的内在创生实践是人获得第二生命的过程。“对于人的生命,不仅包括自然的第一生命属性,还包括我们后台创造的第二生命,即自我创生生命。”⑤人的第一生命是自然赋予的,遵循自然发展,有生就有死,这不随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人的第二生命是自我创生的生命,它突破了生命循环的链条,被赋予了永恒的意义。人在自我创造过程中,挖掘生命蕴涵的潜能,使自我生命向更高形式更深层次发展。人们通过内在的创生实践,即通过心智、能力、道德和教养的磨砺努力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在人的不断努力磨砺创造自己生命的过程中,需要依靠一种规则,即管理来进行规范。在心智层面上,不仅依赖先天的遗传因素,更有赖于科学、系统的方法对其训练。在个人能力层面,需要依靠管理对其引导,进而提高能力。道德是外在与内在的统一,通过他我交互管理和自我管理,道德水平和主动性行为也可以能得到改善。通过规范人的生活、交往和行为,进而也就培养了现代人的教养。
人是一种追求意义的存在,人的生活世界就是人的意义所在。对生活的肯定根源于我们追求并获得了意义,反之对生活的否定则是失去了意义。现代人由于信仰的缺少、价值趋向的混乱而陷入困境,人们质疑自身存在的意义,陷入了一种空虚的境地,进而滋生了“形上的迷失”和“意义的失落”,造成人们意义世界的迷茫和混乱。为了重新追求生活的意义,找寻丢失的信仰,人们重新找寻了自己的标准,这就是管理。人们通过管理来从新建构自己生活的意义。
人的生活实践包含着人的生产实践、交往实践和创生实践。生产、交往和创生实践构成了人和人的生活,否则实践活动就不具有任何意义。管理对人的生产实践、交往实践和生活实践的规范作用,就是为了让人能够更好地生活。诗人荷尔德林曾说过:“人,诗意地居住在大地上。”为了实现这种美好的愿景,就需要管理发挥作用。这种管理既包括外在的政治、法律的规范,也包括人的内在道德、伦理。因此,人,之所以能诗意地居住在大地上,是因为人有管理,能够自己管理好自己,是自己生命的主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们的生活实践是极其复杂和多样化的,管理对人们生活实践的规范,就是管理对人们生活实践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规范。只有在管理的规范下,人们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更好的进行自我生成活动,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自我扬弃”、“自我否定”,进而实现自我的发展,创造出新的自我的生命。
——————————
注 释:
①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4,24-25.
③毛卫平,韩庆祥.管理哲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19.
④姚纪纲.交往的世界——当代交往理论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83.
⑤高清海.人就是“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11.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4.
〔2〕毛卫平,韩庆祥.管理哲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19.
〔3〕姚纪纲.交往的世界——当代交往理论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83.
〔4〕高清海.人就是“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11.
〔5〕孙正聿.超越意识[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155—158.
(责任编辑 徐阳)
关键词:管理;实践活动;规范;自我创生
中图分类号:B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9-0135-03
实践活动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一方面,管理是以人的实践活动为载体,没有实践作为载体,管理也就不存在。另一方面,管理不是简单的迎合、适应实践活动,它是作为一种规范、一种标准引导人的实践活动。因为只有通过管理进行规范后,实践活动才能成为现实的实践,否则人类不仅没有实践活动,更无从谈及实践发展的飞跃。管理具有渗透性,它能广泛地渗透到实践活动的各个角落,使人们的实践领域更为宽阔、手段更为多样、层次更为丰富。
一、管理对人生产实践活动的规范
生产实践是人类最早进行的实践活动,它也是人类得以产生的基础和前提。“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①而“一旦人们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同时也就生产他们的物质生活本身”,②人们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将动物的生存状态转变为人的生活状态。因此,我们可以推知管理对人生产实践活动的规范即主要表现为管理对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过度的物质消费行为的规范。
(一)管理对生产力的规范
生产力是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它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劳动者和劳动资料在社会的生产过程中改造劳动对象的主动运动。这种运动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是一种有机的结构系统,并且按照一定的程序有序的运行。这个有机结构系统不会自发形成,必须要将一定的管理规范渗入其中帮助其实现有序运行。管理师生产力实现的必要条件,它的规范作用渗透于生产力各要素有机结合过程中,使生产力由潜在转变为现实。没有管理规范作用渗透其中,生产力的各要素就不能协调发展,更不会产生强大的推动力。简而言之,只有管理这种因素存在,并发挥着规范作用,生产力才能形成,人类的实践活动才能进步。
(二)管理对生产关系的规范
生产关系是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生产活动中,一定的生产关系外化为各种具体的管理关系,这是因为管理作为一种媒介生产关系各方面相互联结发生作用通过管理关系而产生。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核心,只有当它与一定的管理活动相互作用,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利益才能得以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所形成的关系是最基本的生产关系,这种结合是通过一定的管理关系显现出来,主要表现为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同时管理作为一种专门赋予资源、要素以生产力的社会机制,在结成的管理关系中,劳动、绩效、福利、工资、晋升等制度的产生,使得一系列的分配关系和消费关系产生并最终使得生产关系更加紧密和规范。因此,管理关系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推动现实生产力发展和提高的最重要关系。
(三)管理对过度的物质消费行为的规范
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生产就要进行必要的物质资料生产和消费。然而在现代社会,铺天盖地的广告把人们的欲望充分调动起来,促使人们进行“过度”的物质消费,这种消费习惯加重了环境资源的负担,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巨大威胁。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种异化消费观的危害性,为了引导人们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各国纷纷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倡导适度消费,促使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有一个资源丰富、生态和谐的地球。
二、管理对人的交往实践的规范
交往,通俗地说就是人们之间的交际和来往。它与人类相伴而生,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个人的衣、食、住、行的满足都需要通过与他人进行分配、交换和消费才能得以实现,国家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也要通过与别的国家和地区相互接触和交往才能得以实现。因此,为了让这些交往活动更好的发挥作用,需要一种大家都认可并且实际有效的力量来规范,这种力量就是管理。回溯历史可以发现,如果实施了一种可以得当规范交往活动的管理,难么在交往活动中的每个人都可以获得最大化的利益,实现共赢,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相反,没有管理的规范,杂乱无章的交往只会破换生产力的发展,会导致仇杀行为的发生甚至战争的产生。“交往活动是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所必需具备的,但人类的交往活动并不是天然有序的,有时也会混乱无章。为了使交往活动更加的合理化、有序化和有效化,就需要通过管理予以规范。通过管理的规范、协调和控制作用,使各种要素有机结合,各种力量团结凝聚。”③只有通过管理,才能充分调动各种积极性,才能建立起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社会功能和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一)管理对人的物质交往活动的规范
人们的各种物质关系的总和构成了人的物质交往活动。物质交往是基础,是制约和派生其他一切交往活动的基础。物质交往活动具有普遍性,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人们的交换活动如消费者购买生产者生产的食品、服装、工具等就是最具有普遍性的物质交往活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提出自由市场并不是混乱而毫无拘束的,它是由一双“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引导市场自动调整,自发形成秩序。但历史实践告诉我们,这种说法有其局限性,并不完全符合现实。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市场主体为了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往往会不择手段、投机取巧,严重危害市场和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因此,为了保证人的经济行为和市场活动有条理、按秩序的进行,就需要管理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人的物质交往活动。
(二)管理对人的精神交往活动的规范 人们各种精神活动的总和构成了人的精神交往活动。精神交往包括政治、法律、艺术、道德、宗教等的交流沟通,其支柱性作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作为一种重要的交往方式,精神上的交往不同于物质交往,具有其内在发展的特点。但在现实生活中,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物质是构筑精神家园的基石,精神是提升物质内涵的重要内容。自从实现改革开放,国门大开,大量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外来文化也随之进入。“人们在享受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服务时,无形之中接受了他们随之而来的消费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这些文化价值观中的积极因素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它的消极因素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④为了避免交往中产生的诸多消极影响,我们必须运用管理予以规范,尤其是通过法律手段惩治和处罚危害人们正常交往的行为,促进积极向上的交往氛围的扩大。
三、管理对人的生活实践的规范
实践既包括外在的人有目的的活动即外在实践,也包括内在的人的自我创生过程即内在实践,人的生活实践是集人的外在实践和内在实践于一体的实践活动。管理对人的生活实践的规范就表现为管理对人的外在实践和内在实践的规范。
(一)管理规范人的外在实践
外在实践是源于人和外部世界的关系所建立起的一种实践关系,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包括物质生产实践活动、科学技术实践活动和社会关系实践活动。它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表现为自然界的“文化”,是一种“显性”的社会性物质活动,其结果体现为人对现实生活的变革和创造。人的外在实践活动是需要通过管理来规范,没有管理进行规范,外在实践活动更多的具有自私性和盲目性,产生更大的经济的、环境的、社会的和心里的代价。因此,在人的外在实践活动中,管理给人的外在实践提供了标准和规范,使人们的外在实践不偏离方向,同时,对人的外在实践进行约束和指引,使外在实践少走弯路。
(二)管理规范人的内在实践
内在实践是人和自身这一客观存在所构建的一种实践关系,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身的内心世界的活动,它创造了人的主体文明,是人的理想境界和道德精神提升的过程,表现为人的“心化”,是一种“隐性”的道德精神活动,其结果表现为人的意志情感、道德境界的提升和心智的创生。人的内在创生实践是人获得第二生命的过程。“对于人的生命,不仅包括自然的第一生命属性,还包括我们后台创造的第二生命,即自我创生生命。”⑤人的第一生命是自然赋予的,遵循自然发展,有生就有死,这不随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人的第二生命是自我创生的生命,它突破了生命循环的链条,被赋予了永恒的意义。人在自我创造过程中,挖掘生命蕴涵的潜能,使自我生命向更高形式更深层次发展。人们通过内在的创生实践,即通过心智、能力、道德和教养的磨砺努力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在人的不断努力磨砺创造自己生命的过程中,需要依靠一种规则,即管理来进行规范。在心智层面上,不仅依赖先天的遗传因素,更有赖于科学、系统的方法对其训练。在个人能力层面,需要依靠管理对其引导,进而提高能力。道德是外在与内在的统一,通过他我交互管理和自我管理,道德水平和主动性行为也可以能得到改善。通过规范人的生活、交往和行为,进而也就培养了现代人的教养。
人是一种追求意义的存在,人的生活世界就是人的意义所在。对生活的肯定根源于我们追求并获得了意义,反之对生活的否定则是失去了意义。现代人由于信仰的缺少、价值趋向的混乱而陷入困境,人们质疑自身存在的意义,陷入了一种空虚的境地,进而滋生了“形上的迷失”和“意义的失落”,造成人们意义世界的迷茫和混乱。为了重新追求生活的意义,找寻丢失的信仰,人们重新找寻了自己的标准,这就是管理。人们通过管理来从新建构自己生活的意义。
人的生活实践包含着人的生产实践、交往实践和创生实践。生产、交往和创生实践构成了人和人的生活,否则实践活动就不具有任何意义。管理对人的生产实践、交往实践和生活实践的规范作用,就是为了让人能够更好地生活。诗人荷尔德林曾说过:“人,诗意地居住在大地上。”为了实现这种美好的愿景,就需要管理发挥作用。这种管理既包括外在的政治、法律的规范,也包括人的内在道德、伦理。因此,人,之所以能诗意地居住在大地上,是因为人有管理,能够自己管理好自己,是自己生命的主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们的生活实践是极其复杂和多样化的,管理对人们生活实践的规范,就是管理对人们生活实践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规范。只有在管理的规范下,人们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更好的进行自我生成活动,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自我扬弃”、“自我否定”,进而实现自我的发展,创造出新的自我的生命。
——————————
注 释:
①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4,24-25.
③毛卫平,韩庆祥.管理哲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19.
④姚纪纲.交往的世界——当代交往理论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83.
⑤高清海.人就是“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11.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4.
〔2〕毛卫平,韩庆祥.管理哲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19.
〔3〕姚纪纲.交往的世界——当代交往理论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83.
〔4〕高清海.人就是“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11.
〔5〕孙正聿.超越意识[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155—158.
(责任编辑 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