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的提问策略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刘开说“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今人陶行知也说“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是的,问题是打开思路的最佳方式。对于语文教学而言,课堂提问更是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对于一堂课的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美国教育家卡尔汉是这样说的:“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达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恰当的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运用得当,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情况,还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起到启发学生思维,开启学生心智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提问更有效呢?
  一、深入钻研,务实文本,选准问“点”
  高鲁布科夫说:“教师对学生提问的时候,应该明确决定要把学生引到哪里去。最终的目标决定着谈话的进程、提问的方法。”课堂提问应该选择问点,优化问点。这个点必须是最能体现单元训练的重点,最能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要点,是牵一“点”而动全文的关键处。这个“点”,可以是文章的重“点”、要“点”或难“点”,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理清课文思路,明白作者写作意图,把握课文写作特点的基础上确定。
  比如李镇西老师在《孔乙己》教学中,他针对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地位、结局三方面,提出:孔乙己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整篇课文仅以这样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展开,问题立足文本,统摄全局,虽然不多,但对于学生全面透彻地把握文本,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生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积极阅读,热烈讨论,创造能力和创造积极性得到很好的发挥。选取这样的角度,让学生更容易走进文本,情感体验更深刻。这样的设计与我们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十分吻合的。
  二、遵循规律,创设情境,掌握问“时”
  问题设计要好,但还要注意提问的时机。俗话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提问也当如此。那么什么时候才是最佳的提问时机呢?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处于“愤”“俳”的状态下,教师提出问题,必能促使他们积极思维,启发思想,锻炼能力。提问要把握最佳时机,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引导,要在遵循学生年龄特征和不同心理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导语、资料的铺垫,帮助学生实现思路的“沟通”。
  例如,在教学《孔乙己》时,笔者曾看到这样一则课例:板书课题后,教师转身问道:“孔乙己叫什么?”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孔乙己。”教师立马追问道:“孔乙己是他的名字吗?”学生稍一迟疑,答道:“不是,是他的绰号。”教师又问:“孔乙己读了一辈子的书,为什么连个名字都没有呢?”几个问题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让学生既了解到孔乙己生活的不幸,又能不断引领学生走向文章的主题,这种提问设计能为学生打开一片新的视野,不但有利于学生探究意识的形成,而且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三、面向全体,明确层次,把握问“度”
  “度”,指难易程度,课堂提问必须难易适中。《学记》上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这就告诉我们,教师设计问题要有层次,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当,要让学生“跳一跳”把果子摘下来。太难,忽视学生心理特点,超出理解水平和知识基础,导致超前抑制,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太易,会使学生思维处于停滞状态,失去提问的价值。这种“度”的控制,需要教师深入课堂了解学情,在提问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纠正与调控。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课堂变成几个优等生的天下,尤其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留给他们一定的发言机会。课前可有意设计几个较简单的问题,或者在课堂上随机提出容易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只要说得有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以此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其实,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有时对某些问题的回答可能优于一些学习好的学生。还需注意到,教师要自觉地把自己置身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或武断地代替学生下结论,要在教学中形成平等民主的气氛,不要因为平时学生学习成绩和表现的差异,而在对话中表现出厚此薄彼的倾向,让学生感到教师的不公正。
  四、优化内容,灵活掌控,讲究问“法”
  提问要讲究方法,这是教学技巧,也是艺术。这个法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这个法必须要在优化教学内容、把握教学重点的基础上,以精要和巧妙为原则,灵活地运用。教师只有设计出举足轻重、切中要害的问题,才能让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全面透彻,才能达到“一箭双雕”“以一当十”“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才能保证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智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比如,有一次,我们集体备课时,大家讨论《孔乙己》这篇课文时,发现孔乙己的一生始终没有跳出一个“半”字,课文中有很多语句都直接含有“半”字,有些内容也暗含着“半”字,而这些语句和内容直接勾画了孔乙己的“半”字人生。于是我们在课堂教学时,以孔乙己的“半”字人生拉开序幕,指导学生联系孔乙己的外貌、动作、语言等语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深挖孔乙己的思想灵魂,一系列问题以启发学生兴趣,触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引导学生思索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命运。由此导出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其实是对“当时社会的腐朽与病态”的批判。这些问题的抛出,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激发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这样的设计符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的要求。
  五、抓住时机,客观及时地予以评价
  教师提问之后一定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适当的评价。教师的评价极为重要,它能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去。在提问时,教师要自始至终细心观察学生的反应,认真评价学生的回答,及时矫正其认识缺陷。评价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一种是肯定性的、激励性的;一种是否定性的。对回答正确又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当然应该充分肯定,还应给予必要的赞扬,以此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与思考;而对于回答不够全面的同学,教师可以变换叙述的方式,使表达的意思更明确,以进一步启发学生全面考虑问题。而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其他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矫正或扩展。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要坚持以表扬为主,时刻给学生以鼓励,给他们再一次站起来回答的勇气,尤其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特别鼓励,消除他们思想上的惰性和心理上的障碍。当然这里的鼓励绝不是迁就。对学生回答中的错误也要及时适当地纠正,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加深入地阅读文本,积极思考,从而努力去发现问题的关键因素,探寻到问题的最终答案。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客观、公正、热情,而且做到恰如其分;教师要有民主作风,要让学生有插话、提问和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要形成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通过评价,要克服后进生停滞不前、优等生故步自封的缺点,从而做到后进生满怀信心,而优等生则“更上一层楼”。
  总之,科学地把握课堂提问策略。掌握好课堂提问技巧,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疑、引趣、点拨,巧于曲问,鼓励答疑,不断撞击学生的思维火花,点燃学生的自信引线,让学生在教师的问题策略之下感受到思维的提升,感受到课堂学习的快乐,感受到语文学科的真正魅力。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语文教师,中学一级教师,区优秀青年教师。
其他文献
杨宪益去世前一个多月,小侯带着我和几个朋友去探望了这位“老顽童”。在北京后海银锭桥边胡同深处的一所住宅里,95岁的杨宪益思维敏捷,烟不离手,屋内的摆设十分简单,墙上挂着杨宪益和妻子戴乃迭的照片,桌上摆着当天的报纸,杨宪益告诉我们自己的身体没什么大毛病,每天看报纸没什么问题。杨宪益嗜酒,医生对他有禁酒令,可他却笑呵呵地说:“喝几杯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  ’那天,小侯说起想给杨宪益添置一台新的DvD
期刊
预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前奏,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广大学校和教师的关注点。而预习——作为破解这一难题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就愈发引起人们的重视,并付诸实践,同时人们越来越重视预习的实效性。  对于当下的课前预习,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放养型。教师在新授课文前,布置一项作业:预习课文。对于预习些什么,怎样
期刊
一、由一特例引出的一个话题  上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有关官员、专家赴我国东南沿海某地考察基础教育情况,并深入学校听课调研。对其中一课,他们提出了不少质疑,大意为:这节课上,究竟谁是教师,谁是学生?如果教师是教师,怎么教师什么都不懂,都要问学生;如果学生是学生,怎么学生对教师的问都能对答如流?既然学生什么都懂,那还要上这节课干什么?……也许,这只是个特例,但这特例留给我们的思考余地很大
期刊
教材中都有,都是同学们学过的、熟悉的。这一细节给笔者一个最真切的感受是这些命题离课本近了,与教材“亲”了。现在很多地方的语文试题都在有意无意地回归教材、回归课本,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也预示着未来高考试题命题的一种新趋势。高考具有强大的导向性,高考命题(尤其是阅读材料)不来源于课本,直接导致了学生不注重读课本,老师不重视教课本,教材被弱化,经典课文受冷遇。因此,高考试题命题材料回归教材、选自教材,是
期刊
据说有抬头纹的人特别聪明,也听说有抬头纹的人特别显老,老尤才刚过知天命之年,但大家喊老尤倒有十多年了。这位老尤就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无锡市崇宁路实验小学校长尤靖希。  喊老尤,是因为他亲切。老尤是最没有架子的校长。他待人随和、周到,不管是谁到他学校,他总会亲自给你倒上一杯清茶;不管他手头有多忙,他总会停下来,和你细细寒暄;他热情细致,学校里的教师谁教学上有问题、谁生活上有困难、谁业务上要晋升。他
期刊
诗歌天然地和儿童有着契合关系。儿童的想象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阅读契合儿童心性的儿童诗,可以滋养儿童的心灵,为儿童的生活抹上一层色彩,烙上一重烙印,带来一种节奏。小学语文教材中选了多首儿童诗,它们承载着陶冶儿童情操、开发儿童思维、发展儿童语言的重任。下面以《听听,秋的声音》(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课为例,谈谈如何营造理想的童诗课堂。  一、融情于境——在本真的意蕴中浸润  感情
期刊
在作文课上该如何让孩子体验生活,使真情流露?又---该如何让孩子的作文再现生活?  一、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攫取素材  据权威统计,学生在一年中,除去学校正规教育外,有170多天是在家中和社会上度过的,他们游戏、实践,积累了很多经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理解生活、感受生活,创造性思维得到启发,智慧之花得以开放。  所以,我们需要在课堂中提供给孩子一个熟悉的生活环境。在《放飞》这
期刊
一、图文转换题分析  语言运用题是历届高考语文倍受关注的热点题目,而“读图写作”则是近年高考语言运用题的宠儿,命题人连续几年在高考试题中命制读图写话题。这类题目最大的特点是常考常新,在2011年全国高考试卷中表现出一定的新变化,因此,在复习备考中我们不但要重视这类题目,适当地训练,更要了解趋势,有方向地训练。  二、读图写话趋势分析  1.取材广泛,与时代生活息息相关。  读图写话这类题,呈现的类
期刊
他,五十开外,两鬓已白,前额上还有几条深深的抬头纹。虽然刚过知天命之年,但大家喊他“老尤”已有十多年了。一个“老”字,喊出了亲切、喊出了信任、喊出了尊重、喊出了发自内心的敬佩。他就是一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无锡崇宁路实验小学校长尤靖希。  老尤说校长要能放大教师的优点。他把学校工作分解为20个条块,落实到班子每个成员,确保有职有权,并提醒大家做事要有预案,勉励大家做好自己的事对学校、对家庭、对个人
期刊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人早就告诉我们兴趣的重要性。今天,我们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这头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殊不知,学习的主体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学生,只有把学生的问题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而要让学生提高课堂效率,很大程度上就要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学生喜欢上课,在课堂上能全身心地投入进入到课堂的意境中,还何愁效率不高。  学生最头疼的作文课是否也能让他们产生兴趣,并由此唤起他们写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