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出路在改革和创新

来源 :党员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dom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廉的制造成本和明显的比较优势,助力中国在全球化经济的浪潮下谱写了“中国故事”。但如今,印度、越南的劳动力成本比中国更便宜,欧美的科技比中国更发达。在外需萎缩、经济下行的环境下,怎样寻找中国经济的突围之道?
  外需萎缩
  我们现在的经济下行首先就是全球的外需收缩,但偏偏中国正处在高速增长当中,是高度依赖外需的,所以对我们的影响当然更大。
  理解中国经济从之前的高速增长转向6%-7%中高速增长的原因,要先理解全球格局。
  打个比方,从前有两个经济体,一个富有,一个贫穷。富国有10万元资本,300人。穷国有10元资本,3000人。前者类比欧美和日本,后者类比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
  这两个经济体中间由一道蓝墙隔开,穷国没资本,经济进步缓慢。富国资本雄厚,可以转化为生产力,所以贫富差距拉大。
  后来,改革开放把那道蓝墙打通了,两个经济体加到一起算,资本总量就变成10.001万,人口总量是3300人。要素的相对比例发生了变化,用我们熟悉的话就是“竞争格局发生了变化”。
  第一,富国的资本总量只增加了10块钱,但是却多了3000人来抢,所以资本的稀缺程度提高了。为什么全球化以后华尔街可以赚到很多钱,道理就在这里。
  第二,富国有科技,3300人来抢科技,科技的稀缺性也提高了。但是富国的麻烦是,劳动者从300人变为3300人,劳动者的竞争也加强了。所以发达国家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道理也在这里。
  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二战后发达国家橄榄型的社会结构被破坏,两极分化严重。华尔街、硅谷赚到了大钱,但制造业蓝领工人、中下阶层,在全球化过程中面临的压力超过了他们得到的好处。
  当然,好处也有:中国的产品相对便宜,美国享受到了稳定的物价。所以,穷人实际的生活水平降低得不会那么严重。但是和华尔街、硅谷一比,相对收入的落差就出来了。
  现在的全球格局,发达国家GDP平均水平是在下降的,但中国在提高。中国的人均GDP从1978年的200美元,升到现在的8000美元,深圳更是达到25000美元。反观美国,从1978年的13500美元升到现在,也才5万美元。
  这里还要谈到一个术语:比较优势。说的其实就是各国扬长避短,拣你生产率高的东西干,这样整个社会的总体产出就会高。但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后来的研究结论说这不对,因为中国啥都搞,搞得大家优势趋同了。
  如今,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就没了,经济以外的规律就要开始发生作用了,比如贸易摩擦、制造壁垒,甚至制造紧张的国际局势。
  从外部看,我们现在的经济下行首先就是全球的外需收缩,但偏偏中国正处在高速增长当中,是高度依赖外需的,所以对我们的影响当然更大。
  成本优势减弱
  让中国经济崛起的真正秘密不是穷,而是把原来导致穷的封闭变成开放,在开放当中允许组织创新,进行体制改革。
  从内部看我们现在面临的经济形势:成本在变化,并且核心是体制成本的重新上升。
  中国高歌猛进的全球化,就是因为有成本优势。穷就是竞争力,穷就是工资低,工资低就是成本低,同样的产品,成本低要价就低。
  但是现在这个成本在变化,劳动力成本、土地、能源,所有的价格都在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变化。
  让成本变化最大的是什么呢?是体制成本。
  仅仅把中国崛起归因于劳动力便宜,不准确,因为劳动力便宜并不能解释中国的崛起。改革开放前,劳动力更便宜,但那个时候没有中国奇迹,现在看非洲有很多国家的劳动力比我们还便宜。
  不是要素便宜就能够变成竞争力,要素变成竞争力先要变成产品,要素变成产品需要组织,而组织要在一个体系里头运行。
  所以,让中国经济崛起的真正秘密不是穷,而是把原来导致穷的封闭变成开放,在开放当中允许组织创新,进行体制改革。
  比如,如果不包产到户,农民就不可能解放出来,没有生产积极性,依然还会是“十亿人口八亿农民,八亿农民搞饭吃,饭还不够吃”。
  而有了体制改革,才有后面环环相扣的故事。劳动力解放出来去哪里就业?这又逼出了民营企业。产能出来了,市场在哪里?所以又逼出了WTO谈判。2002年中国冲进去,把世界市场打开了,把原来的障碍打开了,后来才冲到了全球化的前沿。
  所以,中国的成本优势主要是通过改革,把原来奇高无比的制度成本大幅降下来了。
  体制成本下降,加上原来的要素成本低廉,结合到一起再加第三个力量——学习曲线,最终构成了“中国故事”。
  但是现在新问题来了——成本又上来了,原来的成本优势消失了。现在,我们一般讲成本优势消失讲的都是劳动力、工资在涨,这个问题当然存在,但是被大家忽略的是:我们的体制成本重新在高速增长当中举头向上。
  体制成本上升表现在什么地方?现在政府行政过程中没有什么大帽子,但小绳索挺多,这个不行,那个不行。这些事情加到一起摩擦系数就大了。高速增长的时候加大摩擦没有关系,问题是外需一收缩,这些摩擦的力量就凸显出来了。
  突围:体制改革 创新
  要继续我们的成本优势,就必须降低体制成本,同时通过创新来突破全球形成的新僵局。
  那么,如何确保我们的成本优势?两个方法:降低体制成本和创新。
  想赢得竞争,要么成本比对手低,要么手里有独到的产品。
  在这个情况下,就无可阻挡地发生了整个经济增长模式的变化。要继续我们的成本优势,就必须降低体制成本。
  我们的经验已经证明,体制成本下降,经济就会很好地发展;体制成本上升,整个国家民族就会被拖住。
  所以,中国要继续改革突围。体制改革一定要改到把体制成本再降下来为止。
  即使这个成本降不下来,那么能不能把成本曲线往右推,尽可能延长成本优势持续的时间?因为,人均GDP从200美元到8000美元,再到几万美元,这条成本曲线一定会上去的。
  如果一家企业的人工费居高不下,而它却还一直生产低附加值的商品,那它的投入产出比一定高不起来。
  所以,真正地对付成本压力就是不断地右移我们的成本曲线,形成一条长期来看持续有竞争力的成本变动,这是商业世界里的不二法门,也是整个经济体系和竞争当中的不二法门。
  降低成本的另一個突围方向是创新,通过创新来突破全球形成的新僵局。引进新产品,改变现有品质,引进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夺取原料和半成品新的来源,创立新经济组织,创新才能带来持续的经济增长。
  举例说,以色列800万人有3500家初创公司,并且特拉维夫主导了美国硅谷的高精尖研发,美国没有一家大公司不在特拉维夫设立它们的研发中心,它们靠的是人、想法、发明创造,靠的是对教育的重视。
  而中国,也必须如此。
  (作者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著名经济学家)
  (摘自《商界》2017年第3期)
其他文献
INTRODUCTION  Japan is one of 26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that still has an imperial family. The current Emperor has a daughter but not a son, which poses a very serious question for succession. Acc
1961年5月,一份《关于“调查研究”的调查》送到了毛泽东的案头。这份材料提出了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十多十少”问题:一般干部挂帅的多,领导干部挂帅的少;漫无边际的多,充分准备的少;浮在上面的多,深入下层的少;昂首望天的多,当小学生的少;晃晃悠悠的多,参加劳动的少;吃小食堂的多,吃大食堂的少;住招待所的多,住工人宿舍的少;干干净净的多,满身油腻的少;带走的东西多,留下的东西少;“十月
在路上,是他的生命状态。  整整35年,他的行走足迹始终印在太行山、绕着太行山、贴着太行山。他的身影,定格于莽莽太行,留在了太行百姓心中。  他叫李保国,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1年,23岁的李保国刚刚大学毕业留校,就随河北农业大学课题组来到邢台太行山区,再也没有离开。  深厚的缘分起于心、成于爱——他始终铭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哪里最穷最苦,哪里就是家  八百里太行,
[摘要]本文探计了企业战略联盟知识管理的内涵与运作机制,重点探讨了知识的转移与共享、整合与碰撞及知识的保护;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建立企业战略联盟尤其是跨国战略联盟时,应采取的若干知识管理的对策建议。确保联盟企业实现共享知识——提升效益——竞争优势的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  [关键词]企业运营;战略联盟;知识管理  DOl:10.3969/i.issn.1008-0821.2010.06.006  
Q:《留学》记者  A:CIS名校高端学术科研项目北京分公司经理 胡光  专注学生成长的教育者与功利主义的一场较量。  Q  留学行业有很多细分领域,您为什么选择进入背景提升机构?  A  2008年,我进入留学行业,并在一家留学中介任职。早期做顾问的时候,我们更倾向于告诉学生如何去做自我综合能力的提升,比如去寻求和申请专业相关的实习机会,那时候可能还没有背景提升的概念。后来,大家为了申请好学校有
在从未有过从政经历的特朗普领导下,美国未来的对外政策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而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经济领域的不确定性,会否增强?这些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孤立主义与“美国优先”政策  在特朗普竞选成功后,奥巴马政府宣布,他们将放弃在奥巴马任期余下时间内寻求让国会批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即TPP),TPP的未来将交由下届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国会决定。  奥巴马政府此举一出,美国国内舆论一
很多人可以买到香奈儿,但买不到气质;可以买到很好的床,但买不到安稳的睡眠;可以买到豪华别墅,但买不到温馨的家庭;可以买到很好的食物,但买不到很好的食欲。  我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小时候是家里表现最差的小孩,但我得到非常多的爱,尤其是我的父亲,他给了我这一辈子最伟大的养分。  父亲把生命定为“留得清白在人间”,虽然没有钱,但很有骨气,希望他的小孩将“诚”字作为生命的信仰,“财物有时而尽,唯有‘诚’
中国历代名士中,我最喜爱的一个群体是“竹林七贤”,喜爱的原因很简单,文人自古不爱抱团,多故作清高,像李白、杜甫这样的好友,并不算多,况且“人多了乱”,七个人能喝到一块去,以喝酒、纵歌为最大乐趣,堪称奇迹。  在北京,我们有一个酒局,一共六个人,叫“六根”。六人都是北漂,在城里飘来飘去不知怎么地就飘到了一起。酒局持续了九年之久,至今没有要散的迹象。  有人叫我总结六根酒局持久不散的秘诀,我想有三点:
自殷商起至鸦片战争前,伴随着探索世界的脚步,中国人历经千辛万苦,用三千年的时间,书写了一部中华民族伟大迁徙的壮阔诗篇。  中国人移居海外的历史,可追溯至殷商,足迹迄今已经遍布世界,人数达千万。  方寸之间,世界万千。邮票作为历史文化的缩影,对时代风貌的刻画,真实而生动。华侨的奋斗史,也被各国邮票收录其中。这一枚枚、一件件,讲述着动人的华侨故事。方寸之间,华侨们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
党员领导干部能否管好自己的亲属,并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关系到整个社会风气,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胡耀邦严于律己,以身作则,铁面无私,为全党干部树立起光辉的榜样。  全家每人每天  都要吃两顿粗粮  只有这一次,父亲过问了家里的柴米油盐。  1952年,胡耀邦夫妇在四川南充迎来小女儿的诞生。全家人特别高兴,孩子的外婆说,已经有了三个孙儿,这回又有了孙女,应该满足了,就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