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力图通过对苏轼饮食题材诗文的研究探讨,再现苏轼的日常生活情趣。苏轼把客居迁徙、创制品味、传播饮食等生活细节用诗词文抒写,这些文献是今日研究宋代地域饮食文化的重要资料。
关键词:苏轼作品;饮食文化
苏轼喜欢把日常生活情趣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去,总是能够在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发现美味,时时享受快乐,能满怀热情地把最普通的日常饮食看作是生命的乐趣,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充满诗情画意。日常生活中最重要最平凡的要数饮食,苏轼在最平凡的饮食中发现不平凡的生活情趣,使自己在纷纷扰扰的人世中活得有滋有味。
一、嗜茶品茶,抒写精神文化
苏轼爱茶,几乎到了嗜之成癖的地步,同时也自觉地引茶入诗、入词、入文。《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一诗中说:“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在这里,苏轼把好茶比做“佳人”,可见苏轼爱茶之深。同时,这句“从来佳茗似佳人”,也成了后人津津乐道的名句。更有茶人把苏轼的另一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与“从来佳茗似佳人”联成茶联,也甚为妥贴,真可谓写尽了苏轼对茶的挚爱,道尽了苏轼对茶的赞叹。
在苏轼的咏茶诗词里,茶是超然闲适生活的美好象征,是困顿仕途中的自然安慰,是真挚情谊的坚韧纽带,亦是创作灵感的传输媒介。如《次韵谢鲁直馈双井茶》:“江夏无双种奇茗,汝阴六一夸新书。磨成不敢付童仆,自看雪汤生玑珠。列仙之儒瘠不肥,只有病渴如相如。明年我欲东南去,画舫何妨宿太湖”。这首诗是苏轼对黄庭坚的《双井茶送子瞻》一诗的和诗。黄庭坚家乡的亲人捎来了一些上好的双井茶,他便送一些给苏轼,并附诗一首,即《双井茶送子瞻》,意思是说我家乡丰茂的茶叶,放入小石磨里碾制加工后,光洁纯净,连雪花也不及,你喝了我的茶之后,希望能唤起你被贬黄州时的旧梦,象范蠡那样激流勇退,退隐归田。言外之意是委婉含蓄地规劝苏轼在政治上得志、处境安逸时不要忘记曾经被贬谪时的遭遇,由此可见他们友情的真挚。苏轼一生喜与僧人交游,结识了不少僧道高人,他的茶诗即是见证。如《怡然以垂云新茶见饷,报以大龙团,戏作小诗》:“妙供来香积,珍烹具大官。拣芽分雀舌,赐茗出龙团。晓日云庵暖,春风浴殿寒。聊将试道眼,莫作两般看”。怡然和尚送给诗人垂云新茶,这种茶极为细嫩,全是拣芽、雀舌。这些垂云新茶其实是佛寺中的精妙供品。诗人为表感谢,以大龙团茶回赠,这也是皇上赐给他的供品茶。毋庸置言,这两种茶都是茶中极品。因此苏轼在诗里开玩笑地提醒怡然:不要在意他们的好坏,但到底作何评价,就得看你的判断了。特别是“晓日云庵暖,春风浴殿寒”两句插写在诗里,表露出了诗人当时的心境,他羡慕怡然自得、闲适惬意的生活,深深地感觉到虽沐浴皇恩, 但也觉得寒意逼人。从诗中的名茶互赠、玩笑戏谑,我们可以感受到二人间的深厚友谊。
试想,能于瓦屋纸窗之下,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两三人共饮清泉绿茶,抵得十年尘梦的半日之闲,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現享受一点美与和谐,这该是沉闷的人生中多大的享受!故他曾有诗句曰:“清风击两腋,去欲凌鸿鹄。”当一杯清茶入腹,顿时齿颊留香,神清气爽、几乎腋下习习生风飘然仙去时,这是多么神奇的感觉啊!
二、创制美味,记录饮食文化
民以食为天,古代官员为政最大的能耐,是让百姓温饱。苏轼无论是外出做官,还是贬谪他乡,都能迅速与当地百姓融为一体,从民间发掘美食,解决百姓果腹之需。苏轼在创制荤菜上特别用心,以苏轼名号命名的荤菜有东坡肘子、东坡墨鲤、东坡丸子、东坡酥、东坡肉等,有的荤菜虽未直接以苏轼名号命名,却与苏轼的创新改制密切相关,如宏志鸡、琵琶虾、盐焗鸡等,这些菜肴体现了一种兼容并蓄的宋代地域文化特征,以东坡肉的来历为例,三个地点展现三种缘起。其一,黄冈贱物,东坡贵新。宋代周紫芝《竹坡诗话》记载,黄冈(黄州)富贵者不吃猪肉,猪肉价贱,老百姓苦于烹调技艺不佳,难出美味。苏轼被贬黄州之后,亲自下厨烹调尝试,终于做成绝妙美味东坡肉。“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所录小诗记载苏轼对猪肉烹调创新的感受,创造性添加新佐料,少水,慢炖,一碗管饱,美滋滋地品味,在心情阴郁的被贬生活中,美味是消遣,也是自慰,苏轼善于从平凡食材中提升精华,于空灵妙思之中添加佐料,充分挖掘食材之美,展现特定的地域文化。
苏轼与饮食有如此的缘分,相传与他有直接关系的名馔也不少,如“东坡肉”、“东坡豆腐”、“东坡豆花”、“东坡汤”、“东坡腿”、“东坡芹菜脍”、“东坡饼”、“东坡酥”、“东坡玉糁”、等等。在平时,苏轼也会尝试制作美味的食物。最值得一提的便是东坡肉了,其中《猪肉颂》云:“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柴头灶烟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他煮鱼,“以鲜鲫鱼或鲤治斫冷水下入盐如常法,以菘菜心芼之,仍入浑葱白数茎,不得搅。半熟,入生姜萝葡汁及酒各少许,三物相等,调匀乃下。临熟,入橘皮线,乃食之”。据说味道非常鲜美。由此可见苏轼对自己的烹饪技术还是比较满意的。
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给苏轼动荡不安的人生增加了一抹绚烂的色彩,让他把一个个平淡无奇的日子过得滋味无穷。记得林语堂这样说过:“如果一个人真的要享受人生,人生是尽够他享的。一般人不能够领略这个尘世生活的乐趣,那是因为他不深爱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无聊。”苏轼凭着对生命的热爱和拥抱生活的热情,忙里偷闲,苦中作乐,随时随地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好的事物,从而使生活充满闲情雅趣,使多舛的人生旅途中充满盎然的生机和纷呈的意趣。
参考文献:
[1] 李建桥、吕子珍,《饮食健康与食品文化》,北京化工出版社2003年版。
[2] 顾奎琴,《现代营养知识全书》,现代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3] 纪康宝、王玉玲,《食色人生》,青岛出版社2006年5月版。
[4] 王国防,《民间饮食宜忌大全》,延边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版。
(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第一中学 361100 )
关键词:苏轼作品;饮食文化
苏轼喜欢把日常生活情趣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去,总是能够在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发现美味,时时享受快乐,能满怀热情地把最普通的日常饮食看作是生命的乐趣,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充满诗情画意。日常生活中最重要最平凡的要数饮食,苏轼在最平凡的饮食中发现不平凡的生活情趣,使自己在纷纷扰扰的人世中活得有滋有味。
一、嗜茶品茶,抒写精神文化
苏轼爱茶,几乎到了嗜之成癖的地步,同时也自觉地引茶入诗、入词、入文。《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一诗中说:“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在这里,苏轼把好茶比做“佳人”,可见苏轼爱茶之深。同时,这句“从来佳茗似佳人”,也成了后人津津乐道的名句。更有茶人把苏轼的另一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与“从来佳茗似佳人”联成茶联,也甚为妥贴,真可谓写尽了苏轼对茶的挚爱,道尽了苏轼对茶的赞叹。
在苏轼的咏茶诗词里,茶是超然闲适生活的美好象征,是困顿仕途中的自然安慰,是真挚情谊的坚韧纽带,亦是创作灵感的传输媒介。如《次韵谢鲁直馈双井茶》:“江夏无双种奇茗,汝阴六一夸新书。磨成不敢付童仆,自看雪汤生玑珠。列仙之儒瘠不肥,只有病渴如相如。明年我欲东南去,画舫何妨宿太湖”。这首诗是苏轼对黄庭坚的《双井茶送子瞻》一诗的和诗。黄庭坚家乡的亲人捎来了一些上好的双井茶,他便送一些给苏轼,并附诗一首,即《双井茶送子瞻》,意思是说我家乡丰茂的茶叶,放入小石磨里碾制加工后,光洁纯净,连雪花也不及,你喝了我的茶之后,希望能唤起你被贬黄州时的旧梦,象范蠡那样激流勇退,退隐归田。言外之意是委婉含蓄地规劝苏轼在政治上得志、处境安逸时不要忘记曾经被贬谪时的遭遇,由此可见他们友情的真挚。苏轼一生喜与僧人交游,结识了不少僧道高人,他的茶诗即是见证。如《怡然以垂云新茶见饷,报以大龙团,戏作小诗》:“妙供来香积,珍烹具大官。拣芽分雀舌,赐茗出龙团。晓日云庵暖,春风浴殿寒。聊将试道眼,莫作两般看”。怡然和尚送给诗人垂云新茶,这种茶极为细嫩,全是拣芽、雀舌。这些垂云新茶其实是佛寺中的精妙供品。诗人为表感谢,以大龙团茶回赠,这也是皇上赐给他的供品茶。毋庸置言,这两种茶都是茶中极品。因此苏轼在诗里开玩笑地提醒怡然:不要在意他们的好坏,但到底作何评价,就得看你的判断了。特别是“晓日云庵暖,春风浴殿寒”两句插写在诗里,表露出了诗人当时的心境,他羡慕怡然自得、闲适惬意的生活,深深地感觉到虽沐浴皇恩, 但也觉得寒意逼人。从诗中的名茶互赠、玩笑戏谑,我们可以感受到二人间的深厚友谊。
试想,能于瓦屋纸窗之下,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两三人共饮清泉绿茶,抵得十年尘梦的半日之闲,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現享受一点美与和谐,这该是沉闷的人生中多大的享受!故他曾有诗句曰:“清风击两腋,去欲凌鸿鹄。”当一杯清茶入腹,顿时齿颊留香,神清气爽、几乎腋下习习生风飘然仙去时,这是多么神奇的感觉啊!
二、创制美味,记录饮食文化
民以食为天,古代官员为政最大的能耐,是让百姓温饱。苏轼无论是外出做官,还是贬谪他乡,都能迅速与当地百姓融为一体,从民间发掘美食,解决百姓果腹之需。苏轼在创制荤菜上特别用心,以苏轼名号命名的荤菜有东坡肘子、东坡墨鲤、东坡丸子、东坡酥、东坡肉等,有的荤菜虽未直接以苏轼名号命名,却与苏轼的创新改制密切相关,如宏志鸡、琵琶虾、盐焗鸡等,这些菜肴体现了一种兼容并蓄的宋代地域文化特征,以东坡肉的来历为例,三个地点展现三种缘起。其一,黄冈贱物,东坡贵新。宋代周紫芝《竹坡诗话》记载,黄冈(黄州)富贵者不吃猪肉,猪肉价贱,老百姓苦于烹调技艺不佳,难出美味。苏轼被贬黄州之后,亲自下厨烹调尝试,终于做成绝妙美味东坡肉。“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所录小诗记载苏轼对猪肉烹调创新的感受,创造性添加新佐料,少水,慢炖,一碗管饱,美滋滋地品味,在心情阴郁的被贬生活中,美味是消遣,也是自慰,苏轼善于从平凡食材中提升精华,于空灵妙思之中添加佐料,充分挖掘食材之美,展现特定的地域文化。
苏轼与饮食有如此的缘分,相传与他有直接关系的名馔也不少,如“东坡肉”、“东坡豆腐”、“东坡豆花”、“东坡汤”、“东坡腿”、“东坡芹菜脍”、“东坡饼”、“东坡酥”、“东坡玉糁”、等等。在平时,苏轼也会尝试制作美味的食物。最值得一提的便是东坡肉了,其中《猪肉颂》云:“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柴头灶烟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他煮鱼,“以鲜鲫鱼或鲤治斫冷水下入盐如常法,以菘菜心芼之,仍入浑葱白数茎,不得搅。半熟,入生姜萝葡汁及酒各少许,三物相等,调匀乃下。临熟,入橘皮线,乃食之”。据说味道非常鲜美。由此可见苏轼对自己的烹饪技术还是比较满意的。
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给苏轼动荡不安的人生增加了一抹绚烂的色彩,让他把一个个平淡无奇的日子过得滋味无穷。记得林语堂这样说过:“如果一个人真的要享受人生,人生是尽够他享的。一般人不能够领略这个尘世生活的乐趣,那是因为他不深爱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无聊。”苏轼凭着对生命的热爱和拥抱生活的热情,忙里偷闲,苦中作乐,随时随地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好的事物,从而使生活充满闲情雅趣,使多舛的人生旅途中充满盎然的生机和纷呈的意趣。
参考文献:
[1] 李建桥、吕子珍,《饮食健康与食品文化》,北京化工出版社2003年版。
[2] 顾奎琴,《现代营养知识全书》,现代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3] 纪康宝、王玉玲,《食色人生》,青岛出版社2006年5月版。
[4] 王国防,《民间饮食宜忌大全》,延边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版。
(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第一中学 361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