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讯 2019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数十次提及“养老”。近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答中外记者问,他再次强调了养老民生问题的重要:
民生本身就是天大的事情,要抓住重点难点问题一件一件去做。现在大数据显示,“一老一小” 养老和托幼服务有困难。养老和托幼机构的发展跟不上需求增长的速度,怎么办?我调研发现已经有好的经验,就是重点发展社区的养老托幼服务,做到就近可及,普惠公平。要创新机制,对接群众需求,发挥社会力量作用,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新华网)
紧扣两会、关注民生养老。值老年人健康环境专业委员会成立之际,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下简称中国院)与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老年人健康环境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老年人健康环境国际学术论坛” 于3月12日在中国院圆满举行。
论坛由中国院顾问总建筑师,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老年人健康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燕辉主持,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秘书长俞华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大会集结了建筑学、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多位权威专家,深入研讨老龄化问题与老年人健康环境理念与技术发展。
与会专家指出,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近2.4亿,占总人口比例约17%,预计2030将提升至25%,2050将达到35%。未来庞大的老龄人群一方面将给养老服务带来巨大挑战,同时也将带来“银发产业”新的市场需求。国家强调大力发展 “社区养老” ,如何建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多渠道创新社区治理,发展健康的老年产业,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这对老年人自身和社会大众都提出了认知层面的更高要求。
就此,专家们在研讨会上从不同层面强调了 “更新老年理念”的重要性:目前,大众对老年人的认知仍多局限在弱势与被扶持群体的狭隘认知上,养老设施与服务配备还停留在满足千人指标的基础层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需求,激发老年人的创造力和提升老年人的生命价值将愈显重要,这也将成为中国未来30年老年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
老化就是以一种形式
去测验一个人的创造精神。
——余嫔·博士
(台湾高雄师范大学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
专家们就如何满足老年人生命创新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如何建立共助共创的混合社区,如何创造给心灵带来慰籍的空间等提出见解。部分专家还应邀为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未来提出了温暖的期许。
余嫔(台湾):不要把老年人当成负担,建立成功老化和创意老化的理念,将有助于延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态,从而减少医疗投入,实现老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森一彦(日本):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see new environment in China will be more friendly and happiness for elderly people。
罗玲玲:如果大众都能逐步认识到老年人事业的根本是帮助他们进行生命价值的延长和创造性的延续,而老年事业的工作者在环境条件和设施服务上做好支持,中国的老年人事业就一定会做得更好。
姜斌(香港):规划和建筑师作为老年人居环境的设计执笔者,应该多向上下游的社会心理学和医学等领域学习,养老事业的发展需要多行业的交流与合作。
汤川弘子(日本):做既能适合老年人,也能让其他人感到愉悦舒适的全龄化人居环境设计才是可持续的。
首届老年人健康环境国际论坛在中国院举行
国际论坛共邀请了17位国内外养老领域的多学科权威专家,就老年健康环境理念、技术支持与技术发展趋势以及老年人身心健康等问题作了深入探讨。大会分四个主题展开研讨:社会学角度的老年人健康环境建设、健康环境理念与技术发展、健康环境多维度的技术支持、老年人身心健康。
大会各主题分别由中国院顾问总建筑师刘燕辉、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娄霓、中国院适老建筑实验室主任王羽主持。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秘书长俞华在会上发表讲话。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位建筑师、地产商、产品商以及其他养老产业人士与媒体单位参加了大会。
本次论坛由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老年人健康环境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建筑技艺》杂志社、中国院适老建筑实验室、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由伊美安河北医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宜居康和養老服务有限公司、中国院建筑文化传播中心协办。
国际论坛汇集了建筑学、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领域的国内外权威专家学者,充分挖掘目前适老环境的问题所在,从多角度展开互动,以期引领老年人健康环境建设新理念,共同推进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主题1:社会学角度老年人健康环境建设
《高龄休闲创新与成功老化》
余嫔教授自2016年以来,在高雄多处偏僻地区针对高龄者,以生命故事为素材,透过绘画、音乐、戏剧、写作等亲身体验的创意教学行动,发现此活动能够满足高龄者自我整理与超越的需求,以及带来社会链接与自我突破的动机,通过鼓励老年人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来改善与提升自己与社会的生活品质。
——余嫔(台湾高雄师范大学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 )
《针对超高龄化地区的养老服务环境建设与可持续运营》
森一彦教授以“共助共创的福祉环境设计”为主题,介绍了在20世纪城市化与老龄化发展的背景下,以马斯洛需求理论与世界居住舒适性指数中的指标实现为目的的建筑计划手法,并强调了拆旧造新的基础上,考虑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居住需求,同时尊重地方文化需求及多样需求的重要性。森教授结合一系列实践案例,说明了将城市中的闲置房屋改造成福祉设施后在功能利用、社区重生等多方面带来的积极效果。 ——森一彦(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大学生活研究科教授 )
主题2:健康环境理念与技术发展
《暮年壮心:针对长者身心特征的健康景观设计》
姜斌教授提出提升长者的生活品质问题需要打破一些固有的设计习惯, 从多样的休闲空间与设施、土地利用与空间混合、教育/学习/知识交换机会、有趣的空间、浪漫的场所、长幼照顾一体化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的思考和实践。
——姜斌(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园境建筑学部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 )
《高龄社会的健康居住环境营造》
娄霓主任以近年来针对既有居住环境适老化改造的研究与实践为切入点,介绍了全国范围内的调研及數据分析情况,以调研数据反映出的适老环境现状问题为导向,从社区配套、室外环境、室内空间、智能服务四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对于老年人而言健康宜居居住环境的设计理念及要点。提出健康的居住环境营造应包含三个层次:保障基本的需求、提升环境的品质、慰藉老人的心理。
——娄霓(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中心主任 )
《从女性角度谈养老机构设计》
汤川弘子社长从女性设计师的角度探讨养老机构的人文设计思想。以案例分享的方式介绍日本养老机构的设计理念和细节处理。
——汤川弘子(日本·株式会社汤川弘子环境设计代表取缔役社长 )
主题3:健康环境多维度的技术支持
《适老建筑环境建设与本土数据体系的建立》
王羽主任从国家的养老政策出发,剖析养老建设领域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中国院适老建筑实验室是基于问题研究导向而成立的。目前实验室拥有强大的数据库包括:1)建筑环境设计建设难点问题解决方案数据库;2)基础人体工学参数体系;3)老年人环境行为参数体系;4)老年人建筑项目数据库、既有住宅数据库、适老部品产品库。这些数据将成为今后健康环境建设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实验室智慧养老板块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王羽(中国院适老建筑实验室主任、中国院-康佳智慧养老实验室技术总监 )
《智慧养老——物理互联云联》
杨安萍主任阐述了互联网的进化趋势,探讨了在养老领域内如何有效结合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并介绍了以此理念为基础,康佳集团与中国院联合建成的智慧养老实验室。
——杨安萍(康佳研究院高级经理、智慧养老实验室主任 )
《老年人居家安全问题》
韦晓东总经理对日本居家老年人安全保障系统进行详细的介绍,并依次从楼梯,门,扶手,轮椅等居家设备的使用,到对玄关,走廊,更衣室,浴室,卫生间等生活空间的适老改造方案进行说明。
——韦晓东(Perfect Partner株式会社CEO )
《构建老人日常生活场景》
巫智健表示作为建筑师,我们有责任创建一个极富包容性的生活场所,让社会生态系统保持完整,得以丰富。老年人作为这个生态系统里面生活时间最长的人群,其生理和心理需求须自然而然予以满足。在此基础上,其日常生活环境不局限于作为居住的空间,同时还应是社会共同回忆的载体,承载着感知,并持续与外部社会环境的紧密联系。
——巫智健(PADW中国区执行董事 )
《新型建筑材料如何在适老环境中发挥作用》
赵金平院长从材料学角度分析了适老环境建设的关键问题,指出适老建筑环境建设选材的原则包括安全性、易用性、舒适性、功能性及环保性,以及在这些性能需求之下的材料研发创新思路和新成果。同时介绍了多种新材料在养老领域应用的案例。
——赵金平(中关村人居环境工程与材料研究院院长)
《老龄化背景下的健康住宅技术》
张鹏副主任指出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升级,将建筑科学、行为科学以及健康科学进行有机融合,提升住房健康品质成为当前的社会热点。国家住宅中心自1999年便联合建筑学、医学、体育学、心理学等方面专家,依托实验检测平台开展居住健康研究。通过编制健康住宅体系标准、研发健康环境保障产品、建立健康型地产项目产品体系、开展健康住宅示范工程建设等多方面工作,积极推动健康住宅发展。在社会老龄化的背景下,进一步发展符合老年人生理特征的健康舒适理论、研发仿自然感受的舒适健康技术,提供更符合老年人使用习惯的智能化产品,将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张鹏(建筑环境优化设计与测评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
《中国特色医养结合产品供应链》
袁洪峰总经理介绍了国内关于医养结合及适老居家改造过程中面临的家具和辅助器材供应链比较薄弱的现状,提出结合社会需求,政府引导,设计研发带头,企业积极参与,与广大医疗养老机构共同解决医疗养老产品供应不充分的社会问题。
——袁洪峰(伊美安河北医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
主题4:老年人身心健康
《老年人健康与你没有想到的血管疾病》
血管是人体较早老化的部位之一,健康环境建设的根本在于保障安全、促进老年人生活品质的提升。刁永鹏医生在报告指出了血管疾病给老年人生活带来的诸多问题,对环境设计形成重要的指导。
——刁永鹏(北京医院血管外科医生)
《老年人心理特征与健康环境需求》
刘松怀主任是老年心理学的临床专家,他分析了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如:适应障碍、老年焦虑与抑郁、记忆障碍和老年性呆痴、疑病症和恐病症等。以上问题与老年人所在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关联,刘主任指出安静和安全的需要、尊重独立和隐私的需要、适应认知能力下降的需要、促进信息和情感交流的需要、保持良好情绪的需要、减轻孤独感的需要和怀旧的需要等在老年人生活品质保障中的重要作用,也对环境设计提出了要求。
—— 刘松怀(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心理康复科主任) 《跨界协同—老年人身心健康环境的构建》
周颖教授指出,对于愿意居家养老的健康老人,应着重探讨其维持老人正常生活、鼓励社会交往的社区更新策略。对有多种疾病、需要长期医护服务的老人, 重点应放在如何进一步细化医护层级及细化长期医护设施。随着高度在宅医疗服务的发展,在宅医护日益普及。在宅医护服务设施方面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由于发展在宅医疗需要设置无菌配液、药品宅配、护士访问、患者咨询等新型设施,建筑空间本身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通过以上努力,共同构筑集居住、医疗、介护、预防、生活支援为一体的综合健康体系。
—— 周颖(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老龄健康新思维》
伍小兰所长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就需要在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着力发展有利于老年人保持健康、独立和自理,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的社会软硬件环境,充分考虑老年群体的特殊需求,促进社会生活环境从“成年型”向“全龄型”转变。这是保持社会长久活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的关键所在。
—— 伍小兰(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健康与宜居环境研究所所长)
《失能老人行为特征与健康需求》
高晓路教授指出,中国失能老年人口急速增加且空间结构变化剧烈,其长期照护是养老服务的关键和难点。老年人空间行为和健康养老服务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报告人将基于文献回顾和实地调查,分析城市失能老年人群的行为特征和健康需求,在老龄化地理学“人-地-社会”关系的理论框架下,阐释失能老人空间行为与健康服务的科学问题和政策探讨方向。
——高晓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
老年人健康环境专业委员会简介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老年人健康环境专业委员会于2018年9月经协会审核批准,成为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中重要的建筑环境方向的分支机构,依托单位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分支机构包括建筑学、信息技术、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多方面专家和一线实践者,致力于促进老年人健康环境建设的理念创新、技术创新以及跨学科交流与融合,为我国老龄事业的发展提供全面的智慧储备与技术支撑。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老年人健康环境专业委员会的主要工作范围:社会养老体系的构建与组织管理、积极养老与老年人创新力的提升,以及居家医护环境、老年人康養与康复环境、综合益老环境、无障碍环境的建设等层面的技术研究与实践。
民生本身就是天大的事情,要抓住重点难点问题一件一件去做。现在大数据显示,“一老一小” 养老和托幼服务有困难。养老和托幼机构的发展跟不上需求增长的速度,怎么办?我调研发现已经有好的经验,就是重点发展社区的养老托幼服务,做到就近可及,普惠公平。要创新机制,对接群众需求,发挥社会力量作用,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新华网)
紧扣两会、关注民生养老。值老年人健康环境专业委员会成立之际,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下简称中国院)与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老年人健康环境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老年人健康环境国际学术论坛” 于3月12日在中国院圆满举行。
论坛由中国院顾问总建筑师,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老年人健康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燕辉主持,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秘书长俞华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大会集结了建筑学、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多位权威专家,深入研讨老龄化问题与老年人健康环境理念与技术发展。
与会专家指出,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近2.4亿,占总人口比例约17%,预计2030将提升至25%,2050将达到35%。未来庞大的老龄人群一方面将给养老服务带来巨大挑战,同时也将带来“银发产业”新的市场需求。国家强调大力发展 “社区养老” ,如何建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多渠道创新社区治理,发展健康的老年产业,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这对老年人自身和社会大众都提出了认知层面的更高要求。
就此,专家们在研讨会上从不同层面强调了 “更新老年理念”的重要性:目前,大众对老年人的认知仍多局限在弱势与被扶持群体的狭隘认知上,养老设施与服务配备还停留在满足千人指标的基础层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需求,激发老年人的创造力和提升老年人的生命价值将愈显重要,这也将成为中国未来30年老年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
老化就是以一种形式
去测验一个人的创造精神。
——余嫔·博士
(台湾高雄师范大学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
专家们就如何满足老年人生命创新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如何建立共助共创的混合社区,如何创造给心灵带来慰籍的空间等提出见解。部分专家还应邀为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未来提出了温暖的期许。
余嫔(台湾):不要把老年人当成负担,建立成功老化和创意老化的理念,将有助于延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态,从而减少医疗投入,实现老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森一彦(日本):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see new environment in China will be more friendly and happiness for elderly people。
罗玲玲:如果大众都能逐步认识到老年人事业的根本是帮助他们进行生命价值的延长和创造性的延续,而老年事业的工作者在环境条件和设施服务上做好支持,中国的老年人事业就一定会做得更好。
姜斌(香港):规划和建筑师作为老年人居环境的设计执笔者,应该多向上下游的社会心理学和医学等领域学习,养老事业的发展需要多行业的交流与合作。
汤川弘子(日本):做既能适合老年人,也能让其他人感到愉悦舒适的全龄化人居环境设计才是可持续的。
首届老年人健康环境国际论坛在中国院举行
国际论坛共邀请了17位国内外养老领域的多学科权威专家,就老年健康环境理念、技术支持与技术发展趋势以及老年人身心健康等问题作了深入探讨。大会分四个主题展开研讨:社会学角度的老年人健康环境建设、健康环境理念与技术发展、健康环境多维度的技术支持、老年人身心健康。
大会各主题分别由中国院顾问总建筑师刘燕辉、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娄霓、中国院适老建筑实验室主任王羽主持。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秘书长俞华在会上发表讲话。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位建筑师、地产商、产品商以及其他养老产业人士与媒体单位参加了大会。
本次论坛由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老年人健康环境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建筑技艺》杂志社、中国院适老建筑实验室、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由伊美安河北医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宜居康和養老服务有限公司、中国院建筑文化传播中心协办。
国际论坛汇集了建筑学、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领域的国内外权威专家学者,充分挖掘目前适老环境的问题所在,从多角度展开互动,以期引领老年人健康环境建设新理念,共同推进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主题1:社会学角度老年人健康环境建设
《高龄休闲创新与成功老化》
余嫔教授自2016年以来,在高雄多处偏僻地区针对高龄者,以生命故事为素材,透过绘画、音乐、戏剧、写作等亲身体验的创意教学行动,发现此活动能够满足高龄者自我整理与超越的需求,以及带来社会链接与自我突破的动机,通过鼓励老年人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来改善与提升自己与社会的生活品质。
——余嫔(台湾高雄师范大学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 )
《针对超高龄化地区的养老服务环境建设与可持续运营》
森一彦教授以“共助共创的福祉环境设计”为主题,介绍了在20世纪城市化与老龄化发展的背景下,以马斯洛需求理论与世界居住舒适性指数中的指标实现为目的的建筑计划手法,并强调了拆旧造新的基础上,考虑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居住需求,同时尊重地方文化需求及多样需求的重要性。森教授结合一系列实践案例,说明了将城市中的闲置房屋改造成福祉设施后在功能利用、社区重生等多方面带来的积极效果。 ——森一彦(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大学生活研究科教授 )
主题2:健康环境理念与技术发展
《暮年壮心:针对长者身心特征的健康景观设计》
姜斌教授提出提升长者的生活品质问题需要打破一些固有的设计习惯, 从多样的休闲空间与设施、土地利用与空间混合、教育/学习/知识交换机会、有趣的空间、浪漫的场所、长幼照顾一体化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的思考和实践。
——姜斌(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园境建筑学部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 )
《高龄社会的健康居住环境营造》
娄霓主任以近年来针对既有居住环境适老化改造的研究与实践为切入点,介绍了全国范围内的调研及數据分析情况,以调研数据反映出的适老环境现状问题为导向,从社区配套、室外环境、室内空间、智能服务四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对于老年人而言健康宜居居住环境的设计理念及要点。提出健康的居住环境营造应包含三个层次:保障基本的需求、提升环境的品质、慰藉老人的心理。
——娄霓(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中心主任 )
《从女性角度谈养老机构设计》
汤川弘子社长从女性设计师的角度探讨养老机构的人文设计思想。以案例分享的方式介绍日本养老机构的设计理念和细节处理。
——汤川弘子(日本·株式会社汤川弘子环境设计代表取缔役社长 )
主题3:健康环境多维度的技术支持
《适老建筑环境建设与本土数据体系的建立》
王羽主任从国家的养老政策出发,剖析养老建设领域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中国院适老建筑实验室是基于问题研究导向而成立的。目前实验室拥有强大的数据库包括:1)建筑环境设计建设难点问题解决方案数据库;2)基础人体工学参数体系;3)老年人环境行为参数体系;4)老年人建筑项目数据库、既有住宅数据库、适老部品产品库。这些数据将成为今后健康环境建设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实验室智慧养老板块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王羽(中国院适老建筑实验室主任、中国院-康佳智慧养老实验室技术总监 )
《智慧养老——物理互联云联》
杨安萍主任阐述了互联网的进化趋势,探讨了在养老领域内如何有效结合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并介绍了以此理念为基础,康佳集团与中国院联合建成的智慧养老实验室。
——杨安萍(康佳研究院高级经理、智慧养老实验室主任 )
《老年人居家安全问题》
韦晓东总经理对日本居家老年人安全保障系统进行详细的介绍,并依次从楼梯,门,扶手,轮椅等居家设备的使用,到对玄关,走廊,更衣室,浴室,卫生间等生活空间的适老改造方案进行说明。
——韦晓东(Perfect Partner株式会社CEO )
《构建老人日常生活场景》
巫智健表示作为建筑师,我们有责任创建一个极富包容性的生活场所,让社会生态系统保持完整,得以丰富。老年人作为这个生态系统里面生活时间最长的人群,其生理和心理需求须自然而然予以满足。在此基础上,其日常生活环境不局限于作为居住的空间,同时还应是社会共同回忆的载体,承载着感知,并持续与外部社会环境的紧密联系。
——巫智健(PADW中国区执行董事 )
《新型建筑材料如何在适老环境中发挥作用》
赵金平院长从材料学角度分析了适老环境建设的关键问题,指出适老建筑环境建设选材的原则包括安全性、易用性、舒适性、功能性及环保性,以及在这些性能需求之下的材料研发创新思路和新成果。同时介绍了多种新材料在养老领域应用的案例。
——赵金平(中关村人居环境工程与材料研究院院长)
《老龄化背景下的健康住宅技术》
张鹏副主任指出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升级,将建筑科学、行为科学以及健康科学进行有机融合,提升住房健康品质成为当前的社会热点。国家住宅中心自1999年便联合建筑学、医学、体育学、心理学等方面专家,依托实验检测平台开展居住健康研究。通过编制健康住宅体系标准、研发健康环境保障产品、建立健康型地产项目产品体系、开展健康住宅示范工程建设等多方面工作,积极推动健康住宅发展。在社会老龄化的背景下,进一步发展符合老年人生理特征的健康舒适理论、研发仿自然感受的舒适健康技术,提供更符合老年人使用习惯的智能化产品,将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张鹏(建筑环境优化设计与测评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
《中国特色医养结合产品供应链》
袁洪峰总经理介绍了国内关于医养结合及适老居家改造过程中面临的家具和辅助器材供应链比较薄弱的现状,提出结合社会需求,政府引导,设计研发带头,企业积极参与,与广大医疗养老机构共同解决医疗养老产品供应不充分的社会问题。
——袁洪峰(伊美安河北医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
主题4:老年人身心健康
《老年人健康与你没有想到的血管疾病》
血管是人体较早老化的部位之一,健康环境建设的根本在于保障安全、促进老年人生活品质的提升。刁永鹏医生在报告指出了血管疾病给老年人生活带来的诸多问题,对环境设计形成重要的指导。
——刁永鹏(北京医院血管外科医生)
《老年人心理特征与健康环境需求》
刘松怀主任是老年心理学的临床专家,他分析了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如:适应障碍、老年焦虑与抑郁、记忆障碍和老年性呆痴、疑病症和恐病症等。以上问题与老年人所在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关联,刘主任指出安静和安全的需要、尊重独立和隐私的需要、适应认知能力下降的需要、促进信息和情感交流的需要、保持良好情绪的需要、减轻孤独感的需要和怀旧的需要等在老年人生活品质保障中的重要作用,也对环境设计提出了要求。
—— 刘松怀(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心理康复科主任) 《跨界协同—老年人身心健康环境的构建》
周颖教授指出,对于愿意居家养老的健康老人,应着重探讨其维持老人正常生活、鼓励社会交往的社区更新策略。对有多种疾病、需要长期医护服务的老人, 重点应放在如何进一步细化医护层级及细化长期医护设施。随着高度在宅医疗服务的发展,在宅医护日益普及。在宅医护服务设施方面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由于发展在宅医疗需要设置无菌配液、药品宅配、护士访问、患者咨询等新型设施,建筑空间本身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通过以上努力,共同构筑集居住、医疗、介护、预防、生活支援为一体的综合健康体系。
—— 周颖(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老龄健康新思维》
伍小兰所长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就需要在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着力发展有利于老年人保持健康、独立和自理,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的社会软硬件环境,充分考虑老年群体的特殊需求,促进社会生活环境从“成年型”向“全龄型”转变。这是保持社会长久活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的关键所在。
—— 伍小兰(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健康与宜居环境研究所所长)
《失能老人行为特征与健康需求》
高晓路教授指出,中国失能老年人口急速增加且空间结构变化剧烈,其长期照护是养老服务的关键和难点。老年人空间行为和健康养老服务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报告人将基于文献回顾和实地调查,分析城市失能老年人群的行为特征和健康需求,在老龄化地理学“人-地-社会”关系的理论框架下,阐释失能老人空间行为与健康服务的科学问题和政策探讨方向。
——高晓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
老年人健康环境专业委员会简介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老年人健康环境专业委员会于2018年9月经协会审核批准,成为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中重要的建筑环境方向的分支机构,依托单位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分支机构包括建筑学、信息技术、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多方面专家和一线实践者,致力于促进老年人健康环境建设的理念创新、技术创新以及跨学科交流与融合,为我国老龄事业的发展提供全面的智慧储备与技术支撑。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老年人健康环境专业委员会的主要工作范围:社会养老体系的构建与组织管理、积极养老与老年人创新力的提升,以及居家医护环境、老年人康養与康复环境、综合益老环境、无障碍环境的建设等层面的技术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