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家宝宝才一岁多,最近几天总喜欢打人,她这么小,讲道理能懂吗?”“我家宝宝是个男孩,特别淘气,总是趁人不备的时候上去踢一下,有次把我的腿都踢青了,无论是打还是教都不管用。”育儿论坛上,家长们都对孩子的暴力行为很头疼,怎么会有这样的暴力宝宝?应当怎么对付他们呢?看来,必须先读懂暴力之下的潜台词,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宝宝的暴力问题。
0~1岁
宝宝的暴力
表现形式
打妈妈,打奶奶,打保姆阿姨,但是对较少抱他的爸爸和爷爷却不敢动手;还喜欢咬人,动不动就在妈妈的胳膊上留下四个小牙印。
潜台词
“我这不是打你咬你,是爱你呀!”“我在出牙,不舒服,又说不出来!我很烦躁,妈妈你一点也没有感觉到!太粗心了!”
应对方式
1岁以下的宝宝,常常会因为生理原因导致情绪烦躁,但又不会表达,只好动手以引起大人的注意,让大人留心到他饿了、疲倦了、生病了、出牙不舒服等等。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小,能打人是“长大了,厉害了”的标志,从而听之任之,孩子打人时要抓住他的小手,很严肃地告诉他这不对,不能这样。同时把咬伤、打疼的地方给他看,还可以装作痛哭的样子,以激发孩子的同情心,改正自己的毛病。
2~3岁
宝宝的暴力
表现形式
特别喜欢抓人,会在妈妈奶奶身上留下指甲印,一不如意就又踢又踹,在大人身上留下脏脚印。
潜台词
“我能干,为什么不让我自己来?我很有力气,你看,我能把人踹哭,我多能干!”“为啥不表扬我?转过头来看看我呀!又踢又踹才能引起妈妈的注意。”“上次打了奶奶,奶奶说乖乖真有出息,将来不会被人欺侮!”
应对方式
两岁以后,宝宝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事事逞强,开始处处试探自己的力量……打人、踢人表示自己长大了,有力气了。这也是寻求注意的行为。另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语言熟练程度不够,还不能表达细微的心理感受,对不满意的事说不出来,只好用拳打脚踢来表达。
千万不能纵容孩子的这种行为,特别是要跟护犊心切的老人讲好,不能在这时颠倒黑白地夸赞孩子。但也不要用“打回去”、“骂回去”来纠正,否则孩子会有样学样,更加暴力。可以诱导孩子把心里想做的事、想要的东西、不喜欢什么人等说出来,一方面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另一方面爸妈可以帮他解决,让他摆脱对暴力的依赖。
4~6岁
宝宝的暴力
表现形式
积木大楼中途垮掉了,就开始用积木愤怒地扔人;自己正在玩的玩具被一个小朋友抢走了,马上就追过去打人家。
潜台词
“讨厌的积木,不听话,就把你扔出去!”“他欺负我,奶奶说的,有人欺负我我就要打回去!”
应对方式
想要的东西得不到、想搭的积木搭不成、上幼儿园不适应……有挫折感不知如何应对,孩子就会挥动手臂,发泄自己的不满。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最容易发怒,他们本来就是攻击意识最强烈的一个群体,在幼儿园里,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宝宝会通过打人来确立自己的威信。虽然这时的幼儿尚不能打伤人,但如果父母不及早帮助他们控制或疏导愤怒情绪,等到长大成人后再想矫正恐怕为时已晚。家长应从小培养宝宝对他人的爱心,比如,当家长的一方身体不舒服时,另一方可教育孩子去关心。另外,家长应教宝宝控制情绪,如有了愤怒怎样发泄才不伤人,可以用力打鼓、用力撕碎纸片,用力去投小飞镖……慢慢让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懂得安全宣泄不良情绪,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孩子在6岁以前主要以最亲密的人为模仿对象,要是父母也常发脾气、摔东西,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模仿父母,学会用暴力解决问题。
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则,教会孩子在愤怒时保持冷静,教他一些让自己从争执中平静下来的方法,如背一首诗,或慢慢深呼吸,然后让孩子自己想出几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他选最好的,学会用理智处理矛盾。
0~1岁
宝宝的暴力
表现形式
打妈妈,打奶奶,打保姆阿姨,但是对较少抱他的爸爸和爷爷却不敢动手;还喜欢咬人,动不动就在妈妈的胳膊上留下四个小牙印。
潜台词
“我这不是打你咬你,是爱你呀!”“我在出牙,不舒服,又说不出来!我很烦躁,妈妈你一点也没有感觉到!太粗心了!”
应对方式
1岁以下的宝宝,常常会因为生理原因导致情绪烦躁,但又不会表达,只好动手以引起大人的注意,让大人留心到他饿了、疲倦了、生病了、出牙不舒服等等。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小,能打人是“长大了,厉害了”的标志,从而听之任之,孩子打人时要抓住他的小手,很严肃地告诉他这不对,不能这样。同时把咬伤、打疼的地方给他看,还可以装作痛哭的样子,以激发孩子的同情心,改正自己的毛病。
2~3岁
宝宝的暴力
表现形式
特别喜欢抓人,会在妈妈奶奶身上留下指甲印,一不如意就又踢又踹,在大人身上留下脏脚印。
潜台词
“我能干,为什么不让我自己来?我很有力气,你看,我能把人踹哭,我多能干!”“为啥不表扬我?转过头来看看我呀!又踢又踹才能引起妈妈的注意。”“上次打了奶奶,奶奶说乖乖真有出息,将来不会被人欺侮!”
应对方式
两岁以后,宝宝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事事逞强,开始处处试探自己的力量……打人、踢人表示自己长大了,有力气了。这也是寻求注意的行为。另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语言熟练程度不够,还不能表达细微的心理感受,对不满意的事说不出来,只好用拳打脚踢来表达。
千万不能纵容孩子的这种行为,特别是要跟护犊心切的老人讲好,不能在这时颠倒黑白地夸赞孩子。但也不要用“打回去”、“骂回去”来纠正,否则孩子会有样学样,更加暴力。可以诱导孩子把心里想做的事、想要的东西、不喜欢什么人等说出来,一方面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另一方面爸妈可以帮他解决,让他摆脱对暴力的依赖。
4~6岁
宝宝的暴力
表现形式
积木大楼中途垮掉了,就开始用积木愤怒地扔人;自己正在玩的玩具被一个小朋友抢走了,马上就追过去打人家。
潜台词
“讨厌的积木,不听话,就把你扔出去!”“他欺负我,奶奶说的,有人欺负我我就要打回去!”
应对方式
想要的东西得不到、想搭的积木搭不成、上幼儿园不适应……有挫折感不知如何应对,孩子就会挥动手臂,发泄自己的不满。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最容易发怒,他们本来就是攻击意识最强烈的一个群体,在幼儿园里,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宝宝会通过打人来确立自己的威信。虽然这时的幼儿尚不能打伤人,但如果父母不及早帮助他们控制或疏导愤怒情绪,等到长大成人后再想矫正恐怕为时已晚。家长应从小培养宝宝对他人的爱心,比如,当家长的一方身体不舒服时,另一方可教育孩子去关心。另外,家长应教宝宝控制情绪,如有了愤怒怎样发泄才不伤人,可以用力打鼓、用力撕碎纸片,用力去投小飞镖……慢慢让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懂得安全宣泄不良情绪,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孩子在6岁以前主要以最亲密的人为模仿对象,要是父母也常发脾气、摔东西,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模仿父母,学会用暴力解决问题。
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则,教会孩子在愤怒时保持冷静,教他一些让自己从争执中平静下来的方法,如背一首诗,或慢慢深呼吸,然后让孩子自己想出几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他选最好的,学会用理智处理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