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学习《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的通知

来源 :高校理论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kangst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很多挑战. 首先,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呈现更加复杂的特点.以往那种激烈对抗的冷战气氛,被掩盖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种形式的交往与活动中,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呈现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从国际上看,世界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更是日新月异.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属于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它将制度变量纳入新古典模型,并对"经济人"假设前提作了修正,从而将制度或交易费用作为一组约束条件以求出资源配置目标函数的最大值.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马克思创立的社会历史观出发,反对在经济学分析中使用抽象的"经济人"假说,认为人是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体的历史的人,经济学的任务是研究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性,从而揭示出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性.无论是从价值判断标准、分析框架,还是从方法论来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都具有不同的特征.
目前,高等学校教育手段现代化已初具规模,接受和参与网络教育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时尚.网络技术以其交互性、及时性、广泛性、开放性等特点及容量大的优势,深受高校大学生的喜爱和迷恋.据统计,我国目前有3千多万因特网用户,其中大学生网民约占25%.现在有一半以上的在校大学生关注网络信息.可以说,只要有条件的大学生,都会成为网络的常客.网络虽然给大学生带来诸多便利,但同时也影响着大学生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使高校宣传工作面对许多新的挑战.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应用的普及,在给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高校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发现,不良的网上行为带来的消极影响正在大学生中蔓延.了解大学生的不良网上行为及其危害,探讨引起网上问题行为的心理机制,对当前高校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研究中,理论界存在着很大的理解和观点上的分歧。本着百家争鸣、学术自由的方针,不同的观点可以各抒己见,相互交流、讨论或交锋。学术讨论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科学的论证和论据增强说服力。要避免或减少主观武断,避免或减少对前人和今人理论观点的误解或曲解。讨论中对有关的概念、原理和规律的把握与运用,应有统一的口径。否则,各定各的调,各吹各的号,会使讨论陷入无序和混乱状态。
一、要正视当今时代客观存在的两大历史趋势 当今时代客观存在着两大相互作用的历史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总趋势"(<邓小平文选>第3卷,382~383页).时下世界各国密切关注的是前一历史趋势.在2000年9月6~8日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经济全球化"问题成为会议的焦点就是明证.应该说,人们关注这一趋势是可以理解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学术界赵家祥等把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为标准划分的社会形态,称之为技术社会形态,认为用经济社会形态和技术社会形态的相互关系的理论能够很好地说明20世纪以来世界历史的两次重大变化.第一,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一些生产力相对落后、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而生产力先进、经济发达的国家,却依然停留在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出现了经济社会形态和技术社会形态不相吻合的实际状况.第二,由于以微电子技术为主导的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工业社会将被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信息社会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从上世纪初传入我国,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使中国妇女获得巨大的解放.中国共产党正是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指导,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把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作为革命和建设的一部分,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提出妇女运动的具体任务,逐步解决广大妇女的切身问题,使妇女解放事业随着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同步前进.建国五十多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妇女的解放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看到,新时代为妇女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和良好机遇,为妇女的社会参与和各方面权益
21世纪的社会发展必将积极促进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服务,而学科发展趋势必将激发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朝综合的学科群方向发展.我认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将先发展三个子学科,并构成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学科群.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全面深入,经济活动所伴生的伦理问题也日益成为热点、焦点问题,经济伦理逐渐突显起来。然而,经济伦理的论域是什么?它的理论原点何在?曾经有人以为,将伦理规范套用到经济行为,约束或限制经济行为,特别是不良经济行为,就是“经济伦理”。这种简单化的做法因其没有深入到经济行为的内部、没有契合经济行为的特点,自然于事无补。于是又有人采取“媚俗化”的态度,主张有效的经济行为就是合理的,无须道德品头论足。这一观点摒斥了对经济问题的伦理思考,拒绝担当经济行为中的道德责任。那么,应该怎样认识经济与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