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时代,数字化经济助东盟一臂之力

来源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appl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人工智能、机器人到大数据、清洁能源,这些颠覆性科技正迅速重新定义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贸易。在如今这样全球相互连通的市场中,工业4.0的影响力日益凸显,迫切需要每个国家做好应对准备。当前形势下,东盟国家为实现工业4.0,应重点关注与数字经济密切相关的新兴科技,但由于其目前存在一系列发展问题,如缺乏有效监管、公共基础设施落后、人力资源开发不足、国际合作有待加强等,东盟工业4.0之路仍然漫长。
  工业4.0概念即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整合整个价值链上的设备和信息技术资源,建立具有适应性、高效率的智能工厂。如此成熟的新技术革命,将大大提高劳动生产力,这是几年前人类无法想象的。但同时,工业4.0的到来也伴随着代价——容易导致劳动力市场混乱。
  早在几十年前,工业4.0革命就已悄然而至,时至今日,技术型产业已出现明显的主导迹象。去年,五大科技企业在市值方面率先超过五大金融行业公司。这些新变化正逐渐影响着亚洲乃至其他地区,如中国电商领先全球,印度的“硅谷”班加罗尔不容小觑。为了应对全球竞争,东盟国家应为迎接工业4.0打下坚实的基础,构建最优平衡的数字经济生态系统。
  互联网的高效渗透为东盟国家参与工业4.0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谷歌和淡马锡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截止2016年,东盟地区有2.6亿网民,到2020年,其网民数量预计将达到4.8亿。随着2016年均GDP增长率达到4.9%,东盟已成为世界上互联网使用率增长最迅猛的地区之一。另外,东南亚地区超65%的人口低于65岁,使中产阶级迅速扩大。以上因素皆助推了东盟地区新媒体、旅游和电商的需求量大规模增长。2015年,这些行业在东盟地区的估值为31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6.5倍。
  东盟发展工业4.0的潜力毋庸置疑,但重重挑战也不容忽视。该地区的发展难题主要表现在政府管制不力、公共基础设施落后、人力储备不足等方面。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东盟各国政府必须制定各自及共同遵守的法律框架,尤其要防止数字经济化下“赢者通吃”的垄断局面。同时,东盟国家还应在保护消费者免受欺诈、保护知识产权免受侵犯以及保护个人隐私等环节投入立法资源。
  上述挑战给当地造成的紧张态势已经出现。例如,东盟地区的传统交通服务——出租车公司受到新兴拼车软件Uber、Grab和Go-Jek不公平竞争的威胁。虽然冲突无法避免,但政府和有关部门应从这些冲突中汲取经验,确保相关法规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政府也应充分发挥优势,在信息通信技术(ICT)等基础设施配套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东盟地区参与工业4.0做好充分准备。目前,据《2016~201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东盟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存在一定差距。在欠发达的东盟国家,政府实施发展策略时,往往优先考虑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如道路、电力能源、清洁水资源和农业灌溉等,而信息通信技术则被视为三级基础设施,易被忽略。
  其实,各国政府可以利用公私合营模式(PPP)来推进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无须从其他基础设施中转移资源。例如,马来西亚拥有一个用于开发全国高速宽带网络的PPP项目,新加坡建立了一个免费提供公共WiFi的PPP项目,泰国则可投入特许费用,利用PPP项目的“建设—转让—经营”模式,与其他国家的私营公司合作,为本国提供固话服务。目前,东盟地区的PPP发展模式已成为“2015亚细安资讯通信科技发展总蓝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此外,东盟国家还面临人才资源不足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鼓励私营部门积极参与,通过提供共享办公空间,改善高等教育,举办培训、比赛和训练营等活动,支持国内数字化产业的发展。同时,政府应执行有效的财政激励措施,通过银行、天使投资人、风投、P2P和众筹等方式多管齐下刺激数字化创业贷款和融资。虽然专业技能对促进数字化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人才对互联网知识的汲取同样重要。东盟国家政府可以推行电子政务互联网,为微型企业提供网上教育,使其及时获取数字化信息和市场新动态。
  综上所述,东盟政府间的相互合作是打破上述困局的最佳办法。早些时候,东盟成员国集体拟定了“亚细安资讯通信科技发展总蓝图”,旨在由数字化经济促成具包容性和一体化的亚细安群体。当前,“2020亚细安资讯通信科技发展总蓝图”更侧重于解决以下问题,包括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友好型ICT系统、智能城市、ICT投资便利化系统、开放数据系统、网络安全以及云计算平台等。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作为2018年东盟轮值主席国,特别强调了其对发展數字化经济的重视。
其他文献
这些年,中国“双11”在线购物狂欢节交易额的天文数字,不仅一次又一次刷新了人们对中国电商市场的认知,也让世界见证了电商的惊人能量。随着中国电商市场格局的日趋稳定,人们开始关心是否有下一个电商蓝海来创造新的奇迹。显然,国内外的电商巨头用投资回答了这个問题:下一个电商蓝海已经出现,而且就在中国隔壁的东南亚。  东南亚的电商市场就这样火了,似乎人人都能说上几句东南亚电商市场机遇无限——“你看阿里巴巴都去
期刊
近年来,东南亚电子商务的发展潜力有目共睹,暂未尘埃落定的快递物流格局引得中国多家企业在东南亚“织网”。“中国经验”的本土化是这些企业融入当地市场的重要策略,在东南亚重现中国快递业的鼎盛局面,也许用不了10年。  中国快递企业组团“下南洋”  曾经,中国电子商务井喷式的发展锤炼出了“身经百战”的快递体系,如今,在中国国内市场逐步饱和的情况下,“走出去”成为了许多企业寻求新增长点的选择。据中国国家邮政
期刊
中国与柬埔寨情谊深厚,两国关系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中的一抹亮色。两国近年来在大力推进双边贸易发展的同时,产能与投资合作也逐步迈向深入。目前,柬埔寨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国,双方在多个领域的合作成效显著。  2018年,中国与柬埔寨即将迎来建交60周年的重要节点。同年,柬埔寨也将在第15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以主题国的身份亮相。“因此,我们与柬埔寨驻南宁总领事馆合作,在广西农业厅等单位的支
期刊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追求健康长寿是人之本性,寄情山水之美是人的精神追求。”在美丽的世界长寿之乡巴马,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张晓钦向来宾们如此说道。  2017年12月7日,巴马论坛·2017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健康旅游国际论坛在广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举行。该论坛也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系列国际性论坛之一。论坛以“大健康 大旅游”为主题,汇聚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传统医药健康旅游新路径。  大健
期刊
移动支付、无纸化办公、线上会议……不经意间,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愈加数字化。2020年,中国大力提倡、鼓励“新基建”,数字时代将更快速向我们走来。在这种变革和趋势下,广西从政府到企业都拿出了奋力追赶的劲头。  数字广西建设如火如荼  2018年是广西数字经济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一年。为贯彻落实数字中国发展战略,广西召开了数字广西建设大会,出台“1+13”文件,对数字广西建设进行总体谋划和全面部署,吹响
期刊
一直以来,由欧洲贵族开创的邮轮旅游往往被认为是一种令普通工薪阶层可望而不可及的奢华旅游方式。不过,随着近年来中国沿海城市邮轮港口的不断启用和邮轮旅游休闲度假线路的走俏,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开始接触到邮轮旅游这一旅游方式。据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CCYIA)统计,2017年前9个月,中国共接待邮轮游客184万多人,同比增长12%。其中,有着丰富旅游资源的东南亚地区则成为许多中国游客邮轮旅游的主
期刊
During each session of the China-ASEAN Expo, there are groups of people who are in uniform clothes and hats and almost appear in each and every corner. They are called “the ambassadors of the China-AS
期刊
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尽管中国对东盟许多领域的顺差额在缩小,但顺差的现状仍然存在。而随着中国—东盟经贸格局的改变,中国正积极打开国内的消费市场。更多东盟国家的优质商品,正在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逐渐进入中国市场。  由钦州保税港区和《中国—东盟博览》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中国—东盟中小企业贸易促进平台(CASTPP)就是这样的渠道之一。在瞅准了中国与东盟之间存在的巨大商机后,CASTPP积极开展大量工作
期刊
初次与印尼华人李卓辉接触时,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虽然已近八旬,却声音洪亮。见其面,精神矍铄、面色红润,一套深色的西装搭配汉字领带,别具特色。李卓辉说自己用中国品牌的计步器监督自己,每天至少要走到6000步。李卓辉时常往返于中国和印尼之间,参加交流和学术会议,发表演讲,好似一位精力充沛的年轻人,总是不知疲倦。  已近八旬的办报人  20世纪初,李卓辉的父亲从中国福建来到印尼,并定居下来。1938年李
期刊
打开马来西亚MYNY资源有限公司的曲奇饼画册,你会不禁被多得数不过来的曲奇饼吸引住,红丝绒味、巧克力味、芝士味、椰子味,甚至还有腰果味、绿豌豆味等等。“你手中握着的每一块饼干都是我们用真心、爱及最好的原料烘焙制作。”这不仅是一句普通的广告语,也是企业背后一段感人的故事。  事业的开启 爱的延续  回忆起曲奇饼干事业的开启,马来西亚MYNY资源有限公司运营总监符永兴颇有感慨。符永兴是生活在马来西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