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路径研究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huche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职业教育在规模以及人才培养质量上都取得了重要的进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批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目前存在的一种不正确的想法,认为职业教育就完全是为经济发展培养劳动者与技能工人。这种思维忽略了职业教育的本质是进行人的培养,职业教育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要能够更多关注学生的通用能力。职业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世界,同时也要能够对学生的生活世界以及工作世界投入更多的关注。如何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工匠精神进行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工匠精神与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关系辨析
  1. 技能是工匠精神的载体,也是工匠精神得以彰显的重要方面。技能传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在中职学校,教师将具有一定技巧性的技术或者手艺传授给学生,满足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而技能的获得具有较大的难度,需要不断进行学习、练习以及思考。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在工匠精神方面最基本的需求,在教学中不断设置需要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思考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工匠精神贯穿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全过程,是职业教育的必然诉求。职业教育要求能够培养符合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就要求所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的本质契合了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现状。因此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诉求,对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能够以工匠精神作为引领,在传授学生基本知识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综合培养。
  3. 工匠精神能够有效解决目前职业教育中过分重视技能培养的现象。目前职业教育强调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所体现的特征是技能教育,对于职业人的职业精神的培养方面显得较为缺失。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要能够将工匠精神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去,让学生在掌握工具性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够掌握应用技术的精神资源。信息技术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在强化专业知识能力的同时,能够不断通过案例,以优秀的作品,提升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与认知。
  二、构建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
  1. 重视课堂教学主阵地。学生在学校期间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接受专业课程的教学。信息技术专业是中职学校重要的基础课程以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因此要能够充分发挥课程教学主阵地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分析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身心发展特点,以工匠精神为引领,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方式,同时要能够不断调研分析专业学生所应该具有的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并在專业课程的教学目标中有所体现。在课程教学中要将工匠精神的养成以及专业课程教学紧密结合,塑造学生敬业、一丝不苟、严谨的工匠精神。
  2. 让学生参与生产实际。工匠精神与实际的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因此没有企业的参与,对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效果就缺乏保障。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企业的文化氛围,需要企业在生产实际中的全部真实环境,同时工匠精神需要实际工作岗位的锻炼以及经验积累。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能够找到对口的企业让学生参与到生产实际中,以此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具体的实现方案可以是用企业的文化对学生进行熏陶,用质量方面的奖励以及先进案例对学生进行激励,同时也可以通过晋升渠道为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养成提供必要的原动力。
  3. 关注课程实训环节。职业精神的培养需要与实际的工作结合才能够正常形成工作者良好的职业素养。因此对于工匠精神的培养要能够与实际的工作任务以及工作环境进行联系。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实践性较强,因此实训环节中,教师设定实践性强、工艺水平要求高的实训环节对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具有独特的作用。
  工匠精神的提出以及应用契合了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有效解决了目前职业教育中过分偏重技能教育、忽略从业者的精神教育等方面的问题。信息技术课程专业性与实践性较强,课程教学中充分重视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设置合适的学习情境,在学生进行技能学习的同时,不断强化学生的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实践表明,工匠精神的培养以及技能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是相互促进的正向关系,工匠精神对于目前的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责任编辑 李少杰
其他文献
近年来诸多网络语言从线上日益走向线下,渗透到生活方方面面。对小学生而言,网络语言新奇而富有魅力,不仅对他们的日常用语造成很大影响,也不可避免地被带入到语文课堂,特别是作文习作中。这些网络语言往往具有独特甚至诡奇的表达效果,而且变化极快,一些语文教师如果不能及时了解,也常常不能理解其意,给正常的语文教学造成一定冲击。当然,网络语言也不是洪水猛兽,小学语文教育应因势利导,更应积极主动制定相应策略。下面
如果在一个班级中,许多学生学习成绩不太理想,任课老师往往更注重从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等教学方面去找原因。或者,把这一批学生看成是智力一般的学生而觉得理所当然,并不太重
建立高质量陪伴亲子关系是尊重,关注而不打扰;是共同经历,参与而不干涉;是交流,引导而不管控。在孩子的成长路上,父母要努力成为孩子的生活伴侣、学习伴侣、人生伴侣。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是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常反复发作[1]。通过对TIA患者的健康教育,减少疾病发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这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能尊重个体的阅读倾向,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