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教学研究与实践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bis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了黑龙江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和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地位,通过对电气工程专业的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教学现状的反思,提出了提高电气工程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教学质量的几点应对措施。
  关键词:专业任意性选修;毕业班教学;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李春艳(198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讲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李春红(1977-),女,辽宁大连人,辽宁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讲师。(辽宁 大连 11602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109-02
  教育理论中高校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选修课又分为通识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通识选修课与专业无关,全校所有专业学生均可选择。专业选修课又称为限制性选修课,开课内容一般与所学专业相关,对学生要求掌握的程度较高。黑龙江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将专业选修课又细分为专业指导性选修和专业任意性选修两类。专业指导性选修课程是各专业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设置的专业延伸与拓展课程。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程是依据专业定位与专业特色,设置体现专业方向与专业技能的课程。我校电气专业指导性选修课程总计27.5学分,学生至少修读需25学分。专业指导性选修课学生个人意愿选择余地较小,但其重要程度不亚于专业必修课。而专业任意性选修课课程通常安排在专业基础必修课和专业指导性选修课课程之后,一般为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授课。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尤其是毕业班学生选修课存在“选而不修”、凑学分等现象,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成为了可有可无的“酱油课”。作为一名以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教学为主的青年教师,在四年的实际工作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专业培养模式及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地位
  1.黑龙江大学机电学院电气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介绍
  黑龙江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采用“前期趋同后期分流的专业+方向”培养模式,即第1~4学期夯实通识教育平台,第3~6学期搭建专业教育平台,第6~7学期按专业方向模块分流指导的培养模式,为学生更高层次的后续学习和拓宽就业范围奠定基础。在重视学科基础、搭建专业平台的基础上,设置了电气控制和电力系统2个专业方向模块供学生选择,加强工程应用的针对性。
  2.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地位
  以黑龙江大学为例,黑龙江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采用学分制,毕业要求总分修满167学分。课程平台包括最低修读49学分的通识教育平台和最低修读118学分的专业教育平台。其中,专业教育平台共有3个类别:学科与专业必修课程(67分),专业指导性选修课程(25分),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程(26分)。可见,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所占总学分的15.6%。
  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共分为两个方向:电气控制方向和电力系统方向。每个方向设置课程15门课,总学分37.5学分。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修至少26学分。其中每个方向的三门课选课率达100%,学分3.5学分,是专业任意性选修课中的“必修课”,考试方式为试卷考试。其余12门课考试方式为考查,学分在1~2.5学分之间。专业任意性选修课9门课安排在大三下学期(含三门选修中的“必修课”),6门课安排在大四上学期,毕业班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所占比例为40%。毕业班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所占考查考试课中的比例达50%。因此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二、专业任意选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在工作实践中发现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学生出勤率低。[1,2]以黑龙江大学电气工程专业为例,毕业班专业任意性选修课选课积极,但学生参与课堂的出勤率低下,2007级和2008级“发电厂变电站二次回路”选课达86人和88人,均超过学年总人数的80%,然而实际到课人数仅为选课人数的40%。第二,学生考试应付老师,学术报告敷衍了事。由于专业任意性选修课考核方式为考查,通常以提交学术报告作为考试形式,因此存在大量网上下载拼凑,甚至全篇照抄现象。由此可见,学生对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毕业班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成了“酱油课”,课程变得可由可无,混学分现象严重,与教学目标初衷相违背。
  三、提高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教学质量的应对政策
  1.明确学好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重要性
  高校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混学分现象屡见不鲜,其根本原因在于上至老师,下至学生,对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重视程度均不够,明确与加强对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重要性的宣传是有必要的。首先,在新生入学学习的“电气工程导论”课程中,教师在介绍课程体系时应强调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重要性。黑龙江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实行学业导师制,学业导师有责任和义务向低年级学生灌输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程的重要性。其次,学生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和必修课强调不应区别化对待。由于必修课和专业任意性选修课考核要求不同,考试课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考查课因考试轻松,通常以提交报告为主;授课安排在大三下和大四上学期,因此高年级学生对教师所教课程的难易程度、考核形式、口碑均有更详细的了解,甚至在网上或学校论坛里出现了高年级学生写的选修课“攻略”。再次,提高学院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学生出勤率低和区别化对待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削减了教师的教学热情,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此外,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设置更具有时代性,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大纲的调整,新增加与时俱进的课程。如我院新增课程“新能源发电”,而这类新课程老教师不愿意讲授,担当新课程的就只有年轻教师,而年轻教师教学经验欠缺,也是对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不利因素。因此学院应积极动员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讲授,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学质量。
  2.提高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出勤率与学习兴趣   出勤率是学生参与课堂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提高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出勤率,激发学习兴趣。第一,合理优化专业任意性选修课课时安排。笔者在“发电厂变电站二次回路”毕业班教学中发现,大四学生第一节课到课人数最多,9~10月最少,11月人数又增多,12月考试。究其原因,9~10月学生以找工作为主,11月份多数已和用人单位签约后才重返课堂。教学安排可根据每年应聘高峰实时调整,有利于增加学生的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出勤率。第二,师生角色对调,强化学生课堂参与度。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四毕业班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学生分组,每节课由一组学生完成课堂讲授的部分内容,增加学生参与度。此外,学生遇到感兴趣的用人单位,可与同学协调互换分组,可解决部分课堂学习与找工作的冲突。第三,应用型工科专业的教师,在教学科研经费允许的条件下,建立奖励机制有利于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增加荣誉感和认同感。
  3.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考核形式应为多样化
  我院专业任意性选修课15门课程中有12门是考查考核。考查考核方式以提交学术报告为主。以下几种教学尝试有利于丰富考核模式和提高教学质量:第一,考核学术论文题目应具体化,代替宽泛教学专业涉及领域,可有效减少学生网上下载论文,敷衍了事发生的概率。第二,应用型专业课程以工程案例分析,仿真设计等形式代替学术论文实现教学课程考核。例如,“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可以用Matlab完成电机的控制系统仿真,以仿真程序结果作为该门课程的考核,获得学分。这种考核形式可培养学生广泛的专业兴趣与实际动手和分析的能力,有利于学以致用,提高专业技能。第三,课堂学生参与度纳入考核范围,适时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所占考试成绩的比重。
  4.巧用毕业设计与大四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关系
  学好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可能有利于毕业设计和考研群体。第一,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对毕业设计有促进作用。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内容广泛,立题多样化,教学大纲灵活,教学条框少,可随时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调整。随着专业任意性选修课以学术报告、仿真设计、工程案例的形式完成考核,有助于对学生专业兴趣的点拨。如果专业任意性选修课考核内容做得好,可以作为毕业设计的一部分。大四选修课的老师和学生,可通过专业任意性选修课互相挖掘毕业设计的题目,可见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对毕业设计具有促进作用。第二,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有利于考研群体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设计从每年的11月至次年5月。11月至1月,学生往往集中全力应对考研考试,毕业设计放缓。而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授课周期是8月至11月份,如果专业任意性选修课考核报告内容与毕业设计选题相对应,考研学生在相对不忙的8~11月内上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即可完成毕业设计的部分内容,这有利于考研群体既保证了充足的复习时间,又不耽误毕业设计。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在培养模式的地位的分析,针对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强化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教学重要性;考核形式多样化;通过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出勤率的教学尝试;巧妙利用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教学促进毕业设计。当然,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打酱油”现象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社会和学校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各种模式还需在实践中探索验证。
  参考文献:
  [1] 谢屹.高校毕业班学生出勤率低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6):42-45.
  [2]王艳.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班新现象”探析及其应对政策[J].宿州学院学报,2013,28(1):97-99.
  (责任编辑:王意琴)
其他文献
摘要:“高等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是上海电力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课程建设,改进课程教和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等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  作者简介:顾丹珍(1971-),女,上海人,上海电力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黄海涛(1978-),女,甘肃兰州人,上海电力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期刊
提要:高校要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研究,这是由这门课程的特殊地位决定的,是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只有加强研究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青年健康成长成才。  关键词: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  作者简介:张多来(1950-),男,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征难(1964-),男,湖南衡阳人,南华大
期刊
摘要:教学质量是高校发展的关键。在阐述了高校教学质量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教育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论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提出了高校要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必须通过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增强师资队伍建设使高等教育持续协调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教学质量;途径;思考  作者简介:戴世英(1964-),女,山东莱阳人,沈阳工程学院教务处,统计师。(辽宁 沈阳 11013
期刊
摘要:人要懂得感恩,方能有一颗平静而知足的心;人要懂得定位,方能有一颗积极而进取的心。基层供电企业在管理中培养员工的感恩意识既是培养员工危机感、打破传统“铁饭碗”不良思想的重要手段,同时更是国有企业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团队精神、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一种有效途径。实践证明,通过管理者率先垂范、环境影响、工作实践、正面教育和事迹感染五个层面来实施感恩教育效果良好。  关键词:感恩;理性平和;积
期刊
摘要:培育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国内外人才培育的一项共同任务。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互动的方法,对培育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意义重大,能够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运用项目教学法应注意精心设计项目、提高教师素质、综合运用其他教学方法与手段。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大学生;实践能力;培育  作者简介:陈立中(1975-),女,湖南益阳人,长沙
期刊
摘要:针对军队院校研究生教学中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将Seminar教学模式引入计算机类研究生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向信息传播模式,使学生全方位参与教学进程,对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研究生教学;Seminar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谭月辉(1965-),男,河北石家庄人,军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系,副教授;李召瑞(1977-),男,河北枣强人,军
期刊
摘要:结合长期从事高校人才培养的实际经验,阐述了“四全”人才培养的理念与模式,论述了具体实施过程、特点及实施成效。实践证明,通过全程、全员、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四全”人才培养有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激发学生潜能,全面发展,对学生成长、服务社会是有利的,对实现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和中国梦的践行是有利的,对高校和科研单位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值得推广。  关键词:“四全”人才;培养模式;中国梦 
期刊
摘要:自动化专业课程种类多,理论知识覆盖面大,导致多数学生以授课老师灌输为主的被动方式学习相关知识,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如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分析了当前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探讨了几种培养自动化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以专业老师为班导师的方式增强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和兴趣,结合学校科技创新计划和科研训练,自动化专业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  关键词:自动
期刊
摘要:针对工业工程课程体系重知识传授、轻综合工程能力培养的现状,根据天津科技大学课程体系建设原则和经验,将工业工程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创新环节四大平台,提出在课程体系建设时注重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培养思想,遵循强化工程素养、适应企业需求的原则,培养掌握工程技术、具备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课程体系;体验式教学;工业工程专业  作者简介:张付英(19
期刊
摘要:图感思维和图感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在工程图学课程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主要教学环节画图和读图过程中图感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在现有教学条件和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引入图感培养环节,教学实践表明图感培养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学生成绩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工程图学;图感;形成过程;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伊鹏(1983-),男,山东东营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讲师;刘衍聪(19
期刊