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观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使得“创造”这股强大的力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与此同时,知识创新与人才培养使教育成为全球共同关心的重大议题。
历史也无数次证明,一个国家的振兴,一个民族的兴旺,需要大批创造型人才,而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为此,教师应用敏锐的眼光抓住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发明的萌芽,鼓励他们积极投入到创造发明活动中去,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的。
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已成为社会习惯,加上目前对素质教育的评价,还有不完善之处,这给科技创新教育的实施造成一些障碍,现总结如下。
一、急功近利心态的影响
我国传统的思想观念在人们心目中已根深蒂固,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父母都“望子成龙”,希望孩子考上名牌学校,为他们增加荣耀。他们希望子女全天埋头学习,考出好成绩,反对孩子阅读课外书刊、搞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等与升学考试“无关”的一切活动。虽然有些地方在中考与高考中有加分,但加分少,特别是加分的人数只占参与活动人数的千分之一,而搞科技创新活动肯定要花时间,这样家长总认为划不来,不如把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好。
二、教学评价制度的不完善
目前,我国对素质教育还未建立起完整的评估体系,教育部门仍不能摆脱考试制度的影响。有些教育部门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以此来鞭策教师;有些学校领导,把“升学率”、“拔尖率”、学科成绩作为学校的“声誉”,并制定一系列的奖惩制度与教师的奖金和政治地位挂钩,在职称评定中与教师业绩挂钩,而衡量业绩的重要指标即为升学率。社会评价也是看升学率。因为升学率最易评价,而其他方面难以量化,且短时间内无法评价,使教师不得不只抓学生的学科成绩。
三、教师观念、教学“惯性”及自身素质的限制
教师习惯性地抱着课本、资料转,大部分时间用来讲习题,搞题海,讲解题技巧。把考试“分数”、竞赛名次当作自己的资本,教法上“满堂灌”。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考前强化训练。这一整套模式在不少教师心中根深蒂固,形成了一种教学“惯性”。它对科技创新教育的实施起着直接的阻碍作用。科技创新教育要求打破学科本位,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变化,要懂得各种研究方法、发明技法、科技实践活动辅导方法、科技论文写作方法。另外科技创新教育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或能力;特别是在学生搞小发明过程中往往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需要教师具有较广博的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学校条件不足
搞小发明必须有制作室,制作室要配备大量的工具;绘制科幻画要有大量的颜料与纸张,学校要配画室;搞电脑制作,学校要配微机室,还要有专业教师的指导;搞科技调查,要配摄像机,还要教师或家长配合,有时要爬山踄水。这些活动都需要大量资金作为后盾。加上学校目前主抓文化课教学,要花很多资金,用来搞科技创新教育的资金就显得“不足”。这就给科技创新教育的实施带来不便。
如何清除障碍,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点对策。
1.政府出面,由教育部门编制教材,使之成为一门学科
让整个社会意识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要使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教育部门编写与年龄相对应的科技创新教育材料,并通过书刊、广播、电视、电影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应制定出适应科技创新教育的多项教学评价方案,同时制定与科技创新教育相适应的招生考试制度,而不是现行的少数获大奖的学生采取的加分政策,而是使走进科技创新教育,真正实施科技创新教育的教师和学生获得成功,让只搞题海大战的教师和学生事倍功半。
2.研究科技创新教法
目前我国在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四个方面: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让学生真正得到全面发展。叶圣陶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不讲;‘教’都是为了不教。”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有句名言:“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应使每位教师体会到“善学者,师逸而功倍。”显然,目前教师会用的各种教学方法,只能适应课堂教学。对于科技创新教育或教学,还没有系统的教学方法,必须要先研究,然后编制出“科技创新教学法”,使教师有“本”可依,有“法”可依,这样教师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3.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具有创新教学能力的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特长,更重要的是要熟悉与学科相关的技能,如书画、实验、钳工、木工、玻璃工、电工等。教师还应克服困难,自制实验器材,利用自己的“创新”作品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结合教材,开展讲座,提供科技信息,报道科技动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创新型教师要通晓邻近学科知识。要打破学科本位,理科教师要熟悉数理化、生物、地理,还要学好心理学等知识。另外教师要关注各学科发展动向,特别要注意高新科技成果及发展趋势,并把它运用到教学中来。
总之,要实施科技创新教育,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要先行动起来,使全社会认识到实施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使教师与学生都认识到实施科技创新教育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及社会创新非常必要。
(责任编辑易志毅)
历史也无数次证明,一个国家的振兴,一个民族的兴旺,需要大批创造型人才,而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为此,教师应用敏锐的眼光抓住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发明的萌芽,鼓励他们积极投入到创造发明活动中去,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的。
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已成为社会习惯,加上目前对素质教育的评价,还有不完善之处,这给科技创新教育的实施造成一些障碍,现总结如下。
一、急功近利心态的影响
我国传统的思想观念在人们心目中已根深蒂固,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父母都“望子成龙”,希望孩子考上名牌学校,为他们增加荣耀。他们希望子女全天埋头学习,考出好成绩,反对孩子阅读课外书刊、搞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等与升学考试“无关”的一切活动。虽然有些地方在中考与高考中有加分,但加分少,特别是加分的人数只占参与活动人数的千分之一,而搞科技创新活动肯定要花时间,这样家长总认为划不来,不如把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好。
二、教学评价制度的不完善
目前,我国对素质教育还未建立起完整的评估体系,教育部门仍不能摆脱考试制度的影响。有些教育部门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以此来鞭策教师;有些学校领导,把“升学率”、“拔尖率”、学科成绩作为学校的“声誉”,并制定一系列的奖惩制度与教师的奖金和政治地位挂钩,在职称评定中与教师业绩挂钩,而衡量业绩的重要指标即为升学率。社会评价也是看升学率。因为升学率最易评价,而其他方面难以量化,且短时间内无法评价,使教师不得不只抓学生的学科成绩。
三、教师观念、教学“惯性”及自身素质的限制
教师习惯性地抱着课本、资料转,大部分时间用来讲习题,搞题海,讲解题技巧。把考试“分数”、竞赛名次当作自己的资本,教法上“满堂灌”。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考前强化训练。这一整套模式在不少教师心中根深蒂固,形成了一种教学“惯性”。它对科技创新教育的实施起着直接的阻碍作用。科技创新教育要求打破学科本位,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变化,要懂得各种研究方法、发明技法、科技实践活动辅导方法、科技论文写作方法。另外科技创新教育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或能力;特别是在学生搞小发明过程中往往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需要教师具有较广博的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学校条件不足
搞小发明必须有制作室,制作室要配备大量的工具;绘制科幻画要有大量的颜料与纸张,学校要配画室;搞电脑制作,学校要配微机室,还要有专业教师的指导;搞科技调查,要配摄像机,还要教师或家长配合,有时要爬山踄水。这些活动都需要大量资金作为后盾。加上学校目前主抓文化课教学,要花很多资金,用来搞科技创新教育的资金就显得“不足”。这就给科技创新教育的实施带来不便。
如何清除障碍,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点对策。
1.政府出面,由教育部门编制教材,使之成为一门学科
让整个社会意识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要使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教育部门编写与年龄相对应的科技创新教育材料,并通过书刊、广播、电视、电影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应制定出适应科技创新教育的多项教学评价方案,同时制定与科技创新教育相适应的招生考试制度,而不是现行的少数获大奖的学生采取的加分政策,而是使走进科技创新教育,真正实施科技创新教育的教师和学生获得成功,让只搞题海大战的教师和学生事倍功半。
2.研究科技创新教法
目前我国在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四个方面: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让学生真正得到全面发展。叶圣陶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不讲;‘教’都是为了不教。”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有句名言:“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应使每位教师体会到“善学者,师逸而功倍。”显然,目前教师会用的各种教学方法,只能适应课堂教学。对于科技创新教育或教学,还没有系统的教学方法,必须要先研究,然后编制出“科技创新教学法”,使教师有“本”可依,有“法”可依,这样教师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3.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具有创新教学能力的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特长,更重要的是要熟悉与学科相关的技能,如书画、实验、钳工、木工、玻璃工、电工等。教师还应克服困难,自制实验器材,利用自己的“创新”作品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结合教材,开展讲座,提供科技信息,报道科技动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创新型教师要通晓邻近学科知识。要打破学科本位,理科教师要熟悉数理化、生物、地理,还要学好心理学等知识。另外教师要关注各学科发展动向,特别要注意高新科技成果及发展趋势,并把它运用到教学中来。
总之,要实施科技创新教育,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要先行动起来,使全社会认识到实施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使教师与学生都认识到实施科技创新教育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及社会创新非常必要。
(责任编辑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